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广州,老皇帝花了三日的时间来熟悉当地的气候条件,然后方才体会起番禺风物,即便老皇帝多感疲乏,腿脚不便,该走访的依旧要走访,哪怕只是做个样子。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如今的番禺城与三十年前那完全是两个城市,三十年间,从城市基建到城市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其中最直观的,要数城市规模上的变化了。百年前,番禺虽然同样是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州士人为避战乱持续南下,经济、文化都有长足发展,但与眼下相比,也只能算中规中矩。
等到南粤刘氏统治时期,番禺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老城得到新的整修,并且向南扩建至濒临珠江。在南粤时期,番禺城内居住的,主要是皇室、宫人宦官以及官僚、将军、守卫,一般市民、普通百姓是没有在城内定居资格的。
相反,依托着番禺城,在城东、城西起建了一大批的街坊、集市,加以道路连通,渐成规模。而这些南粤时期番禺城外的附属街坊,则形成了几十年后番禺的东西二城。
当年潘美平粤,挺进兴王府,兵临番禺城时,对于城池内外悬殊极大的情势面貌有过一番最直观的描述:番禺城外,小民之贱,有如豕犬。
可以说,当初朝廷平南,对岭南百姓来说,是一场真正的“解放”,至少于广州百姓而言,他们有了正常在番禺城内生活经营的权利......
至今为止,番禺城都未必能称之为南方最大的城市,但若说他是南方发展最快、进步最快的城市,却也名副其实。比起三十年前刚刚南平之时,如今的番禺,在占地面积上扩充了足足三倍。
在大汉城镇化几十年风云间,如广州番禺这般狂飙急进的,怕也只此一家了。传统的市坊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崩溃,但也是有個过程的,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而番禺城却是最早紧随京师改变市坊制度,进入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地方。
甚至于,番禺东西新城的扩张建设,从规划上就完全符合商品经济、城市化的规律,在基建、管理制度以及经济的结合度上,或许就连东京都比不上。
毕竟,东京除了商业化,还有浓重的政治氛围,这是本质上的区别。曾经有中原旅人行至广州府,只在番禺待了一日,便与同伴大发感慨,说在番禺感受到了别样的风景,其后便在番禺安家、置业、定居,停下了游历的脚步。
在这类人眼里,番禺大概是大汉帝国最自由、最开放、最包容的城市,在这里,或许连呼吸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有一点毋庸置疑,番禺是大汉商业氛围最浓厚的地方,放之全国,都是如此,这里是商人、手工业者、航海家的天堂,当然同样也是小偷、罪犯活动的温床。
这里百业兴旺,万商云集,各项资源集中,当前人类所能拥有的任何享受,都能体验到。
当然了,与之匹配的,便是先进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商业规则与制度的维护上,可以说番禺这里是全国最细致、最完备的。
其中最为出名的,大抵是行市制度的设立与管理了,番禺在这方面,可是极其严格,甚至到了一刀切的地步。番禺虽有设县,但在具体的管理上,广州府的话语权是不需多言的,几乎实现了垂直管理,在城市管理上番禺县衙只是一个卑微的执行者。
而根据广州府衙规定,番禺城内各行各业都需集中经营,集中纳税,相互之间,不得戗行,这既是为了市场有序繁荣的发展,也是为了方便官府集中管理。
因此,不像目前许多大汉城市中的“混乱”,番禺城至少在商业上,是秩序井然、井井有条的,行市内各铺面商店也是鳞次栉比。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各种米市街、鱼肉行、海鲜坊、瓷器街、香料坊、绸布坊、花鸟街、皮货街、木瓦市等等行市应运而生。
每条街坊,都设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少则一条街,多则四五条街联合在一起,经营的商铺少则数十家,多则数百家。就连青楼妓院,在番禺城都得集中经营,照章纳税,而每条花街柳巷,都是广州府的纳税大户,平日里可被“宝贝”着。
行市制度兴起已经有有些历史了,在大汉各地也都存在,尤其是大城市,但如广州府这边管理得如此严格分明的,却也实在不多。
这样的环境之下,久而久之,也使广州府的行会制度发展得如火如荼,其经营组织程度也更高,位在全国前列!
在番禺城内行市间的经营者,都必需得加入行市行会,并缴纳会费,接受管理,其一切经营活动都受到行会约束,行市内矛盾内部解决,行市外则由行会统一应付。商品定价权在行会,甚至于就连税收都有行会代劳。
显然,行会就是官府管理各行各业、各街各市最有力的臂助。但是,如此发展,固然省却了官府很多事,许多时候只需坐着收钱即可,但也滋生了诸多矛盾。
比如行会对店家、会员的压榨,在番禺街市上是很少见到欺行霸市的情况的,行市有制度,行会有规矩,敢有冒犯者,会迎来整个行会的打压,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行会规矩主要各会长制定,而会长则是由一些名流、豪商担任,官府只做监督。
各街市行会内部,往往也是矛盾重重,会长几乎可以说是每条街市上的土皇帝,权力与便利都很大,行会内部有实力的成员,为了争夺会长位置,往往也是勾心斗角,手段齐出,暴力行为也是层出不穷。
同时,同行业之间的大小行市间,冲突也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商品议价权问题,过去三十年间,番禺城内发生了数次同行业行会之间的价格战,乃至流血冲突,每次都得死不少人。
每个行会,也都豢养着一些打手,这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也是城市治安的挑战,很多犯罪都与这些暴力团伙脱不开关系。
这些蛆虫,则与贫民窟,共同构成番禺城各种犯罪活动的来源。毫无疑问,番禺城的犯罪率,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居高不下的。
种种矛盾,等等问题,都是在番禺商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但这些都难掩番禺在过去几十年间产生的蜕变。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广州府番禺城,已经诞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城市之中,遍布小资产阶级,商人的地位也不似其他城市那般受到猜疑、鄙视、限制,甚至于开始对官府产生一些隐晦的影响。
番禺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据番禺人口的绝大多数,相反,本地的土著人口,反而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比例逐渐减少。
外来人口,带来了外边的先进文化与技术,宽松的政治、经济氛围,也使番禺的文化开放而多元,不只有传统的中国的,更有海外的、西方的......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番禺城具备其他大汉沿海城市难以具备的优越条件与地位。自安史之乱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自番禺往返的船队日多,但随着大汉帝国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放宽与鼓励,在南洋诸岛、各国活动的日益频繁,番禺城获得的发展福利远超历史同期,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冬季,正是外番商船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候,沿珠江的码头上,几乎每天都有满载着大汉瓷器、丝绸、茶叶、铁器等货物的外国商船拔锚起航,伶仃洋上尽数顺着季风扬帆南下海船......
同时,番禺城内最引人瞩目,也最惹人非议的,或许就是那云集的外番人群了。在往返番禺的外洋人中,商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他们每次大概待2-6个月,即便有些人为了长期往来便利,在城中安宅置业,但属于暂住人口。
与之相对的,广州府境内还存在着一些常驻的外番人口,这些人数量以十万计,仅番禺城内,便不下十万。这样的规模,在当前的大汉,是很夸张的,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全国大抵也只有广州府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环境接纳这么多人。
在这些外番人中,以大食人居多,高丽、日本、天竺次之,近些年来,南洋的一些土著商人也增多了。
来源成分复杂,身份也同样复杂,商人乃是最普遍的身份,其余诸如冒险家、水手、手工业者、逃犯、乃至流亡群体。
当年,鉴于安西都督府在碎叶进行的“灭教”行动,朝廷也随之颁布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对中原及大西北的大食及信奉ysl的外夷也多有迫害,这就使得许多境内的ysl教徒,要么改变信仰,要么逃奔他处,广州府乃是很多人最终的选择。
因此,广州府外番人口是形形色色,如欲辨其成色,也是完全扯不清的。
而为了安置这些外番人,广州府还专门划出了一些街道,专供其聚居、生活,核心理念仍是方便管理。这也就形成了番禺城内另一道特色,跨街连市的番坊街。
让广州府乃至广南东道上下意想不到的是,老皇帝在广州府,首先“开炮”的,正是这番坊街......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如今的番禺城与三十年前那完全是两个城市,三十年间,从城市基建到城市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其中最直观的,要数城市规模上的变化了。百年前,番禺虽然同样是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州士人为避战乱持续南下,经济、文化都有长足发展,但与眼下相比,也只能算中规中矩。
等到南粤刘氏统治时期,番禺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老城得到新的整修,并且向南扩建至濒临珠江。在南粤时期,番禺城内居住的,主要是皇室、宫人宦官以及官僚、将军、守卫,一般市民、普通百姓是没有在城内定居资格的。
相反,依托着番禺城,在城东、城西起建了一大批的街坊、集市,加以道路连通,渐成规模。而这些南粤时期番禺城外的附属街坊,则形成了几十年后番禺的东西二城。
当年潘美平粤,挺进兴王府,兵临番禺城时,对于城池内外悬殊极大的情势面貌有过一番最直观的描述:番禺城外,小民之贱,有如豕犬。
可以说,当初朝廷平南,对岭南百姓来说,是一场真正的“解放”,至少于广州百姓而言,他们有了正常在番禺城内生活经营的权利......
至今为止,番禺城都未必能称之为南方最大的城市,但若说他是南方发展最快、进步最快的城市,却也名副其实。比起三十年前刚刚南平之时,如今的番禺,在占地面积上扩充了足足三倍。
在大汉城镇化几十年风云间,如广州番禺这般狂飙急进的,怕也只此一家了。传统的市坊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崩溃,但也是有個过程的,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而番禺城却是最早紧随京师改变市坊制度,进入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地方。
甚至于,番禺东西新城的扩张建设,从规划上就完全符合商品经济、城市化的规律,在基建、管理制度以及经济的结合度上,或许就连东京都比不上。
毕竟,东京除了商业化,还有浓重的政治氛围,这是本质上的区别。曾经有中原旅人行至广州府,只在番禺待了一日,便与同伴大发感慨,说在番禺感受到了别样的风景,其后便在番禺安家、置业、定居,停下了游历的脚步。
在这类人眼里,番禺大概是大汉帝国最自由、最开放、最包容的城市,在这里,或许连呼吸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有一点毋庸置疑,番禺是大汉商业氛围最浓厚的地方,放之全国,都是如此,这里是商人、手工业者、航海家的天堂,当然同样也是小偷、罪犯活动的温床。
这里百业兴旺,万商云集,各项资源集中,当前人类所能拥有的任何享受,都能体验到。
当然了,与之匹配的,便是先进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商业规则与制度的维护上,可以说番禺这里是全国最细致、最完备的。
其中最为出名的,大抵是行市制度的设立与管理了,番禺在这方面,可是极其严格,甚至到了一刀切的地步。番禺虽有设县,但在具体的管理上,广州府的话语权是不需多言的,几乎实现了垂直管理,在城市管理上番禺县衙只是一个卑微的执行者。
而根据广州府衙规定,番禺城内各行各业都需集中经营,集中纳税,相互之间,不得戗行,这既是为了市场有序繁荣的发展,也是为了方便官府集中管理。
因此,不像目前许多大汉城市中的“混乱”,番禺城至少在商业上,是秩序井然、井井有条的,行市内各铺面商店也是鳞次栉比。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各种米市街、鱼肉行、海鲜坊、瓷器街、香料坊、绸布坊、花鸟街、皮货街、木瓦市等等行市应运而生。
每条街坊,都设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少则一条街,多则四五条街联合在一起,经营的商铺少则数十家,多则数百家。就连青楼妓院,在番禺城都得集中经营,照章纳税,而每条花街柳巷,都是广州府的纳税大户,平日里可被“宝贝”着。
行市制度兴起已经有有些历史了,在大汉各地也都存在,尤其是大城市,但如广州府这边管理得如此严格分明的,却也实在不多。
这样的环境之下,久而久之,也使广州府的行会制度发展得如火如荼,其经营组织程度也更高,位在全国前列!
在番禺城内行市间的经营者,都必需得加入行市行会,并缴纳会费,接受管理,其一切经营活动都受到行会约束,行市内矛盾内部解决,行市外则由行会统一应付。商品定价权在行会,甚至于就连税收都有行会代劳。
显然,行会就是官府管理各行各业、各街各市最有力的臂助。但是,如此发展,固然省却了官府很多事,许多时候只需坐着收钱即可,但也滋生了诸多矛盾。
比如行会对店家、会员的压榨,在番禺街市上是很少见到欺行霸市的情况的,行市有制度,行会有规矩,敢有冒犯者,会迎来整个行会的打压,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行会规矩主要各会长制定,而会长则是由一些名流、豪商担任,官府只做监督。
各街市行会内部,往往也是矛盾重重,会长几乎可以说是每条街市上的土皇帝,权力与便利都很大,行会内部有实力的成员,为了争夺会长位置,往往也是勾心斗角,手段齐出,暴力行为也是层出不穷。
同时,同行业之间的大小行市间,冲突也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商品议价权问题,过去三十年间,番禺城内发生了数次同行业行会之间的价格战,乃至流血冲突,每次都得死不少人。
每个行会,也都豢养着一些打手,这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也是城市治安的挑战,很多犯罪都与这些暴力团伙脱不开关系。
这些蛆虫,则与贫民窟,共同构成番禺城各种犯罪活动的来源。毫无疑问,番禺城的犯罪率,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居高不下的。
种种矛盾,等等问题,都是在番禺商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但这些都难掩番禺在过去几十年间产生的蜕变。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广州府番禺城,已经诞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城市之中,遍布小资产阶级,商人的地位也不似其他城市那般受到猜疑、鄙视、限制,甚至于开始对官府产生一些隐晦的影响。
番禺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据番禺人口的绝大多数,相反,本地的土著人口,反而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比例逐渐减少。
外来人口,带来了外边的先进文化与技术,宽松的政治、经济氛围,也使番禺的文化开放而多元,不只有传统的中国的,更有海外的、西方的......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番禺城具备其他大汉沿海城市难以具备的优越条件与地位。自安史之乱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自番禺往返的船队日多,但随着大汉帝国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放宽与鼓励,在南洋诸岛、各国活动的日益频繁,番禺城获得的发展福利远超历史同期,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冬季,正是外番商船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候,沿珠江的码头上,几乎每天都有满载着大汉瓷器、丝绸、茶叶、铁器等货物的外国商船拔锚起航,伶仃洋上尽数顺着季风扬帆南下海船......
同时,番禺城内最引人瞩目,也最惹人非议的,或许就是那云集的外番人群了。在往返番禺的外洋人中,商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他们每次大概待2-6个月,即便有些人为了长期往来便利,在城中安宅置业,但属于暂住人口。
与之相对的,广州府境内还存在着一些常驻的外番人口,这些人数量以十万计,仅番禺城内,便不下十万。这样的规模,在当前的大汉,是很夸张的,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全国大抵也只有广州府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环境接纳这么多人。
在这些外番人中,以大食人居多,高丽、日本、天竺次之,近些年来,南洋的一些土著商人也增多了。
来源成分复杂,身份也同样复杂,商人乃是最普遍的身份,其余诸如冒险家、水手、手工业者、逃犯、乃至流亡群体。
当年,鉴于安西都督府在碎叶进行的“灭教”行动,朝廷也随之颁布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对中原及大西北的大食及信奉ysl的外夷也多有迫害,这就使得许多境内的ysl教徒,要么改变信仰,要么逃奔他处,广州府乃是很多人最终的选择。
因此,广州府外番人口是形形色色,如欲辨其成色,也是完全扯不清的。
而为了安置这些外番人,广州府还专门划出了一些街道,专供其聚居、生活,核心理念仍是方便管理。这也就形成了番禺城内另一道特色,跨街连市的番坊街。
让广州府乃至广南东道上下意想不到的是,老皇帝在广州府,首先“开炮”的,正是这番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