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移民加国

    第一节结婚

    受刘乔乔的影响,在研三下期,许亚也在腾讯网申请了□□,后来还在亚洲交友中心的网站注册过,偶尔也与不认识的网友聊过天打发时间。

    非典期间,大家都避免外出。无聊之余,许亚又开始登陆亚洲世纪交友中心的账户。一天,许亚收到一个叫皮特发来的邮件,说很关注北京的非典。于是许亚时不时的给皮特发邮件,讲述北京的非典发展情况。

    皮特说他在多伦多的一个中国朋友林迪亚也是北京来的。林迪亚的老公是清华大学的,后来与几个做it的同学技术移民去了多伦多。

    皮特还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叫韩娜,是林迪亚的大学同学。韩娜在北京的kpmg会计事务所做审计。皮特还把韩娜的电话号码告诉了许亚,让她联系韩娜多交个朋友,说他以前与韩娜联系还挺多的,只是韩娜喜欢剪个短头发,像个男孩子,不是他喜欢的类型。后来林迪亚把韩娜介绍给了与她老公一起移民去多伦多的同学埃德温。

    皮特说林迪亚近期要回北京探亲,问许亚有没有什么东西要从加拿大买,他可以托林迪亚捎带去。

    一天皮特说他想来北京观光旅游,去长城和故宫,再见见许亚。许亚想了想,觉得不妥,不确定见还是不见。林迪亚和韩娜都说皮特人不错的,但许亚还是不踏实。许亚想起以前认识的一个九二届的校友余德强,后来移民也去了多伦多。毕业后许亚见过他,留有他的电子邮件。许亚翻翻电话本,找到余德强的邮件地址,于是给他先发了个邮件,说有这么一个网友,要来北京,她不知人家底细如何,希望他能帮忙在多伦多先见面,看看人怎么样,然后她再决定要不要见面。

    余德强回了邮件说可以。于是许亚把余德强的电话给了皮特,让他见见自己的朋友。过了几天,余德强回复许亚说,他见到皮特了,觉得人还不错。于是许亚才回复皮特说可以在北京见面。

    2003年十月,皮特到北京旅游,许亚陪他转了一些名胜景点。皮特胖乎乎的,憨厚朴实,但是很细心,坐车时候都会走到前面给许亚开门,下车时候提前给她开门;进商场店面在门口把门给她打开;爬长城在陡峭的地方都在边上看着,怕许亚摔跤;逛商场商店也很有耐心,还给许亚购物提供建议和参考。

    皮特在北京期间,许亚给杰森说有个朋友从多伦多来北京,介绍给他认识一下。杰森说:“行啊,一起吃个饭呗。”于是三人一起去吃了西餐。过后,杰森说:“皮特这人看上去还不错,很憨厚朴实,北美很多本地人都是这样。”

    皮特回加拿大后不久,发来邮件邀请许亚在圣诞节期间去多伦多玩。许亚同意了,去申请签证,被拒了。许亚给杰森说起这事,杰森说,“你们这样的单身女孩子,申请旅游签证肯定是被拒的,百分百的事。”

    许亚说:“我就是去旅游观光,为什么要拒签我。”

    杰森说:“大使馆的签证官想的可不一样。你要知道,她们盯的就是单身女性。这在美国也是一样的。你不知道的,很多单身女的,一旦入境,再找个人结婚后,就可以走家庭团聚的合法途径申请绿卡。”

    许亚给皮特回复说签证被拒。过了两天,许亚突然给皮特发了邮件,问他愿不愿和她结婚。

    皮特回复说愿意,但是要和家里父母商量一下。过了几天,皮特回复说,家里人开始不同意,不过他坚持,家里人就没有再反对。

    许亚突然给皮特发邮件问他愿不愿意和她结婚的那个时刻,是有些冲动的,也许是因为网络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太普通了,说句玩笑也不怕被笑话,也许也是有些好奇,想看看皮特邀请自己去多伦多是否是诚挚的。

    许亚的邮件发出去了,皮特的回复说是“愿意”。许亚说:“我没有钱,我家里供我上学耗尽所有,他们也没有钱,更没有钱给我办嫁妆。”

    皮特回复了一封长长的邮件,说:

    “你没有钱没有关系,结婚娶的是你又不是你的家庭。

    我有工作,收入不高但是很稳定,加拿大的福利很好,我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我的父母来自南美。我母亲家里那边比较富有,但是我父亲来自农村,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

    我爷爷在我父亲青少年时候就去世了,我奶奶一个人抚养了八个孩子,相当贫困。我父亲青年时候就去城里自谋生路,后来得以有机会去银行工作。我母亲闲赋在家,在聚会上认识了我父亲,执意嫁给了他。

    后来我父亲不喜欢我母亲家庭里人人都为钱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就在我和我妹妹几岁时候,申请了移民去了加拿大。

    我母亲虽然舍不得她在父母身边的优越生活条件,但她却是一个相当传统的女人,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的丈夫去了哪里她就要跟随到哪里,所以她就带了我们从南美前去加拿大找我父亲团聚。

    而我的妹妹,也嫁了一个相当贫穷的男人。我妹夫的父母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他的父亲在南美本是一个牙科医生,来了加拿大却只能做体力工,还语言不通,所以他抛下妻子和两个孩子,自己逃跑回他的国家。我的妹夫与他的母亲还有妹妹也是一无所有。我妹妹要嫁给他,我们全家都不同意,不仅因为他穷,而且没上过大学。后来我妹妹执意要嫁,我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我的家庭很传统,他们能接受我的父亲和妹夫的家庭,更能接受你,况且你是研究生,比他们的教育都要高的多。比起我的父亲和妹夫来讲,你的条件比他们优秀很多。

    我父母一直都对我呵护备至,如果我们结婚,我父母也会善待你的。”

    看了皮特的回复,许亚开始认真的考虑结婚的事情,也反复的想了想这么多年的事情。

    曾经的经历让许亚有深藏的自卑心理,很敏感别人会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或经济原因而看不起她。

    付文兵曾经契而不舍的追她、为她不顾几次放弃工作,让她觉得他很可靠。付文兵到了北京后,一直声称工作忙,许亚也的确有过不满,发过脾气。

    然而真正击溃她的是她的自卑。当她得知那个上赶子追着付文兵的上海女人家里有几套房子的事时候,许亚想到了自己的贫穷与对方的富有,自己的乡村出身与对方的大都市户口,自己的土气与对方的时尚,自己的卑微与对方的优越。这些都让许亚无比的自惭形秽。

    当初,许亚从一个小乡村去了南京,再到北京这个大都市,生存的压力背后,她看到了无数人漂泊在北京的无奈无助,也深深的体会了独自挣扎和艰难生存的心酸。

    所谓的爱情在这些住房与钱袋的现实面前,显得无比的渺小软弱,甚至消失的无影无踪。

    许亚对后来身边的那些优秀的男士都抱有一些偏见,并保持距离,认为都是信不过的,更是难以驾驭和把握的。

    李筱筱曾经说许亚:“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事情你都上纲上线,轻易的就把人家一棍子打死。”

    虽然李筱筱并不知道许亚的经历,但是她们的评价却是一针见血的。

    许亚倔强的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所以在北京看见皮特的憨厚与细心,以及邮件里对他家庭的简介后,许亚相信皮特以及他的家庭不会嫌弃自己的贫穷。

    也许还有一丝虚荣心吧,和皮特结婚,还可以轻松的就出国了。

    于是许亚决定和皮特结婚,远走他乡,去一个文化生活环境都不同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已经临近圣诞节,皮特急忙定了机票请了假,在圣诞节期间再次到了北京。

    许亚找杰森说自己要结婚了,需要开单位介绍信。杰森说:“好事啊,跟谁结婚?”

    许亚说:“皮特,你上次见过的。”

    杰森一愣,随后把办公室门关上,说:“米亚,你这是干嘛呢,婚姻不是儿戏。跟这样一个才认识的人就结婚,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原因吗?要出国,途径很多,要是你想结婚移民,我认识很多条件更好的美国人,给你介绍也比这个靠谱啊。”

    “皮特不好吗?你不是也说他不错的嘛。”

    “米亚,这是婚姻啊,我是说过他不错,但是太老实,而且跟你也不大合适。”杰森说。

    “老实不好吗?多省心。”许亚说。

    杰森说:“米亚,你也是成年人了,你的个人生活我不想干涉。但是你在我的公司工作这么久了,即便是作为朋友,我也想劝你好好考虑一下,我认为你完全可以找到个更好的。为什么你要选择这样一个人呢?”

    许亚不语,杰森又说:“米亚,婚姻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我是过来人。况且我在美国,见过很多的混合婚姻,文化差异的矛盾很严重,大部分跨国婚姻最后都以离婚收场。”

    许亚想起皮特在北京时候都是吃必胜客或麦当劳,于是说:“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我想我能适应,而且西餐也不错的。”

    “米亚啊,如果你执意要这样,这个事情我也不好多说了。介绍信我给你开,不过你再好好考虑考虑。”

    说完,杰森拿出信纸,给许亚开了介绍信。

    于是许亚结婚了。

    曾乃枚对许亚说:“结婚可是大事,你一定要去照婚纱照,纪念一下吧,免得像我这样没照婚纱照,现在可遗憾了。”于是许亚在曾乃枚的陪同下,去选婚纱影楼,时间虽短,也预约上了。

    2004年春季,许亚开始准备材料,递交了移民申请。她与韩娜联系,得知她也已经和埃德温结婚了,也已经申请了移民。两人几乎同一时间拿到移民签证。许亚决定十月份离开中国去加拿大登陆。

    许亚在九月份辞了职,回老家住了两个星期。离开公司前几天,杰森和公司同事去给许亚饯行。最后一天,杰森说:“米亚,你明天就走了,中午一起去吃个饭吧。”

    吃饭时,许亚突然觉得没什么话可说了,杰森就随便瞎聊。吃完饭后,两人回公司。在楼下等电梯时候,杰森低头看着地面一会儿,突然说到:“米亚,其实呢,我原来是打算明年就回美国常住,打算聘你在中国打理公司业务。不过既然你选择了出国,我呢还是祝你一切顺利。”

    许亚听了,心理五味杂陈。说实话,许亚喜欢这家公司,喜欢公司里的叽叽喳喳像姐妹一样真诚相待又欢乐阳光的同事们。许亚一直工作的很开心,也很感激杰森在她经济困难的时候给了她这份高薪的工作,更感激杰森一直像良师益友一样耐心的教导她做事。但是她已经决定选择了一条路,去一个遥远又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旅程。

    许亚结婚的事,研究生班上的几个同学也知道了。苏菲和顾颖商量后,通知了一些同学,去了东单附近的一个酒家订了包间给她送行,还送来礼包。

    许亚退了租房,暂时寄住在丽莎家里。

    出国前一天,许亚去了银行,取出五百块钱后,把账户上的余额全部转到了母亲的银行帐户上。

    2004年十月,许亚提着两个箱子,身无分文,随同前来中国接她的皮特,移民去了加拿大多伦多。

章节目录

米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许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许亚并收藏米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