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和吴伟业急匆匆来到偏殿。
两人都没有想到,皇上派遣来的中官,早就在翰林院的门口等候,两人还没有来得及进入翰林院,就接到了中官的告知,马上到偏殿去觐见皇上。
为了什么事情不需要说了,赶赴偏殿的时候,张溥和吴伟业的心思各异。
张溥的脸上写着兴奋,皇上早朝没有提及弹劾奏折的事宜,应该是没有最终决断,现在让他和吴伟业到偏殿去,就是征询两人的意见,确定如何惩戒吴宗睿,而且在偏殿,很多话张溥可以大胆的说出来,没有多少的后顾之忧。
这充分证明了皇上的睿智,也让张溥得到了足够的信心。
吴伟业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刚刚与张溥的交谈让他震惊,吴伟业隐隐有些明白了,张溥如此不遗余力的弹劾吴宗睿,说到底恐怕不是为了皇上和朝廷。
复社的某些做法,吴伟业本来就有些微词,什么为了复社的发展不遗余力的打击对手等等,什么需要争取最大的权势和话语权等等,这些都是跟着东林党人学来的,想一想皇上为什么痛恨党争,不就是当初东林党与浙党、齐党和楚党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不就是先皇时期朝中的阉党横行无忌吗。
为什么张溥看不见这些,习惯性的将朝中的争执化作个人之间的恩怨。
作为复社的骨干,以及张溥的学生,吴伟业必须无条件的支持张溥,可长时间这样做,让他感觉到劳累,很多的事情,违背了他的初衷,让他内心的阴影越来越多。
中官将两人带到了偏殿的外面。
张溥和吴伟业安静下来,默默的站在偏殿的外面,等候皇上的召见。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一名中官出来,让张溥和吴伟业进去。
两人不是第一次进入偏殿。
内阁首辅张至发,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内阁大臣、户部尚书程国祥,吏部尚书谢升,礼部尚书姜逢元,刑部尚书冯英,工部尚书刘遵宪,左都御史商周祚,以及兵部左侍郎洪承畴等大臣,悉数都在偏殿。
秉笔太监王承恩站在皇上的身后。
看见这个阵势,张溥内心暗喜,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臣翰林院侍读张溥拜见皇上。。。”
“臣翰林院侍读吴伟业拜见皇上。。。”
偏殿里面很安静,张溥和吴伟业的声音显得有些突兀。
“张爱卿,吴爱卿,平身,朕让你们来,是为了你们弹劾奏折的事宜。。。”
朱由检的脸色平静,但眼角带着微笑,今日的机会,他求之不得。
蓟辽督师吴宗睿,掌控登莱新军,尽管在辽东打败了后金鞑子,但其膨胀的权势,让朱由检感觉到担心和威胁,朝廷掌控的任何一支大军,都不是登莱新军对手,朱由检本来以为,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可以大幅度的削弱登莱新军的实力,不过事态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
兵部给山海关总兵吴襄下达敕书,调遣辽东边军入关作战,剿灭后金鞑子,吴襄的确按照兵部敕书的要求做了,但调遣的一万五千军士,绝大部分都是各镇驰援辽东的大军,真正的辽东边军寥寥无几,领兵入关作战的将领也不是吴三桂,而是吴襄身边的一名副将。
这些援军抵达河南洛阳,一路上给地方官府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他们沿途劫掠,百姓叫苦不迭,地方官府只能眼睁睁看着,无可奈何,毕竟五省总督熊文灿有命令,务必保证援军的粮草供给,待到援军全部抵达河南洛阳之后,熊文灿雄心勃勃的展开了对流寇的围剿,以前来驰援的所谓辽东边军为主力,其余各镇军队原地固守,堵截流寇的逃窜之路,让熊文灿压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所谓的援军,战斗力压根不行,遇见流寇的主力之后,立即后撤,差点造成大溃败的局面。
气急败坏的熊文灿,马上给朝廷写来奏折,痛斥这一万五千援军,言其为乌合之众。
杨嗣昌接到了熊文灿的奏折,马上给朱由检禀报,将矛头对准了蓟辽督师吴宗睿。
密探来报,吴宗睿以俘获的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与后金皇太极交易,这件事情让朱由检极为震怒,大明从未出现这等的事情,吴宗睿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张溥和吴伟业的弹劾奏折,来的正好。
当然,朱由检也收到了吴宗睿写来的奏折,尽管奏折对辽东所有事情做了详细的解释,但朱由检根本没有兴趣,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惩戒吴宗睿。
偏殿很安静,没有人主动开口说话。
朱由检轻轻咳嗽了几声,再次开口了。
“今日诸位都在这里,天如,说说你和骏公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的缘由吧。”
朱由检的话语,震惊了众人,这里是偏殿,是皇上和臣子议事的地方,皇上居然如此的称呼张溥和吴伟业,看样子对两人非常的满意。
张溥走上前来,对着朱由检长稽行礼,不慌不忙开口了。
“皇上,臣与骏公兄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乃是为了我大明朝廷之稳定,吴宗睿身为我朝太子少保、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领兵部尚书衔,本应该兢兢业业,守卫辽东,抵御后金鞑子的进击,护卫我大明边关的安全,却辜负皇上之信任,与后金鞑子勾结,欲毁掉我大明边关,此乃罪不可赦。。。”
“辽东之战,吴宗睿领兵打败后金鞑子,这本是得益于皇上之信任,朝廷之支持,吴宗睿应该心存感激,继续拱卫辽东,拱卫京畿之地,谁料到吴宗睿居然与后金鞑子交易,更加可恶的是,吴宗睿居然以被俘获的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与后金皇太极交易,这是胆大妄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吴宗睿大逆不道,臣与骏公建议,免去吴宗睿一切职务,以谋反罪锁拿进京问罪。。。”
张溥说的义愤填膺,后面声音越来越大。
不少人的脸色都变化了,张溥仅仅是翰林院侍读,六品的官员,却如此大胆的弹劾从一品的吴宗睿,难道是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吗。
张溥说完之后,朱由检微微点头,看向了吴伟业。
吴伟业的脸微微有些红,刚刚张溥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关注了众人的表情,绝大部分人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内阁首辅张至发,脸上更是带着一丝的不屑。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就算是皇上想着惩戒吴宗睿,如果内阁不同意,六部尚书基本都表示反对,也是不大可能的。
当然,张溥和吴伟业两人,不知道征伐厮杀的艰辛残酷,也就不会明白辽东的危局,在他们看来,惩戒吴宗睿才是最为主要的事情。
“皇上,臣的想法与张大人差不过,只是臣觉得,锁拿吴宗睿进京,可询问他为什么辜负皇上之信任,为什么与后金的皇太极勾结。。。”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文弱,吴宗睿领兵部尚书衔,在外领兵征伐,兵部是清楚的,说说你的意见。”
杨嗣昌走上前,对着朱由检稽首行礼。
“皇上,臣以为,张大人和吴大人所言有理,不过吴宗睿刚刚取得辽东之战的胜利,若是马上锁拿进京,有些事情难以解释,臣的建议是,皇上下旨,令吴宗睿进京询问情况,若是吴宗睿能够解释其所作所为,朝廷再行决定如何处理若是吴宗睿不能够解释其所作所为,则朝廷予以严惩。。。”
杨嗣昌说完,偏殿变得更加安静,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皇上的意思了,说的直白一些,皇上就是想着惩戒吴宗睿,何况吴宗睿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
朱由检满意的看了看众人,他的目的就要达到了。
辽东的局势还有些危险,后金鞑子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不过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彻底打压吴宗睿,不能够让吴宗睿成为一方诸侯,如果等到吴宗睿坐大,日后就无法对付了。
自从吴宗睿将所有家人搬迁到辽东,朱由检就觉得寝食难安,他想明白了,吴宗睿恐怕有造反的迹象,大明朝廷在这方面已经有惨痛的教训,孔友德与耿仲明的叛乱,险些酿成大祸,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平定孔友德与耿仲明的叛乱,吴宗睿是立下大功的。
朱由检与杨嗣昌进行了长谈,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提醒了朱由检。
大明王朝想要稳定,首先是内部的稳定,后金鞑子的确是最大的麻烦,但如果大明王朝内部首先乱了,不需要后金鞑子费力进攻,自己就倒塌了。
这方面,朱由检有着刻骨铭心的教训,原蓟辽督师袁崇焕,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辽东也需要稳定,朱由检相信,朝中有德高望重之人,能够稳住登莱新军,继续指挥登莱新军,抗击后金鞑子的进攻。
登州和莱州的富庶,朱由检很满意,到时候将登州市舶司收缴的赋税,全部划归到户部,那样朝廷也有钱用了,自然能够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两人都没有想到,皇上派遣来的中官,早就在翰林院的门口等候,两人还没有来得及进入翰林院,就接到了中官的告知,马上到偏殿去觐见皇上。
为了什么事情不需要说了,赶赴偏殿的时候,张溥和吴伟业的心思各异。
张溥的脸上写着兴奋,皇上早朝没有提及弹劾奏折的事宜,应该是没有最终决断,现在让他和吴伟业到偏殿去,就是征询两人的意见,确定如何惩戒吴宗睿,而且在偏殿,很多话张溥可以大胆的说出来,没有多少的后顾之忧。
这充分证明了皇上的睿智,也让张溥得到了足够的信心。
吴伟业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刚刚与张溥的交谈让他震惊,吴伟业隐隐有些明白了,张溥如此不遗余力的弹劾吴宗睿,说到底恐怕不是为了皇上和朝廷。
复社的某些做法,吴伟业本来就有些微词,什么为了复社的发展不遗余力的打击对手等等,什么需要争取最大的权势和话语权等等,这些都是跟着东林党人学来的,想一想皇上为什么痛恨党争,不就是当初东林党与浙党、齐党和楚党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不就是先皇时期朝中的阉党横行无忌吗。
为什么张溥看不见这些,习惯性的将朝中的争执化作个人之间的恩怨。
作为复社的骨干,以及张溥的学生,吴伟业必须无条件的支持张溥,可长时间这样做,让他感觉到劳累,很多的事情,违背了他的初衷,让他内心的阴影越来越多。
中官将两人带到了偏殿的外面。
张溥和吴伟业安静下来,默默的站在偏殿的外面,等候皇上的召见。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一名中官出来,让张溥和吴伟业进去。
两人不是第一次进入偏殿。
内阁首辅张至发,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内阁大臣、户部尚书程国祥,吏部尚书谢升,礼部尚书姜逢元,刑部尚书冯英,工部尚书刘遵宪,左都御史商周祚,以及兵部左侍郎洪承畴等大臣,悉数都在偏殿。
秉笔太监王承恩站在皇上的身后。
看见这个阵势,张溥内心暗喜,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臣翰林院侍读张溥拜见皇上。。。”
“臣翰林院侍读吴伟业拜见皇上。。。”
偏殿里面很安静,张溥和吴伟业的声音显得有些突兀。
“张爱卿,吴爱卿,平身,朕让你们来,是为了你们弹劾奏折的事宜。。。”
朱由检的脸色平静,但眼角带着微笑,今日的机会,他求之不得。
蓟辽督师吴宗睿,掌控登莱新军,尽管在辽东打败了后金鞑子,但其膨胀的权势,让朱由检感觉到担心和威胁,朝廷掌控的任何一支大军,都不是登莱新军对手,朱由检本来以为,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可以大幅度的削弱登莱新军的实力,不过事态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
兵部给山海关总兵吴襄下达敕书,调遣辽东边军入关作战,剿灭后金鞑子,吴襄的确按照兵部敕书的要求做了,但调遣的一万五千军士,绝大部分都是各镇驰援辽东的大军,真正的辽东边军寥寥无几,领兵入关作战的将领也不是吴三桂,而是吴襄身边的一名副将。
这些援军抵达河南洛阳,一路上给地方官府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他们沿途劫掠,百姓叫苦不迭,地方官府只能眼睁睁看着,无可奈何,毕竟五省总督熊文灿有命令,务必保证援军的粮草供给,待到援军全部抵达河南洛阳之后,熊文灿雄心勃勃的展开了对流寇的围剿,以前来驰援的所谓辽东边军为主力,其余各镇军队原地固守,堵截流寇的逃窜之路,让熊文灿压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所谓的援军,战斗力压根不行,遇见流寇的主力之后,立即后撤,差点造成大溃败的局面。
气急败坏的熊文灿,马上给朝廷写来奏折,痛斥这一万五千援军,言其为乌合之众。
杨嗣昌接到了熊文灿的奏折,马上给朱由检禀报,将矛头对准了蓟辽督师吴宗睿。
密探来报,吴宗睿以俘获的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与后金皇太极交易,这件事情让朱由检极为震怒,大明从未出现这等的事情,吴宗睿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张溥和吴伟业的弹劾奏折,来的正好。
当然,朱由检也收到了吴宗睿写来的奏折,尽管奏折对辽东所有事情做了详细的解释,但朱由检根本没有兴趣,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惩戒吴宗睿。
偏殿很安静,没有人主动开口说话。
朱由检轻轻咳嗽了几声,再次开口了。
“今日诸位都在这里,天如,说说你和骏公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的缘由吧。”
朱由检的话语,震惊了众人,这里是偏殿,是皇上和臣子议事的地方,皇上居然如此的称呼张溥和吴伟业,看样子对两人非常的满意。
张溥走上前来,对着朱由检长稽行礼,不慌不忙开口了。
“皇上,臣与骏公兄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乃是为了我大明朝廷之稳定,吴宗睿身为我朝太子少保、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领兵部尚书衔,本应该兢兢业业,守卫辽东,抵御后金鞑子的进击,护卫我大明边关的安全,却辜负皇上之信任,与后金鞑子勾结,欲毁掉我大明边关,此乃罪不可赦。。。”
“辽东之战,吴宗睿领兵打败后金鞑子,这本是得益于皇上之信任,朝廷之支持,吴宗睿应该心存感激,继续拱卫辽东,拱卫京畿之地,谁料到吴宗睿居然与后金鞑子交易,更加可恶的是,吴宗睿居然以被俘获的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与后金皇太极交易,这是胆大妄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吴宗睿大逆不道,臣与骏公建议,免去吴宗睿一切职务,以谋反罪锁拿进京问罪。。。”
张溥说的义愤填膺,后面声音越来越大。
不少人的脸色都变化了,张溥仅仅是翰林院侍读,六品的官员,却如此大胆的弹劾从一品的吴宗睿,难道是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吗。
张溥说完之后,朱由检微微点头,看向了吴伟业。
吴伟业的脸微微有些红,刚刚张溥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关注了众人的表情,绝大部分人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内阁首辅张至发,脸上更是带着一丝的不屑。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就算是皇上想着惩戒吴宗睿,如果内阁不同意,六部尚书基本都表示反对,也是不大可能的。
当然,张溥和吴伟业两人,不知道征伐厮杀的艰辛残酷,也就不会明白辽东的危局,在他们看来,惩戒吴宗睿才是最为主要的事情。
“皇上,臣的想法与张大人差不过,只是臣觉得,锁拿吴宗睿进京,可询问他为什么辜负皇上之信任,为什么与后金的皇太极勾结。。。”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文弱,吴宗睿领兵部尚书衔,在外领兵征伐,兵部是清楚的,说说你的意见。”
杨嗣昌走上前,对着朱由检稽首行礼。
“皇上,臣以为,张大人和吴大人所言有理,不过吴宗睿刚刚取得辽东之战的胜利,若是马上锁拿进京,有些事情难以解释,臣的建议是,皇上下旨,令吴宗睿进京询问情况,若是吴宗睿能够解释其所作所为,朝廷再行决定如何处理若是吴宗睿不能够解释其所作所为,则朝廷予以严惩。。。”
杨嗣昌说完,偏殿变得更加安静,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皇上的意思了,说的直白一些,皇上就是想着惩戒吴宗睿,何况吴宗睿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
朱由检满意的看了看众人,他的目的就要达到了。
辽东的局势还有些危险,后金鞑子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不过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彻底打压吴宗睿,不能够让吴宗睿成为一方诸侯,如果等到吴宗睿坐大,日后就无法对付了。
自从吴宗睿将所有家人搬迁到辽东,朱由检就觉得寝食难安,他想明白了,吴宗睿恐怕有造反的迹象,大明朝廷在这方面已经有惨痛的教训,孔友德与耿仲明的叛乱,险些酿成大祸,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平定孔友德与耿仲明的叛乱,吴宗睿是立下大功的。
朱由检与杨嗣昌进行了长谈,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提醒了朱由检。
大明王朝想要稳定,首先是内部的稳定,后金鞑子的确是最大的麻烦,但如果大明王朝内部首先乱了,不需要后金鞑子费力进攻,自己就倒塌了。
这方面,朱由检有着刻骨铭心的教训,原蓟辽督师袁崇焕,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辽东也需要稳定,朱由检相信,朝中有德高望重之人,能够稳住登莱新军,继续指挥登莱新军,抗击后金鞑子的进攻。
登州和莱州的富庶,朱由检很满意,到时候将登州市舶司收缴的赋税,全部划归到户部,那样朝廷也有钱用了,自然能够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