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丰州滩是土地肥可耕桑的适宜耕种地区,传统汉地之外的一块适宜耕种的飞地。但这里是黄河以北的前套地区(前套是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其实并不在明朝河套概念之内。后世人往往混淆了这两个地理概念,有些人大概一说河套就以为这个宁夏银川到榆林外的数千里地都是水草丰美的人间福地。
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明代河套地区并不适宜耕种,适宜耕种的其实是黄河以北方向套外的丰州滩,利用的也是河流灌溉。
河套内的鄂尔多斯附近倒是水草丰美,但因降水量不足,更适合放牧,这附近就是明代套虏经常活动的地区,也就是清代射兔达人康熙一天射兔三百只的地方。
朱厚照一边翻着旧档,一边对刘瑾说道“去给本宫找一份河套的地图过来!”
“是,殿下!”刘瑾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去给朱厚照找地图了,因为之前朱厚照跟着刘大夏学军事,所以咸阳宫地图是不缺的,所以刘瑾不但找来了现在的河套大体地图,同时也找洪武和永乐年间的旧档地图。
朱厚照赞许的看了一眼刘瑾,然后将永乐年间的旧档地图给拿了出来,朱厚照第一个找到的就是大宁卫。
朱厚照为什么寻找这个位于辽东的大宁卫呢?因为大宁卫也是永乐元年废止的,后来也被北元给占领过了,与河套地有着非常相似的境况。何况朱厚照要考虑的全盘,要对付的也是达延汗,而不是单单一个位于河套火筛。
很快朱厚照就找到了大宁卫的位置,在地图上开始与后世进行对照,大宁卫的统辖范围包括后世的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部。旧档上记载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朱厚照伸手敲了敲地图,如果大宁卫还在,后世辽东局何至于此?永乐元年废除了大宁卫,为什么呢?难道朱棣的军事眼光这么差?朱厚照开始翻找旧档,很快朱厚照就找到了。
事实上大宁卫也是一个无法自给自足的地方,不得不耗费内地四省之力供给。
供给压力太大,所以裁撤了大宁卫,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要知道永乐年间可不穷,太宗皇帝朱棣的几次北征,那可都是花大钱的。很快朱厚照就找到了原因,旧档记载在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时对金幼孜等人说“今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永无事矣。”
不过朱棣还是觉得撤漠南诸卫集中兵力消灭北元才是一劳永逸,何福曾请求朱棣复置东胜卫,但朱棣仍然不以为然,只在此年九月给何福的批复中写道“尔奏欲立东胜卫,此策甚喜,须俟镇虏、定边诸卫皆定,然后立之,则永远无虞。”
朱棣认为设置卫所是要等到明军消灭岭北行省的残元势力继承确定元朝的北方边界后再办的事情,但是由于明成祖突然死在了北伐的路上,当年洪武帝在漠南设置的诸卫所皆未来得及恢复。
从这些旧档之中,朱厚照算是看出来的,太宗皇帝朱棣野心很大,对自己也很自信,他相信自己可以灭了北元,将整个漠南蒙古纳入大明,然后才好划分边境,设立卫所,只是他没能成功,他死在了最后一次北征的路上。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朱厚照苦笑,他发现自己居然和朱棣想的一样,在朱厚照看来,只有将整个漠南蒙古变成大明的牧马地,那样才能够彻底解决北疆之患。今天灭了火筛,明天没准就冒出一个水筛,你灭的过来吗?
你打,人家跑,你走了,人家在回来,根本就是无穷无尽,只要草原还在,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
大宁卫虽然被荒废了,可是一样被占据了,景泰四年,朵颜三卫乞居大宁废城,明廷不许,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顺后,地入三卫,还是被朵颜三卫给占了。
朱厚照将目光转移到了河套,占据河套的话,也必然会成为巨大的负担。想想现在大明的情况,朱厚照瞬间觉得任重道远,目光在此移动,朱厚照的目光落到了丰州滩上,如果真想占据,还不如去占丰州滩,即前套。
但是前套是一块耕种飞地,与传统汉地之间相隔很远,并不接壤,与山西方向防御重点的大同朔州之间隔着大片山脉,军事上战略上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长期驻守很容易变成一只孤军。因此大明虽然曾派军偷袭把丰州滩板升城烧了一回,但并没有占据此地的意图。
其实明朝根本谈不上放弃不放弃河套,有明一代从未实际控制过河套何谈放弃?
朱厚照翻看旧档,发现事实上河套地区在明初只是个没人关心的无人区,明初鉴于元朝势力北撤后,河套内蒙古人稀少,直接采取了将河套内尚存的人或驱逐,或迁移内地的政策。
对于这段历史,朱厚照还是旧档之中找到的,“四年,大将汤和兵攻察罕脑儿,擒猛将虎臣镇军将谢成等降其众,并省入内地,河套遂墟”。仅存少量部族也被迁入内地,制造无人区作为了军事缓冲地带。
东胜卫设置的地方也在套外,距离丰州滩较近,事实上在明初只是作为山西防御体系一环,作为明初弹性防御体系中,大军从山西出征的前哨站,并非为防御控制河套所设置。因此裁撤东胜卫与河套也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战略调整罢了。
明初洪武和永乐即不可能预料到土木之变,也不可能预料到套虏之患,毕竟不是神仙。他们那一代,因为河套是个无人区,事实上根本就是不设防的。
只不过当数年之后,鞑靼被瓦剌压迫不得不迁移到河套地区形成了套虏之患时,明人才回过头一看,哟呵,东胜卫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放弃了?河套怎么就被放弃了?
很多人包括明人都喜欢用汉唐做比来说恢复河套,实际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首都已经不在关中而在北京。
河套对中原的战略威胁已经不如汉唐大,毕竟河套是可以直逼陇右关中的存在,明朝统治中心不在关中,并没有像汉唐那样的动力一定要夺取河套。如果要夺取控制,唯一的理由不过是地图开疆,拿民脂民膏搏功名罢了。
那这就说明河套不重要了吗?河套不好吗?不是,它很重要,它也很好。
可是想要复套,那就要在丰州滩筑城,否则后勤补给就难以为继,朝廷不可能花费大量的钱财在这个地方,除非有利可图。最好的位置其实就是丰州滩,只要在丰州滩筑城,那么大明就等于实际控制了整个河套。
可是在丰州滩筑城,那就要解决防守和孤城的问题,否则这座城池一定会被骚扰和攻占,它就像摆在北元眼前的一块肥肉,它发展的越好,那么就越肥美,北元对它的觊觎也就越严重,稍有不慎就是城毁人亡,多年发展毁于一旦,甚至会成为北元的重要城池。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将整个漠南蒙古全都打下来,将漠南蒙古变成大明的牧马地,否则这个威胁就一直存在。
朱厚照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现在他多少理解朱棣的行为了,这是出于大的战略上考虑,如果想要河套地,那么就只能消灭掉整个漠南蒙古,彻底占据这个地方。朱厚照也明白了为什么朱棣如此执着的北伐,从大的战略上讲,这是超前的,这也是非常伟大的。
目光在地图上扫过,朱厚照发现如果自己想要彻底占领漠南蒙古,基本战略还是要按照朱棣的方向走。
首先是盘踞在河套地的火筛,必须消灭掉,这里不能让他们占据,将这里重新变为无人区,使其成为战略缓冲区,然后在东边着手,巩固辽东,出兵攻打朵颜卫,拿回被朵颜三卫占据的大宁城,然后以大宁城为根基,继续向草原深处挺进。
西边打下丰州滩,然后在丰州滩筑城,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可以自丰州滩出兵向东打,也可以自辽东和大宁出兵向西打,而且一旦开战就必须不能停,要一直打下整个漠南蒙古,否则就要重新退出丰州滩,这是开始就无法停下来的灭国之战。
后世的清朝西征,执行的就是这个战略,同时还能从长城沿线出击向被打,如此一来才能够彻底将整个漠南蒙古收入囊中。
伸手在地图上从东到西比划了一下,朱厚照苦笑,有些无力的坐在了椅子上,依靠大明现在的国力,依靠大明现在的财力,依靠大明现在的军力,根本完不成这个设想。单纯的打河套和打大宁,这都没有意义,除了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别无用处。
只有当你拿下漠南蒙古,你才能够将长城防线前移,否则长城防线需要大量的消耗,维持河套和大宁还是需要大量的消耗,这个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再这个运输条件下,要是有火车就好了,朱厚照忍不住感叹道。
8.。.8.
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明代河套地区并不适宜耕种,适宜耕种的其实是黄河以北方向套外的丰州滩,利用的也是河流灌溉。
河套内的鄂尔多斯附近倒是水草丰美,但因降水量不足,更适合放牧,这附近就是明代套虏经常活动的地区,也就是清代射兔达人康熙一天射兔三百只的地方。
朱厚照一边翻着旧档,一边对刘瑾说道“去给本宫找一份河套的地图过来!”
“是,殿下!”刘瑾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去给朱厚照找地图了,因为之前朱厚照跟着刘大夏学军事,所以咸阳宫地图是不缺的,所以刘瑾不但找来了现在的河套大体地图,同时也找洪武和永乐年间的旧档地图。
朱厚照赞许的看了一眼刘瑾,然后将永乐年间的旧档地图给拿了出来,朱厚照第一个找到的就是大宁卫。
朱厚照为什么寻找这个位于辽东的大宁卫呢?因为大宁卫也是永乐元年废止的,后来也被北元给占领过了,与河套地有着非常相似的境况。何况朱厚照要考虑的全盘,要对付的也是达延汗,而不是单单一个位于河套火筛。
很快朱厚照就找到了大宁卫的位置,在地图上开始与后世进行对照,大宁卫的统辖范围包括后世的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部。旧档上记载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朱厚照伸手敲了敲地图,如果大宁卫还在,后世辽东局何至于此?永乐元年废除了大宁卫,为什么呢?难道朱棣的军事眼光这么差?朱厚照开始翻找旧档,很快朱厚照就找到了。
事实上大宁卫也是一个无法自给自足的地方,不得不耗费内地四省之力供给。
供给压力太大,所以裁撤了大宁卫,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要知道永乐年间可不穷,太宗皇帝朱棣的几次北征,那可都是花大钱的。很快朱厚照就找到了原因,旧档记载在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时对金幼孜等人说“今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永无事矣。”
不过朱棣还是觉得撤漠南诸卫集中兵力消灭北元才是一劳永逸,何福曾请求朱棣复置东胜卫,但朱棣仍然不以为然,只在此年九月给何福的批复中写道“尔奏欲立东胜卫,此策甚喜,须俟镇虏、定边诸卫皆定,然后立之,则永远无虞。”
朱棣认为设置卫所是要等到明军消灭岭北行省的残元势力继承确定元朝的北方边界后再办的事情,但是由于明成祖突然死在了北伐的路上,当年洪武帝在漠南设置的诸卫所皆未来得及恢复。
从这些旧档之中,朱厚照算是看出来的,太宗皇帝朱棣野心很大,对自己也很自信,他相信自己可以灭了北元,将整个漠南蒙古纳入大明,然后才好划分边境,设立卫所,只是他没能成功,他死在了最后一次北征的路上。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朱厚照苦笑,他发现自己居然和朱棣想的一样,在朱厚照看来,只有将整个漠南蒙古变成大明的牧马地,那样才能够彻底解决北疆之患。今天灭了火筛,明天没准就冒出一个水筛,你灭的过来吗?
你打,人家跑,你走了,人家在回来,根本就是无穷无尽,只要草原还在,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
大宁卫虽然被荒废了,可是一样被占据了,景泰四年,朵颜三卫乞居大宁废城,明廷不许,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顺后,地入三卫,还是被朵颜三卫给占了。
朱厚照将目光转移到了河套,占据河套的话,也必然会成为巨大的负担。想想现在大明的情况,朱厚照瞬间觉得任重道远,目光在此移动,朱厚照的目光落到了丰州滩上,如果真想占据,还不如去占丰州滩,即前套。
但是前套是一块耕种飞地,与传统汉地之间相隔很远,并不接壤,与山西方向防御重点的大同朔州之间隔着大片山脉,军事上战略上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长期驻守很容易变成一只孤军。因此大明虽然曾派军偷袭把丰州滩板升城烧了一回,但并没有占据此地的意图。
其实明朝根本谈不上放弃不放弃河套,有明一代从未实际控制过河套何谈放弃?
朱厚照翻看旧档,发现事实上河套地区在明初只是个没人关心的无人区,明初鉴于元朝势力北撤后,河套内蒙古人稀少,直接采取了将河套内尚存的人或驱逐,或迁移内地的政策。
对于这段历史,朱厚照还是旧档之中找到的,“四年,大将汤和兵攻察罕脑儿,擒猛将虎臣镇军将谢成等降其众,并省入内地,河套遂墟”。仅存少量部族也被迁入内地,制造无人区作为了军事缓冲地带。
东胜卫设置的地方也在套外,距离丰州滩较近,事实上在明初只是作为山西防御体系一环,作为明初弹性防御体系中,大军从山西出征的前哨站,并非为防御控制河套所设置。因此裁撤东胜卫与河套也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战略调整罢了。
明初洪武和永乐即不可能预料到土木之变,也不可能预料到套虏之患,毕竟不是神仙。他们那一代,因为河套是个无人区,事实上根本就是不设防的。
只不过当数年之后,鞑靼被瓦剌压迫不得不迁移到河套地区形成了套虏之患时,明人才回过头一看,哟呵,东胜卫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放弃了?河套怎么就被放弃了?
很多人包括明人都喜欢用汉唐做比来说恢复河套,实际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首都已经不在关中而在北京。
河套对中原的战略威胁已经不如汉唐大,毕竟河套是可以直逼陇右关中的存在,明朝统治中心不在关中,并没有像汉唐那样的动力一定要夺取河套。如果要夺取控制,唯一的理由不过是地图开疆,拿民脂民膏搏功名罢了。
那这就说明河套不重要了吗?河套不好吗?不是,它很重要,它也很好。
可是想要复套,那就要在丰州滩筑城,否则后勤补给就难以为继,朝廷不可能花费大量的钱财在这个地方,除非有利可图。最好的位置其实就是丰州滩,只要在丰州滩筑城,那么大明就等于实际控制了整个河套。
可是在丰州滩筑城,那就要解决防守和孤城的问题,否则这座城池一定会被骚扰和攻占,它就像摆在北元眼前的一块肥肉,它发展的越好,那么就越肥美,北元对它的觊觎也就越严重,稍有不慎就是城毁人亡,多年发展毁于一旦,甚至会成为北元的重要城池。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将整个漠南蒙古全都打下来,将漠南蒙古变成大明的牧马地,否则这个威胁就一直存在。
朱厚照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现在他多少理解朱棣的行为了,这是出于大的战略上考虑,如果想要河套地,那么就只能消灭掉整个漠南蒙古,彻底占据这个地方。朱厚照也明白了为什么朱棣如此执着的北伐,从大的战略上讲,这是超前的,这也是非常伟大的。
目光在地图上扫过,朱厚照发现如果自己想要彻底占领漠南蒙古,基本战略还是要按照朱棣的方向走。
首先是盘踞在河套地的火筛,必须消灭掉,这里不能让他们占据,将这里重新变为无人区,使其成为战略缓冲区,然后在东边着手,巩固辽东,出兵攻打朵颜卫,拿回被朵颜三卫占据的大宁城,然后以大宁城为根基,继续向草原深处挺进。
西边打下丰州滩,然后在丰州滩筑城,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可以自丰州滩出兵向东打,也可以自辽东和大宁出兵向西打,而且一旦开战就必须不能停,要一直打下整个漠南蒙古,否则就要重新退出丰州滩,这是开始就无法停下来的灭国之战。
后世的清朝西征,执行的就是这个战略,同时还能从长城沿线出击向被打,如此一来才能够彻底将整个漠南蒙古收入囊中。
伸手在地图上从东到西比划了一下,朱厚照苦笑,有些无力的坐在了椅子上,依靠大明现在的国力,依靠大明现在的财力,依靠大明现在的军力,根本完不成这个设想。单纯的打河套和打大宁,这都没有意义,除了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别无用处。
只有当你拿下漠南蒙古,你才能够将长城防线前移,否则长城防线需要大量的消耗,维持河套和大宁还是需要大量的消耗,这个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再这个运输条件下,要是有火车就好了,朱厚照忍不住感叹道。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