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跪下了?”朱厚照看着马琦,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有隐情也没关系,说来给本宫听听,本宫倒是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来来,站起来说。”
“回太子殿下,臣有罪。”马琦并没有站起来,而是跪在地上继续说道“这些消息都是臣这些年搜集来的。”
说着,马琦抬起头看向了朱厚照“太子殿下,臣以为大明当驻军哈密卫,哈密卫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哈密卫的那些人跟咱们不是一条心,他们弱小的时候尚且偷奸耍滑,一旦他们强大了,他们就会反噬我们。只有占据了哈密卫,大明才是进可攻,退可守。”
深深的看了一眼马琦,朱厚照笑着说道“这些年你可曾向朝廷上过题本?”
“回太子殿下,臣不止一次上过题本,希望朝廷调拨粮饷给臣,让臣能够拿下哈密卫,可是这些题本全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马琦一脸遗憾的说道“这些年臣四下派人搜集哈密卫和东察合台汗国的消息。臣随时都在准备着啊!”
看着马琦,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沉声说道“马爱卿,你做的很好,本宫都知道了。本宫会禀明父皇,给你叙功。”
别的不说,单单是马琦这些年搜集的情报,这就足够给他一个功劳的,另外他如此的了解亦力把里的局势,正好自己可以把他拿来用一下。
剩下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看马琦的样子,领兵作战的能力应该也是不错的。
“行了,你先下去吧!本宫也有些乏了。”朱厚照笑着说道“刘瑾,将本宫带来的那把长刀赏给马爱卿。”
一听这话,马琦顿时大喜,连忙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臣谢太子殿下隆恩。”
等到马琦走了之后,朱厚照转头看向了刘瑾,然后开口问道“人带来了吗?”
“人来了!”刘瑾连忙躬身答道。
“那就叫进来。”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时间不长一个清瘦的男子就从外面走了进来,身上穿着蒙古的衣袍,留着大胡子,还有一点中亚地区的影子,脸庞看着也不像是大明人。不过只是有点,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混血。
这人见到朱厚照之后直接趴在地上行礼“臣浣衣局甘肃管事齐远见过太子殿下。”
“起来吧!”朱厚照看着齐远,然后笑着说道“看你的样子,有蒙古人的血统?”
“回陛下,臣的母亲是随着祖上迁徙到甘肃来的。”齐远连忙说道“家母的确是蒙古人。”
朱厚照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子随父,你是大明人,这毋庸置疑,好好做,以后做好了,本宫会给你母亲赐出身。”
“臣谢太子殿下。”齐远连忙跪在地上。
朱厚照也想到了一件事情,自己回去可以推一推纳籍的事情。
所谓纳籍,其实就是给予周围其他国家的人一个成为大明人的机会。为大明做出贡献,足够的心向大明,可以给你一个大明人籍贯,可以称之为纳籍,这个好像有利于缓解矛盾。
比如那些掳掠来的牧奴,只要做满了一定的年限,那就可以给他纳籍。
朱厚照的心里面很清楚,当他们给勋贵和商人做了十几年的奴仆之后,即便是纳籍了,他们依旧只能是奴仆,改变的只能是他们的后代。同时可以为他们的后代建立学校,教授一些东西。
这个政策真的看可以考虑一下。
当然了,想要纳籍可没有那么容易。纳籍的标准自己还没想好,回去之后好好的研究一下。
至于后世常说的“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朱厚照只能是对此嗤之以鼻。
很多人拿这句话说事,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句话本身就是耻辱,是汉人抹不掉的耻辱。
很多人说这是孔子之言,但并不是。这句话是清雍正在《大义觉迷录》肆意篡改韩愈《原道》原话。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上谕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怀保万民,恩如四海,膺上天之眷命,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原话则是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原话适用对象是华夏血统诸侯,诸侯用夷礼则视为蛮夷,诸侯用中国礼就视作中国。此处没有说“夷狄”入中国。
然而雍正却篡改韩愈说的,加入了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就是为了论证满清对汉人统治的合法性,为了更好的奴役汉人,让汉人不要反抗,接受他的统治。
此外出生在女真族统治之下的金国伪儒郝经为论述蒙元政权的合法性提出“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首先孔子孟子都没有说过郝经篡改的话,汉奸郝经打破了作为“中国之主”的种族界限,这就从理论上为夷狄统治中国提供了依据。
总之,古代无论孔子孟子还是各位先贤都坚持华夏族=汉族都是坚定血统论,周礼文化是建立一种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世界管理秩序,而不是为了让周边族群融合进来。
华夷之辨,内中国外夷狄,贵中国贱夷狄。
体系的中心是炎黄血统的华夏民族,体系的基础是强大的物质与军事力量,对周边族群用华夏礼义来实现“用夏变夷”,使四夷臣服,事中华以忠。
放在后世,这是绝对不能够被容忍的言论。毕竟人人平等,民族平等,民族大融合,这才是基调。
在后世,这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但是这个时代却不一样。
朱厚照不可能去执行这个政策,因为这会动摇他的统治根基。
同时还有一点,那就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他登基之后,曾经下圣旨给周围的国家,比如在赐高丽国书中,朱元璋就曾说道“元非我类,入主中国百有余年,天厌其昏淫,亦用殒绝其命。”
.。..
“回太子殿下,臣有罪。”马琦并没有站起来,而是跪在地上继续说道“这些消息都是臣这些年搜集来的。”
说着,马琦抬起头看向了朱厚照“太子殿下,臣以为大明当驻军哈密卫,哈密卫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哈密卫的那些人跟咱们不是一条心,他们弱小的时候尚且偷奸耍滑,一旦他们强大了,他们就会反噬我们。只有占据了哈密卫,大明才是进可攻,退可守。”
深深的看了一眼马琦,朱厚照笑着说道“这些年你可曾向朝廷上过题本?”
“回太子殿下,臣不止一次上过题本,希望朝廷调拨粮饷给臣,让臣能够拿下哈密卫,可是这些题本全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马琦一脸遗憾的说道“这些年臣四下派人搜集哈密卫和东察合台汗国的消息。臣随时都在准备着啊!”
看着马琦,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沉声说道“马爱卿,你做的很好,本宫都知道了。本宫会禀明父皇,给你叙功。”
别的不说,单单是马琦这些年搜集的情报,这就足够给他一个功劳的,另外他如此的了解亦力把里的局势,正好自己可以把他拿来用一下。
剩下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看马琦的样子,领兵作战的能力应该也是不错的。
“行了,你先下去吧!本宫也有些乏了。”朱厚照笑着说道“刘瑾,将本宫带来的那把长刀赏给马爱卿。”
一听这话,马琦顿时大喜,连忙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臣谢太子殿下隆恩。”
等到马琦走了之后,朱厚照转头看向了刘瑾,然后开口问道“人带来了吗?”
“人来了!”刘瑾连忙躬身答道。
“那就叫进来。”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时间不长一个清瘦的男子就从外面走了进来,身上穿着蒙古的衣袍,留着大胡子,还有一点中亚地区的影子,脸庞看着也不像是大明人。不过只是有点,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混血。
这人见到朱厚照之后直接趴在地上行礼“臣浣衣局甘肃管事齐远见过太子殿下。”
“起来吧!”朱厚照看着齐远,然后笑着说道“看你的样子,有蒙古人的血统?”
“回陛下,臣的母亲是随着祖上迁徙到甘肃来的。”齐远连忙说道“家母的确是蒙古人。”
朱厚照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子随父,你是大明人,这毋庸置疑,好好做,以后做好了,本宫会给你母亲赐出身。”
“臣谢太子殿下。”齐远连忙跪在地上。
朱厚照也想到了一件事情,自己回去可以推一推纳籍的事情。
所谓纳籍,其实就是给予周围其他国家的人一个成为大明人的机会。为大明做出贡献,足够的心向大明,可以给你一个大明人籍贯,可以称之为纳籍,这个好像有利于缓解矛盾。
比如那些掳掠来的牧奴,只要做满了一定的年限,那就可以给他纳籍。
朱厚照的心里面很清楚,当他们给勋贵和商人做了十几年的奴仆之后,即便是纳籍了,他们依旧只能是奴仆,改变的只能是他们的后代。同时可以为他们的后代建立学校,教授一些东西。
这个政策真的看可以考虑一下。
当然了,想要纳籍可没有那么容易。纳籍的标准自己还没想好,回去之后好好的研究一下。
至于后世常说的“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朱厚照只能是对此嗤之以鼻。
很多人拿这句话说事,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句话本身就是耻辱,是汉人抹不掉的耻辱。
很多人说这是孔子之言,但并不是。这句话是清雍正在《大义觉迷录》肆意篡改韩愈《原道》原话。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上谕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怀保万民,恩如四海,膺上天之眷命,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原话则是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原话适用对象是华夏血统诸侯,诸侯用夷礼则视为蛮夷,诸侯用中国礼就视作中国。此处没有说“夷狄”入中国。
然而雍正却篡改韩愈说的,加入了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就是为了论证满清对汉人统治的合法性,为了更好的奴役汉人,让汉人不要反抗,接受他的统治。
此外出生在女真族统治之下的金国伪儒郝经为论述蒙元政权的合法性提出“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首先孔子孟子都没有说过郝经篡改的话,汉奸郝经打破了作为“中国之主”的种族界限,这就从理论上为夷狄统治中国提供了依据。
总之,古代无论孔子孟子还是各位先贤都坚持华夏族=汉族都是坚定血统论,周礼文化是建立一种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世界管理秩序,而不是为了让周边族群融合进来。
华夷之辨,内中国外夷狄,贵中国贱夷狄。
体系的中心是炎黄血统的华夏民族,体系的基础是强大的物质与军事力量,对周边族群用华夏礼义来实现“用夏变夷”,使四夷臣服,事中华以忠。
放在后世,这是绝对不能够被容忍的言论。毕竟人人平等,民族平等,民族大融合,这才是基调。
在后世,这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但是这个时代却不一样。
朱厚照不可能去执行这个政策,因为这会动摇他的统治根基。
同时还有一点,那就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他登基之后,曾经下圣旨给周围的国家,比如在赐高丽国书中,朱元璋就曾说道“元非我类,入主中国百有余年,天厌其昏淫,亦用殒绝其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