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郑国公府娶亲的日子,陈氏早早就过去了,倒是让郑国公上下吃了一惊,董三夫人冯氏亲自迎了出来,请了她去大花厅里奉茶。
陈氏脸上微微笑着,不失亲切地与冯氏说着话:“先前府里事多,接了府上的帖子,只能让人送了贺礼来,今日总算是得了闲,怎么也要过来道个贺。”
冯氏受宠若惊,连忙道:“夫人能来,这可是请也请不到的,老夫人若是知道了,定要请了夫人去她房里坐呢。”
陈氏心里打了个寒噤,想起了郑老夫人那悭吝的性子还有喋喋不休的话头,忙道:“不必叨扰老夫人了,我去夫人那里坐着,与她们说说话就好。”
冯氏心里一阵得意,想着前两次是长房与二房里派了帖子,卫国公夫人可不曾捧过场,只打发人送了贺礼来,今日三房却能请动她,这说出去便是大大有脸面的事。
她忙应着,请了陈氏去自己院子的小花厅里,与来的诸位夫人们一起陪着她说话。
进了那间小花厅,陈氏不自觉地皱了皱眉,郑国公府实在太过局促,三房子孙三代挤在一间府邸里,加上婢女婆子仆役,上上下下挤得转不开身来,这么间小花厅也只有巴掌大个地方,如今里面已经坐满了来道贺的女眷,又放了毡帘,里面好不憋闷。
冯氏可不知道陈氏的心思,她飞快地向小花厅里的人介绍了陈氏:“……卫国公夫人,得了帖子特意来道贺的。”
一时间,小花厅里的妇人们都惊讶起来,忙不迭起来行礼招呼,堆了讨好的笑容望着陈氏,由不得她们吃惊,虽然都是国公府,卫国公府可不是郑国公府这样已经落魄了的能比的,单单是卫国公的征西兵马大元帅这么个头衔,就望尘莫及。
陈氏却是看着一群女眷,心里不爽利,果然来的没有一个正经体面的,她连瞧着眼熟的都没几个,想来都是些寺丞、长史夫人吧。
冯氏自然也知道陈氏是不认得这些的,忙给她介绍了几个稍微有些身份的:“这一位是国子监丞郭夫人,那一位是城门郎钱夫人,那一边坐着的是监门校尉韩夫人……”
她介绍了几个便停了下来,也知道这一花厅里的人没几个能入得了陈氏的眼,脸上也有些讪讪:“都是三郎的故交好友,平日里也很是殷勤……”
陈氏笑了笑,看着坐在自己身边不远,与别人说着话的郭夫人,问道:“你家三郎与郭监丞也相熟?”
冯氏顿时抖擞了精神:“都是同窗,郭监丞过了春闱中了进士,去了国子监,三郎原本也要下场的,只是那会子老国公说咱们府里也不用靠着这个过日子,让他安心留在府里打点庶务,一来二去就不曾去了。”
究竟是不愿意去,还是考不中,那就见仁见智了。
陈氏想起了明年就要下场的董六郎,笑了笑:“瞧着倒是个能干的。”
听着她夸自己的宾客,冯氏更是笑容满满:“夫人真是会看人,郭夫人可真是个能干人,郭监丞是兄弟两个,爷娘身子都不好,她一个人打点上上下下,那家里谁不敬她几分。”
“哦,郭监丞还有个兄弟?”陈氏笑了笑。
冯氏听出话音了,这是要打听郭监丞府里的事,她忙点头:“可不是,他兄弟今年十七,也在太学里进学呢,课业也不错,明年要下场。”
她一边说着,一边招手让婢女请了郭夫人方氏来这边:“明年春闱你家二郎可是要下场?”
方氏原本还纳闷,听她问起来,又看着一边微微笑着吃茶的陈氏,心里有些忐忑,脸上却还是笑着:“可不是,为了这个特意请了位夫子来给他讲书,这几日都在张罗这个。”
陈氏看这位方氏说话行事倒是利索,只是眉眼间有些凌厉,难免有些刻薄的模样,心里也就知道了个大概,笑着点头:“能进太学,课业自然是好的,也不必太过担心。”
这一句看似恭维的话,更是让方氏心里有些摸不着底,朝着一旁的冯氏看了过去,冯氏冲她眨眨眼一笑:“承夫人吉言。”
待方氏坐了回去,陈氏又不经意地问起了钱夫人府上,冯氏便更加确定,也就不隐瞒细细说了:“钱夫人府上倒是没有兄弟姐妹,钱家是一脉单传,只是钱夫人有个外甥,阿爷故去得早,家中势弱,就跟着姑母到了钱府里,如今帮着钱府打点铺面庄子,倒也是把好手。”
陈氏笑眯眯地听着,有意无意地问一句:“打点好这些可不容易,也不知道是多大年纪?”
冯氏凑过来:“二十出头了,先前说过一门亲事,后来那娘子倒是没福气的,还没过门就病没了,也就耽搁了。”
她说完,忍不住问陈氏:“夫人这究竟是要替哪一家说亲?话都说到这里了,不如也跟我说说,我也帮着想想。”
陈氏轻轻叹了口气:“说起来你怕是也听说过,颍川王妃的义妹萧娘子,你可知道?”
冯氏瞪大了眼:“萧娘子?就是那个商户……”
她忙停了下来,有些尴尬:“只是听人说起,还从未来往过,着实是不知道。”
陈氏放下茶瓯:“她虽然是商户,但如今是颍川王妃的义妹,还是得了陛下的允准,与我府上也有故旧交情,所以少不得我要替她多操心些。”
她把萧容悦与卫国公府的关系说得很是模糊,一笔带过不愿多提。
冯氏倒是知情识趣也没有多问,却是皱眉:“可是听说她先头是嫁过人的,爷娘亲族也不在长安,这婚事怕是……”
陈氏早就盘算好了,笑笑道:“就是因为她爷娘亲族不在,我才要上心些,颍川王妃更是不好亲自来办这样的事,她如今已经立了女户,先头的事也就不必再提了,再嫁的陪嫁都是有的。”
她话说得轻巧,冯氏心里却是嘀咕着,终究是再嫁女,怕是难有几个人家愿意的。
到了郑国公府娶亲的日子,陈氏早早就过去了,倒是让郑国公上下吃了一惊,董三夫人冯氏亲自迎了出来,请了她去大花厅里奉茶。
陈氏脸上微微笑着,不失亲切地与冯氏说着话:“先前府里事多,接了府上的帖子,只能让人送了贺礼来,今日总算是得了闲,怎么也要过来道个贺。”
冯氏受宠若惊,连忙道:“夫人能来,这可是请也请不到的,老夫人若是知道了,定要请了夫人去她房里坐呢。”
陈氏心里打了个寒噤,想起了郑老夫人那悭吝的性子还有喋喋不休的话头,忙道:“不必叨扰老夫人了,我去夫人那里坐着,与她们说说话就好。”
冯氏心里一阵得意,想着前两次是长房与二房里派了帖子,卫国公夫人可不曾捧过场,只打发人送了贺礼来,今日三房却能请动她,这说出去便是大大有脸面的事。
她忙应着,请了陈氏去自己院子的小花厅里,与来的诸位夫人们一起陪着她说话。
进了那间小花厅,陈氏不自觉地皱了皱眉,郑国公府实在太过局促,三房子孙三代挤在一间府邸里,加上婢女婆子仆役,上上下下挤得转不开身来,这么间小花厅也只有巴掌大个地方,如今里面已经坐满了来道贺的女眷,又放了毡帘,里面好不憋闷。
冯氏可不知道陈氏的心思,她飞快地向小花厅里的人介绍了陈氏:“……卫国公夫人,得了帖子特意来道贺的。”
一时间,小花厅里的妇人们都惊讶起来,忙不迭起来行礼招呼,堆了讨好的笑容望着陈氏,由不得她们吃惊,虽然都是国公府,卫国公府可不是郑国公府这样已经落魄了的能比的,单单是卫国公的征西兵马大元帅这么个头衔,就望尘莫及。
陈氏却是看着一群女眷,心里不爽利,果然来的没有一个正经体面的,她连瞧着眼熟的都没几个,想来都是些寺丞、长史夫人吧。
冯氏自然也知道陈氏是不认得这些的,忙给她介绍了几个稍微有些身份的:“这一位是国子监丞郭夫人,那一位是城门郎钱夫人,那一边坐着的是监门校尉韩夫人……”
她介绍了几个便停了下来,也知道这一花厅里的人没几个能入得了陈氏的眼,脸上也有些讪讪:“都是三郎的故交好友,平日里也很是殷勤……”
陈氏笑了笑,看着坐在自己身边不远,与别人说着话的郭夫人,问道:“你家三郎与郭监丞也相熟?”
冯氏顿时抖擞了精神:“都是同窗,郭监丞过了春闱中了进士,去了国子监,三郎原本也要下场的,只是那会子老国公说咱们府里也不用靠着这个过日子,让他安心留在府里打点庶务,一来二去就不曾去了。”
究竟是不愿意去,还是考不中,那就见仁见智了。
陈氏想起了明年就要下场的董六郎,笑了笑:“瞧着倒是个能干的。”
听着她夸自己的宾客,冯氏更是笑容满满:“夫人真是会看人,郭夫人可真是个能干人,郭监丞是兄弟两个,爷娘身子都不好,她一个人打点上上下下,那家里谁不敬她几分。”
“哦,郭监丞还有个兄弟?”陈氏笑了笑。
冯氏听出话音了,这是要打听郭监丞府里的事,她忙点头:“可不是,他兄弟今年十七,也在太学里进学呢,课业也不错,明年要下场。”
她一边说着,一边招手让婢女请了郭夫人方氏来这边:“明年春闱你家二郎可是要下场?”
方氏原本还纳闷,听她问起来,又看着一边微微笑着吃茶的陈氏,心里有些忐忑,脸上却还是笑着:“可不是,为了这个特意请了位夫子来给他讲书,这几日都在张罗这个。”
陈氏看这位方氏说话行事倒是利索,只是眉眼间有些凌厉,难免有些刻薄的模样,心里也就知道了个大概,笑着点头:“能进太学,课业自然是好的,也不必太过担心。”
这一句看似恭维的话,更是让方氏心里有些摸不着底,朝着一旁的冯氏看了过去,冯氏冲她眨眨眼一笑:“承夫人吉言。”
待方氏坐了回去,陈氏又不经意地问起了钱夫人府上,冯氏便更加确定,也就不隐瞒细细说了:“钱夫人府上倒是没有兄弟姐妹,钱家是一脉单传,只是钱夫人有个外甥,阿爷故去得早,家中势弱,就跟着姑母到了钱府里,如今帮着钱府打点铺面庄子,倒也是把好手。”
陈氏笑眯眯地听着,有意无意地问一句:“打点好这些可不容易,也不知道是多大年纪?”
冯氏凑过来:“二十出头了,先前说过一门亲事,后来那娘子倒是没福气的,还没过门就病没了,也就耽搁了。”
她说完,忍不住问陈氏:“夫人这究竟是要替哪一家说亲?话都说到这里了,不如也跟我说说,我也帮着想想。”
陈氏轻轻叹了口气:“说起来你怕是也听说过,颍川王妃的义妹萧娘子,你可知道?”
冯氏瞪大了眼:“萧娘子?就是那个商户……”
她忙停了下来,有些尴尬:“只是听人说起,还从未来往过,着实是不知道。”
陈氏放下茶瓯:“她虽然是商户,但如今是颍川王妃的义妹,还是得了陛下的允准,与我府上也有故旧交情,所以少不得我要替她多操心些。”
她把萧容悦与卫国公府的关系说得很是模糊,一笔带过不愿多提。
冯氏倒是知情识趣也没有多问,却是皱眉:“可是听说她先头是嫁过人的,爷娘亲族也不在长安,这婚事怕是……”
陈氏早就盘算好了,笑笑道:“就是因为她爷娘亲族不在,我才要上心些,颍川王妃更是不好亲自来办这样的事,她如今已经立了女户,先头的事也就不必再提了,再嫁的陪嫁都是有的。”
她话说得轻巧,冯氏心里却是嘀咕着,终究是再嫁女,怕是难有几个人家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