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雷寅双和花姐再一次进到承安殿内时,就只见天启帝坐在上首,太后坐在天启帝的旁边,后宫的徐贵妃和德妃等都侍立在太后的身后。而叫雷寅双没想到的是,连徐贵妃等人都站着,江苇青这么个小人儿居然得了个绣墩,正靠着太后的膝前坐着。

    至于她爹,则规规矩矩地站在御前。

    雷寅双只那么飞快地往上溜了一眼,便随着花姐上前给天启帝和太后见了礼。她以为天启帝很快就会喊“起”的,不想只听天启帝在上面吩咐了一声:“念。”

    于是,那白白胖胖的御前总管高升便展开一册圣旨,又是一阵骈四俪六地诘屈謷牙。虽如此,雷寅双到底还是听懂了——这圣旨,竟是表彰花姨的,且还封了花姨一个“奉节夫人”的封号。

    万幸的是,这道圣旨中没再像之前那道圣旨里吹捧她爹那样,大肆宣扬花姨当年在应天军里的事迹。那不知内情的,还当她这封号是夫荣妻贵的结果。

    高公公宣完了旨,雷爹雷铁山便领着妻女一阵谢恩。谢恩毕,雷寅双和花姐站了起来,雷铁山却依旧还是跪着。

    他对天启帝禀道:“皇上心胸宽阔,能容世间万物,如今既然封了义王,臣愿请旨去祭扫义王之陵,一来全了旧主之恩,二来也是为陛下祭奠天下英灵,愿他们永佑我大兴盛朝。”

    天启帝细眯着眼将雷铁山一阵打量,道:“你就不怕因你此举,叫朝中诸人诽谤于你?”

    雷铁山道:“臣所依者陛下,只要陛下明白臣是怎样的人,别人的言语臣自是不惧。”

    那君臣二人一阵对视,然后天启帝便点头应了一声“准”,又道,“既追封了爵位,那陵寝也应该要有相应的规制才是。”说着,侧头和一旁立着的首辅大人讨论了起来。

    直到这时雷寅双才发现,原来那位首辅也不陌生,正是那年崴了脚的那位“师爷”。

    看着天启帝和那位“师爷”议着正事,雷寅双忽地扭头看向江苇青。

    虽然她爹和李健总拦着江苇青,不许他跟她过于接近,可即便这样,他俩仍能时不时地找着机会见上一面。因此,雷寅双便渐渐发现,这相隔的一年多时光里,其实多少还是叫江苇青有了一些变化的。最明显的,便是他看人时,多了些她之前从不曾见过的细微表情。比如他不高兴时,或者有心想要算计什么人时,就会微微眯起眼来……如今看着天启帝,雷寅双才知道,他的这个表情是跟谁学的。

    *·*·*

    那千秋盛典上颁布施恩的圣旨,这原是一向的惯例。可是除了内阁的几位大臣,朝中大多数的大臣们竟是谁都没有料到,今年的“恩典”会是如此之大。因此,之后的种种典礼仪式上,众文武大臣多少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且都找着一切机会凑到一处窃窃私语着。

    好在大臣们和内眷一起向太后祝寿的环节,于整个典礼中占时并不算长。宣完圣旨后,又是一番叩首谢恩,恭祝千秋,天近午时时,天启帝领着众臣再次向太后贺了千秋后,便退了出去。那承安殿上,只余下众女眷们,等待着宫中的赐宴。

    虽说江苇青已经十四岁了,早已经到了不适合留在宫闱之内的年纪,可架不住太后老人家不放人,于是他便被硬留了下来。

    而太后感念雷家救助江苇青的恩情,便特意将雷寅双召到身旁,和江苇青分左右坐在她的两侧。花姐则隔着临安长公主母女俩,坐在下首的一席上。

    太后对雷寅双笑道:“再没想到,你爹竟就是当年那位赫赫有名的雷将军。”

    虽然江苇青早已经知道了雷爹和花姐的身份,却因着“应天军”三个字太过敏感,所以不管是他还是天启帝,都悄悄把雷家人隐藏的那一层身份瞒了太后。直到今儿宣旨,太后才知道,原来这雷铁山竟就是当年的那位雷将军。

    那坐在雷寅双身旁的德慧郡主看看对面那一身大红锦衣的江苇青,再扭头看看身旁同样也是一身大红襦裙的雷寅双,抬头对太后笑道:“他俩这模样,看着简直就是那观音座前的金童玉女呢。”

    太后扭头往两边看看,这才注意到,两个孩子竟都穿着一样的大红衣裳,不由哈哈一笑,对德慧道:“你要拍马屁,直说便是,偏拿他俩说事。”

    雷寅双却是因着德慧的话,想起那年她和江苇青扮着金童玉女的故事来,便把那件事当个趣闻跟太后说了一遍。

    江苇青哪里肯叫人知道他曾扮过玉女,便绕过太后,想要去捂雷寅双的嘴。只是,雷寅双的武力值可不是他能拿得住的,到底叫她带说带笑地把故事给太后说全了。

    见一向不爱理人的江苇青竟能主动跟雷寅双闹在一处,又听着逸哥儿不在身边时的趣事,太后不禁一阵开心大笑。

    她们这里正说笑着时,雷寅双忽然就注意到,坐在德慧郡主下首的花姐脸上竟又露出那种恍惚的神色了。且花姐的眼,似克制不住一般,总时不时地瞅向对面。

    花姐的对面,不远处,正坐着那位断臂的国公夫人。

    而那位国公夫人,也在直勾勾地瞅着花姐。

    雷寅双忍不住小声问着江苇青:“那是谁啊?”

    江苇青顺着她的眼看过去,道:“你该知道本朝的‘四公八侯’,这十二位开国元勋吧?”

    “知道啊。”雷寅双道。

    “那位便是‘靖安定宁’四位国公中安国公的夫人……”

    说到这里,江苇青的声音忽地一顿。

    “怎么了?”

    雷寅双回头看向他,见他的眼又微微眯了起来,便笑道:“你又打什么鬼主意了?”

    而太后见他俩凑在一处咬着耳朵,也问道:“你俩在说什么呢?倒也说来听听啊。”

    江苇青的眼一闪,却是勾着雷寅双的脖子,拉着她凑到太后跟前,小声道:“竟给忘了,那位安公国夫人,听说以前是应天军娘子军里的女将……”

    “啊?!”雷寅双忍不住叫出声儿来。

    太后看着他俩道:“是啊,这又怎么了?”

    江苇青道:“外祖母您还不知道,那位雷夫人,以前是应天军娘子军的首领,人称花将军来着。”

    “啊?!”这一回,则是太后惊讶了。

    于是三人全都抬着头,看着那仍直勾勾相互对瞅着的花姐和安国公夫人。

    太后忍不住道:“她俩这是没认出彼此来吗?”

    正说着,忽然只见那位安国公夫人猛地站起身,端着酒杯上前向太后祝了一回寿,然后回过身来,却是没有回原位,而是走到花姐面前,先是叫了声“夫人”,又犹豫了一下,问着花姐道:“夫人真的不姓花?”

    花姐直直看着那位国公夫人,却是忽地微笑起来,只是那唇角微微的颤抖,看得人心里也跟着一阵打颤。她看着那国公夫人低低叫了声:“阿英,原来你活下来了……真好。”说着,竟是红了眼圈。

    顿时,安国公夫人就是一呆,手中的酒杯“当”地一声掉在地上。

    太后立时握住雷寅双和江苇青的手,简直跟看戏一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那边的二人。

    原还准备上前指责国公夫人失了仪态的司仪太监见状,便只当什么都没看到的,转开了眼。

    那国公夫人则仍是和花姐一阵默默对视,只是,二人眼里都渐渐蓄起泪来。花姐点着头道:“真好,你还活着,我当你们都没了……”说着,到底忍不住滚下泪来。

    那独臂的国公夫人嘴唇抖了抖,却是呜咽一声,扑过去抱住花姐,哽咽道:“我、我也以为你们都死了……”

    此乃千秋庆典,忽然有两个人竟当众抱头痛哭,一时间,惊得那有资格在承安殿上坐着的众女眷们全都停了说笑,呆呆地看着那边。

    那独眼的长公主,原正跟人说着话,忽然注意到那边,却是一愣,猛地站起身来,冲到花姐和国公夫人身后,问着那国公夫人:“难道,这竟真是花将军不成?!”

    安国公夫人陈英抱着花姐抬头,看着那独眼长公主点了点头,哭声忍不住又大了一些。

    那独眼长公主激动地看着花姐叫了一声:“花将军,你可还记得我吗?我是郑宁……”她话还没说完,便叫花姐一把拉住,然后三人一同抱头哭了起来。

    而,听着这郑宁的名字,雷寅双才一阵恍然——花姐是应天军中娘子军的首领,而这样的娘子军,其实并不是应天军中独有的,天启军中也有。天启军中娘子军的首领,则是天启帝的一个堂妹,便是这郑宁,封号为长宁长公主。

    雷寅双没少在市井的说书先生那里听到过这位“宁将军”的事迹。但民间都习惯了称呼她为“宁将军”,竟少有人称呼她的封号,所以雷寅双才一时没能想到她……

    忽然,太后松开雷寅双的手。

    雷寅双回头,就只见太后从一旁的宫娥手里接过一块帕子,正在拭着泪。雷寅双扭头看向殿上,便只见有好些年纪稍长的人,竟也都跟着花姐她们在落泪。倒是如她,还有德慧等年轻的,多少都有点发懵。

    德慧问着她母亲,“这是怎么了?”

    临安长公主抹着眼泪道:“怪道我看着雷夫人觉得有点眼熟呢,原来她竟就是当年的花将军。你可还记得那年我们在河南被围的事了?那时便是这花将军带人把我们救出重围的。”又感慨道:“那年你十岁,你宁姨十六,后来才听说,花将军那年也才不过十七岁年纪。所以你宁姨才拿她当榜样,也建了一支娘子军。”

    “啊?!”德慧一阵惊讶,道:“不对啊,花将军不是姓花吗?雷夫人姓李啊!”

    雷寅双忙道:“我花姨确实是姓李,不过她确实也是那个花将军。”

    那李健姓李,作为他的亲姑姑,花姐自然也是姓李的。不过因她家被鞑子害得家破人亡后,她拉着一帮人马落了草,因怕连累仅剩的亲人,且她立志要做个当代的花木兰,这才对外自称了“花将军”的名号。后来她被应天军收编后,这名号便一直跟着了她。便是雷爹,也是在她带着李健下山后才知道,花姐其实并不姓花。

    话说当年应天军在龙川被围时,花姐正领着娘子军在外作战。得到消息赶去救援的她们,却是正中大龙军的伏击,不仅她丈夫死于那一役,她麾下的娘子军也在那一役中全军覆没。那位安国公夫人陈英,原也是娘子军中的一员虎将。那一役中,花姐曾亲眼看到她几乎被敌军劈为两半,因此心里早认定了她再不可能活着的,所以刚才蓦然看到那张熟悉的脸,她才会如此纠结,不敢相认……

    她们这边哭得起劲儿,惹得太后也跟着掉了眼泪。临安长公主见了,便责备着长宁长公主道:“你们叙旧也不看个时间地点。”

    三人这才收了泪,上前向太后请罪。

章节目录

虎妻兔相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竹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西并收藏虎妻兔相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