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敲打着手上的奏折,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半晌转头看向了刘瑾,然后吩咐道“去,把杨一清给本宫找来。”
这是朱厚照在辽东的最后一件事情了,交代下去基本上就可以考虑回京了。
这些日子辽东巡抚杨一清可是忙得不行,虽然税务司收走了赋税,可是辽东自从大军进驻以来,这事情就多了起来。听到朱厚照的召唤,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就带着人来了。
君臣见过礼之后,朱厚照笑着说道“杨卿,今日本宫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和杨卿说。”
“殿下请讲。”杨一清恭敬的在一边听着。
诸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将手中的捷报递给了身边的刘瑾“杨卿看一看,这是王守仁刚送来的捷报。”说着朱厚照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捷报?
听了朱厚照的话,杨一清顿时就是一愣,前些日子不是来了捷报了吗?这又来了?伸手将捷报接过来快速的看了一眼,随后杨一清就面露喜色,笑着说道“这王大人果然不同凡响,这才多久就占了大宁,大明有此雄兵,这辽东安稳了。”
朱厚照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本宫今日找你来是为了大宁的事情,本宫准备在大宁设立大宁都司。”
“这大宁都司建立之后,本宫准备见他规划到辽东来,这辽东巡抚衙门下辖大宁都司就不太合适了,所以本宫请奏朝廷设立辽东总督的职务,总督辽东一切军政要务。”说着朱厚照看向了杨一清,笑着说道“本宫会像朝廷举荐爱卿的。”
总督,这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职位,在大明也不陌生,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与经济。
大宁那个地方,眼下还是军镇,向北也地广人稀,设立知府衙门也不太合适,加上大宁和辽东距离近,交流多,自然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调和调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立一个总督的职位,倒也是合适的。至于总督的人选,朱厚照自然是属意杨一清的。
资格上杨一清也不算欠缺了,之前他就是陕西巡抚,现在是辽东巡抚,现在任职辽东总督也是有资格的。
当然了,有的时候有资格也没用,你的需要朝中有人,杨一清朝中有人吗?当然有,杨一清背后站的可是太子殿下。
杨一清没想到太子殿下让自己做辽东总督,这个时候自然不好推诿,否则就显得虚伪了,不过杨一清还是连忙站起身子说道“臣谢太子殿下。”
“咱们君臣就不用说着虚的了。”朱厚照笑着说道“你好好干就行了,这辽东爱卿觉得缺什么?”
“回太子殿下,缺人。”杨一清苦笑着说道,这是杨一清最直观的感受了,真的是太缺人了。这些日子军队在招兵,纺织厂、钢铁厂和兵器长都在招人,挖矿也要人,种地也要人,现在官田的出佃情况依旧很不好,那么大片的地没人种,杨一清怎么能不着急。
“是啊!”朱厚照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是缺人,从中原之地征调百姓是最简单的办法了。”
听到朱厚照这话,杨一清连忙阻止“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征调百姓,那得死多少人?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这是绝对不能这么干的,杨一清心里面在清楚不过了。
朱厚照的当然也清楚,听了杨一清的话,朱厚照点了点头“爱卿放心,本宫即便做此想,朝廷也不会同意的。本宫想要的是让百姓自己来辽东,不会产生民怨,朝廷也不会有太大的花销。”
杨一清一愣,让百姓自己来?辽东这地方官员做官都不爱来,何况是百姓了?
“本宫是这样打算的。”朱厚照笑着看着杨一清,然后将自己的设想说了一遍,主要当然就是羊毛纺织产业。
整个产业是如何布局的,如何生产,如何销售,一系列的事情朱厚照都讲的很详细,如何吸引商贾,如何通过商贾吸引百姓,全都讲的明明白白的。朱厚照对这件事情非常的看重,大明为什么只能在长城一线而不能打出去,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经济无法支撑。
为什么无法支撑?因为这个时代的运输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全靠物流补给,大明也撑不住。
长城一线的百姓太少了,基本上都是军镇,他们不产出,每年都要消耗朝廷大量的钱粮。这个消耗指的不是他们的吃穿用度,而是运过来的损耗,本地的产出不足以支撑军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不足,想让北疆足够强大,那必须有足够的人口。
这些人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产出,每年收上来的赋税直接供给军镇,不用再从其他的地方调拨。
在这个时代,只有这样才行,否则还是出不去,所以朱厚照对这一点不看重都不行。在朱厚照的设想里面,长城沿线以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后勤补给线,而不在是前线,这个设想能不能实现朱厚照不知道,即便是实现了,需要多久能实现,朱厚照也不知道。
不过朱厚照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相信早晚有一天这个设想能达成,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杨一清听得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太子殿下的设想居然如此庞大,想到太子殿下说的羊毛会比盐更赚钱,会成为辽东的支柱产业,会吸引无数的商人和百姓,杨一清就激动的不行,想到那个盛景,杨一清都快坐不住了,真想撸起袖子去大干一场。
朱厚照看着杨一清的样子,顿时就笑了“杨爱卿,这草场是要卖出去的,但是你要给本宫捂住了卖。”
“等到本宫的这一批羊毛制品运回到京城,必然会大卖,到时候京城的商人必然会蜂拥而至,那些勋贵和勋戚也会找上你,本宫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能卖便宜了,你要是给本宫卖便宜了,本宫唯你是问。”
杨一清连连点头“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办好。”
8.。.8.
这是朱厚照在辽东的最后一件事情了,交代下去基本上就可以考虑回京了。
这些日子辽东巡抚杨一清可是忙得不行,虽然税务司收走了赋税,可是辽东自从大军进驻以来,这事情就多了起来。听到朱厚照的召唤,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就带着人来了。
君臣见过礼之后,朱厚照笑着说道“杨卿,今日本宫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和杨卿说。”
“殿下请讲。”杨一清恭敬的在一边听着。
诸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将手中的捷报递给了身边的刘瑾“杨卿看一看,这是王守仁刚送来的捷报。”说着朱厚照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捷报?
听了朱厚照的话,杨一清顿时就是一愣,前些日子不是来了捷报了吗?这又来了?伸手将捷报接过来快速的看了一眼,随后杨一清就面露喜色,笑着说道“这王大人果然不同凡响,这才多久就占了大宁,大明有此雄兵,这辽东安稳了。”
朱厚照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本宫今日找你来是为了大宁的事情,本宫准备在大宁设立大宁都司。”
“这大宁都司建立之后,本宫准备见他规划到辽东来,这辽东巡抚衙门下辖大宁都司就不太合适了,所以本宫请奏朝廷设立辽东总督的职务,总督辽东一切军政要务。”说着朱厚照看向了杨一清,笑着说道“本宫会像朝廷举荐爱卿的。”
总督,这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职位,在大明也不陌生,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与经济。
大宁那个地方,眼下还是军镇,向北也地广人稀,设立知府衙门也不太合适,加上大宁和辽东距离近,交流多,自然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调和调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立一个总督的职位,倒也是合适的。至于总督的人选,朱厚照自然是属意杨一清的。
资格上杨一清也不算欠缺了,之前他就是陕西巡抚,现在是辽东巡抚,现在任职辽东总督也是有资格的。
当然了,有的时候有资格也没用,你的需要朝中有人,杨一清朝中有人吗?当然有,杨一清背后站的可是太子殿下。
杨一清没想到太子殿下让自己做辽东总督,这个时候自然不好推诿,否则就显得虚伪了,不过杨一清还是连忙站起身子说道“臣谢太子殿下。”
“咱们君臣就不用说着虚的了。”朱厚照笑着说道“你好好干就行了,这辽东爱卿觉得缺什么?”
“回太子殿下,缺人。”杨一清苦笑着说道,这是杨一清最直观的感受了,真的是太缺人了。这些日子军队在招兵,纺织厂、钢铁厂和兵器长都在招人,挖矿也要人,种地也要人,现在官田的出佃情况依旧很不好,那么大片的地没人种,杨一清怎么能不着急。
“是啊!”朱厚照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是缺人,从中原之地征调百姓是最简单的办法了。”
听到朱厚照这话,杨一清连忙阻止“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征调百姓,那得死多少人?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这是绝对不能这么干的,杨一清心里面在清楚不过了。
朱厚照的当然也清楚,听了杨一清的话,朱厚照点了点头“爱卿放心,本宫即便做此想,朝廷也不会同意的。本宫想要的是让百姓自己来辽东,不会产生民怨,朝廷也不会有太大的花销。”
杨一清一愣,让百姓自己来?辽东这地方官员做官都不爱来,何况是百姓了?
“本宫是这样打算的。”朱厚照笑着看着杨一清,然后将自己的设想说了一遍,主要当然就是羊毛纺织产业。
整个产业是如何布局的,如何生产,如何销售,一系列的事情朱厚照都讲的很详细,如何吸引商贾,如何通过商贾吸引百姓,全都讲的明明白白的。朱厚照对这件事情非常的看重,大明为什么只能在长城一线而不能打出去,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经济无法支撑。
为什么无法支撑?因为这个时代的运输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全靠物流补给,大明也撑不住。
长城一线的百姓太少了,基本上都是军镇,他们不产出,每年都要消耗朝廷大量的钱粮。这个消耗指的不是他们的吃穿用度,而是运过来的损耗,本地的产出不足以支撑军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不足,想让北疆足够强大,那必须有足够的人口。
这些人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产出,每年收上来的赋税直接供给军镇,不用再从其他的地方调拨。
在这个时代,只有这样才行,否则还是出不去,所以朱厚照对这一点不看重都不行。在朱厚照的设想里面,长城沿线以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后勤补给线,而不在是前线,这个设想能不能实现朱厚照不知道,即便是实现了,需要多久能实现,朱厚照也不知道。
不过朱厚照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相信早晚有一天这个设想能达成,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杨一清听得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太子殿下的设想居然如此庞大,想到太子殿下说的羊毛会比盐更赚钱,会成为辽东的支柱产业,会吸引无数的商人和百姓,杨一清就激动的不行,想到那个盛景,杨一清都快坐不住了,真想撸起袖子去大干一场。
朱厚照看着杨一清的样子,顿时就笑了“杨爱卿,这草场是要卖出去的,但是你要给本宫捂住了卖。”
“等到本宫的这一批羊毛制品运回到京城,必然会大卖,到时候京城的商人必然会蜂拥而至,那些勋贵和勋戚也会找上你,本宫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能卖便宜了,你要是给本宫卖便宜了,本宫唯你是问。”
杨一清连连点头“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办好。”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