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遭遇四大才子_分节阅读_44
唐寅眼泪刷地流下来,唐申吓了一跳,连忙掏帕子给他,唐寅擦了擦眼睛:“是我没用,连这些都没去想过,累你小小年纪就要想着这些做这个恶人。”
唐申失笑:“大哥你在说什么呢?我这么做,没把大嫂放在眼里,惹她不高兴也是应当的。我那里有一对牡丹插瓶,你过会带去就说是我的赔礼。你与大嫂好好说说,她若是执意送你上京,家中反正有我,你也不用担心,可若是在会试之前家中就出事了,我也是不得不把你留在家中的。”
唐寅立刻点头,心里倒是更加不想去会试了。
唐申靠在椅子上,看着院子里的梨花树,慢悠悠地说:“家和万事兴,她到底是我大嫂你的妻子,和你过一辈子的人,我只希望她能对你和爹娘更好些。我说一不二惯了,她若是觉得我有什么说得不对做得不好的尽管对我说来,只是若再做出这种告状到娘家去丢脸面的事,我绝对不会再容忍的。”
这些话自然是一字一句地传给丁氏听了,丁氏顿时脸上臊得红通通一片。说来唐申除了过年那天晚上呛了她一句,对她一向是敬重的,有好东西也从来没有少过她的份,内院的事也从来不插手更敬重她的决定。虽然来往得少但确实是没有落过她一分面子的。
自己这回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害得丈夫失了面子,难怪小叔不高兴。当下也不敢收唐申送的那对瓶,反让人送了些礼物过去,唐申收了,回赠不少对女子有益的药材过去。
这么一来二去的,算是把这一茬揭过了。丁氏于是更加加紧服侍公婆,同时开始看病调理身子争取尽快怀孕。唐寅精力有限,也只有在丁氏不便的时候,才去另外那两个女子那边。
这么过了半年,丁氏和唐寅的一个妾竟然同时传出有孕的消息来。唐广德一高兴,身子立刻变好了许多,龙行虎步,竟然看着比以前还要精神了。
唐广德看着病好了大半,唐申自然是不阻止唐寅上京去了,让唐寅去见识一下也不错,好生敲打了跟着唐寅的高福同寿两人,叮嘱的话说了一箩筐。又让方行舟挑出两个稳妥的护院跟着,保护一行人安全。再让邱氏将唐寅身边那个女子也好好调教了一下,这才暂且放下心来。
又过了两个月,文征明来信,他这一届终于是考中了,约唐寅一同上京。有文征明陪着,唐申又是放心不少,丁氏也扶着腰开始给他打点行李。
唐申想了又想,还是决定送他去苏州,然后将这两人送上船去比较好。所以命人也给他打点一点行李,写了一封信,这才带着唐寅动身前往苏州。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有亲说到封建思想什么的,老实说我觉得不管你是不是穿越过去的,封建思想和传统不可能因为你一个人而改变的。封建思想是那个时代必然存在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合理,却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是风俗传统,是一种所有人都要去遵守的规则。不遵守的,就会成为异类。
当然有不少的文章中,主角会挑战这种传统,可我写**,已经够挑战了,更多的我还是喜欢照传统一点的感觉来写。
至于丁氏的问题,我并没有针对她,她的结局还是不错的,大家不用激动。我只是觉得她再好,也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不可能十全十美,人无完人。同理,唐申我也不打算写得太完美,大家有自己小心思和自己的小算盘的,不然都圣母起来太无聊了。哈哈。
谢谢所有喜欢本文的亲,若觉得可读就点起收藏小按键吧!哈哈。
☆、第三十七章
马车上,唐申在细细地分析着形势:“当今陛下初继位还不到两年,今年是他主持的第一轮科考,定然是格外重视的。你在京城里谨言慎行,不要胡乱猜题什么的,被有心人听了去,若是没猜中就算了,猜中了指不定要说你是偷题泄题。”
唐寅立刻摇头:“我哪里会呢?”
“你不会的话哪里来的题呢,解释不清楚照样可以就这样定了你死罪。”唐申揉着太阳穴,不然你以为你在历史上是怎么丢掉状元头衔的?还不就是因为莫名其妙猜中题了。“你若不想在会试上出风头,就不要与人谈关于会试的事了。”
唐寅这点听懂了,立刻点头应下。
“然后,新帝继位两年了,现在已经开始肃清以前不同阵营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从哪个人开始下手。你在京城,交友要慎重。若是京城子弟,最好不要过多结交,各地世家大族官家子弟也一样,只与寒门子弟来往是最好不过的。要知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你不可能是城门,但若是与城门结了关系,就可能是池鱼了。”
唐寅只觉得脊梁发冷,也连忙记下了。
唐申见他还算是乖巧听话,这才放松一些,笑着说:“我已经敲打过你两个小厮,高福稳重,同寿机灵,他们现在在家里也管着些事,略有些见识了,平时有事可与他们商量。若真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可与文壁兄说说看,文兄虽然年纪比你小些,但事却经得多,又是个谨慎的人应该能帮你不少忙。其实本来是想,你要去京城的话,就缓上几年等着平定些再去,不过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能希望你自己多小心了。”
“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唐寅默默地把唐申说的话记在心底,有些埋怨自己怎么就这么轻易答应要去京城了呢?看来自己确实要小心谨慎些才好。
就这么一个说一个听,苏州到了。
让唐寅奇怪的是,苏州城外迎接的,不是文征明的那个叫百川的小厮,而是一个圆圆脸笑眯眯的人。那人一看到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眼睛一转看到唐申立刻亲切地笑了起来,脆生生地叫了一句:“二爷!”
唐申抬头见是他,笑了笑:“团子,好久不见。”
团子看到他那叫一个亲切,也不让他们停车下来叙旧,灵活地撑着车辕一蹦坐上了马车,给两人行礼请安:“团子给唐家大爷,二爷请安。”
唐申笑着砸了块玉佩过去,团子笑眯眯地接了,凑到唐申身边摇尾巴:“二爷,您这速度可比信上写得慢多了,我们爷前儿个就让我和圆子轮流在这等着了,您竟然今儿个才到!”
唐寅听他说了一口京话,很是惊讶地看着他。团子笑眯眯地看了他一眼,笑着说:“唐大爷没见过小的吧?小的叫团子,是祝家的下人,咱们爷与二爷是老交情了,特意派小的来接你们呢。对了,文壁公子也在祝府住着呢。”
唐申笑了起来,拿扇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你说错了,我大哥与你们爷才是老交情。”
团子惊讶地看着唐寅,下意识地喷出一句:“没听爷提……呃,那什么,二爷,您托我们爷办的事都准备好了,放心吧。”
唐寅脸上的表情很有些古怪,他知道的祝家只有一个,但为什么这个叫团子的和弟弟会熟成这样?而且,为什么自己没有见过的人,弟弟却是认识的?
唐申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他是祝允明祝公子身边两个小厮之一,叫团子。另一个叫圆子的今天没来。”
“我和圆子轮流嘛,今天轮到我了。”团子立刻叽叽喳喳:“这几天爷都在家呆着等呢,还说如果不是天太热他就一起来等您了。”
“可算了吧。”唐申摆摆手,“小弟福薄,当不起。”
团子哈哈大笑,追着唐申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脚伤可好了?永禄来了没,冬月姐姐可好之类的。唐申见了他似乎很高兴,他问一句他就答一句,只是并不反着问祝允明如何了,毕竟大哥对面坐着呢。
对唐寅来说,要他忘记祝允明,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毕竟已经这么久了,唐寅觉得自己已经能放下了。可今天看了团子,见他对自己冷淡却对唐申那么热络,唐寅的感觉非常奇妙。
这其实不能怪团子,团子没有见过唐寅,当年陪着祝允明回苏州的人并不是他和圆子,也就没有见过唐寅。而之后祝允明也没有对两人提过,他们自然就没有印象。而唐申则是实打实地跟他们住了好些天,之后也偶然有书信来往,过年过节的还会送送东西,当然是熟多了。
而且团子表面上看着挺活泼,其实挺谨慎小心。没有摸清自家主子对这位据说很老交情的唐家大爷的态度时,他不太好凑到前面去。而唐申就没关系了,他们多熟啊。
唐申被团子吵得头疼,见唐寅又有些纠结的模样,就拿扇子敲打他:“你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爷累着呢,再吵有些有没的割了你舌头。你们在苏州过得如何?”
团子笑起来,就开始说到他们回苏州后的生活。唐申漫不经心地听着,唐寅则竖起了耳朵。
祝允明从长州回苏州后不久,祝家太爷就辞官归乡了,他回来得快,不然就要落到了新帝的手里。就因为他识时务,新帝反而对他有了几分嘉赏,还赏了三千两银子呢。如今苏府里的正经大老爷是祝家太爷,不过太爷懒得管事,而他们老爷则不是个会管事的,所以这当家的基本上就是他们爷了。谁让他们爷是嫡子嫡孙呢,他们太爷可是只认这一个孙子的。
太爷回来后,迅速就定下了祝允明的婚事,没多久就成亲了,新夫人是苏州一世家的姑娘,人虽然冷淡了些,与他们爷倒也能相敬如宾的,还给他们爷生了一个小小姐,现在又怀上了。
祝允明平时在家也没有别的事做,就是管管家事,逗弄下宝贝女儿,欺负下庶出的兄弟,时不时出去招蜂引蝶一番,日子过得很是自在逍遥。
唐申听得嘴角抽搐,感叹一句:“果然逍遥啊。”
就这么说着说着,祝府到了,迎接的人正是圆子和祝家的大管事。
唐寅下了马车,看到与记忆中没有改变过的祝家大门,有了一瞬间的恍惚。只是那迎出来的人中,竟没有一个是见过的了。
唐申失笑:“大哥你在说什么呢?我这么做,没把大嫂放在眼里,惹她不高兴也是应当的。我那里有一对牡丹插瓶,你过会带去就说是我的赔礼。你与大嫂好好说说,她若是执意送你上京,家中反正有我,你也不用担心,可若是在会试之前家中就出事了,我也是不得不把你留在家中的。”
唐寅立刻点头,心里倒是更加不想去会试了。
唐申靠在椅子上,看着院子里的梨花树,慢悠悠地说:“家和万事兴,她到底是我大嫂你的妻子,和你过一辈子的人,我只希望她能对你和爹娘更好些。我说一不二惯了,她若是觉得我有什么说得不对做得不好的尽管对我说来,只是若再做出这种告状到娘家去丢脸面的事,我绝对不会再容忍的。”
这些话自然是一字一句地传给丁氏听了,丁氏顿时脸上臊得红通通一片。说来唐申除了过年那天晚上呛了她一句,对她一向是敬重的,有好东西也从来没有少过她的份,内院的事也从来不插手更敬重她的决定。虽然来往得少但确实是没有落过她一分面子的。
自己这回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害得丈夫失了面子,难怪小叔不高兴。当下也不敢收唐申送的那对瓶,反让人送了些礼物过去,唐申收了,回赠不少对女子有益的药材过去。
这么一来二去的,算是把这一茬揭过了。丁氏于是更加加紧服侍公婆,同时开始看病调理身子争取尽快怀孕。唐寅精力有限,也只有在丁氏不便的时候,才去另外那两个女子那边。
这么过了半年,丁氏和唐寅的一个妾竟然同时传出有孕的消息来。唐广德一高兴,身子立刻变好了许多,龙行虎步,竟然看着比以前还要精神了。
唐广德看着病好了大半,唐申自然是不阻止唐寅上京去了,让唐寅去见识一下也不错,好生敲打了跟着唐寅的高福同寿两人,叮嘱的话说了一箩筐。又让方行舟挑出两个稳妥的护院跟着,保护一行人安全。再让邱氏将唐寅身边那个女子也好好调教了一下,这才暂且放下心来。
又过了两个月,文征明来信,他这一届终于是考中了,约唐寅一同上京。有文征明陪着,唐申又是放心不少,丁氏也扶着腰开始给他打点行李。
唐申想了又想,还是决定送他去苏州,然后将这两人送上船去比较好。所以命人也给他打点一点行李,写了一封信,这才带着唐寅动身前往苏州。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有亲说到封建思想什么的,老实说我觉得不管你是不是穿越过去的,封建思想和传统不可能因为你一个人而改变的。封建思想是那个时代必然存在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合理,却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是风俗传统,是一种所有人都要去遵守的规则。不遵守的,就会成为异类。
当然有不少的文章中,主角会挑战这种传统,可我写**,已经够挑战了,更多的我还是喜欢照传统一点的感觉来写。
至于丁氏的问题,我并没有针对她,她的结局还是不错的,大家不用激动。我只是觉得她再好,也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不可能十全十美,人无完人。同理,唐申我也不打算写得太完美,大家有自己小心思和自己的小算盘的,不然都圣母起来太无聊了。哈哈。
谢谢所有喜欢本文的亲,若觉得可读就点起收藏小按键吧!哈哈。
☆、第三十七章
马车上,唐申在细细地分析着形势:“当今陛下初继位还不到两年,今年是他主持的第一轮科考,定然是格外重视的。你在京城里谨言慎行,不要胡乱猜题什么的,被有心人听了去,若是没猜中就算了,猜中了指不定要说你是偷题泄题。”
唐寅立刻摇头:“我哪里会呢?”
“你不会的话哪里来的题呢,解释不清楚照样可以就这样定了你死罪。”唐申揉着太阳穴,不然你以为你在历史上是怎么丢掉状元头衔的?还不就是因为莫名其妙猜中题了。“你若不想在会试上出风头,就不要与人谈关于会试的事了。”
唐寅这点听懂了,立刻点头应下。
“然后,新帝继位两年了,现在已经开始肃清以前不同阵营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从哪个人开始下手。你在京城,交友要慎重。若是京城子弟,最好不要过多结交,各地世家大族官家子弟也一样,只与寒门子弟来往是最好不过的。要知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你不可能是城门,但若是与城门结了关系,就可能是池鱼了。”
唐寅只觉得脊梁发冷,也连忙记下了。
唐申见他还算是乖巧听话,这才放松一些,笑着说:“我已经敲打过你两个小厮,高福稳重,同寿机灵,他们现在在家里也管着些事,略有些见识了,平时有事可与他们商量。若真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可与文壁兄说说看,文兄虽然年纪比你小些,但事却经得多,又是个谨慎的人应该能帮你不少忙。其实本来是想,你要去京城的话,就缓上几年等着平定些再去,不过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能希望你自己多小心了。”
“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唐寅默默地把唐申说的话记在心底,有些埋怨自己怎么就这么轻易答应要去京城了呢?看来自己确实要小心谨慎些才好。
就这么一个说一个听,苏州到了。
让唐寅奇怪的是,苏州城外迎接的,不是文征明的那个叫百川的小厮,而是一个圆圆脸笑眯眯的人。那人一看到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眼睛一转看到唐申立刻亲切地笑了起来,脆生生地叫了一句:“二爷!”
唐申抬头见是他,笑了笑:“团子,好久不见。”
团子看到他那叫一个亲切,也不让他们停车下来叙旧,灵活地撑着车辕一蹦坐上了马车,给两人行礼请安:“团子给唐家大爷,二爷请安。”
唐申笑着砸了块玉佩过去,团子笑眯眯地接了,凑到唐申身边摇尾巴:“二爷,您这速度可比信上写得慢多了,我们爷前儿个就让我和圆子轮流在这等着了,您竟然今儿个才到!”
唐寅听他说了一口京话,很是惊讶地看着他。团子笑眯眯地看了他一眼,笑着说:“唐大爷没见过小的吧?小的叫团子,是祝家的下人,咱们爷与二爷是老交情了,特意派小的来接你们呢。对了,文壁公子也在祝府住着呢。”
唐申笑了起来,拿扇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你说错了,我大哥与你们爷才是老交情。”
团子惊讶地看着唐寅,下意识地喷出一句:“没听爷提……呃,那什么,二爷,您托我们爷办的事都准备好了,放心吧。”
唐寅脸上的表情很有些古怪,他知道的祝家只有一个,但为什么这个叫团子的和弟弟会熟成这样?而且,为什么自己没有见过的人,弟弟却是认识的?
唐申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他是祝允明祝公子身边两个小厮之一,叫团子。另一个叫圆子的今天没来。”
“我和圆子轮流嘛,今天轮到我了。”团子立刻叽叽喳喳:“这几天爷都在家呆着等呢,还说如果不是天太热他就一起来等您了。”
“可算了吧。”唐申摆摆手,“小弟福薄,当不起。”
团子哈哈大笑,追着唐申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脚伤可好了?永禄来了没,冬月姐姐可好之类的。唐申见了他似乎很高兴,他问一句他就答一句,只是并不反着问祝允明如何了,毕竟大哥对面坐着呢。
对唐寅来说,要他忘记祝允明,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毕竟已经这么久了,唐寅觉得自己已经能放下了。可今天看了团子,见他对自己冷淡却对唐申那么热络,唐寅的感觉非常奇妙。
这其实不能怪团子,团子没有见过唐寅,当年陪着祝允明回苏州的人并不是他和圆子,也就没有见过唐寅。而之后祝允明也没有对两人提过,他们自然就没有印象。而唐申则是实打实地跟他们住了好些天,之后也偶然有书信来往,过年过节的还会送送东西,当然是熟多了。
而且团子表面上看着挺活泼,其实挺谨慎小心。没有摸清自家主子对这位据说很老交情的唐家大爷的态度时,他不太好凑到前面去。而唐申就没关系了,他们多熟啊。
唐申被团子吵得头疼,见唐寅又有些纠结的模样,就拿扇子敲打他:“你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爷累着呢,再吵有些有没的割了你舌头。你们在苏州过得如何?”
团子笑起来,就开始说到他们回苏州后的生活。唐申漫不经心地听着,唐寅则竖起了耳朵。
祝允明从长州回苏州后不久,祝家太爷就辞官归乡了,他回来得快,不然就要落到了新帝的手里。就因为他识时务,新帝反而对他有了几分嘉赏,还赏了三千两银子呢。如今苏府里的正经大老爷是祝家太爷,不过太爷懒得管事,而他们老爷则不是个会管事的,所以这当家的基本上就是他们爷了。谁让他们爷是嫡子嫡孙呢,他们太爷可是只认这一个孙子的。
太爷回来后,迅速就定下了祝允明的婚事,没多久就成亲了,新夫人是苏州一世家的姑娘,人虽然冷淡了些,与他们爷倒也能相敬如宾的,还给他们爷生了一个小小姐,现在又怀上了。
祝允明平时在家也没有别的事做,就是管管家事,逗弄下宝贝女儿,欺负下庶出的兄弟,时不时出去招蜂引蝶一番,日子过得很是自在逍遥。
唐申听得嘴角抽搐,感叹一句:“果然逍遥啊。”
就这么说着说着,祝府到了,迎接的人正是圆子和祝家的大管事。
唐寅下了马车,看到与记忆中没有改变过的祝家大门,有了一瞬间的恍惚。只是那迎出来的人中,竟没有一个是见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