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凝神闭目,面色安详,双手合十。披一身绯衣袈裟,结跏趺坐,托钵于前。身旁支起一竖幅,上面写着几个毛笔大字,“为人说经,每日一句。”然而,足足一月光景,竟无一人问津。在这人来人往的南市,不得不叫人惊奇。

    卢文溪一开始便注意到老和尚,心想这老和尚既不上门乞食,如何充嗛果腹?每日卖柴之后,都买几个馒头,悄悄放在泥钵中。老和尚始终凝神闭目,不曾瞧他一眼,不曾言谢半句。此刻,他又买好馒头放于钵中,正准备离开。

    “善男子请留步!”老和尚睁开眼睛,面色安详,喊道。

    “和尚是在叫我?”他回过头,问道。

    “善男子每日赠我馒头一二,却不曾求解经文二三,云何?”老和尚慈祥地看着他。

    “和尚有所不知,鄙人粗陋尚不识字,又何来经书之惑?”

    “和尚此刻将行西去,无以赠善男子。只一句经文说与汝听,缘深缘浅全凭造化。”老和尚复又闭目。

    “愿听和尚教化。”卢文溪席地而坐,潜心听教。

    “和尚便为你说这《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句经文: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不自觉地念起,只觉身心舒畅,如沐春风。

    “善男子可有何感悟?”老和尚问道。

    “似有非有,却道不出。”

    “似有非有本无有,道不出者不可道。”

    “鄙人愚钝,请和尚为我解说。”卢文溪叩拜道。

    “既言不可道,众生又何求?善男子请起!”老和尚起身,扶起卢文溪。

    “鄙人曾听说,善男子、善女人皆在寺庙中求佛祖庇佑,可知佛祖能见人心。鄙人心中所悟虽道不出,和尚出自佛门,却应有通晓之本领。”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和尚又有何通晓之本领?知汝心者,唯汝一人,旁人只能渡你。”

    “还请和尚渡我!”卢文溪恳求道。

    “欲人渡者,必先自渡。和尚修行浅薄,不知佛法。他日你若能破除心中迷雾,可前往黄梅东禅寺,参礼五祖忍大师。”

    老和尚说完,拾起泥钵,便朝西方走去。忽起一阵疾风,将那竖幅吹向空中,不知去向。卢文溪再看老和尚时,已不见了身影,心中顿生惆怅。回白云山的路上,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停回荡在耳边。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个中奥义,却能叫他心如止水,仿佛坠入空灵境界。

    后几日,遇有空闲,他便独自参悟此经文。

    大娘见其近来白天心情舒畅,入夜睡眠颇深、呼吸匀称,问道,“有何喜事瞒着娘?”卢文溪思虑片刻,便将老和尚说经一事娓娓道来。大娘越听越奇,追问道,“那和尚真的要你前往黄梅东禅寺,参礼五祖忍大师?”卢文溪回答道,“正是!可有何不对?”

    李大娘摆了摆头,思绪拉回21年前。文溪出生的那天,有二异僧到府上化缘,说是看见一道佛光从天而降。卢司马与夫人都不信佛,何来佛光降临?二异僧得知有子诞生,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此子定与佛门渊源深厚。”卢司马问道,“照二位和尚所说,当将他送入佛门修行?”二异僧指点道,“当下正值四祖入灭,忍和尚继任五祖,开东山法门。此子恰逢此时,乘佛光而来,或与忍和尚有不解之缘。然而世间因缘际会,一切机缘自有定数,无需强求。我二人得见佛光,想必是受佛祖启示,便为之赐名‘惠能’。”卢司马高兴不已,用上好的斋饭答谢二异僧。哪知没过两年,竟遭革职流放,便以“惠能”之名不吉利,遂改名为“卢文溪”。

    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关于“惠能”这个名字,竟毫无印象。大娘只解释道,那时你还小,不记得也很正常。要不是听你这次说起,连我都快想不起来了。卢文又溪琢磨起老和尚的话,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个念头。李大娘沉思一番,严肃地问道,“娘问你,那老和尚所传经文你可能参透?”他默念那句经文,尔后回答道,“明明不懂,却又能从中得到诸多启发,精神为之一振。若是有和尚为我指点,定能收获无穷。”李大娘默默起身,两眼无神,便不再多说。他也不再多问,两个人都是心事重重。

    如此过去三日,此事已渐渐淡忘。正午时分,柳进元和凤娘突然造访。李大娘别提有多高兴,见到凤娘如见儿媳般亲切,柳进元反倒成了陪衬。一番寒暄过后,柳进元和卢文溪在门前闲聊,凤娘则和李大娘在屋内准备饭菜。

    柳进元巧施连环计擒获真凶一事,由广州刺史王允上表朝廷,嘉许其为“正七品中县令”。临县官员纷纷前来道贺,一时传为佳话。如今可谓是众望所归,春风得意。

    坐拥朝廷嘉许和民心所向,柳进元欲选贤任能,施展改革之抱负。数日之内,便以三顾茅庐求得黄老夫子出任主簿一职,又将袁朗招致麾下。此刻前来,正是为邀请卢文溪担任衙门捕头。

    卢文溪听罢,神情慌张,连连拒绝道,“非我不肯助你,志不在此,又实无任何才干。”柳进元晓以大义,劝说道,世间智慧源于道德,你有仁义之心,才干自然远胜旁人。既有才干,便应立报国安民之志。卢文溪欲辩无言,一脸为难。柳进元见他有所犹豫,又是好一阵劝说,叫人难辞美意。

    “多谢大人好意!只是文溪已立志投身佛门,明日便要出发前往黄梅东禅寺。”李大娘突然从屋内出来。

    “当真有此事?”柳进元将信将疑,看着卢文溪。

    “老身一把年纪,说话岂能儿戏?原本打算今日向大人辞别,不想大人来的正是时候。文溪,快将那日的奇遇告之大人。”李大娘面带微笑,似有喜事降临。

    卢文溪迟疑片刻,将与老和尚相遇一事说与他听。李大娘又在一旁补充道,“他出生时便有二异僧造访,说他是忍和尚门下弟子,法号‘惠能’。”柳进元听罢,虽觉惊奇,却也深信不疑。当下打住念头,转而说道,“人各有志,你放心去吧!明日,我便派人前来接大娘入府,从此当如亲娘侍奉,绝不再让她受任何惊吓与苦难。”

    卢文溪不知所措,愣在原地。李大娘俯身谢道,“大人重情重义,当世罕见,老身无以为报。”卢文溪犹豫再三,同谢道,“他日我若得道成佛,必将日夜为你祈福,以报你侍母之恩。”

    夜里,大娘一直忙着收拾东西,神情落寞。卢文溪跟在身后,帮着收拾,也不说话。末了,大娘将龙纹佩从他脖子上取下,只道日后你不在身边,留它做个念想。卢文溪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收起玉佩,问道,“娘为何要我去东禅寺?”

    李大娘强挤出笑容,说道,“我儿心性纯良,只是这白云山非久居之地,与其身入凡尘不如投报佛门。更何况,你一出生便与佛门有缘,或许真能有一番造化。”他咬咬牙,说道,“娘……”李大娘打断他,嘱咐道,“娘心意已决!有柳大人和凤娘照顾,切莫有任何牵挂。从今以后,你便是惠能,不得再提卢文溪。”

    阳光逐渐驱散山中雾气,白云山上空漂浮着形态各异的白云,美轮美奂。柳进元、凤娘、黄老夫子和袁朗一行早早来到山上,将包袱搬下山,一路相送到城门前。卢文溪独自下马朝城外走去,两步一停,三步一回头。见者无不心酸,唯有李大娘大喊道,“惠能,去吧!”卢文溪正欲回头,又劝诫自己不可,心中默念着“惠能,惠能……”,加快步伐朝北而去。

    柳进元望着他一步步远去,心中惆怅万分,落寞地回到衙门。安置好大娘后,匆匆回到书房,于书柜中翻出一张田契。透过那田契,隐约看到一件红色的衣裳,放下田契又发现眼前什么都没有。他轻吁一口气,坐在椅子上,看着书桌上的田契。突然,一阵风吹来,田契飞到空中。眼神随之看过去,一件红色的衣裳闯入眼帘。仔细看去,乃是一个红衣女子。

    那女子披头散发,满身伤痕,怨恨地问道,“柳进元,你为何要恩将仇报害我们唐家?”他站起身,上前两步,说道,“我何曾害过你们唐家?”红衣女子激动地说道,“我爹乃城中有名的善人,又出钱筹办晚宴,又好心赠你田契,你却恩将仇报诬陷于他?”柳进元厉声对道,“你爹恶行累累,罪行昭昭,证据确凿,实无可辨。于我虽有赠田之恩,但职责所在,不得不斩。”

    红衣女子大笑道,“职责所在,职责所在……你当日口口声声说唐府不得重建,更加不得由唐家人接手。结果呢……还不是将它卖给了我,大人为何不说职责所在?”

    柳进元深吸一口气,对道,“唐府乃民心之痛处,本不该重建以伤舆情。顾念你一片孝心,而府库空虚急需补充,方才应你之请。又因那赠田之恩,确起私心,但绝无渎职徇私之处。”说到激动处,他一挥手,抓住那田契。红衣女子变得若隐若现,逐渐远去,断断续续地说道,“我再问你,为何我惨死闺中,你身为一方县令却放走真凶,斩我情郎……”

    “大人!”屋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柳进元定一定心神,喊道,“进来吧!”只见袁朗穿一身捕快服,兴奋地冲进来喊道,“大人,我找弟兄们借的这身衣服如何?”柳进元仔细打量一番,摇头道,“当副捕头就要有当副捕头的样子!我不是吩咐你去订做一身衣裳,为何要去借呢?”袁朗低头瞧了瞧,衣服的确有点小,笑道,“府库不是紧张吗?能省一点便是一点。”柳进元一边朝门外走,一边嘱咐道,“明日还是去订做一身!先去换身寻常衣服,随我出去一趟。”

    “去哪儿?”袁朗问道。

章节目录

四重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沈以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沈以秋并收藏四重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