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登道夫的防御体系,如果换成汉语就两个词: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别感觉这战术简单,在没有迂回空间的法国,鲁登道夫能想出这个办法已经不容易了。
鲁登道夫的战术叫“弹性防御”,尼维勒首先在这套战术面前败下阵来,然后是黑格,再然后是俄军总司令布雷希洛夫,现在这份名单上又加上了巴斯蒂安。
当接到豪森上校求援的消息后,巴斯蒂安立即派出援兵,秦致远也命令距离第185团和192团较近的阮俊才的部队前往支援。
当秦致远命令阮俊才的外籍军团第15团前往支援185团和192团之后,秦致远心中隐隐感觉不妥。
还没有等秦致远搞清楚那里不妥,又有战报过来,第192团亨利上校阵亡。
德国人的攻击异常猛烈。
远处隐约有激烈的炮击声传过来,那是德国人的炮兵正在开火,他们在之前第17集团军炮兵攻击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回击,就是等着现在才发挥作用。
豪森上校已近绝境。
几乎就是在一瞬间,德国人从各个方向冒出来,地毯式炮击、交叉火力、挺着雪亮刺刀发起冲锋的德军士兵……
185团损失惨重,豪森的参谋长在炮击中阵亡,三个营长死了两个重伤一个,豪森自己的左臂也被弹片划伤,好在豪森的意识还算清醒,他立即组织部队就地防御,一方面抵抗德国人的进攻,一方面向后方求援,同时命令部队向192团靠拢。
185团尚能组织抵抗,192团则是已经陷入混乱。
192团团长亨利在德国人的第一轮炮火急袭中阵亡,团参谋长重伤,三名营长一名确定阵亡,一名失踪,一名被炸断了一支胳膊,仍在坚持指挥战斗。
情况紧急,那名胳膊被炸断的营长主动要求率队断后,请豪森上校立即撤退。
德国人的攻击异常猛烈,没有时间客套,豪森上校只来得及献上一个军礼,就率领185团和192团的残兵撤退。
为了轻装急进,185团和192团并没有携带重武器,士兵们除了步枪就只有手雷,这样稀疏的火力密度无法阻拦德国人,于是当所有的手榴弹扔光之后,双方陷入残酷的白刃战。
白刃战是一种最残酷的作战方式,战后统计伤亡,经常会出现一比一的情况,可见战况之惨烈。
断后的士兵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好在他们没有丧失勇气,全部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只可惜他们的人数实在是太少,没有延缓多久德国人的脚步,豪森上校带的部队里有太多伤兵,他们还没有返回曾经占领的敌军前沿阵地就被德国人追上。
于是又是一场残酷的白刃战,这一次留下来断后的,几乎全部都是伤兵。
当德国人第三次追上豪森上校的时候,外籍军团第15团已经赶来救援。
安南人大部分都是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战场,虽然有华人老兵提点,但当面对德国人疯狂冲锋的时候,仍不免乱了阵脚。
还是没有顶住。
德国人一直追击到向安康团的阵地前,才真正碰上了硬茬子。
向安康一向为人谨慎,设置阵地的时候不仅轻重机枪齐全,而且还拖上来两门75小姐。
为了防止被溃兵冲散阵线,向安康在阵地中开辟了安全通道,放185团、192团、以及外籍军团第15团的溃兵过去之后,成了战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面对蜂拥而至的德国人,向安康没有忙乱,等德国人进入死亡地区,向安康才命令部队开火。
又是一场近似于屠杀的狙击,德国人最少扔下了两千具尸体,这才狼狈撤出战场。
等德国人再次发动进攻,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在这一个小时内,向安康团补充了足够的手榴弹和子弹,同时和后方的炮兵也建立了联系,就等着迎击德国人的进攻。
德国人此时不是单纯的正面进攻,而是三面夹击向安康部的阵地。
盖于至撒西一线,正面防线大概有六公里,如果是四个团防守,纵然是守军无法覆盖整条防线,最起码也能互为犄角。
但现在只有向安康一个团,于是德国人可以从容的从三分方向进攻向安康部的防御阵地。
按照惯例,步兵进攻之前是火力掩护。
德国人的炮兵肯定事先已经计算好射击诸元,炮击进行的异常准确。在一个小时的火炮打击中,向安康团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部队。
其实此时的秦致远已经想把向安康团撤回来,但马克西姆坚持要打一打,衡量一下德国人和华人部队的战斗力,于是战斗在对于向安康团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开始。
向安康团在费尔昂塔德努瓦战役中毕竟是得到过磨练,士兵们之间配合默契,战术动作娴熟,军官们知道在各种情况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于是德国人就倒了霉。
从上午十一点,一直打到下午四点,德国人发动了三次攻击,除了第一次炮击时获得了不少战果之外,剩下的两次都没有什么收获。
而与之相对的是每一次进攻都有上千人的伤亡,而且因为向安康团的阴损,负伤的远远多于阵亡的,甚至在第二次进攻时,因为负伤的士兵太多,为了抢救伤员,步兵还没有到达交叉火力构成的死亡区域就被击溃。
德国人在战争中也在进步,他们的步炮协同越来越熟练,第三次进攻的时候,当火炮开始延伸,步兵距离向安康团的阵地大概只有150米,这几乎是踩着炸点往前冲。
打退德国人的第三次进攻费了点事,整整激战一个小时,德国人才被赶出阵地。
在这次战斗中,向安康团的伤亡明显增大。
德国人也学聪明了,他们不再硬碰硬,而是利用地形地物采用波浪式进攻。每当有人冲锋的时候,必定会有精确射手利用漫山遍野的弹坑以及碎石的掩护,和在阵地上的防守士兵对射。
德国人的单兵素质其实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他们的精确射手,不知道是本身射击技术高超,还是因为有瞄准镜的加成,反正防守阵地上负伤或者是阵亡的士兵基本都是精确射手造成。
当打退德国人的第三次围攻之后,秦致远不顾马克西姆的强烈反对,坚决把部队从前线撤下来。
秦致远算是看透了,这个时代的所有军人,几乎都是和尼维勒、曼京同样的货色,他们漠视生命,固执己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哪怕是需要付出他们自己的生命,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犹豫,士兵们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更是犹如草芥。
只是一个纸面数字而已。
(未完待续。)
别感觉这战术简单,在没有迂回空间的法国,鲁登道夫能想出这个办法已经不容易了。
鲁登道夫的战术叫“弹性防御”,尼维勒首先在这套战术面前败下阵来,然后是黑格,再然后是俄军总司令布雷希洛夫,现在这份名单上又加上了巴斯蒂安。
当接到豪森上校求援的消息后,巴斯蒂安立即派出援兵,秦致远也命令距离第185团和192团较近的阮俊才的部队前往支援。
当秦致远命令阮俊才的外籍军团第15团前往支援185团和192团之后,秦致远心中隐隐感觉不妥。
还没有等秦致远搞清楚那里不妥,又有战报过来,第192团亨利上校阵亡。
德国人的攻击异常猛烈。
远处隐约有激烈的炮击声传过来,那是德国人的炮兵正在开火,他们在之前第17集团军炮兵攻击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回击,就是等着现在才发挥作用。
豪森上校已近绝境。
几乎就是在一瞬间,德国人从各个方向冒出来,地毯式炮击、交叉火力、挺着雪亮刺刀发起冲锋的德军士兵……
185团损失惨重,豪森的参谋长在炮击中阵亡,三个营长死了两个重伤一个,豪森自己的左臂也被弹片划伤,好在豪森的意识还算清醒,他立即组织部队就地防御,一方面抵抗德国人的进攻,一方面向后方求援,同时命令部队向192团靠拢。
185团尚能组织抵抗,192团则是已经陷入混乱。
192团团长亨利在德国人的第一轮炮火急袭中阵亡,团参谋长重伤,三名营长一名确定阵亡,一名失踪,一名被炸断了一支胳膊,仍在坚持指挥战斗。
情况紧急,那名胳膊被炸断的营长主动要求率队断后,请豪森上校立即撤退。
德国人的攻击异常猛烈,没有时间客套,豪森上校只来得及献上一个军礼,就率领185团和192团的残兵撤退。
为了轻装急进,185团和192团并没有携带重武器,士兵们除了步枪就只有手雷,这样稀疏的火力密度无法阻拦德国人,于是当所有的手榴弹扔光之后,双方陷入残酷的白刃战。
白刃战是一种最残酷的作战方式,战后统计伤亡,经常会出现一比一的情况,可见战况之惨烈。
断后的士兵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好在他们没有丧失勇气,全部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只可惜他们的人数实在是太少,没有延缓多久德国人的脚步,豪森上校带的部队里有太多伤兵,他们还没有返回曾经占领的敌军前沿阵地就被德国人追上。
于是又是一场残酷的白刃战,这一次留下来断后的,几乎全部都是伤兵。
当德国人第三次追上豪森上校的时候,外籍军团第15团已经赶来救援。
安南人大部分都是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战场,虽然有华人老兵提点,但当面对德国人疯狂冲锋的时候,仍不免乱了阵脚。
还是没有顶住。
德国人一直追击到向安康团的阵地前,才真正碰上了硬茬子。
向安康一向为人谨慎,设置阵地的时候不仅轻重机枪齐全,而且还拖上来两门75小姐。
为了防止被溃兵冲散阵线,向安康在阵地中开辟了安全通道,放185团、192团、以及外籍军团第15团的溃兵过去之后,成了战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面对蜂拥而至的德国人,向安康没有忙乱,等德国人进入死亡地区,向安康才命令部队开火。
又是一场近似于屠杀的狙击,德国人最少扔下了两千具尸体,这才狼狈撤出战场。
等德国人再次发动进攻,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在这一个小时内,向安康团补充了足够的手榴弹和子弹,同时和后方的炮兵也建立了联系,就等着迎击德国人的进攻。
德国人此时不是单纯的正面进攻,而是三面夹击向安康部的阵地。
盖于至撒西一线,正面防线大概有六公里,如果是四个团防守,纵然是守军无法覆盖整条防线,最起码也能互为犄角。
但现在只有向安康一个团,于是德国人可以从容的从三分方向进攻向安康部的防御阵地。
按照惯例,步兵进攻之前是火力掩护。
德国人的炮兵肯定事先已经计算好射击诸元,炮击进行的异常准确。在一个小时的火炮打击中,向安康团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部队。
其实此时的秦致远已经想把向安康团撤回来,但马克西姆坚持要打一打,衡量一下德国人和华人部队的战斗力,于是战斗在对于向安康团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开始。
向安康团在费尔昂塔德努瓦战役中毕竟是得到过磨练,士兵们之间配合默契,战术动作娴熟,军官们知道在各种情况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于是德国人就倒了霉。
从上午十一点,一直打到下午四点,德国人发动了三次攻击,除了第一次炮击时获得了不少战果之外,剩下的两次都没有什么收获。
而与之相对的是每一次进攻都有上千人的伤亡,而且因为向安康团的阴损,负伤的远远多于阵亡的,甚至在第二次进攻时,因为负伤的士兵太多,为了抢救伤员,步兵还没有到达交叉火力构成的死亡区域就被击溃。
德国人在战争中也在进步,他们的步炮协同越来越熟练,第三次进攻的时候,当火炮开始延伸,步兵距离向安康团的阵地大概只有150米,这几乎是踩着炸点往前冲。
打退德国人的第三次进攻费了点事,整整激战一个小时,德国人才被赶出阵地。
在这次战斗中,向安康团的伤亡明显增大。
德国人也学聪明了,他们不再硬碰硬,而是利用地形地物采用波浪式进攻。每当有人冲锋的时候,必定会有精确射手利用漫山遍野的弹坑以及碎石的掩护,和在阵地上的防守士兵对射。
德国人的单兵素质其实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他们的精确射手,不知道是本身射击技术高超,还是因为有瞄准镜的加成,反正防守阵地上负伤或者是阵亡的士兵基本都是精确射手造成。
当打退德国人的第三次围攻之后,秦致远不顾马克西姆的强烈反对,坚决把部队从前线撤下来。
秦致远算是看透了,这个时代的所有军人,几乎都是和尼维勒、曼京同样的货色,他们漠视生命,固执己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哪怕是需要付出他们自己的生命,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犹豫,士兵们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更是犹如草芥。
只是一个纸面数字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