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相信吗?刚刚这一波进攻之中,四次传球四次命中的乔什弗里曼,他还是上赛季传球成功率只有51.9%的那个家伙吗?我现在更加好奇的是,中场休息期间,临时主教练……呃,诺亚陆(noahlu)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等等,他真的叫做诺亚吗?还是我看错了,这真是一个意外的名字。”
诺亚,这的确是陆一奇的英文名,这也的确是来自“圣经”的名字——虽然天主教似乎和亚裔移民没有太多联系,但陆一奇仔细研究过,大部分美国人的名字都是来自于“圣经”,为了更加恰当地融入移民生活,他为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是有些荒唐,但这也不能责怪他——当年移民过来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而他的父母甚至不会说英文,就连日常打招呼都不会,还需要他来帮忙翻译。关于英文名字为了适应文化习俗反而发力过猛的小失误,又有谁能够责怪他呢?
目光重新回到比赛上。
那么,陆一奇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呢?
其实,不是魔法,只是博弈。
对阵奥本大学之前,陆一奇就跟随着朗普雷斯以及整个教练团队反反复复研究过对手的比赛录像。
无疑,奥本大学是一支以防守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球队,防守实力远远高于进攻——
2011年选秀状元兼2015年常规赛mvp的四分卫卡姆牛顿(),今年还是佛罗里达大学的新生,并没有因为偷盗事件而被学校开除,也没有因为场外事件而不断被大学拒绝,自然也就没有奥本大学雪中送炭破格接纳他入学的事情发生,所以,现在这支球队依旧是依靠防守打天下。
在正式讨论进攻组与防守组的交锋之前,应该简单介绍一下橄榄球的球场职能分配。
橄榄球比赛开球之后,进攻方开始进攻之时,将一共拥有四档进攻的机会,要求完成往前推进十码的任务。
如果顺利完成任务,那么进攻方就将再次获得四档进攻机会完成又一个十码推进的任务;但如果推进失败,那么进攻权就将转换,由对方的进攻组展开进攻。相对应地,防守组的任务就是在四次机会之中阻止对手进攻组完成十码推进。
整体而言,橄榄球的进攻方式可以粗略分为两种,传球进攻和跑球进攻。
所谓传球,就是如同打篮球一般将橄榄球抛出去,交给早就已经跑出去的队友,完成向前推进的目的;所谓跑球,则是将橄榄球交给身边的跑卫,由跑卫紧紧地抱住橄榄球,在人群之中利用冲撞、跑动、绕行等方式完成推进。
到底应该选择传球还是跑球,战术由教练制定,但比赛过程瞬息万变,具体战术则由四分卫站在场上随机应变,因此四分卫才被称为是球场上的“指挥官”,这也意味着,四分卫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诸多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都是围绕四分卫展开执行的。
首先是进攻组,总共十一名球员。
扣除四分卫之外,一共有十名在场球员,其中五名为进攻锋线、五名为推进球员。
所谓的进攻锋线就是罗列在四分卫身前的一道屏障,他们的任务就是阻止防守球员的冲撞,为四分卫赢得足够的观察时间,进而做出或传球或跑球的决策;所谓的推进球员,包括跑卫、外接手和近端锋,他们的任务则是从四分卫手中接到橄榄球,然后以自己的能力以及队友的掩护,持续往前推进。
其次是防守组,总共十一名球员。
可以简单区分为七名防守前线和四名防守二线。
所谓的防守前线,包括了防守锋线和线卫,防守锋线与进攻锋线相对应,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朝四分卫施压,破坏四分卫的传球,乃至于直接擒杀四分卫;而线卫的任务则相对灵活,他们的站位就在防守锋线身后,可以上步冲击四分卫、可以防守跑卫、也可以负责附近区域的近端锋,具体职能就取决于教练的安排了。
所谓防守二线,包括了角卫和安全卫,他们的职责略微有些分工合作的小小区别,但整体来说就是需要联手镇守后场,掐断四分卫的传球进攻,以及接球球员朝着后场的推进,不让对手有机会靠近端区得分。
上述就是橄榄球进攻组与防守组的职能分工,但位置和战术一样都是死的,在教练手中却可以演变出无限可能。
话题重新回到奥本大学老虎队身上。
这支球队的防守组确实不俗,而其中,防守锋线球员又更加突出——防守组队长昆汀格罗夫斯和帕特西姆斯(patsims)都是ncaa东南联盟之中小有名气的好手。
这也意味着,奥本大学在前线对峙环节之中拥有更加出色的施压能力,这对四分卫在压力状况之下的观察能力和传球水平提出了严峻考验,而这恰恰是乔什弗里曼的一大短板——传球成功率的严重不稳定。
于是,普雷斯针对性地制定了进攻战术:
以跑卫的地面进攻为主,在硬碰硬的地面推进较量之中,瓦解对方的前线施压,吸引住防守前线的注意力,进而为传球进攻赢得更多空间,期待着能够稳扎稳打地打破对手的防守锋线,寻求推进空间和得分机会。
然而,奥本大学在上半场比赛过程中也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整,连续以撞墙式的缜密防守掐死了野猫队头号跑卫詹姆斯约翰森(jamesjohnson)的持球冲跑尝试,如同蛇打七寸般地从源头打乱客队的布局。
当野猫队教练组无法思考出行之有效的破局方案,他们也就如同死循环一般地陷入老虎队锋线对峙的陷阱之中,格罗夫斯在上半场可谓是大放异彩,前后四次擒杀四分卫,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主宰了比赛——
所谓擒杀,就是四分卫依旧在持球状况下,被防守球员擒抱摁倒在地,不仅无法传球,而且还要损失码数,一档进攻机会直接报销。对于进攻组来说,这是沉重打击;而对于防守组来说,这是从根源上斩断进攻的发起点。
那么,陆一奇到底是怎么扭转局面的呢?仅仅只是从跑球切换到传球吗?显然不是。
这是ncaa赛场,球队的战术布局复杂程度远远无法和nfl职业联盟相比较,更多还是依靠球员的身体天赋展开对抗、打开局面,以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硬碰硬地形成对决,就如同街头打架,而职业联盟则是真正的拳击——脚步、意识、判断等等综合实力更加重要。
可以这样理解,ncaa的球员们本质还是学生,而nfl则是完全职业,这也意味着,只有非常少数球员才能够加入nfl,最终进入职业联盟的全部都是天才,单纯以身体天赋展开对抗,所能够赢得的优势非常微弱,此时,战术的意义也就凸显了出来,教练的重要性也就越发明显;而重新回到ncaa,仅仅只是比高中更进一步而已,单纯依靠身体天赋就横扫天下的球员,依旧大有人在,学生球员的综合素质,终究还是有高有低。
格罗夫斯和西姆斯就是典型的ncaa球员。
根据陆一奇的记忆来看,虽然他们后来双双进入了nfl,一个二轮秀、一个三轮秀,但他们的职业生涯都乏善可陈,没有能够在职业赛场取得更多亮眼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的打球方式更多依靠身体天赋,而战术素养层面却跟不上职业赛场的节奏和强度,最终泯然于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一奇正是从这里入手,抓住了格罗夫斯和西姆斯的特点,改变了整个战术的侧重点:传球不仅仅是传球而已,而且是短传。
橄榄球比赛里,十码之内的传球被称作短传,十码到二十码区间的传球则是中传,二十码以上的传球则是长传。短传是短兵相接,更加依赖战术;长传是长剑出鞘,更加依赖个人能力;而中传则是二者的结合,战术运用更加多变——当然,这都只是理论基础层面的相对而言。
陆一奇短传战术里有两个要点。
第一是快,弗里曼必须快速出手,压缩防守锋线上前冲撞的时间,避免四分卫遭遇冲撞,继而影响传球判断,同时也减轻进攻锋线的压力。
第二是清晰,弗里曼的传球目标被陆一奇锁定为墨菲或尼尔森,这意味着弗里曼不需要另外思考判断,只要找到目标就能够立刻出手,减少思考时间也就意味着压缩犹豫空间,整个出手变得干净利落起来,进攻节奏也就带了起来,让防守组球员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
期间,陆一奇还不断提醒弗里曼快速开球,就是为了压缩防守组球员的判断时间,把整个节奏提升起来。
连续三次短传,重点在于成功率,把节奏提升起来的同时,让进攻组提升信心,抢占气势;至于推进效果如何,那是附加的收获。连续短传成功之后,再出人意料地以长传打开局面,顿时就让老虎队手忙脚乱地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结局,也就水到渠成了。
布局,这才是陆一奇整个战术的核心焦点。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乔什弗里曼的传球成功率到底是怎么回事?
诺亚,这的确是陆一奇的英文名,这也的确是来自“圣经”的名字——虽然天主教似乎和亚裔移民没有太多联系,但陆一奇仔细研究过,大部分美国人的名字都是来自于“圣经”,为了更加恰当地融入移民生活,他为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是有些荒唐,但这也不能责怪他——当年移民过来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而他的父母甚至不会说英文,就连日常打招呼都不会,还需要他来帮忙翻译。关于英文名字为了适应文化习俗反而发力过猛的小失误,又有谁能够责怪他呢?
目光重新回到比赛上。
那么,陆一奇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呢?
其实,不是魔法,只是博弈。
对阵奥本大学之前,陆一奇就跟随着朗普雷斯以及整个教练团队反反复复研究过对手的比赛录像。
无疑,奥本大学是一支以防守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球队,防守实力远远高于进攻——
2011年选秀状元兼2015年常规赛mvp的四分卫卡姆牛顿(),今年还是佛罗里达大学的新生,并没有因为偷盗事件而被学校开除,也没有因为场外事件而不断被大学拒绝,自然也就没有奥本大学雪中送炭破格接纳他入学的事情发生,所以,现在这支球队依旧是依靠防守打天下。
在正式讨论进攻组与防守组的交锋之前,应该简单介绍一下橄榄球的球场职能分配。
橄榄球比赛开球之后,进攻方开始进攻之时,将一共拥有四档进攻的机会,要求完成往前推进十码的任务。
如果顺利完成任务,那么进攻方就将再次获得四档进攻机会完成又一个十码推进的任务;但如果推进失败,那么进攻权就将转换,由对方的进攻组展开进攻。相对应地,防守组的任务就是在四次机会之中阻止对手进攻组完成十码推进。
整体而言,橄榄球的进攻方式可以粗略分为两种,传球进攻和跑球进攻。
所谓传球,就是如同打篮球一般将橄榄球抛出去,交给早就已经跑出去的队友,完成向前推进的目的;所谓跑球,则是将橄榄球交给身边的跑卫,由跑卫紧紧地抱住橄榄球,在人群之中利用冲撞、跑动、绕行等方式完成推进。
到底应该选择传球还是跑球,战术由教练制定,但比赛过程瞬息万变,具体战术则由四分卫站在场上随机应变,因此四分卫才被称为是球场上的“指挥官”,这也意味着,四分卫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诸多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都是围绕四分卫展开执行的。
首先是进攻组,总共十一名球员。
扣除四分卫之外,一共有十名在场球员,其中五名为进攻锋线、五名为推进球员。
所谓的进攻锋线就是罗列在四分卫身前的一道屏障,他们的任务就是阻止防守球员的冲撞,为四分卫赢得足够的观察时间,进而做出或传球或跑球的决策;所谓的推进球员,包括跑卫、外接手和近端锋,他们的任务则是从四分卫手中接到橄榄球,然后以自己的能力以及队友的掩护,持续往前推进。
其次是防守组,总共十一名球员。
可以简单区分为七名防守前线和四名防守二线。
所谓的防守前线,包括了防守锋线和线卫,防守锋线与进攻锋线相对应,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朝四分卫施压,破坏四分卫的传球,乃至于直接擒杀四分卫;而线卫的任务则相对灵活,他们的站位就在防守锋线身后,可以上步冲击四分卫、可以防守跑卫、也可以负责附近区域的近端锋,具体职能就取决于教练的安排了。
所谓防守二线,包括了角卫和安全卫,他们的职责略微有些分工合作的小小区别,但整体来说就是需要联手镇守后场,掐断四分卫的传球进攻,以及接球球员朝着后场的推进,不让对手有机会靠近端区得分。
上述就是橄榄球进攻组与防守组的职能分工,但位置和战术一样都是死的,在教练手中却可以演变出无限可能。
话题重新回到奥本大学老虎队身上。
这支球队的防守组确实不俗,而其中,防守锋线球员又更加突出——防守组队长昆汀格罗夫斯和帕特西姆斯(patsims)都是ncaa东南联盟之中小有名气的好手。
这也意味着,奥本大学在前线对峙环节之中拥有更加出色的施压能力,这对四分卫在压力状况之下的观察能力和传球水平提出了严峻考验,而这恰恰是乔什弗里曼的一大短板——传球成功率的严重不稳定。
于是,普雷斯针对性地制定了进攻战术:
以跑卫的地面进攻为主,在硬碰硬的地面推进较量之中,瓦解对方的前线施压,吸引住防守前线的注意力,进而为传球进攻赢得更多空间,期待着能够稳扎稳打地打破对手的防守锋线,寻求推进空间和得分机会。
然而,奥本大学在上半场比赛过程中也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整,连续以撞墙式的缜密防守掐死了野猫队头号跑卫詹姆斯约翰森(jamesjohnson)的持球冲跑尝试,如同蛇打七寸般地从源头打乱客队的布局。
当野猫队教练组无法思考出行之有效的破局方案,他们也就如同死循环一般地陷入老虎队锋线对峙的陷阱之中,格罗夫斯在上半场可谓是大放异彩,前后四次擒杀四分卫,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主宰了比赛——
所谓擒杀,就是四分卫依旧在持球状况下,被防守球员擒抱摁倒在地,不仅无法传球,而且还要损失码数,一档进攻机会直接报销。对于进攻组来说,这是沉重打击;而对于防守组来说,这是从根源上斩断进攻的发起点。
那么,陆一奇到底是怎么扭转局面的呢?仅仅只是从跑球切换到传球吗?显然不是。
这是ncaa赛场,球队的战术布局复杂程度远远无法和nfl职业联盟相比较,更多还是依靠球员的身体天赋展开对抗、打开局面,以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硬碰硬地形成对决,就如同街头打架,而职业联盟则是真正的拳击——脚步、意识、判断等等综合实力更加重要。
可以这样理解,ncaa的球员们本质还是学生,而nfl则是完全职业,这也意味着,只有非常少数球员才能够加入nfl,最终进入职业联盟的全部都是天才,单纯以身体天赋展开对抗,所能够赢得的优势非常微弱,此时,战术的意义也就凸显了出来,教练的重要性也就越发明显;而重新回到ncaa,仅仅只是比高中更进一步而已,单纯依靠身体天赋就横扫天下的球员,依旧大有人在,学生球员的综合素质,终究还是有高有低。
格罗夫斯和西姆斯就是典型的ncaa球员。
根据陆一奇的记忆来看,虽然他们后来双双进入了nfl,一个二轮秀、一个三轮秀,但他们的职业生涯都乏善可陈,没有能够在职业赛场取得更多亮眼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的打球方式更多依靠身体天赋,而战术素养层面却跟不上职业赛场的节奏和强度,最终泯然于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一奇正是从这里入手,抓住了格罗夫斯和西姆斯的特点,改变了整个战术的侧重点:传球不仅仅是传球而已,而且是短传。
橄榄球比赛里,十码之内的传球被称作短传,十码到二十码区间的传球则是中传,二十码以上的传球则是长传。短传是短兵相接,更加依赖战术;长传是长剑出鞘,更加依赖个人能力;而中传则是二者的结合,战术运用更加多变——当然,这都只是理论基础层面的相对而言。
陆一奇短传战术里有两个要点。
第一是快,弗里曼必须快速出手,压缩防守锋线上前冲撞的时间,避免四分卫遭遇冲撞,继而影响传球判断,同时也减轻进攻锋线的压力。
第二是清晰,弗里曼的传球目标被陆一奇锁定为墨菲或尼尔森,这意味着弗里曼不需要另外思考判断,只要找到目标就能够立刻出手,减少思考时间也就意味着压缩犹豫空间,整个出手变得干净利落起来,进攻节奏也就带了起来,让防守组球员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
期间,陆一奇还不断提醒弗里曼快速开球,就是为了压缩防守组球员的判断时间,把整个节奏提升起来。
连续三次短传,重点在于成功率,把节奏提升起来的同时,让进攻组提升信心,抢占气势;至于推进效果如何,那是附加的收获。连续短传成功之后,再出人意料地以长传打开局面,顿时就让老虎队手忙脚乱地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结局,也就水到渠成了。
布局,这才是陆一奇整个战术的核心焦点。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乔什弗里曼的传球成功率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