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月份开始,四川和云南两地,进入了真正的稳定和富庶的状况,京兆府路等地,也在快速的进入稳定的时期,进入四川云南等地做生意的商贾,数量大增,四川与吐蕃方面的生意来往,也愈发的多起来,这让节度使衙门有了更多商贸赋税的收入。
而真正的改变,则是不少有功名的读书人,纷纷进入到四川,到云川学府求学。
人才的投靠,这是政权真正开始兴旺的标志。
河南路之战的完胜,是四川局势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
以前驻扎四川的宋军,也多次打败蒙古鞑子,不过在众人看来,这不过是被动的应付,是按照朝廷的旨意行事,就算是占领了京兆府路等地,也不算是太大的胜利,可河南路之战的完胜,意义就不一样了,四川的大军占领了洛阳府城,直接威胁到了开封府城,而且打败了驰援的八万蒙古大军,剿灭了三万蒙古铁骑,这在众人看来,就是不一般的胜利了。
四川云南等地,已经成为大宋的福地,尽管说地域方面,这里是偏远的,但是远比两淮等地稳定,所以到这里来做官做事情,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吴邵刚是云川节度使,直接掌控四川和云南等地的人财物大权,任命官吏不需要朝廷的准许,故而诸多经过了殿试的进士,都是选择前往四川成都,就连临安学府的不少学生,都做好了前往四川成都府城的准备。
而京城四爷送来的情报更是显示,朝廷对四川方面,已经无法掌控,今后只能够采取笼络的方式,不会也无力干涉四川云南等地的官吏任免事宜了。
如此情况之下,吴邵刚决定对四川、云南、河南路以及京兆府路等地的官吏,进行一次适度规模的调整,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争夺天下的征伐。
吴邵刚与李庭芝等人商议之后,决定采纳张文谦和刘秉忠等人的建议,将四川和云南确定为行省,将京兆府路、庆原路、临洮路、凤翔路、鄜延路确定为陕西行省,将河南路暂时确定为河南行省,四个行省派遣制置使,统领行省的民生事宜。
四川行省制置使由黄家明出任,云南行省制置使由曹文刚出任,陕西行省制置使由李思琪出任,河南行省制置使由吴绍武出任,李庭芝、郝经、刘秉忠和张文谦四人,出任节度副使,其中李庭芝全面负责节度使衙门的日常事宜,郝经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宜,刘秉忠负责民生方面的事宜,张文谦协助李庭芝,负责官吏任命以及调整方面的事宜。
节度使衙门同时做出了决定,撤销路这一级的官府和官吏设置,行省下面设立府州县衙门,原则上行省直接管控府州衙门,府州则负责管辖县衙的事宜。
节度使衙门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分别设立了吏、礼、户、兵、刑、工等六房,六房的主官称之为司郎中。
节度使衙门同时设立了御史房,独立于六房之外,直接对节度使大人负责,由许衡出任侍御史。
李庭芝负责全面管辖六房事宜,侧重于管辖吏房,郝经负责管辖兵房事宜,协助管辖户房事宜,张文谦负责管辖户房和礼房事宜,刘秉忠负责管辖刑房和工房的事宜。
云川学府依旧保留,但规模扩大,窦默出任云川学府大学士,负责学府的一切事宜。
其余的诸多官吏,也进行了调整,譬如说吴绍尊、李润等人,悉数出任了知府。
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金州御前诸军依旧保留,但以合州御前诸军为主,也就是说合州御前诸军代表节度使衙门管控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蔡思伟挂节度副使的职衔。
鼎坤军单独设立,张炳辉依旧担任鼎坤军都统制。
李庭芝等人曾经建议,在节度使衙门之内设立枢密院一类的官衙,不过吴邵刚没有同意,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对于行省规范的问题,吴邵刚是非常注意的,也是极力推行的,他认为官署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层级不能够太多,每一层负责什么事情应该是清楚的,节度使衙门管不到那么多的事情,就必须给下面放权,否则可能什么事情都管不好。
设立节度使衙门、行省、府州县的层级,这是吴邵刚最终的决定,今后也将坚持下去,撤销路这一级的官署,因为这一级的官署作用其实不是很大,相反导致了权力的分散,导致了官吏数目的增加,加重了节度使衙门和百姓的负担。
经过这样的调整,谁都明白,节度使衙门已经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朝廷,李庭芝、郝经、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而许衡则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所有的官吏,只不过节度使衙门在设置这些官署的时候,都很是巧妙,以房的称呼来代替。
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众人都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节度使需要管辖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节度使他们管控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大了,若是不能够很好的规范,则会耽误很多事情的,至于说节度使衙门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倒是被很多人忽略了。
吴邵刚做事情是雷厉风行的,节度使衙门做事情同样是雷厉风行的,官署的设立以及改变的事宜,由李庭芝亲自负责,逐层的落实下去,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的模式就形成了,剩下的就是处理具体事宜的阶段。
许衡这个新任的侍御史,算是最为忙碌的,因为节度使衙门有命令,在撤销诸多路这一级官署的时候,有很多的财产需要处理,毕竟各地都有专门的官署,这些官署都是需要处置的,不能够闲置,不能够浪费,府州县官署有自身的办公地点,也不需要继续占据这些官署,故而官署可以对外出售。
这其实是吴邵刚做出的决定,要说换做其他的时候,吴邵刚的这个决定一定会遭遇到强烈的反对,官署是什么地方,那是代表朝廷的,是朝廷的威严,官署怎么可能出售,就是烂掉了,也不能够让寻常的百姓住进去。
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吴邵刚入主四川以来,重视商贸事宜,关心赋税的征收与开销的事宜,李庭芝等人更是清楚节度使衙门曾经遭遇的困窘,故而对于处置官署的事情,没有丝毫的意见,反正能够得到银子,能够让地方上稳定,就是大功劳。
许衡派遣了御史房的官吏,到各地去监督售卖官署的事宜,而且还亲自到四川各地去监督,目的就是杜绝私下里的交易,要知道这些官署,可是非常热门的,不知道有多少的士绅富户和商贾,想着买下来,甚至愿意掏出来大量的银子。
节度使衙门做出的决定,终于也传到京城去了。
京城方面,没有任何的动静,甚至早朝都没有商议过此事,要知道随意的裁撤官署,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就算是节度使可以完全管辖地方的事宜,可如此重大的事宜,还是要奏报朝廷,得到准许之后才能够进行的。
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多嘴,当初的文天祥,就是最好的榜样,而且傻子都知道,襄阳府城岌岌可危,四川方面却是高奏凯歌。
云川节度使吴邵刚的狰狞,已经完全表露出来了,大宋朝廷还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吴邵刚会不会在完全掌控局面之后造反,这是说不准的事情。
这样的局势,朝中的大人已经适应了,百余年来,大宋朝廷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此类的事宜,蒙古朝廷、金国、大辽国等等,不是都存在的,谁都想着一统天下,可谁都没有能够真正的做到,说不定云川节度使吴邵刚能够做到。
如此情况之下,谁要是多嘴就是自找无趣。
大元朝廷派遣使者秘密前往四川方面谈判的消息,暂时没有传到朝廷去,不过从四爷的信函之中,情报署分析到了,枢密院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警觉。
这一切,吴邵刚已经无所谓了,大宋朝廷已经无法控制他,现如今四川方面的实力,早就超过了大宋朝廷,也不会弱于大元王朝了,吴邵刚表面上还是大宋朝廷的太傅、云川节度使,其实已经是四川和云南等地的王者,大宋朝廷和大元朝廷,都无法干涉到四川云南等地的事情了。
只是在称王方面,吴邵刚一直都是拒绝的,甚至李庭芝等人准备写出奏折,要求朝廷册封吴邵刚为王的事宜,都被其阻止了。
这是吴邵刚自身的底线,尽管已经做了等同于造反和自立的事情,但大面子上面,吴邵刚还是要维持的,也就是说,大宋朝廷没有彻底垮掉的时候,吴邵刚是不会称帝的。
一旦称帝,则吴邵刚的对手,就不仅仅是大元朝廷,还有大宋朝廷,吴邵刚甚至可能与大宋朝廷兵戎相见,这是他不想看见的局面。(未完待续。)
而真正的改变,则是不少有功名的读书人,纷纷进入到四川,到云川学府求学。
人才的投靠,这是政权真正开始兴旺的标志。
河南路之战的完胜,是四川局势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
以前驻扎四川的宋军,也多次打败蒙古鞑子,不过在众人看来,这不过是被动的应付,是按照朝廷的旨意行事,就算是占领了京兆府路等地,也不算是太大的胜利,可河南路之战的完胜,意义就不一样了,四川的大军占领了洛阳府城,直接威胁到了开封府城,而且打败了驰援的八万蒙古大军,剿灭了三万蒙古铁骑,这在众人看来,就是不一般的胜利了。
四川云南等地,已经成为大宋的福地,尽管说地域方面,这里是偏远的,但是远比两淮等地稳定,所以到这里来做官做事情,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吴邵刚是云川节度使,直接掌控四川和云南等地的人财物大权,任命官吏不需要朝廷的准许,故而诸多经过了殿试的进士,都是选择前往四川成都,就连临安学府的不少学生,都做好了前往四川成都府城的准备。
而京城四爷送来的情报更是显示,朝廷对四川方面,已经无法掌控,今后只能够采取笼络的方式,不会也无力干涉四川云南等地的官吏任免事宜了。
如此情况之下,吴邵刚决定对四川、云南、河南路以及京兆府路等地的官吏,进行一次适度规模的调整,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争夺天下的征伐。
吴邵刚与李庭芝等人商议之后,决定采纳张文谦和刘秉忠等人的建议,将四川和云南确定为行省,将京兆府路、庆原路、临洮路、凤翔路、鄜延路确定为陕西行省,将河南路暂时确定为河南行省,四个行省派遣制置使,统领行省的民生事宜。
四川行省制置使由黄家明出任,云南行省制置使由曹文刚出任,陕西行省制置使由李思琪出任,河南行省制置使由吴绍武出任,李庭芝、郝经、刘秉忠和张文谦四人,出任节度副使,其中李庭芝全面负责节度使衙门的日常事宜,郝经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宜,刘秉忠负责民生方面的事宜,张文谦协助李庭芝,负责官吏任命以及调整方面的事宜。
节度使衙门同时做出了决定,撤销路这一级的官府和官吏设置,行省下面设立府州县衙门,原则上行省直接管控府州衙门,府州则负责管辖县衙的事宜。
节度使衙门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分别设立了吏、礼、户、兵、刑、工等六房,六房的主官称之为司郎中。
节度使衙门同时设立了御史房,独立于六房之外,直接对节度使大人负责,由许衡出任侍御史。
李庭芝负责全面管辖六房事宜,侧重于管辖吏房,郝经负责管辖兵房事宜,协助管辖户房事宜,张文谦负责管辖户房和礼房事宜,刘秉忠负责管辖刑房和工房的事宜。
云川学府依旧保留,但规模扩大,窦默出任云川学府大学士,负责学府的一切事宜。
其余的诸多官吏,也进行了调整,譬如说吴绍尊、李润等人,悉数出任了知府。
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金州御前诸军依旧保留,但以合州御前诸军为主,也就是说合州御前诸军代表节度使衙门管控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蔡思伟挂节度副使的职衔。
鼎坤军单独设立,张炳辉依旧担任鼎坤军都统制。
李庭芝等人曾经建议,在节度使衙门之内设立枢密院一类的官衙,不过吴邵刚没有同意,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对于行省规范的问题,吴邵刚是非常注意的,也是极力推行的,他认为官署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层级不能够太多,每一层负责什么事情应该是清楚的,节度使衙门管不到那么多的事情,就必须给下面放权,否则可能什么事情都管不好。
设立节度使衙门、行省、府州县的层级,这是吴邵刚最终的决定,今后也将坚持下去,撤销路这一级的官署,因为这一级的官署作用其实不是很大,相反导致了权力的分散,导致了官吏数目的增加,加重了节度使衙门和百姓的负担。
经过这样的调整,谁都明白,节度使衙门已经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朝廷,李庭芝、郝经、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而许衡则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所有的官吏,只不过节度使衙门在设置这些官署的时候,都很是巧妙,以房的称呼来代替。
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众人都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节度使需要管辖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节度使他们管控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大了,若是不能够很好的规范,则会耽误很多事情的,至于说节度使衙门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倒是被很多人忽略了。
吴邵刚做事情是雷厉风行的,节度使衙门做事情同样是雷厉风行的,官署的设立以及改变的事宜,由李庭芝亲自负责,逐层的落实下去,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的模式就形成了,剩下的就是处理具体事宜的阶段。
许衡这个新任的侍御史,算是最为忙碌的,因为节度使衙门有命令,在撤销诸多路这一级官署的时候,有很多的财产需要处理,毕竟各地都有专门的官署,这些官署都是需要处置的,不能够闲置,不能够浪费,府州县官署有自身的办公地点,也不需要继续占据这些官署,故而官署可以对外出售。
这其实是吴邵刚做出的决定,要说换做其他的时候,吴邵刚的这个决定一定会遭遇到强烈的反对,官署是什么地方,那是代表朝廷的,是朝廷的威严,官署怎么可能出售,就是烂掉了,也不能够让寻常的百姓住进去。
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吴邵刚入主四川以来,重视商贸事宜,关心赋税的征收与开销的事宜,李庭芝等人更是清楚节度使衙门曾经遭遇的困窘,故而对于处置官署的事情,没有丝毫的意见,反正能够得到银子,能够让地方上稳定,就是大功劳。
许衡派遣了御史房的官吏,到各地去监督售卖官署的事宜,而且还亲自到四川各地去监督,目的就是杜绝私下里的交易,要知道这些官署,可是非常热门的,不知道有多少的士绅富户和商贾,想着买下来,甚至愿意掏出来大量的银子。
节度使衙门做出的决定,终于也传到京城去了。
京城方面,没有任何的动静,甚至早朝都没有商议过此事,要知道随意的裁撤官署,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就算是节度使可以完全管辖地方的事宜,可如此重大的事宜,还是要奏报朝廷,得到准许之后才能够进行的。
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多嘴,当初的文天祥,就是最好的榜样,而且傻子都知道,襄阳府城岌岌可危,四川方面却是高奏凯歌。
云川节度使吴邵刚的狰狞,已经完全表露出来了,大宋朝廷还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吴邵刚会不会在完全掌控局面之后造反,这是说不准的事情。
这样的局势,朝中的大人已经适应了,百余年来,大宋朝廷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此类的事宜,蒙古朝廷、金国、大辽国等等,不是都存在的,谁都想着一统天下,可谁都没有能够真正的做到,说不定云川节度使吴邵刚能够做到。
如此情况之下,谁要是多嘴就是自找无趣。
大元朝廷派遣使者秘密前往四川方面谈判的消息,暂时没有传到朝廷去,不过从四爷的信函之中,情报署分析到了,枢密院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警觉。
这一切,吴邵刚已经无所谓了,大宋朝廷已经无法控制他,现如今四川方面的实力,早就超过了大宋朝廷,也不会弱于大元王朝了,吴邵刚表面上还是大宋朝廷的太傅、云川节度使,其实已经是四川和云南等地的王者,大宋朝廷和大元朝廷,都无法干涉到四川云南等地的事情了。
只是在称王方面,吴邵刚一直都是拒绝的,甚至李庭芝等人准备写出奏折,要求朝廷册封吴邵刚为王的事宜,都被其阻止了。
这是吴邵刚自身的底线,尽管已经做了等同于造反和自立的事情,但大面子上面,吴邵刚还是要维持的,也就是说,大宋朝廷没有彻底垮掉的时候,吴邵刚是不会称帝的。
一旦称帝,则吴邵刚的对手,就不仅仅是大元朝廷,还有大宋朝廷,吴邵刚甚至可能与大宋朝廷兵戎相见,这是他不想看见的局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