离辰时还差半刻,张四维就走进了内阁院子。辰进申出,这是内阁铁打不动的办公时间,自从设立阁臣以来就一直未曾变动过。内阁建置之初,场地非常狭小,三四个阁臣,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后来屡经扩建,才形成今日的规模。这内阁院子现共有三栋小楼,正中间一栋飞角重檐,宏敞富丽,为阁臣办公之所;院子东边的小楼为诰敕房,西边为制敕房,南边原为隙地,后因办公地方不够,在严嵩任首辅期间,又于此造了三大间卷棚,内阁各处一应帮办属吏,都迁来这里。
阁臣的办公楼,进门便是一个大堂,大堂四面都是游廊,阁臣四套值房,门都开在游廊上。楼上房间,有的是会揖朝房,有的是阁臣休息之所。首辅张居正的值房在厅堂南边,窗户正对着卷棚,张四维的值房在其对面。自从吕调阳致仕后,他的值房就一直空着,门上落着锁。值房一套一进两重,共有六间,机要室、文书室、会客室等一应俱全。
张四维刚在值房里坐定,内役还没有把茶泡上来,便有一位吏员进来禀告说首辅有请。一听首辅有召见,张四维立即起身过去,只见张居正端坐在硕大的红木案桌前,看得出他已到了一些时候,桌上摆了几份翻开的折子,显然都已看过。高拱指着文案横头的一张椅子,示意张居正坐下。
“子维,最近保定六府几月没下雨了,按道理可有大股流民涌入京城?可顺天府那边却没有公文过来。”
张居正侧过身子,开口问道。
“确实有大批流民涌入,不过现在流民大都聚集于京郊和卢沟一带。”张四维连忙答道。
“集于京郊和卢沟一带?那他们吃什么?”
张居正的眼角微微一动,不解道。
“没有吃食,会不会聚集生乱?”
首辅的话让张四维答道。
“回首辅,他们聚集在那是因为那里有活干。”
“有活干?”
张居正疑惑道。
“对,不知首辅可记得英国公修的运煤快马路?”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再去提什么铁路了,而是称其为“运煤快马路”,正像张溶当初说的那样,有时候,只要换个名字,就可以打消众人的顾虑,减少事情的发生。
“你是说,他们现在都在那里修路?”
“对,在京中流民增加之后,那条快马路又往南修到了张家湾,这一百多里快马路,总得几千个人忙活上几个月,虽说他们每天只有三十文的工钱,可却也能让家人裹腹,所以相比城内乞讨,那些流民反倒更愿意在工地上干活。”
闻言张居正便点点头说道。
“说是用工几千,可实则活民不下数万,这件事张溶确实有些功劳。”
“首辅,我听说这件事并不张溶去办的。”
张四维又继续说道。
“听说,全都是施奕文去办的。”
“施奕文。”
虽然一时有些诧异,可片刻后张居正还是想起了这个人。
“你是说那个从旧港回来的施奕文?”
“对,我听说他现在就与英国公一同做煤矿生意,那运煤的快马路也是他一手持办的,不但如此,他在卢沟河边还办有铁工厂、纱厂,他的工厂与其它地方不同,铁工厂用水锤锻铁,纱厂用水车纺纱,厂里雇工不下数千人,这阵子又在工厂边盖起了许多供工人住的房子,说起来,那里也雇了数千流民,两边差不多雇了上万流民,这样一来,到京城的流民也就不多了,如果不是因为他挂着锦衣卫同知散职,估计顺天府那边都要向朝廷给他请封赏了。毕竟,这也为朝廷省去了不少麻烦。”
张四维的回答,让张居正点头称赞道。
“这个施奕文,不曾想他居然如此急公好义,当初对他倒是有那么些误解。”
说罢,张居正打量着张四维,好奇道。
“这些事情都是你打听出来的?”
作为首辅最重要的是耳目通畅,这些事情尽管是小事,平常也不怎么在意,但是张四维的“消息灵通”却让张居正暗生警惕。
闻言张四维心头一紧,维恐引首辅不满的他,连忙解释道。
“哎,这事那里要打听,都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
“报纸上看的?什么报纸?”
“《晨报》,这报纸最近两个月在京城倒是颇为时兴,听说《晨报》一出,这京中各家报房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停办了,不过这《晨报》上鲜少刊载邸报上的官事,而专注京中杂七杂八的小事,实在是可惜的很。”
一边解释着,张四维又一边说道。
“其实,我看《晨报》,也不过只是看那个《西游记》而已,这报纸上印有小说,也确实新鲜的很。”
张四维并不知道张居正不知道报纸的事,说这几句话无非是想给自己辩解一下,其实他确实在京城布有耳目,但是这件事确实是他从报纸上看到。
“哦?不闻官事?”
张居正诧异道。
“子维那可有这个《晨报》,我也看上一看。”
当然有,因为《晨报》是上午发卖,张四维的值房里当然有它,毕竟,他确实也在追着《西游记》。不过是片刻的功夫,张四维又就将报纸拿给了张居正。
将报纸递给张居正时,张四维解释道。
“首辅,这《晨报》每天都会印上京城的近几日的奇闻逸事,虽然谈不上天下事,可是有《晨报》确实能了解京城内里近期的事情,但大抵都是与百姓有关的小事。”
“嗯……”
展开报纸,张居正便一门心思放在张四维送来《晨报》上,报纸上印着什么酒楼、剪刀、药铺之类的广告,而且数量相当不少。不过很快他还是找到了想看的新闻,所谓的新闻确实都是京城发生的小事。
“哼哼,这菜市口有地痞横行,百姓怨声在道,顺天府就没有看到吗?”
只是略微看了一眼,张居正的脸色一沉,出气也不匀了。
“这件事情,看似都是小事,可却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息息相关……”
张居正又看了一会报纸,然后说道。
“往后,每日把报纸也送我这里一份。”
阁臣的办公楼,进门便是一个大堂,大堂四面都是游廊,阁臣四套值房,门都开在游廊上。楼上房间,有的是会揖朝房,有的是阁臣休息之所。首辅张居正的值房在厅堂南边,窗户正对着卷棚,张四维的值房在其对面。自从吕调阳致仕后,他的值房就一直空着,门上落着锁。值房一套一进两重,共有六间,机要室、文书室、会客室等一应俱全。
张四维刚在值房里坐定,内役还没有把茶泡上来,便有一位吏员进来禀告说首辅有请。一听首辅有召见,张四维立即起身过去,只见张居正端坐在硕大的红木案桌前,看得出他已到了一些时候,桌上摆了几份翻开的折子,显然都已看过。高拱指着文案横头的一张椅子,示意张居正坐下。
“子维,最近保定六府几月没下雨了,按道理可有大股流民涌入京城?可顺天府那边却没有公文过来。”
张居正侧过身子,开口问道。
“确实有大批流民涌入,不过现在流民大都聚集于京郊和卢沟一带。”张四维连忙答道。
“集于京郊和卢沟一带?那他们吃什么?”
张居正的眼角微微一动,不解道。
“没有吃食,会不会聚集生乱?”
首辅的话让张四维答道。
“回首辅,他们聚集在那是因为那里有活干。”
“有活干?”
张居正疑惑道。
“对,不知首辅可记得英国公修的运煤快马路?”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再去提什么铁路了,而是称其为“运煤快马路”,正像张溶当初说的那样,有时候,只要换个名字,就可以打消众人的顾虑,减少事情的发生。
“你是说,他们现在都在那里修路?”
“对,在京中流民增加之后,那条快马路又往南修到了张家湾,这一百多里快马路,总得几千个人忙活上几个月,虽说他们每天只有三十文的工钱,可却也能让家人裹腹,所以相比城内乞讨,那些流民反倒更愿意在工地上干活。”
闻言张居正便点点头说道。
“说是用工几千,可实则活民不下数万,这件事张溶确实有些功劳。”
“首辅,我听说这件事并不张溶去办的。”
张四维又继续说道。
“听说,全都是施奕文去办的。”
“施奕文。”
虽然一时有些诧异,可片刻后张居正还是想起了这个人。
“你是说那个从旧港回来的施奕文?”
“对,我听说他现在就与英国公一同做煤矿生意,那运煤的快马路也是他一手持办的,不但如此,他在卢沟河边还办有铁工厂、纱厂,他的工厂与其它地方不同,铁工厂用水锤锻铁,纱厂用水车纺纱,厂里雇工不下数千人,这阵子又在工厂边盖起了许多供工人住的房子,说起来,那里也雇了数千流民,两边差不多雇了上万流民,这样一来,到京城的流民也就不多了,如果不是因为他挂着锦衣卫同知散职,估计顺天府那边都要向朝廷给他请封赏了。毕竟,这也为朝廷省去了不少麻烦。”
张四维的回答,让张居正点头称赞道。
“这个施奕文,不曾想他居然如此急公好义,当初对他倒是有那么些误解。”
说罢,张居正打量着张四维,好奇道。
“这些事情都是你打听出来的?”
作为首辅最重要的是耳目通畅,这些事情尽管是小事,平常也不怎么在意,但是张四维的“消息灵通”却让张居正暗生警惕。
闻言张四维心头一紧,维恐引首辅不满的他,连忙解释道。
“哎,这事那里要打听,都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
“报纸上看的?什么报纸?”
“《晨报》,这报纸最近两个月在京城倒是颇为时兴,听说《晨报》一出,这京中各家报房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停办了,不过这《晨报》上鲜少刊载邸报上的官事,而专注京中杂七杂八的小事,实在是可惜的很。”
一边解释着,张四维又一边说道。
“其实,我看《晨报》,也不过只是看那个《西游记》而已,这报纸上印有小说,也确实新鲜的很。”
张四维并不知道张居正不知道报纸的事,说这几句话无非是想给自己辩解一下,其实他确实在京城布有耳目,但是这件事确实是他从报纸上看到。
“哦?不闻官事?”
张居正诧异道。
“子维那可有这个《晨报》,我也看上一看。”
当然有,因为《晨报》是上午发卖,张四维的值房里当然有它,毕竟,他确实也在追着《西游记》。不过是片刻的功夫,张四维又就将报纸拿给了张居正。
将报纸递给张居正时,张四维解释道。
“首辅,这《晨报》每天都会印上京城的近几日的奇闻逸事,虽然谈不上天下事,可是有《晨报》确实能了解京城内里近期的事情,但大抵都是与百姓有关的小事。”
“嗯……”
展开报纸,张居正便一门心思放在张四维送来《晨报》上,报纸上印着什么酒楼、剪刀、药铺之类的广告,而且数量相当不少。不过很快他还是找到了想看的新闻,所谓的新闻确实都是京城发生的小事。
“哼哼,这菜市口有地痞横行,百姓怨声在道,顺天府就没有看到吗?”
只是略微看了一眼,张居正的脸色一沉,出气也不匀了。
“这件事情,看似都是小事,可却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息息相关……”
张居正又看了一会报纸,然后说道。
“往后,每日把报纸也送我这里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