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两仪殿之内,李世民面对看着时不凡,不过时不凡却没有丝毫害怕的样子。现场只有两个人,并没有别人。而过了好一会,李世民才主动示意时不凡坐下来了。时不凡倒也是大大方方的坐了下来,没有太过于拘谨。
“这个李婉柔和李婉顺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好了。从今天开始,他们也就是庶人李婉柔和庶人李婉顺,明白了吗?你自己看着办,朕不会多管了。”李世民说道。
时不凡突然一阵惊讶,这个李世民居然知道自己家里面发生的事情,这样显然是在告诉自己,以后自己对于李婉柔跟李婉顺自己看着办。那这样其实是在说明李婉柔和李婉顺的事情李世民不打算继续追究了。而这个也说明时不凡哪怕将来收了李婉柔和李婉顺当侍妾,这样李世民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李世民还是适当的“警告”了一下,这个李婉柔和李婉顺只是“庶人”而已,并非是郡主了,她们也都无法得到任何郡主的身份待遇。不过这样时不凡也都终于松口气,这样李世民不追究自然最好。
不过,时不凡却在心里面提防起来了,李世民绝对是在自己身边安插了眼线。时不凡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身边哪些人可能会成为李世民的眼线,首先独孤大雪不可能,因为独孤大雪虽然是女官,可是和李世民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交情。独孤大雪是独孤开远的女儿,并且是李渊时代也就当了女官,和李世民没有关系。至于别的女人,秦嘉瑞不可能,而还有谁。
“我明白了,看来我要换一个花匠了!”时不凡想道。
时不凡想起来了自己这套宅子其实还是李世民“送”给他的,当时时不凡勒索了李世民这套宅子,当时时不凡把这些李世民留下来的那些仆人都遣散了,没有留下别人。不过时不凡却唯一留下了一个花匠,当时那个花匠自称是他除了伺候花朵,别的都不会,而时不凡当时也都一时没有注意,结果没有想到留下来了一个眼线在自己身边。不过时不凡也都庆幸,这个花匠毕竟是花匠,不可能靠近自己的卧室之内,这样很多机密李世民应该不知道,尤其是时不凡吐槽李世民那些话,李世民应该不知道。
而这次李世民能够知道自己预定了两个郡主当侍妾,那是因为这个是“大事”,所以这个花匠才能打听到。主人纳妾,当然是大事了,所以这个花匠才知道。幸好这个只是花匠而已,并非是什么亲近的仆人,不然恐怕很多秘密都保不住。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秘则**,看来还是要小心一些!”时不凡想道。
时不凡接着问:“皇上让微臣过来,就只有这个事情吗?”
“倒也不全是,还有另一个事情,希望你帮朕看看!你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朕好像看不太明白这次突厥人攻打我大唐的目的何在。朕从军事的角度来看,突厥人其实虽然看起来来势汹汹,可是事实上威胁并不大。别看目前突厥人一路上长驱直入,可是只要我们坚壁清野,步步为营,并且守城不出,那我们也都不太可能会丢失长安。朕知道,你之前故意在那些文人面前吹牛,说突厥人的威胁如何巨大。可是那个是说给外人听的,可是朕仔细分析,其实突厥人看起来二十万骑兵,可是那也只是骑兵而已。他们不可能攻克我们长安,只要我们长安不出内乱,突厥人不可能突破的。所以,朕在猜测,突厥人会不会在我们内部有内奸?不然他们怎么可能那么气势汹汹的过来,他们有这个自信吗?”李世民问道。
时不凡想了想大唐内部,他最后说:“我认为我大唐的臣子还是忠诚的,应该没有内奸,最少高层次的内奸绝对不会存在。而且,突厥人我认为他们也都不太可能不知道他们是无法攻克长安的,可是他们颉利也好歹是一代雄主,自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可是他们阿是气势汹汹的过来了,我看他这里面必有文章。至于为什么,我估计这里面不是军事的问题。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具体想法我现在情况不足,那我恐怕还不在知道。皇上,我看有没有关于最近几年突厥人的消息情报?”
李世民从一些盒子里面拿出来了一些资料,然后时不凡看了看这些情况。然后发现了一个意思的现象,这些突厥人内部这几年以来的变迁,恐怕颇有意思。而时不凡很快也都大概推测出来了颉利的想法。
“皇上,我估计这次颉利出兵我们大唐,并非是为了攻打我大唐或者是抢掠,而是为了缓和他们内部矛盾!”时不凡说道。
“哦?缓和内部矛盾?”李世民反问。
时不凡其实一直也都是在分析这个突厥,历史上突厥出兵唐朝,看起来气势汹汹,可是事实上只要稍微懂得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突厥人攻克长安几乎不可能。别看突厥人气势汹汹接近二十万铁骑,可是骑兵用来攻城,还不如步兵呢!只要李世民选择守城,不要随便出城作战,那其实突厥人对于长安也就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李世民是傻子吗?不是!李世民手下那么多久经沙场的将领也不是傻子,他们不可能不知道骑兵攻城是没有用的。突厥人远道而来,只要选择坚壁清野,那突厥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补给,自然会自己退却。
相反,突厥的颉利肯定也是知道的。作为游牧民族的可汗,中原和游牧民族的争斗已经延续了几乎上千年,从当年先秦时期中原和游牧民族自然也多是相爱相杀。双方对于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互相非常清楚。颉利不可能傻乎乎的派出骑兵去攻城,游牧民族不擅长于攻城,那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哪怕后来强大的蒙古人,也都是依靠了回回炮等等攻城器械,再加上一大群汉奸才能够征服中原的,并非是蒙古骑兵来打中原。
颉利不可能不知道突厥人不擅长攻城,可是他还是来了,其实这个不过是一个无用功而已。可是颉利能够坐稳可汗位置,那自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反而绝对是明白这个的。可是他还是毅然而然都这么选择来做这个无用功,那这样他内在原因可就有的研究了。作为政治人物,他么你不会做无用功的,每一个事情都是有用的,都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地,区别也就是在于外人是否能够发现真正的目的。
“皇上,我认为促成这次突厥进攻大唐的,无非是几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也就是颉利可汗的可敦,是当年隋朝的公主。自从隋朝萧皇后带着所谓的隋朝的皇帝到了突厥,突厥人把他们安排到了定襄,嗯也就是臣的封地。他们在那里建立了所谓隋朝流亡朝廷,不过却没有什么用。颉利的可敦虽然是汉人的和亲公主,可是她毕竟是伺候过了好几个可汗的可敦,在突厥潜在影响力几乎不亚于颉利。而那个可敦义成公主一直希望能突厥出兵恢复隋朝,这个也是颉利所受到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应付交差,出兵大唐。”
“当然,这个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是次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恐怕是突厥内部不稳。我在这些消息里面看到了一个名字,叫做赵德言。这个赵德言在我中原大乱的时候,投靠到了突厥那里。而颉利非常宠信他,而这个赵德言倒也是把自己当做了诸葛亮,然后为突厥颉利鞠躬尽瘁了。赵德言不顾突厥的生活风俗和历史习惯,生搬硬套的把我们中原的制度和各种管理方式想要在突厥那里进行。突厥人本来是部落群体,他们的可汗其实更多是一个盟主,实际权力无法和中原的皇帝相比。可是这个赵德言生搬硬套,在那里瞎几把高搞,弄得突厥人对于颉利可以说是怨声载道。虽然没有起来反叛,可是那也是已经是离心离德了。”
接着,时不凡问:“皇上,我斗胆请问,如果内部离心离德,不过还没有到叛乱的情况下,那如何能够让他们团结起来?”
“这个……”李世民开始思考,如果内部离心离德,在还没有爆发叛乱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够让他们变得团结。
李世民开始思考了一下,通过调整内部利益划分,可是这样却不太合适。因为内部已经是离心离德了,这个时候进行利益划分调整,那反而说不定是饮鸩止渴。如果一旦内部利益重新调整,然后再次“分赃不均“的情况下,说不定那可真的是寿星公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所以越是内部离心离德,那反而不适合进行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进行调整利益划分。一旦有人接受不了,那直接起来反抗,那这样岂不是更麻烦?一旦有人公开反叛,那这样很容易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一连串的反叛。尤其是突厥人那种政治体制之内,那反叛很容易,没有像是中原这么多伦理道德。所以在内部已经出现了离心离德的情况下,自然不适合直接进行大规模的利益重新分配,这样实在迅速自杀。
可是无法能够重新划分利益的情况,那如何能够把已经离心离德的势力重新凝聚起来?
时不凡做了一个提示,说:“皇上,凡是盟友,无外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共同的利益,另一种是共同的敌人。只有有了共同的利益,或者是共同的敌人,那才算具有成为盟友的可能。”
李世民马上举一反三的回答:“朕明白了,颉利既然无法重新分配利益的情况下,这样必然会竖立一个共同的敌人。而我大唐这个时候已经日渐统一天下,天下即将彻底归属于我大唐。这个时候颉利哪怕知道他们无法消灭我大唐了,可是他也都有意的集合各路兵马,然后利用我们中原和北方游牧之人的天然矛盾和历史,说服了各种不落让他们一起和我们进行敌对。他们出兵,其实也就是逼迫那些部族重新团结在他这个可汗之下。虽然内部离心离德,可是在短时间之内没有人能够取代他的位置,他还是一个最重要的联系纽带。”
“而他通过利用可汗的身份,然后再加上我大唐这个共同的敌人,可以‘逼迫’突厥各部族被迫团结起来,然后以他为主。这样竖立了我大唐这个敌人,那我这样突厥人会被迫继续团结跟着颉利,这样他们借用我们大唐的压力逼迫他们内部团结。而这样也都对于他的可敦义成公主有了一个敷衍,这样义成公主也都不能说什么了。他这次出兵,恐怕一方面是为了树立我大唐这个共同的敌人,这样可以加强内部凝聚团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敷衍搪塞可敦义成公主,这样有利于他安稳。”
李世民很快也都明白了时不凡的意思,其实这个意思非常明显,颉利其实这次出兵中原,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有着别的目的的。其实颉利早就是已经做好了出工不出力的打算,颉利知道不可能灭亡唐朝。虽然看起来来势汹汹,可是事实上对于唐朝的威胁非常有限,只要老老实实地守城,不要自己出城野战作死,那也都可以避免被灭亡的结局。
突厥人不是蒙古人,颉利也不是忽必烈,他们两者之间都没有可比性。所以颉利知道自己不具备入主中原的能力,颉利不会做这种春秋大梦。可是,他却不介意利用大唐,来进行反过来逼迫内部团结。按照很多国家和团体的情况来看,一旦外部压力大于内部矛盾,那内部的矛盾也都会被搁置,最后一起团结对外。所以时不凡推测应该是这个原因,颉利并不是要灭亡大唐,而是借用大唐来整顿内部而已。
“这个李婉柔和李婉顺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好了。从今天开始,他们也就是庶人李婉柔和庶人李婉顺,明白了吗?你自己看着办,朕不会多管了。”李世民说道。
时不凡突然一阵惊讶,这个李世民居然知道自己家里面发生的事情,这样显然是在告诉自己,以后自己对于李婉柔跟李婉顺自己看着办。那这样其实是在说明李婉柔和李婉顺的事情李世民不打算继续追究了。而这个也说明时不凡哪怕将来收了李婉柔和李婉顺当侍妾,这样李世民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李世民还是适当的“警告”了一下,这个李婉柔和李婉顺只是“庶人”而已,并非是郡主了,她们也都无法得到任何郡主的身份待遇。不过这样时不凡也都终于松口气,这样李世民不追究自然最好。
不过,时不凡却在心里面提防起来了,李世民绝对是在自己身边安插了眼线。时不凡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身边哪些人可能会成为李世民的眼线,首先独孤大雪不可能,因为独孤大雪虽然是女官,可是和李世民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交情。独孤大雪是独孤开远的女儿,并且是李渊时代也就当了女官,和李世民没有关系。至于别的女人,秦嘉瑞不可能,而还有谁。
“我明白了,看来我要换一个花匠了!”时不凡想道。
时不凡想起来了自己这套宅子其实还是李世民“送”给他的,当时时不凡勒索了李世民这套宅子,当时时不凡把这些李世民留下来的那些仆人都遣散了,没有留下别人。不过时不凡却唯一留下了一个花匠,当时那个花匠自称是他除了伺候花朵,别的都不会,而时不凡当时也都一时没有注意,结果没有想到留下来了一个眼线在自己身边。不过时不凡也都庆幸,这个花匠毕竟是花匠,不可能靠近自己的卧室之内,这样很多机密李世民应该不知道,尤其是时不凡吐槽李世民那些话,李世民应该不知道。
而这次李世民能够知道自己预定了两个郡主当侍妾,那是因为这个是“大事”,所以这个花匠才能打听到。主人纳妾,当然是大事了,所以这个花匠才知道。幸好这个只是花匠而已,并非是什么亲近的仆人,不然恐怕很多秘密都保不住。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秘则**,看来还是要小心一些!”时不凡想道。
时不凡接着问:“皇上让微臣过来,就只有这个事情吗?”
“倒也不全是,还有另一个事情,希望你帮朕看看!你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朕好像看不太明白这次突厥人攻打我大唐的目的何在。朕从军事的角度来看,突厥人其实虽然看起来来势汹汹,可是事实上威胁并不大。别看目前突厥人一路上长驱直入,可是只要我们坚壁清野,步步为营,并且守城不出,那我们也都不太可能会丢失长安。朕知道,你之前故意在那些文人面前吹牛,说突厥人的威胁如何巨大。可是那个是说给外人听的,可是朕仔细分析,其实突厥人看起来二十万骑兵,可是那也只是骑兵而已。他们不可能攻克我们长安,只要我们长安不出内乱,突厥人不可能突破的。所以,朕在猜测,突厥人会不会在我们内部有内奸?不然他们怎么可能那么气势汹汹的过来,他们有这个自信吗?”李世民问道。
时不凡想了想大唐内部,他最后说:“我认为我大唐的臣子还是忠诚的,应该没有内奸,最少高层次的内奸绝对不会存在。而且,突厥人我认为他们也都不太可能不知道他们是无法攻克长安的,可是他们颉利也好歹是一代雄主,自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可是他们阿是气势汹汹的过来了,我看他这里面必有文章。至于为什么,我估计这里面不是军事的问题。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具体想法我现在情况不足,那我恐怕还不在知道。皇上,我看有没有关于最近几年突厥人的消息情报?”
李世民从一些盒子里面拿出来了一些资料,然后时不凡看了看这些情况。然后发现了一个意思的现象,这些突厥人内部这几年以来的变迁,恐怕颇有意思。而时不凡很快也都大概推测出来了颉利的想法。
“皇上,我估计这次颉利出兵我们大唐,并非是为了攻打我大唐或者是抢掠,而是为了缓和他们内部矛盾!”时不凡说道。
“哦?缓和内部矛盾?”李世民反问。
时不凡其实一直也都是在分析这个突厥,历史上突厥出兵唐朝,看起来气势汹汹,可是事实上只要稍微懂得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突厥人攻克长安几乎不可能。别看突厥人气势汹汹接近二十万铁骑,可是骑兵用来攻城,还不如步兵呢!只要李世民选择守城,不要随便出城作战,那其实突厥人对于长安也就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李世民是傻子吗?不是!李世民手下那么多久经沙场的将领也不是傻子,他们不可能不知道骑兵攻城是没有用的。突厥人远道而来,只要选择坚壁清野,那突厥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补给,自然会自己退却。
相反,突厥的颉利肯定也是知道的。作为游牧民族的可汗,中原和游牧民族的争斗已经延续了几乎上千年,从当年先秦时期中原和游牧民族自然也多是相爱相杀。双方对于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互相非常清楚。颉利不可能傻乎乎的派出骑兵去攻城,游牧民族不擅长于攻城,那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哪怕后来强大的蒙古人,也都是依靠了回回炮等等攻城器械,再加上一大群汉奸才能够征服中原的,并非是蒙古骑兵来打中原。
颉利不可能不知道突厥人不擅长攻城,可是他还是来了,其实这个不过是一个无用功而已。可是颉利能够坐稳可汗位置,那自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反而绝对是明白这个的。可是他还是毅然而然都这么选择来做这个无用功,那这样他内在原因可就有的研究了。作为政治人物,他么你不会做无用功的,每一个事情都是有用的,都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地,区别也就是在于外人是否能够发现真正的目的。
“皇上,我认为促成这次突厥进攻大唐的,无非是几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也就是颉利可汗的可敦,是当年隋朝的公主。自从隋朝萧皇后带着所谓的隋朝的皇帝到了突厥,突厥人把他们安排到了定襄,嗯也就是臣的封地。他们在那里建立了所谓隋朝流亡朝廷,不过却没有什么用。颉利的可敦虽然是汉人的和亲公主,可是她毕竟是伺候过了好几个可汗的可敦,在突厥潜在影响力几乎不亚于颉利。而那个可敦义成公主一直希望能突厥出兵恢复隋朝,这个也是颉利所受到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应付交差,出兵大唐。”
“当然,这个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是次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恐怕是突厥内部不稳。我在这些消息里面看到了一个名字,叫做赵德言。这个赵德言在我中原大乱的时候,投靠到了突厥那里。而颉利非常宠信他,而这个赵德言倒也是把自己当做了诸葛亮,然后为突厥颉利鞠躬尽瘁了。赵德言不顾突厥的生活风俗和历史习惯,生搬硬套的把我们中原的制度和各种管理方式想要在突厥那里进行。突厥人本来是部落群体,他们的可汗其实更多是一个盟主,实际权力无法和中原的皇帝相比。可是这个赵德言生搬硬套,在那里瞎几把高搞,弄得突厥人对于颉利可以说是怨声载道。虽然没有起来反叛,可是那也是已经是离心离德了。”
接着,时不凡问:“皇上,我斗胆请问,如果内部离心离德,不过还没有到叛乱的情况下,那如何能够让他们团结起来?”
“这个……”李世民开始思考,如果内部离心离德,在还没有爆发叛乱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够让他们变得团结。
李世民开始思考了一下,通过调整内部利益划分,可是这样却不太合适。因为内部已经是离心离德了,这个时候进行利益划分调整,那反而说不定是饮鸩止渴。如果一旦内部利益重新调整,然后再次“分赃不均“的情况下,说不定那可真的是寿星公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所以越是内部离心离德,那反而不适合进行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进行调整利益划分。一旦有人接受不了,那直接起来反抗,那这样岂不是更麻烦?一旦有人公开反叛,那这样很容易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一连串的反叛。尤其是突厥人那种政治体制之内,那反叛很容易,没有像是中原这么多伦理道德。所以在内部已经出现了离心离德的情况下,自然不适合直接进行大规模的利益重新分配,这样实在迅速自杀。
可是无法能够重新划分利益的情况,那如何能够把已经离心离德的势力重新凝聚起来?
时不凡做了一个提示,说:“皇上,凡是盟友,无外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共同的利益,另一种是共同的敌人。只有有了共同的利益,或者是共同的敌人,那才算具有成为盟友的可能。”
李世民马上举一反三的回答:“朕明白了,颉利既然无法重新分配利益的情况下,这样必然会竖立一个共同的敌人。而我大唐这个时候已经日渐统一天下,天下即将彻底归属于我大唐。这个时候颉利哪怕知道他们无法消灭我大唐了,可是他也都有意的集合各路兵马,然后利用我们中原和北方游牧之人的天然矛盾和历史,说服了各种不落让他们一起和我们进行敌对。他们出兵,其实也就是逼迫那些部族重新团结在他这个可汗之下。虽然内部离心离德,可是在短时间之内没有人能够取代他的位置,他还是一个最重要的联系纽带。”
“而他通过利用可汗的身份,然后再加上我大唐这个共同的敌人,可以‘逼迫’突厥各部族被迫团结起来,然后以他为主。这样竖立了我大唐这个敌人,那我这样突厥人会被迫继续团结跟着颉利,这样他们借用我们大唐的压力逼迫他们内部团结。而这样也都对于他的可敦义成公主有了一个敷衍,这样义成公主也都不能说什么了。他这次出兵,恐怕一方面是为了树立我大唐这个共同的敌人,这样可以加强内部凝聚团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敷衍搪塞可敦义成公主,这样有利于他安稳。”
李世民很快也都明白了时不凡的意思,其实这个意思非常明显,颉利其实这次出兵中原,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有着别的目的的。其实颉利早就是已经做好了出工不出力的打算,颉利知道不可能灭亡唐朝。虽然看起来来势汹汹,可是事实上对于唐朝的威胁非常有限,只要老老实实地守城,不要自己出城野战作死,那也都可以避免被灭亡的结局。
突厥人不是蒙古人,颉利也不是忽必烈,他们两者之间都没有可比性。所以颉利知道自己不具备入主中原的能力,颉利不会做这种春秋大梦。可是,他却不介意利用大唐,来进行反过来逼迫内部团结。按照很多国家和团体的情况来看,一旦外部压力大于内部矛盾,那内部的矛盾也都会被搁置,最后一起团结对外。所以时不凡推测应该是这个原因,颉利并不是要灭亡大唐,而是借用大唐来整顿内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