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典召以莱州副将的身份,驻扎旅顺岛,全权负责处理一切事宜,牛犇以游击将军的身份,协助罗典召管理旅顺岛的一切事宜,他们率领五千军士驻扎旅顺岛,首要的任务有三个,第一是稳定旅顺岛的局面,安抚百姓,尽量减少因为尚可喜造反形成的巨大动荡,第二是做好全面的防御部署,坚决打退皇太极和后金鞑子的进攻,第三是详细甄别,找出留在旅顺岛的后金鞑子的奸细。
牛犇协助罗典召,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甄别奸细。
皮岛的惨重损失,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皇太极和后金鞑子安插的奸细,其实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之后,后金就开始往皮岛安插奸细,将皮岛驻军的所有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后来军士混入到皮岛驻军之中,不过是时机成熟,可以采取行动了。
旅顺岛决不能出现此等的情况。
罗典召和牛犇拥有很有利的局面,主要是登州新军有着极强的纪律性,绝不会骚扰百姓,只要军队稳定,与百姓的关系融洽,军民一心,后金和皇太极就没有任何的机会。
当然,驻扎旅顺岛的军士,军纪军规是特别强调的,任何人都不能够违背。
罗典召和牛犇率领的军士在旅顺岛驻扎下来之后,源源不断的商船前往旅顺岛,运送去粮食等急需的物资,这些物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稳定旅顺岛的局面,同时,罗典召派遣部分的军士,前往金州等地侦查,将旅顺岛周边的局势,禀报给吴宗睿。
辽东,盛京。
尚可喜率领的两万多人的队伍,终于抵达。
皇太极出城三十里迎接,对于尚可喜大加赞誉,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等话语脱口而出,赏赐尚可喜大量的钱财,现场敕封尚可喜为总兵官,两千余水师军士,依旧归于尚可喜直接指挥,这份殊荣,让尚可喜惶恐,一路上忐忑不安的心思完全消失。
尚可喜归顺后金,还是带有一些资本的,近百艘大大小小的战船,水师官兵两千余人,两万多的百姓,其次就是粮草战马以及大量的军械。
水师是后金以及皇太极最为缺乏的,尚可喜的归顺,无异于雪中送炭。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尚可喜是第一个主动归顺后金的,皇太极所拥有的汉军,全部都是被后金鞑子打败之后,无奈之下归顺和投降的。
这也难怪皇太极如此的高兴。
皇宫,大政殿。
皇太极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面的诸位贝勒大臣,内心之中有了不一般的满足感觉。
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岳托、阿济格、杜度、阿巴泰等人,全部坐在下首,这些人,可谓是后金最为精锐的所在了。
天命十一年,大明天启六年,皇太极继位,成为后金的大汗,不过这个时候,他的权力并不是特别的稳固,甚至有些虚,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留下了四大贝勒共同处理国政的制度,而其他的三个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继大汗位的皇太极,不过是四贝勒。
经过数年努力,一直到天聪六年,也就是大明崇祯五年,皇太极才通过诸多的手段,废除了“四大贝勒,俱南面坐”的规矩,将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到了这个时候,四大贝勒之中的二贝勒阿敏,被皇太极囚禁,剥夺了一切的爵位,永世不得翻身,三贝勒莽古尔泰病亡,大贝勒代善急流勇退,主动承认了皇太极的绝对权力。
当然,皇太极很清楚,皇宫里面的斗争远没有结束,后金的八旗之中,皇太极亲自掌控的有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代善掌控的有正红旗和镶红旗,十四弟多尔衮掌控正白旗,十五弟多铎掌控镶白旗,表弟济尔哈朗掌控镶蓝旗。
这里面,除开代善,多尔衮与多铎两人为亲兄弟,掌控正白旗和镶白旗,权力不小,而八旗的旗主之中,唯有济尔哈朗是皇太极死忠的支持者。
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皇太极掌控的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属于上三旗,其余的则属于下五旗,上三旗和下五旗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朝中的王公贵族,大都出自于上三旗,上三旗属于后金大汗亲近的奴才,下五旗之人,见到了上三旗之人,是要行礼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回避。
如果能够从下五旗进入到上三旗,被称之为抬旗,对于满人来说,是巨大的荣耀。
历史上大清的皇帝,也是通过不断抬高上三旗的地位,来掌控朝政,巩固自身的权力。
皇太极在巩固权力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注意八旗的旗主,还要注意其他的王工贝勒,他很清楚,没有绝对的权力,就无法做事情。
继位大汗以来,皇太极推行了很多的政策,譬如说推行汉文化,丈量土地,将归公的耕地发放给农户耕种,效仿大明朝廷,建立起来朝廷,设立了满六部和汉六部等等,这些举措,使得后金的实力大幅度的增强。
对于汉人的态度,皇太极完全不同于其父亲努尔哈赤,皇太极规定,尽管汉人依旧是满人的奴隶,但满人不可随意的杀戮汉人,汉人也可以独立的耕种土地,同时,皇太极对于大明王朝的文武官员,极力的招募,轻易不愿意杀戮,而且,皇太极要求诸多的王工贝勒,取得作战胜利之后,一般情况下不准屠城。
这一次皇太极亲自出城招募尚可喜,在朝中是存在争议的,所以在安抚了尚可喜之后,皇太极将满人之中贝勒以上的权贵,全部召集到大政殿,专门商议。
轻轻的咳嗽了几声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诸位,我今日请你们来,就是让你们说说我后金招募尚可喜的事宜,今日大政殿没有汉人,更无外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皇太极的话语刚落,多尔衮站起身来了。
时年22岁的多尔衮,16岁就被努尔哈赤敕封为贝勒,18岁成为正白旗的旗主。
“八哥,臣弟认为,不用如此规模招募尚可喜,而且尚可喜率领的军士,应该要分解开来,大凌河之战,大明锦州总兵祖大寿,归顺我后金之后,旋即反叛,谁知道尚可喜是不是会这样,再说了,大明的那些汉人将领,大都是软骨头,都是见风使舵的好手。。。”
皇太极脸上带着微笑,他早就预料到了,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会是多尔衮。
多尔衮与多铎的关系非同一般,两人骁勇善战,得到了父亲努尔哈赤的赞赏,据说当年努尔哈赤曾有意让多尔衮或者多铎继承汉位。
也是因为多尔衮和多铎的英勇善战,皇太极才会容忍他们。
多尔衮说完之后,多铎跟着站起身来,几乎是重新叙述了多尔衮所说的话语。
多铎时年20岁,14岁被努尔哈赤敕封为贝勒,16岁成为镶白旗的旗主。
多尔衮和多铎的意思很简单,皇太极和后金不应该如此善待尚可喜,而且要分解尚可喜的兵力,时刻监视尚可喜,防止其有任何反叛的行为。
多尔衮和多铎两人,对于那些投降的汉人,一点都看不上,对于皇太极身边的汉臣范文程、宁完我和马国柱等人,更是不感冒,他们的骨子里,有着满人至上的认识。
不仅仅是多尔衮和多铎,包括豪格和阿济格等人,同样是这等的认识。
这是皇太极痛恨的认识,皇太极很清楚,仅仅凭着人口薄弱的满人,想要入主中原,几乎不可能,必须要笼络汉人,才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目的,多尔衮和多铎等人,英勇善战是不错的,可是很多方面的认识,都带有极大的局限性。
如果多尔衮和多铎这种局限性在后金大行其道,则后金的政权不可能继续扩充,后金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就不可能实现。
多尔衮和多铎全部说完,皇太极没有马上开口,看向了坐在左边第一位的代善。
代善很聪明,马上站起身来。
“尚可喜之事,臣没有什么意见,一切听凭大汗定夺。。。”
皇太极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代善这种打太极的回答,其实是支持多尔衮和多铎。
“臣弟认为,大汗的决定是正确的,我后金必须要善待汉人。。。”
济尔哈朗的话还没有说完,阿济格就站起身来了。
“济尔哈朗,我们满人至高无上,凭什么要善待那些下贱的汉人奴隶。。。”
。。。
眼看着大政殿又要陷入到争吵之中,脸红脖子粗的阿济格,甚至挽起袖子,准备要对济尔哈朗动手,皇太极终于忍不住了。
皇太极记得很清楚,后金的朝会,不争吵的情况太少了,天聪五年,也就是大明崇祯四年,朝会的时候,莽古尔泰与他皇太极在大政殿发生了争吵,竟然拔出了随身携带的弯刀。
近两年的时间,皇太极努力整顿朝会的秩序,可惜效果还是不理想。
朝会上面可以争吵,可以就某个问题辩论,但不能有人身的攻击,更不能拔刀相向,这样还算什么朝会。
牛犇协助罗典召,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甄别奸细。
皮岛的惨重损失,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皇太极和后金鞑子安插的奸细,其实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之后,后金就开始往皮岛安插奸细,将皮岛驻军的所有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后来军士混入到皮岛驻军之中,不过是时机成熟,可以采取行动了。
旅顺岛决不能出现此等的情况。
罗典召和牛犇拥有很有利的局面,主要是登州新军有着极强的纪律性,绝不会骚扰百姓,只要军队稳定,与百姓的关系融洽,军民一心,后金和皇太极就没有任何的机会。
当然,驻扎旅顺岛的军士,军纪军规是特别强调的,任何人都不能够违背。
罗典召和牛犇率领的军士在旅顺岛驻扎下来之后,源源不断的商船前往旅顺岛,运送去粮食等急需的物资,这些物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稳定旅顺岛的局面,同时,罗典召派遣部分的军士,前往金州等地侦查,将旅顺岛周边的局势,禀报给吴宗睿。
辽东,盛京。
尚可喜率领的两万多人的队伍,终于抵达。
皇太极出城三十里迎接,对于尚可喜大加赞誉,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等话语脱口而出,赏赐尚可喜大量的钱财,现场敕封尚可喜为总兵官,两千余水师军士,依旧归于尚可喜直接指挥,这份殊荣,让尚可喜惶恐,一路上忐忑不安的心思完全消失。
尚可喜归顺后金,还是带有一些资本的,近百艘大大小小的战船,水师官兵两千余人,两万多的百姓,其次就是粮草战马以及大量的军械。
水师是后金以及皇太极最为缺乏的,尚可喜的归顺,无异于雪中送炭。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尚可喜是第一个主动归顺后金的,皇太极所拥有的汉军,全部都是被后金鞑子打败之后,无奈之下归顺和投降的。
这也难怪皇太极如此的高兴。
皇宫,大政殿。
皇太极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面的诸位贝勒大臣,内心之中有了不一般的满足感觉。
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岳托、阿济格、杜度、阿巴泰等人,全部坐在下首,这些人,可谓是后金最为精锐的所在了。
天命十一年,大明天启六年,皇太极继位,成为后金的大汗,不过这个时候,他的权力并不是特别的稳固,甚至有些虚,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留下了四大贝勒共同处理国政的制度,而其他的三个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继大汗位的皇太极,不过是四贝勒。
经过数年努力,一直到天聪六年,也就是大明崇祯五年,皇太极才通过诸多的手段,废除了“四大贝勒,俱南面坐”的规矩,将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到了这个时候,四大贝勒之中的二贝勒阿敏,被皇太极囚禁,剥夺了一切的爵位,永世不得翻身,三贝勒莽古尔泰病亡,大贝勒代善急流勇退,主动承认了皇太极的绝对权力。
当然,皇太极很清楚,皇宫里面的斗争远没有结束,后金的八旗之中,皇太极亲自掌控的有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代善掌控的有正红旗和镶红旗,十四弟多尔衮掌控正白旗,十五弟多铎掌控镶白旗,表弟济尔哈朗掌控镶蓝旗。
这里面,除开代善,多尔衮与多铎两人为亲兄弟,掌控正白旗和镶白旗,权力不小,而八旗的旗主之中,唯有济尔哈朗是皇太极死忠的支持者。
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皇太极掌控的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属于上三旗,其余的则属于下五旗,上三旗和下五旗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朝中的王公贵族,大都出自于上三旗,上三旗属于后金大汗亲近的奴才,下五旗之人,见到了上三旗之人,是要行礼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回避。
如果能够从下五旗进入到上三旗,被称之为抬旗,对于满人来说,是巨大的荣耀。
历史上大清的皇帝,也是通过不断抬高上三旗的地位,来掌控朝政,巩固自身的权力。
皇太极在巩固权力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注意八旗的旗主,还要注意其他的王工贝勒,他很清楚,没有绝对的权力,就无法做事情。
继位大汗以来,皇太极推行了很多的政策,譬如说推行汉文化,丈量土地,将归公的耕地发放给农户耕种,效仿大明朝廷,建立起来朝廷,设立了满六部和汉六部等等,这些举措,使得后金的实力大幅度的增强。
对于汉人的态度,皇太极完全不同于其父亲努尔哈赤,皇太极规定,尽管汉人依旧是满人的奴隶,但满人不可随意的杀戮汉人,汉人也可以独立的耕种土地,同时,皇太极对于大明王朝的文武官员,极力的招募,轻易不愿意杀戮,而且,皇太极要求诸多的王工贝勒,取得作战胜利之后,一般情况下不准屠城。
这一次皇太极亲自出城招募尚可喜,在朝中是存在争议的,所以在安抚了尚可喜之后,皇太极将满人之中贝勒以上的权贵,全部召集到大政殿,专门商议。
轻轻的咳嗽了几声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诸位,我今日请你们来,就是让你们说说我后金招募尚可喜的事宜,今日大政殿没有汉人,更无外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皇太极的话语刚落,多尔衮站起身来了。
时年22岁的多尔衮,16岁就被努尔哈赤敕封为贝勒,18岁成为正白旗的旗主。
“八哥,臣弟认为,不用如此规模招募尚可喜,而且尚可喜率领的军士,应该要分解开来,大凌河之战,大明锦州总兵祖大寿,归顺我后金之后,旋即反叛,谁知道尚可喜是不是会这样,再说了,大明的那些汉人将领,大都是软骨头,都是见风使舵的好手。。。”
皇太极脸上带着微笑,他早就预料到了,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会是多尔衮。
多尔衮与多铎的关系非同一般,两人骁勇善战,得到了父亲努尔哈赤的赞赏,据说当年努尔哈赤曾有意让多尔衮或者多铎继承汉位。
也是因为多尔衮和多铎的英勇善战,皇太极才会容忍他们。
多尔衮说完之后,多铎跟着站起身来,几乎是重新叙述了多尔衮所说的话语。
多铎时年20岁,14岁被努尔哈赤敕封为贝勒,16岁成为镶白旗的旗主。
多尔衮和多铎的意思很简单,皇太极和后金不应该如此善待尚可喜,而且要分解尚可喜的兵力,时刻监视尚可喜,防止其有任何反叛的行为。
多尔衮和多铎两人,对于那些投降的汉人,一点都看不上,对于皇太极身边的汉臣范文程、宁完我和马国柱等人,更是不感冒,他们的骨子里,有着满人至上的认识。
不仅仅是多尔衮和多铎,包括豪格和阿济格等人,同样是这等的认识。
这是皇太极痛恨的认识,皇太极很清楚,仅仅凭着人口薄弱的满人,想要入主中原,几乎不可能,必须要笼络汉人,才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目的,多尔衮和多铎等人,英勇善战是不错的,可是很多方面的认识,都带有极大的局限性。
如果多尔衮和多铎这种局限性在后金大行其道,则后金的政权不可能继续扩充,后金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就不可能实现。
多尔衮和多铎全部说完,皇太极没有马上开口,看向了坐在左边第一位的代善。
代善很聪明,马上站起身来。
“尚可喜之事,臣没有什么意见,一切听凭大汗定夺。。。”
皇太极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代善这种打太极的回答,其实是支持多尔衮和多铎。
“臣弟认为,大汗的决定是正确的,我后金必须要善待汉人。。。”
济尔哈朗的话还没有说完,阿济格就站起身来了。
“济尔哈朗,我们满人至高无上,凭什么要善待那些下贱的汉人奴隶。。。”
。。。
眼看着大政殿又要陷入到争吵之中,脸红脖子粗的阿济格,甚至挽起袖子,准备要对济尔哈朗动手,皇太极终于忍不住了。
皇太极记得很清楚,后金的朝会,不争吵的情况太少了,天聪五年,也就是大明崇祯四年,朝会的时候,莽古尔泰与他皇太极在大政殿发生了争吵,竟然拔出了随身携带的弯刀。
近两年的时间,皇太极努力整顿朝会的秩序,可惜效果还是不理想。
朝会上面可以争吵,可以就某个问题辩论,但不能有人身的攻击,更不能拔刀相向,这样还算什么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