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策皱着眉头,战局中的种种细节,都让他心中的悲观情绪变得越发浓厚起来。但是宋献策虽然只是一个算命的卖卜人出身,可他却有一种明末难得又少见的士人操守,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还君。
是李自成将宋献策这样下九流的江湖人,提拔到了如今显赫的地位上,宋矮子的心中因此充满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责任感。
宋献策坚定了心中的想法,当即就在黄盖之下、圣驾之前,下马跪地说:
“万岁,从河南开始,臣追随陛下,为大顺开国创业。陛下以国士待臣,计策十中往往采纳有七八条之多,这样的皇恩,臣纵然肝脑涂地,也一定要让大顺军得胜。
今天战场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看来我们是上了狗鞑子的大当!
东虏很明显是以逸待劳,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疲态来。联系前一段时间顺军在真定附近的探骑都被东虏截杀殆尽,我恐怕东虏在真定城下所谓的久攻不克、士气沮丧也只是一场引诱我们上钩的假戏而已。
大顺军是从太原穿越山路远道而来,鞑子却是在获鹿以逸待劳。而且东虏今天的兵力是这样的雄厚,现在估算一下,或许有十四五万人之多,还比我们近十万的兵马多出一半!”
牛金星见到宋献策如此的做派,很想反驳两句。但是话到嘴边,他又不得不承认,宋献策的判断很可能是最为接近现在战场的真相,终于只能默然以对。
李自成其实也是同样的忧心忡忡,虽然中央战线的两军还没有陷入到犬牙交错的白热化战斗中,可是吴汝义和白广恩带领的炮队,显而易见地在炮战中不是清军的对手。
李自成自己最知道大顺军炮队的威力,在吴汝义、白广恩的手底下,可不是几十门、几百门的火炮,而是将近三千门的火炮啊!
虽然这近三千门火炮,并不都是威力巨大的红夷重炮。其中包括了大量装弹量不超过一斤的小炮、轻炮、子母炮,可是近三千门火炮,在李自成看来还是一股足可以摧毁中原大地上任何抵抗的火力。
在他看来,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火力,即便是全盛时期的杨嗣昌、孙传庭,也完全不可能是顺军的对手。
可是现在的事实,却是大顺军在炮战之中,竟然处于下风……
清军的十五万军队,约有一千门左右的火炮。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远低于大顺军,可是东虏炮兵中红夷炮的数量,却要远远超过顺军。
从炮战情况来看,李自成和宋献策同样感到局面十分悲观。
他明白眼下局势不利,但想到自己在崇祯十三年进入河南以来,直到现在,不管是面对多么艰难的局面,最后都在转败为胜,一路走到了今天,因此并不相信清军表面上的优势,就一定能够打败自己。
越是悲观的气氛,李自成越感到他自己需要提振起众人的信心来,因此反而大笑说:
“宋军师的高见,和朕所思所虑,大抵一致。皇太极果然是一位用兵的大家,也难怪明朝朝廷几十年不能制服东虏,反而是被东虏搞得国穷民困。但朕料想,我军固然是从太原远道而来,那么清军难道不也一样是刚刚攻打完真定吗?
即便清军没有像我们之前猜测的那样,全力围攻真定。可是他们难道不是在真定附近,还被来亨击败了一支偏师吗?
东虏一样是一个脑袋两只手,他们的兵马的确比我们多一点,但其中大部分都只是裹挟的明朝官军,并不纯和东虏一条心。只是战局有利于大顺军,那些首鼠两端的明军将领一定会做树倒猢狲散的。”
李自成说的的确不错,就算只是现在,因为张鼐的勇猛冲击,吴三桂都已经慢慢出现了保存实力的想法。
可宋献策却面露苦笑,感叹说:“陛下!今日局面和从前完全不同,皇太极和杨嗣昌、孙传庭也完全不同。兵马有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现在大顺军完全是被皇太极引诱着走,完全致于敌人的步调之中,苦战之下,极大可能将要吃亏。
依臣愚见,趁着现在两军的主力兵马,还没有完全缠斗在一起。我们或许还有机会另外采取其他办法,挽救胜机……陛下,现在立即调动大军,就地设防,或者退回井陉道中,退到土门关或者井陉关的关城设防,我们就可以反客为主了。”
宋献策的悲观情绪,终于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李友就斥道:“战前变阵,必遭大败!军师怎出此言?”
李自成深吸了一口气,他看了看御营黄盖四面那些衣甲精良的战士,最终说道:
“朕也明白,现在的形势略有不利。可是我们——从闯军再到现在的大顺军,我们难道没有遇到过更加险恶的情况?如果局面稍稍不利,闯军就退缩,我们怎么走得到今天!
何况井陉关狭小,轻易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兵马军队。获鹿、真定附近,又都是无险可守的平地,就地设法,谈何容易?阵前退却,敌人一追击,大顺军就将成为苻坚的淝水败兵,成为闻风而逃、草木皆兵的笑话,必然溃不成军,还谈什么反客为主?
军师的想法很好,但实在失之保守。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就好像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岂有就地设守之说!”
李自成从箭袋中抽出了他常常用来在地图上做标记的残箭,如果李来亨在这里,或许还会因此想起自己在竹溪山中,与李自成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
永昌天子将残箭插在身前的土壤之中,命令李友:“大眼,中军出动吧!东虏的优势是火炮,一旦大顺军的步卒杀入敌人的阵中,他们的火炮就不能再肆无忌惮地轰炸了。告诉将士们,不要畏惧鞑子的枪林弹雨,只要杀到近处白刃厮杀,天下间岂有人会是我大顺军的敌手?”
李友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很可能将直接决定天下的归属,他胸中热血激荡,显得分外兴奋,马上就接下军令,疾驰赶赴前线指挥作战。
大顺军的中央战线,终于全力扑向清军。密集如丛林一般的顺军旗帜,全部向前,连李自成的御营黄伞都一样在向前移动——永昌天子也带着御营禁卫们,即将投身到这最后的全面进攻之中。
李友先带着中营步卒出战,接着左光先也带着一支投降的秦军兵马投入战场。声势浩大的大顺军阵,如掠地狂风一般向清兵扑面而来。
战士们的步伐如此坚定,如飓风,如山洪,如峰岳,如烈火和雷霆,无坚不摧、一往无前。
密集的长矛寒光阵阵,厚重坚韧的牌刀队伍在战尘中好像一面巨大的盾牌,那些手持斩马刀的老本劲兵,就好像是注定想要摧毁清军、格杀皇太极的刽子手。
无数支号角、长号、海螺同时吹响,从战场的一侧直吹到战场的另一侧,最远处横跨数十里的距离,把那些刀枪的森林全部联系了起来。
大顺军将士的洪流,大顺军士兵的海洋,千千万万、无边无际的顺军士卒,和这大海汪洋相比,滚滚的黄河水也只是一条小溪,巍巍的泰山也只是一抔黄土。
清军兵力固然比大顺军雄厚许多,可是在这样逼人的威势之下,在这巨大的无可比拟的进攻力量面前,连一贯骄横、残暴、刚愎自用惯了的多铎,连这位目空一切、野心勃勃,连皇太极和多尔衮都不放在眼中的名王,居然也感到了一丝恐惧和胆怯。
他手举长刀一挥,低声命令说:
“全军死战……勿得分毫之退。”
</br>
</br>
是李自成将宋献策这样下九流的江湖人,提拔到了如今显赫的地位上,宋矮子的心中因此充满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责任感。
宋献策坚定了心中的想法,当即就在黄盖之下、圣驾之前,下马跪地说:
“万岁,从河南开始,臣追随陛下,为大顺开国创业。陛下以国士待臣,计策十中往往采纳有七八条之多,这样的皇恩,臣纵然肝脑涂地,也一定要让大顺军得胜。
今天战场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看来我们是上了狗鞑子的大当!
东虏很明显是以逸待劳,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疲态来。联系前一段时间顺军在真定附近的探骑都被东虏截杀殆尽,我恐怕东虏在真定城下所谓的久攻不克、士气沮丧也只是一场引诱我们上钩的假戏而已。
大顺军是从太原穿越山路远道而来,鞑子却是在获鹿以逸待劳。而且东虏今天的兵力是这样的雄厚,现在估算一下,或许有十四五万人之多,还比我们近十万的兵马多出一半!”
牛金星见到宋献策如此的做派,很想反驳两句。但是话到嘴边,他又不得不承认,宋献策的判断很可能是最为接近现在战场的真相,终于只能默然以对。
李自成其实也是同样的忧心忡忡,虽然中央战线的两军还没有陷入到犬牙交错的白热化战斗中,可是吴汝义和白广恩带领的炮队,显而易见地在炮战中不是清军的对手。
李自成自己最知道大顺军炮队的威力,在吴汝义、白广恩的手底下,可不是几十门、几百门的火炮,而是将近三千门的火炮啊!
虽然这近三千门火炮,并不都是威力巨大的红夷重炮。其中包括了大量装弹量不超过一斤的小炮、轻炮、子母炮,可是近三千门火炮,在李自成看来还是一股足可以摧毁中原大地上任何抵抗的火力。
在他看来,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火力,即便是全盛时期的杨嗣昌、孙传庭,也完全不可能是顺军的对手。
可是现在的事实,却是大顺军在炮战之中,竟然处于下风……
清军的十五万军队,约有一千门左右的火炮。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远低于大顺军,可是东虏炮兵中红夷炮的数量,却要远远超过顺军。
从炮战情况来看,李自成和宋献策同样感到局面十分悲观。
他明白眼下局势不利,但想到自己在崇祯十三年进入河南以来,直到现在,不管是面对多么艰难的局面,最后都在转败为胜,一路走到了今天,因此并不相信清军表面上的优势,就一定能够打败自己。
越是悲观的气氛,李自成越感到他自己需要提振起众人的信心来,因此反而大笑说:
“宋军师的高见,和朕所思所虑,大抵一致。皇太极果然是一位用兵的大家,也难怪明朝朝廷几十年不能制服东虏,反而是被东虏搞得国穷民困。但朕料想,我军固然是从太原远道而来,那么清军难道不也一样是刚刚攻打完真定吗?
即便清军没有像我们之前猜测的那样,全力围攻真定。可是他们难道不是在真定附近,还被来亨击败了一支偏师吗?
东虏一样是一个脑袋两只手,他们的兵马的确比我们多一点,但其中大部分都只是裹挟的明朝官军,并不纯和东虏一条心。只是战局有利于大顺军,那些首鼠两端的明军将领一定会做树倒猢狲散的。”
李自成说的的确不错,就算只是现在,因为张鼐的勇猛冲击,吴三桂都已经慢慢出现了保存实力的想法。
可宋献策却面露苦笑,感叹说:“陛下!今日局面和从前完全不同,皇太极和杨嗣昌、孙传庭也完全不同。兵马有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现在大顺军完全是被皇太极引诱着走,完全致于敌人的步调之中,苦战之下,极大可能将要吃亏。
依臣愚见,趁着现在两军的主力兵马,还没有完全缠斗在一起。我们或许还有机会另外采取其他办法,挽救胜机……陛下,现在立即调动大军,就地设防,或者退回井陉道中,退到土门关或者井陉关的关城设防,我们就可以反客为主了。”
宋献策的悲观情绪,终于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李友就斥道:“战前变阵,必遭大败!军师怎出此言?”
李自成深吸了一口气,他看了看御营黄盖四面那些衣甲精良的战士,最终说道:
“朕也明白,现在的形势略有不利。可是我们——从闯军再到现在的大顺军,我们难道没有遇到过更加险恶的情况?如果局面稍稍不利,闯军就退缩,我们怎么走得到今天!
何况井陉关狭小,轻易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兵马军队。获鹿、真定附近,又都是无险可守的平地,就地设法,谈何容易?阵前退却,敌人一追击,大顺军就将成为苻坚的淝水败兵,成为闻风而逃、草木皆兵的笑话,必然溃不成军,还谈什么反客为主?
军师的想法很好,但实在失之保守。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就好像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岂有就地设守之说!”
李自成从箭袋中抽出了他常常用来在地图上做标记的残箭,如果李来亨在这里,或许还会因此想起自己在竹溪山中,与李自成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
永昌天子将残箭插在身前的土壤之中,命令李友:“大眼,中军出动吧!东虏的优势是火炮,一旦大顺军的步卒杀入敌人的阵中,他们的火炮就不能再肆无忌惮地轰炸了。告诉将士们,不要畏惧鞑子的枪林弹雨,只要杀到近处白刃厮杀,天下间岂有人会是我大顺军的敌手?”
李友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很可能将直接决定天下的归属,他胸中热血激荡,显得分外兴奋,马上就接下军令,疾驰赶赴前线指挥作战。
大顺军的中央战线,终于全力扑向清军。密集如丛林一般的顺军旗帜,全部向前,连李自成的御营黄伞都一样在向前移动——永昌天子也带着御营禁卫们,即将投身到这最后的全面进攻之中。
李友先带着中营步卒出战,接着左光先也带着一支投降的秦军兵马投入战场。声势浩大的大顺军阵,如掠地狂风一般向清兵扑面而来。
战士们的步伐如此坚定,如飓风,如山洪,如峰岳,如烈火和雷霆,无坚不摧、一往无前。
密集的长矛寒光阵阵,厚重坚韧的牌刀队伍在战尘中好像一面巨大的盾牌,那些手持斩马刀的老本劲兵,就好像是注定想要摧毁清军、格杀皇太极的刽子手。
无数支号角、长号、海螺同时吹响,从战场的一侧直吹到战场的另一侧,最远处横跨数十里的距离,把那些刀枪的森林全部联系了起来。
大顺军将士的洪流,大顺军士兵的海洋,千千万万、无边无际的顺军士卒,和这大海汪洋相比,滚滚的黄河水也只是一条小溪,巍巍的泰山也只是一抔黄土。
清军兵力固然比大顺军雄厚许多,可是在这样逼人的威势之下,在这巨大的无可比拟的进攻力量面前,连一贯骄横、残暴、刚愎自用惯了的多铎,连这位目空一切、野心勃勃,连皇太极和多尔衮都不放在眼中的名王,居然也感到了一丝恐惧和胆怯。
他手举长刀一挥,低声命令说:
“全军死战……勿得分毫之退。”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