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移民加国

    第三节找工

    许亚到了多伦多后,很快就和林迪亚、韩娜以及余德强通过邮件联系上。

    许亚和皮特在唐人街附近的一个咖啡馆,见到了余德强。

    在大学时候,余德强与付文兵一起为老师做项目编程,因此许亚见过他几次。在异国他乡见到认识的朋友,让许亚觉得非常高兴,如同见了故人一样的亲切。

    年底时候,余德强回国过年,返回多伦多后,给许亚他们带回来一些dvd,还说他妹妹介绍了她的同学给他认识,因为双方都很熟悉,所以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不久,余德强结婚,他的太太开始申请家庭团聚,几个月后移民来了多伦多。

    韩娜与许亚大概同时拿到移民签证。但是韩娜比许亚早一个多月登陆。

    韩娜想继续做会计审计的工作。因为她在北京kpmg会计事务所的工作经历,她来多伦多后,通过中介很快就有了几个面试机会,但是没有一家聘用她,理由都差不多一样:“缺乏加拿大本地经验”。

    韩娜每天在本地招聘网上浏览和关注各个工作机会,发简历。她老公埃德温还在多伦多大学上学,没有毕业。韩娜来多伦多后,他们租住了一个小公寓,与林迪亚她们住一栋楼。

    许亚来加后,与她们的第一次会面是在韩娜的公寓。

    韩娜和埃德温租的公寓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大房间,带有厨房和卫生间。进门后,房间的一半靠墙摆放一间双人床,旁边一个卫生间,房间另外一半是简单的厨房、两张书桌、一个餐桌加椅子。

    大家在异国再见,非常亲切,聊了很久。

    过年后不久,历经半年多的不懈发简历和很多面试,韩娜终于通过一家中介找到了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工作,做审计,试用三个月。

    对此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韩娜全力以赴。据她说,工作内容与她在北京kpmg的工作相似,但是量小多了,工作时长也短多了,虽然也有晚下班的时候,但是远不像她在北京时候那样常常加班熬夜,所以压力小多了。

    韩娜去这家会计事务所的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她必须要去考注册会计师ca。因此,韩娜上班后就变的特别忙碌,平时上班,晚上还要去上夜校的课程,再准备考试。

    林迪亚比韩娜早来三年,找了一年多也没有找到工作。后来她申请去了美国读书两年,她老公艾伦一直在多伦多上班,支持她在美国上学的费用。平时,林迪亚每隔两个月回多伦多一次,每次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开高速很多个小时在美加之间来回奔波。

    林迪亚终于毕业,也在多伦多找到了一个会计工作。

    参照韩娜她们的找工经验,许亚也一直通过招聘网上发简历,然而从来没有一个回复。

    一天,皮特说:“你找工作这么久都没有个面试,是不是你的简历写的不好,让我妹妹给你看看,参考一下。”

    于是许亚把简历打印一份,给了琳达,让她看看。

    琳达说:“你的简历上,以前的工作经验在这里很难找工作。你看你的简历,不是在药厂就是什么搜索引擎公司,还是什么电信咨询公司的业务发展经理。这样的职位在这边要求很高,你没有这里的工作经验,是不可能找到相关工作的。我建议你还是重新定位,从最初级的职位开始,先进一家公司再说。”

    许亚给林迪亚还有韩娜她们打电话,说了琳达的评论。

    韩娜说:“她说的对的,你看我在kpmg的经历与现在的工作一样的,我也找了半年多才找到这个机会。”

    林迪亚说:“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人家都觉得我在中国的经验没什么参考价值,我找了一年多都没有工作,最后不得不去上学。要不你也去上个学,读个书吧?要是你去读书,学费明年报税时候还可以从可税收入中抵扣。”

    许亚想想,就去问皮特说:“林迪亚建议我去上学。”

    皮特:“上学?费用很贵的,谁出钱?我可以管你的伙食住宿,要是我妈知道我给你支付学费,非杀了我不可。反正上学不行,你再找找,我也找人看能不能给你从公司内部引荐,我再给我妹妹妹夫打个招呼让他们给问问。”

    于是许亚把简历改了,把中国的工作经历改成助理和数据录入,也把相关的技术性和业务拓展的内容删除掉,还删掉了研究生的学历。

    许亚发出的简历依然没有回复。一天,林迪亚下班后在路易莎这里吃饭,随意的问一句说:“你工作找的怎样?”

    许亚说:“还是在继续发简历,没有回音。”

    琳达说:“要不这样吧,我认识一个工作中介,你把简历发给我,我再发给她,让她帮你看看。”

    许亚想起韩娜也是通过中介找的工作,就给她打个电话。

    韩娜说:“这里的中介,介绍工作不收应聘者的费用。一旦中介帮助雇主成功的招聘到员工,那他们会向雇主收取费用,有的则相当于外包给中介自己聘用的人员。”

    此前许亚听琳达和皮特提过中介不收钱,但是有些不相信,现在听韩娜也这么说才信。

    许亚在一个中文网站上看见一家移民咨询服务公司招人,就打去电话询问,对方说:“你来公司谈谈吧。”

    于是许亚坐地铁去了这家公司,见到主管业务的王经理,他说:“我们这里确实是需要人手,但你没有做过移民咨询,没有经验。”

    许亚说:“我可以学的,况且我也是移民过来,至少经历过这个流程吧。”

    最后,王经理说:“要不你明天来上班吧。”

    许亚问:“工资多少?”

    王经理说:“这个职位一般是一个月一千五。你没有经验,先来试试再说吧。”

    许亚回去给皮特说:“我找到一个工作,在中国人开的公司,老板说一个月一千五。”

    皮特说:“有福利吗?你把合同给我看看。”

    许亚说:“什么合同?”

    皮特说:“工作合同啊,你找到工作,公司就该跟你签的工作合同。”

    许亚说:“他没给我合同,说是一个月一千五,让我明天去上班先试试。”

    皮特说:“他们是骗你的,没有合同你就没有保障。”

    许亚说:“那我没有这里的工作经验,总要有个起步吧。这么久了都找不到工作,我的英语又不好。这是家中国人的公司,我觉得在那里上班也舒服些。反正明天我要去。”

    “随便你,反正也是闲着,你要去就去吧。”皮特说。

    第二天,许亚去上班了。王经理带许亚见了一位员工莉莉,让她给许亚介绍业务内容和流程,并且带着她做事。

    许亚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接电话,回答来电咨询移民签证的问题,遇上那些来查询移民案子进度的人,许亚要去查档案,对于那些非常有兴趣的就要跟他们安排面谈。

    第一天正常下班,公司不是太远,坐地铁再换街车,半个小时许亚就到了,到家是五点半多。

    那段时间,路易莎的父亲生病,她就回南美去看望他,临走前嘱咐许亚帮忙,给皮特和罗伯特做饭。

    到家一进门,许亚先把米放入锅里,放在炉子上煮着,再上楼去换了做家务的衣服,再下来楼来放上平底锅,把意大利香肠放锅里煎上,再洗了些生菜叶和西红柿,刀刀刀的切成沙拉。有时候也煎牛排、青椒炒肉,遇上红烧鸡腿、烤排骨时候,就在做米饭之前先把肉煮上,再淘米煮饭,再去上楼换衣服,等收拾完下楼来,肉啊米的也煮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再准备蔬菜或预热烤箱等。

    二三十分钟后,饭菜准备好了,皮特和罗伯特下班回来,赶上吃饭。

    上了两天班就是周末。

    到了周一,许亚见了第一个来面谈的客户。对方是前一周电话来咨询担保配偶移民的,许亚约了他来面谈。

    见面后,许亚才知他个同性恋者,他说已经结婚,要申请担保他的同性配偶移民来加拿大。

    许亚以前听说过同性恋,知道那同一性别的人谈恋爱,但还是第一次听说同性可以结婚,更不知道是否能担保移民。

    许亚不清楚该如何处理,就说:“今天的面谈,我主要是收集你的具体信息,先建档。但是你的案子情况比较特殊,我需要去征询我们的主管甚至律师。我会再跟你联系。”

    许亚把情况给王经理说了,他说:“在安省,同性恋是可以合法结婚的。这个案子你给我转过来,我来做。”

    第二天,四点半了,王经理来通知大家:“大老板今天在这里,马上他要开个短会。”

    于是,大家去了会议室,开会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下班后,许亚急急忙忙赶回家,已经六点半了。

    刚进门,就见皮特一脸的怒气,说:“你去哪了?你看这都几点了还不见人。我爸下班回来没有饭吃,我妈走之前不是叮嘱过你的嘛!”

    许亚说:“今天下班晚了,我马上做饭。”

    皮特说:“不用做了,做个饭要等一个多小时才能吃,来不及了。我爸习惯了回家就有饭吃的。今晚他下班回来见冷锅冷灶的,还不见你人影,非常生气,刚才已经出去街角买吃的了,马上就回来。”

    接着,罗伯特回来了,买的比萨。许亚赶紧道歉,说:“对不起,我今天下班晚了。”

    罗伯特说:“听皮特说你上班了,合同都没有?”

    许亚说:“我没有这里的工作经验,他们让我先去试试。”

    罗伯特说:“那是骗你做义工的。没有合同就没有保障,他们不给你合同,信不过的。”

    吃完后,罗伯特上楼去看他的电视。

    皮特说:“那个工作你不要再去了。第一,人家没有给你合同,第二,你这个下班没有个正点的,我妈不在,我们都没有晚饭吃。至于找工作,上次我妹妹不是给你推荐过一个中介吗,你没有联系她吗?”

    “我联系了,发了简历,她没有回信。”许亚说。

    “我再问我妹妹去催一催,反正你这几天去的那家公司明天不许去了。”皮特说。

    晚上,许亚给王经理和莉莉发个邮件,说从明天起就不去上班了。

    第二天上午,莉莉打来电话说:“我觉得你做的挺好的,要是你上下班时间不方便,我们这里也有其它的工作方式,比如你自己在家办公。那样的话,收入就主要靠提成,有问题你可以随时找我们来咨询,提成方案也都可以商量的,你考虑考虑。”

    许亚想了想,还是回绝了。

    一天晚饭后,罗伯特说:“米亚,我给你提个建议,给我们列一个你做饭的菜单好不好?你这几天做的饭菜我都不熟悉。现在回家之前我心里都不踏实,不知道晚饭会吃什么。如果你不会做饭,就告诉我,我们会去外面买,不要做些新花样的菜来拿我们做实验。而且你做饭也应该有点规划,像我太太做饭那样,要有个定数,比如周一鸡腿,周二香肠,周三意面,周四排骨,周日牛排。你看好不好?”

    许亚说:“我们中国人的菜系非常广。我会做很多菜,每天做什么菜,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冰箱里有什么菜、我有多少时间,还要看我的心情,想做什么我才做,很多时候是临时决定的。”

    罗伯特目瞪口呆,没有说话。

    皮特说:“你给我爸说的那些话,让他很紧张很担忧。”

    许亚说:“恕我直言,你母亲不懂做饭。不仅味道不好,还单调无样,而且她花一个多小时功夫做出来的那些,我半小时都能搞定。”

    皮特说:“唉,随你吧,反正我妈不在,我们也不能天天吃外卖,只是请你做饭尽量做我们能吃的。”

    过了没多久,许亚接到电话,是琳达推荐过的那个中介,叫她去面谈一下。

    许亚去了中介公司,见到了这个凯特润娜,她先跟许亚过了一遍她的简历,又问了她以前工作的细节,为什么要换工作,有什么特长,以及目前的工作定位,想找什么样的工作等。

    问完后,她又让许亚去一台计算机那里坐下,做一套测试,都是选择题,问题很简单。

    最后,凯特润娜说:“米亚,我给你分析了一下,建议是这样:

    1、你的英语现在是基本的交流沟通没有问题,但是这里很多工作,以你的语言能力可能很难适应。

    2、我们相信你的教育背景,我认为你可以先定位于一些数据输入类工作比较现实。

    3、另外呢,按照我们公司的正常要求,我需要对你做一些背景调查。我需要至少两个人,必须是你以前在中国工作过的公司里的同事,提供一份推荐信,目的是核实你的工作经历。

    4、推荐信的要求:英文,公司的信签纸,要有推荐人的联系电话和邮件,以及他们的工作职位信息。”

    许亚回去后,想来想去怎么找推荐人,想到了杰森和周铭。就给他们发了个邮件,说了自己要找工作,需要推荐信。

    第二天,杰森和周铭就把写好的英文推荐信给许亚发来了。许亚又转发给凯瑟润娜。

    又过了几天,凯瑟润娜打来电话说:“米亚,我这里有个临时工,我建议你去试试。公司是本地的一家大公司,他们财务部门临时有些活,需要一个人去帮忙做数据输入,临时性的,就做一个星期。你先去面试一下。具体的公司地址和面试时间及联系人我都安排好了,写在邮件里,刚刚给你发了过去,你查收一下。记得给我一个回复确认你要去面试。”

    许亚看了邮件,也给凯瑟润娜回复确认。

    许亚查了查地址,在西边,有些远,坐车要转两趟。

    许亚一早起来,坐车到了这家公司,在前台,许亚说:“你好,我是来面试的,找卡捷琳娜。”

    过了一会儿,一个红头发的白人女人来到前台,说:“你好,是米亚吗?我是卡捷琳娜,很高兴见到你,这边请。”

    卡捷琳娜一边带许亚上楼,一边说:“凯瑟润娜说,她已经面试过你了,今天你来我们就是想看看你能不能做这些数据输入的工作。”

    她把许亚带到一个座位前,说:“这是我的座位。”然后又对周围的几个同事介绍了许亚。大家打了个招呼后,卡捷琳娜就在电脑前给许亚演示了需要做的工作。

    卡捷琳娜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许亚有些不太能听明白,但是看她演示还是能看懂怎么做的。

    演示完,卡捷琳娜又让许亚去做一遍。做了两个不同的票据后,卡捷琳娜说:“米亚,我认为你能胜任这个工作。今天就这样吧,你先回去,我跟凯瑟润娜商量一下。”

    许亚给大家道了再见,卡捷琳娜送她出门。

    下午,许亚收到凯瑟润娜的电话说:“米亚,卡捷琳娜跟我联系了,同意你去上班。工资是十五块钱一个小时,一天七个半小时,其中午餐半小时。你看能接受吗?”

    许亚说:“太好了,我能接受,谢谢!”

    “那你哪天有空?下周一开始行吗?”凯瑟润娜又说。

    “可以的。”许亚说。

    “工资由我们公司发给你,过一会儿我给你发一个邮件确认,还要给你一个工作时间登记表,你打印出来。因为这是个临时工,按小时计酬,所以周五下班以前你要把这个表填好,写清楚你的工作小时,然后让卡捷琳娜签字,你再把表传真给我,你自己保留原件。我们把前一周的工资结算后,于周三那天打到你的账上。同时你不要忘了在下周五以前把你的银行账号发给我,以便转账。”凯瑟润娜说完后,又在邮件里把事情一件一件的写清楚列了出来。

    许亚给皮特说了工作的事情。皮特说:“开账户,周六我带你去银行开,没有问题。但是那个公司太远了,是不是不要去了,另外再找一个吧。”

    许亚说:“我看了看地图,是有些远,不过总比闲着好吧。”

    “还是有些太远了。”皮特说

    “她们说就七个半小时,我可以早点去,晚饭我会在你们回来前做的。”许亚说。

    “随你,只要晚饭能准时就行。”皮特说。

    许亚开始去上班,但是卡捷琳娜给她的活儿许亚半天多就做完了。

    中午许亚就带了一个三明治,坐在座位上吃。

    一天,许亚正在录入数据,突然听到有人说中文:“你好!”

    许亚抬头一看,是一个中国人,男的,站在她座位的隔板边上,长相让许亚想起了陈永庆。

    许亚一愣,说:“你好。你怎么知道我会讲中文?”

    “我猜的。“男的说:“我叫史提夫,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米亚。”许亚说,已经习惯开始使用米亚这个英文名。

    “我是中国人,73年出生,单身未婚。祖籍广西桂林,曾经在日本呆过几年,后来技术移民来加拿大。我在这里做软件开发。”史提夫开口自我介绍。

    许亚对他的介绍觉得有些搞笑,不过还是回答道:“我也是中国人,已婚,祖籍四川,在北京呆过几年,去年移民来加拿大,现在这里的财务部做临时工。”

    “已婚?你开玩笑吧?”史提夫说。

    许亚笑笑说:“没开玩笑,是真的。”

    “我前两天就看见你在这里,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你是哪个部门的,像是新来的。”史提夫说:“这家公司很大,很多中国人在这里做技术,软件开发。你有没有去过餐厅?中午吃饭时候很多中国人去那里。餐厅那里有餐桌、冰箱、微波炉。我看你好像中午就在这里啃三明治,其实你可以带饭来的,中午去餐厅那里热一热。另外,厨房那边全天都有免费的牛奶咖啡和茶叶,随便喝。周五你也不要带午餐,公司里提供免费的比萨。”史提夫继续介绍说。

    “谢谢你啊。”许亚说。

    当天晚上,许亚多做了一些饭菜,装了一些起来放在塑料饭盒里,放在冰箱,第二天一早带去公司。中午,史提夫来叫许亚去楼下的餐厅吃饭。在那里,许亚看见了一桌子的中国人,边吃饭边中文聊天。许亚做了自我介绍,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有人问:“你是全职还是合同工?”

    “哪个部门的?”

    “我是临时的,在财务部门。”许亚说。

    “临时的?每个小时多少钱?”有人问。

    “十五刀。”许亚说。

    “十五啊?太少了吧,是不是中介给你找的?”有人说。

    “是的。”许亚说。

    “中介的就会扒皮,不知扣掉多少。”有人说。

    “少说一半。”有人猜。

    “人家就靠这个来谋生的嘛,有些工作机会还就只有从中介那里才有。你是不是才来加拿大的吧?”有人问。

    “是的,我去年十月份来的。工作不好找。”许亚说。

    “你这才来半年多,就找到这家公司,算运气好了,很多人一直都找不到工作的。”

    “就是,我们这些还不都是来了加拿大,先去上学有了本地学历才找到工作的。”

    “先干着,混个本地经验再说,下一个工作就容易些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饭吃完,就陆续的回去上班了。

    下午,许亚又听见一个人对她说中文:“你好。”

    许亚抬头一看,是个女的,很年轻,非常娴静,面带微笑,站在她的隔板边上。

    “你好。”许亚说。

    “我叫海伦,做软件开发的,听史提夫说你是中国人。”她说。

    “是的,我叫米亚。”许亚说。

    “那你从哪里来的?“海伦问。

    “北京。”许亚说。

    “北京啊?我们家下周就要回中国,先去北京旅游,我们好几年没有回中国了。那就问问你在北京玩有什么建议咯?”海伦说。

    于是许亚就问了问她具体的行程,给她提供一些建议。

    “那在北京玩完后去哪里呢?”许亚问。

    “去成都,我是成都人,我父母姐妹都在那里。”海伦说。

    许亚说:“我也是成都地区的,郊县来的,上大学去了南京,毕业时去了北京,在那里呆了好几年,还有不少的朋友在北京,你需不需要我给你一些联系电话,万一需要有什么帮忙呢?”

    “谢谢你,不用客气,我们的一切都安排好了。要不你留个个人联系方式吧,听说你做的临时工,万一我休假回来你走了。”海伦说。

    于是两个人交换了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

    稍后,海伦转头看了看,又说:“那个史提夫是不是老来找你聊天?”

    “是的。”许亚说。

    “少理他,那个人神叨叨的。”海伦说。

    “好的,知道了,谢谢你。”许亚说。

    第二天下午,许亚打印出那个工作时间表,填好后,去找卡捷琳娜签字,然后说:“凯瑟润娜让我问你,下周我还需要来上班吗?”

    卡捷琳娜说:“米亚,我们对你的工作很满意,我问了问其她人,也都很忙,工作量大,你要不介意,请你下周继续来上班帮忙。”

    许亚说:“好的,我很高兴继续来这里上班。谢谢你。祝你周末愉快。”

    “谢谢你,也祝你周末愉快,下周一再见。”卡捷琳娜说。

    许亚给凯瑟润娜打了个电话,转述了卡捷琳娜的话。凯瑟润娜说:“很好,你的开头不错。这样,从下周开始,你就接着去上班。我会跟凯捷琳娜通话的,只要她没给你说\'你不要来了\'的话,你就接着去。只是记住了,每个周五下班前,你一定要把工作时间表填好,再让她签字,再传真给我,你保留原件,这样我们才有工作记录,才能够给你发工资。”

    一天,快下班时候,史提夫来找许亚说:“米亚,我这里设计出一个一日三餐的营养菜单,都是养生保健的。虽然你看上去皮肤很好,但是我认为还是要在平时多吃营养餐的,趁年轻时候就保养,健康长寿。”

    许亚想起了海伦的叮嘱,不过还是接过这张营养菜单,说:“谢谢你,我拿回去看看。”

    下班后,许亚在路边走着,看见一个垃圾桶,转头看看没人,把那张菜单揉团扔进了垃圾箱。

    第二天,史提夫来问她:“米亚,我给你的菜单,你觉得怎么?”

    “哦,挺好的,就是太多了,我还得花些时间才能研究完。”

    从公司到大路边的公共汽车站要走一长段路。一天下班,许亚步行去公交车站台,听见有人喊:“嗨,米亚!”

    许亚应声偏头一看,一辆小车停在她身边,车窗摇了下来,车里一个男的,有些面熟,在公司里见过。

    “上车吧,我捎带你一段。”男的说。

    “不用了,谢谢。”许亚说。

    “你放心好了,我不是坏人。我知道你在卡捷琳娜那个组。我也是财务部的,我看你走路,顺便带你一程。”男的说。

    “好吧,谢谢你。”许亚犹豫了一下,想着他也是财务部的,不好再推脱,就上车了。

    “你好,我叫大卫。”男的说。

    “我叫米亚。”许亚说。

    “我知道你叫米亚。卡捷琳娜对你评价不错。我是财务部另外一个小组的经理。你学什么专业的,怎么找到这个临时工的?”大卫问。

    许亚说是通过中介找的这个工作。

    “你是中国人吗?”大卫问。

    “是的。”许亚说,又问:“你呢?你看着也像是亚洲人。”

    “我父母是中国广东来的移民,他们还说一些粤语,我是这里长大的,一点中文都不会说了,但是能听懂一些粤语。”

    “你好厉害,这么年轻就当经理了。”许亚说。

    “呵呵,我可不年轻了,我孩子都三个了。”大卫说。

    “真的呀?真看不出来。”许亚确实有些惊讶。

    “在加拿大没有中国的一胎政策。”大卫也笑着说。

    “你的临时工做满了后怎么打算?接下来找什么工作呢?”大卫过了会儿问。

    “我也不知道,你们组有没有活儿要招临时工的?”许亚问。

    “现在没有。我留意一下,有的话给你说。”大卫说。

    “我就在前面那个站台坐车。能靠边停一下好吧?谢谢你”许亚说。

    后来经常下班时候,大卫都捎带许亚一段去汽车站台,帮她她省去走很长的一段路。

    隔了几天,路易莎回来了。许亚也不用再每天赶回去做晚饭了。

    一天,琳达下班后回家,对许亚说:“你那边的临时工做的怎么样?”

    许亚说:“还行,开始说是一周,但是一直都在让我继续去。”

    “我一个朋友,在一家保险公司,她们那里现在扩张业务,要招六七个合同工。职位是核保助理,工作挺简单的,也是每小时十五块钱。但是毕竟是合同工,比较稳定些,我觉得比你现在那个临时工好。而且地点在市中心,离家里就半个小时。你要不要去试试?我朋友给你推荐。”

    “好的,我去,谢谢你。”许亚说。

    隔了几天,许亚去保险公司面试,问的问题都很简单,主要是问许亚现在哪里上班,做什么,数据处理如何等。

    两三天后,许亚收到保险公司人事吉妮的电话,通知她:“我们公司决定聘用你做核保助理,三个月,合同我已经发到你的邮箱里了。如果你同意没意见的话就把它打印出来,签完字,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回给我。”

    “噢,谢谢你。我接受三个月合同。回头我签了就给你发回去。”许亚说。

    许亚去给卡捷琳娜说:“我找到一份合同工。下周一就不来这里上班了。”

    卡捷琳娜说:“米亚,我很高兴听到这个好消息,谢谢你的帮忙,祝你好运。”

    许亚也再三谢谢卡捷琳娜。

    许亚去保险公司上班,第一天就被送去一间会议室改成的临时教室,参加一周的培训。公司一次性招聘了八位核保助理,加上又调来四个助理,陪同参加培训、做讲解以及手把手的在电脑系统上操作,因此一个会议室坐的满满的。

    许亚的指导人员是一个很年轻的越南裔女生,名字叫萝拉。

    许亚初次接触到保险,对英文的保险术语如听天文。好在这个培训的内容更多是如何在系统上处理一些保单的录入、签发、更改等内容,加上萝拉的细致清晰的讲解,许亚的第一周培训结束时的小测验才算是顺利通过。

    一周后,大家回到核保部门正式开始工作。许亚她们新来的八个人里面有四个亚洲人,一个黑人,两个白人女生,一个印度人。这些人各有特色。

    其中一个白人女生,长的相当漂亮,身材苗条性感,高中毕业。她很懒散,每天上班晚来早退,中午逛街购物时间超长,上班时候在座位上描眉修妆或抹指甲油。她被人事部找去谈话,警告了两次,没过多久就被开除了。

    几年后的一天,许亚坐地铁,在车厢里,看见旁边的一个胖胖女人,带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童车上椅篮里的女婴面向许亚,在一片粉色之中,金发蓝眼,非常漂亮可爱,活脱脱的一个洋娃娃。许亚一直看着这个婴儿,胖女人一侧身看见了许亚,先是打个招呼,接着说:“我看你好眼熟,在哪里见过?”片刻后,她说:“我想起来了,我以前在一家保险公司上过班一段时间,好像你也在那里。”

    许亚这时候才认出她来。没想到几年内这个女人变化如此之大。

    另一个白人工作积极,却极为热衷于慈善事业,她经常来向各位同事宣传某个残疾智障儿童的故事,鼓励大家捐款。后来不久就辞职去了某个慈善机构工作。

    一个黑人女人,单身母亲,每天都是上班来混日子的,因为她是单亲,能享受到很多政府福利,孩子上幼儿园也去了免费的政府资助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基本上都是低收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丝毫不在乎,照样购物买名牌毫不含糊。

    一个印度人,工作非常积极努力。移民前,她是做软件开发的,在这里做了不久后找到对口的工作辞职走了。

    四个亚洲人中,除了许亚,有两个是新毕业的大学生。

    一个香港女孩,精算专业,几个星期后,她找到精算部门的工作,就辞职走了。

    另外一个也是香港女孩,名字叫苏珊,加拿大本地长大,大专毕业,以前做过行政文员,长的比较漂亮,脾气很温和。

    还有一个是马来西亚来的男生费南迪,多伦多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费南迪毕业后找到一家银行的工作,申请了工作签证,也申请了移民。工作合同期满时,遇上银行裁减人员,失去工作,又恰逢移民签证还没有结果。于是他不得不到唐人街□□工,与人合租一间屋。费南迪每天在超市搬运卸货,遇上警察就躲起来,直到九个月后,他的移民签证下来,才开始出来找工作,来了这家保险公司。几年后,许亚在路上偶然遇见他。聊天中,得知他早就辞职离开这家保险公司,自己在马来西亚办了一个公司,在多伦多利用先前在银行工作认识的人脉关系,把银行外包的业务揽过来,发送到他在马来西亚的公司做,自己一个人在多伦多的公寓家里办公,遥控指挥马来西亚公司的运营。

    不久,公司里又来两位新助理,一个是印度女人,名字叫阿玛,每天头上都包着莎里。每天上午定点祷告时,她就带着一个小垫子,到楼梯间找个清静的地方,做祈福。

    阿玛肤色比较白皙,很坦诚友好。她说她随丈夫来加拿大很多年。她家来自北印度,在当地是个贵族,家族很大。阿玛在印度时就已经是研究生,她老公是个生物学博士。移民来加多年,她老公又去改学计算机做软件开发。后来没有多久,她们觉得在这里加拿大的生活很单调,最后决定在印度买了一大片的地皮,找建筑师设计绘图,准备修建一座别墅,建成就他们就搬回印度。

    还有一位女的,名字叫窦莉,来自杜拜。窦莉与许亚同年生,心直口快,非常热情爽朗。她说她本是印度人,随父母迁去杜拜,家庭非常富有。可惜在杜拜很难申请到杜拜的护照,于是她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移民来加拿大,目的只是为了换护照,过几年就搬回杜拜。

    许亚后来才得知,加拿大的很多本地公司其实喜欢招收多样化背景的员工,帮助政府解决新移民、低收入、新毕业的人的就业问题,这样公司在财务上能够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

    许亚在这家保险公司还认识了几位其他核保师,不过平时里交往最多的也就这三个人:萝拉、苏珊、窦莉。

    许亚的三个月合同期满后,又续了六个月,满了又再续,一直没有成为全职工或者说永久工。

    合同工与全职工相比,没有公司的福利,比如带薪年假、牙医保健、药品费用报销、公司代缴退休金、年度加薪、年度奖金等。

章节目录

米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许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许亚并收藏米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