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时候李世民虽然不快只是一闪而过,接着就换上了笑容,可心里却记着这事儿了.
原本过两日李世民也就把这事儿给忘了,结果第二天的时候,先是有高阳抱怨说昨晚睡觉屋里取暖竟然用的是火盆呛呢,接着晋阳小公主又说粥不太软.
等到中午的时候看到还是稀稀疏疏两碟青菜,其他全是肉食,李世民终于爆了.直接把宫监叫来厉声训斥了一顿.
其实这宫监也是挺冤的,这时候还是初春,没有绿菜吃再正常不过了,虽然洛阳这里有温汤监,冬天也会在温泉边种点青菜,但那能种多少啊.
就贞观二年前,皇帝李世民冬天也吃不上多少青菜的,有时候有点高兴事赏赐给大臣们一小把青菜就是赐赏了,可见这时候冬日青菜是多么稀缺了.
在都城长安都是这样,更别说洛阳这边了,虽然名为东都,但皇帝这么多年都没有驾临过,连宫殿都没修缮,更别说拨款扩大温泉青菜种植了,能保证每年都种着给不知道来不来的皇帝预备点已经很不错了.
想像现在的长安那样冬天起码王公贵族都能天天吃到青菜纯属奢求.
也就是武元庆穿越过来后,搞出了青菜,还弄出了许许多多美食,吃的,用的都比以往好了不知道多少,才让李世民,不,不光李世民,是长安的皇族,王宫贵族,以及百姓都被养的有些叼了.
像什么秋天冬天春天弄出大棚大批量的种出各种的青菜,作物等反季节东西,像什么菜不光是可以烤,煮,还能各种的炸,各种的炒,糕点还能加糖加鸡蛋,加很多东西,炸啊,烤啊等等花样的做出来,熬粥要熬够火候,熬出米浆,天冷时候取暖可以用火炉,盘火炕这些种种,在武元庆没穿越过来之前,李世民他们知道个球球,.吃过个蛋蛋.
但武元庆来了,这些东西都被弄出来了,再让李世民冬天吃饭光吃肉不见青菜,甚至不能敞开了吃青菜,李世民就觉得不开心了,觉得洛阳这边的官吏办事不利,怠慢了.
像高阳,晋阳两位公主吧,倒不是有意说这里的官员不好,实在是她们出生后吃的用的就是好的,忽然让她们用呛人的火盆取暖,喝没熬烂的粥,她们自然就会觉得不太好,会有抱怨了.
皇帝公主久在长安,吃惯了,用惯了那些更好的,到了洛阳当然也想和长安一样了.
可这里的宫监,上上下下的官吏却没有能满足他们的想法,皇帝当然就不开了,骂人了.
但还是那句话,宫监真的很冤,真不怪他.
长安的确是有了大棚菜,有了火炉,有了各种做饭的方法,但碍于这时候那滞后到令人发指的消息扩散传递,洛阳这边对那些东西根本都没有了解的.
就拿大棚菜来说,武元庆的确弄出来了,在他武功县的封地,那些分给他的食邑庄户几乎家家都弄着大棚,小日子都过的红红火火的.
按理说,他封地周边其他庄户也应该有人跟风弄出大棚来了吧,因为他又没下过不能外传的命令.
但偏偏就没有.
除了分给他的那些庄户,周边其他百姓都没有弄出大棚来的,就那些觊觎冬天蔬菜那高额利润的大大小小地主贵族世家也没几家弄出来的,能弄出来的都是和武家不错,武家派人去教导过的.
归根其原因就是,大棚虽然看似简单,但不知道里边的诀窍是绝对弄不出来的.
而这种能赚钱的方法,那些武家的庄户都是当传家宝似得保守着秘密的,别说外人了,就除了自家人外的亲戚那些都是绝对不会告知的.
所以这些会种大棚菜的人不往外传诀窍,别人就算仿建出了大棚,在里边也种上了菜,不知道需要给花朵人工授粉的话,也只是光长植株不结果的.
那样他们顶多在大棚里种种韭菜之类的,像黄瓜之类结果的作物那是想都不用想,除非碰运气,无意间的动作导致完成了授粉才可能有瓜果结出来.
像火炉,做菜方法这些东西虽然没有保密什么,但想十来年间就从长安传到洛阳也是没那么容易的,除非有人特意到洛阳这边提起,或者长安人到洛阳生活,但那也只是会影响到周边人,满满传播开.
就像后世,明朝土豆,玉米就传到中国,但直到清朝才开始有大规模的种植.
如果没有官方的大力推广,说实在的,靠古代这样的通信,一两百年都不一定能把一种东西完全推广开.
显仁宫宫监就吃了通信滞后的亏了,根本不知道皇帝,公主们妃嫔们在长安吃的什么,用的什么,人家都升级了他还照着以前的来弄,自然就被斥骂了.
皇帝因为吃喝不好,责骂了宫监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大臣们的耳朵里.
千古明镜老魏同志第一个不干了,直接就找到了皇帝,进言.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皇帝啊,我们也不要求你忆苦思甜什么的,也不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之类的话,咱就说说你这样的行为和你的前辈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老魏原话是这样说的:““陛下以储偫谴官吏,臣恐承风相扇,异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此陛下所亲见,奈何欲效之乎!”
白话说就是:陛下认为供应不好而发脾气责骂官吏,臣害怕将来上行下效,开了这个风气,就会弄得民不聊生,如果是这样,那绝非陛下此次巡幸洛阳的本意。再一个当年隋炀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下面不献食物,或供奉不精而责罚,无限制地追求享受,百姓负担过重,结果叛乱四起导致灭国。这些都是陛下你亲眼看到过的,怎么现在陛下也想要效法隋炀帝了呢?
李世民被老魏同志怼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想臭骂老魏一顿来着,可想到老魏的脾气,现在自己要执迷不悟,这家伙绝逼能就这件事絮絮叨叨个没完.
为了以后能清净,李世民心中狂骂,嘴上却不得不承认是自己不对,还小夸魏征一句,说老魏啊,要不是你,而是换了其他人,我是绝对听不到这样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话的.
于是,一个直言一个纳谏,君臣相宜,传诸后世又是一段佳话.
原本过两日李世民也就把这事儿给忘了,结果第二天的时候,先是有高阳抱怨说昨晚睡觉屋里取暖竟然用的是火盆呛呢,接着晋阳小公主又说粥不太软.
等到中午的时候看到还是稀稀疏疏两碟青菜,其他全是肉食,李世民终于爆了.直接把宫监叫来厉声训斥了一顿.
其实这宫监也是挺冤的,这时候还是初春,没有绿菜吃再正常不过了,虽然洛阳这里有温汤监,冬天也会在温泉边种点青菜,但那能种多少啊.
就贞观二年前,皇帝李世民冬天也吃不上多少青菜的,有时候有点高兴事赏赐给大臣们一小把青菜就是赐赏了,可见这时候冬日青菜是多么稀缺了.
在都城长安都是这样,更别说洛阳这边了,虽然名为东都,但皇帝这么多年都没有驾临过,连宫殿都没修缮,更别说拨款扩大温泉青菜种植了,能保证每年都种着给不知道来不来的皇帝预备点已经很不错了.
想像现在的长安那样冬天起码王公贵族都能天天吃到青菜纯属奢求.
也就是武元庆穿越过来后,搞出了青菜,还弄出了许许多多美食,吃的,用的都比以往好了不知道多少,才让李世民,不,不光李世民,是长安的皇族,王宫贵族,以及百姓都被养的有些叼了.
像什么秋天冬天春天弄出大棚大批量的种出各种的青菜,作物等反季节东西,像什么菜不光是可以烤,煮,还能各种的炸,各种的炒,糕点还能加糖加鸡蛋,加很多东西,炸啊,烤啊等等花样的做出来,熬粥要熬够火候,熬出米浆,天冷时候取暖可以用火炉,盘火炕这些种种,在武元庆没穿越过来之前,李世民他们知道个球球,.吃过个蛋蛋.
但武元庆来了,这些东西都被弄出来了,再让李世民冬天吃饭光吃肉不见青菜,甚至不能敞开了吃青菜,李世民就觉得不开心了,觉得洛阳这边的官吏办事不利,怠慢了.
像高阳,晋阳两位公主吧,倒不是有意说这里的官员不好,实在是她们出生后吃的用的就是好的,忽然让她们用呛人的火盆取暖,喝没熬烂的粥,她们自然就会觉得不太好,会有抱怨了.
皇帝公主久在长安,吃惯了,用惯了那些更好的,到了洛阳当然也想和长安一样了.
可这里的宫监,上上下下的官吏却没有能满足他们的想法,皇帝当然就不开了,骂人了.
但还是那句话,宫监真的很冤,真不怪他.
长安的确是有了大棚菜,有了火炉,有了各种做饭的方法,但碍于这时候那滞后到令人发指的消息扩散传递,洛阳这边对那些东西根本都没有了解的.
就拿大棚菜来说,武元庆的确弄出来了,在他武功县的封地,那些分给他的食邑庄户几乎家家都弄着大棚,小日子都过的红红火火的.
按理说,他封地周边其他庄户也应该有人跟风弄出大棚来了吧,因为他又没下过不能外传的命令.
但偏偏就没有.
除了分给他的那些庄户,周边其他百姓都没有弄出大棚来的,就那些觊觎冬天蔬菜那高额利润的大大小小地主贵族世家也没几家弄出来的,能弄出来的都是和武家不错,武家派人去教导过的.
归根其原因就是,大棚虽然看似简单,但不知道里边的诀窍是绝对弄不出来的.
而这种能赚钱的方法,那些武家的庄户都是当传家宝似得保守着秘密的,别说外人了,就除了自家人外的亲戚那些都是绝对不会告知的.
所以这些会种大棚菜的人不往外传诀窍,别人就算仿建出了大棚,在里边也种上了菜,不知道需要给花朵人工授粉的话,也只是光长植株不结果的.
那样他们顶多在大棚里种种韭菜之类的,像黄瓜之类结果的作物那是想都不用想,除非碰运气,无意间的动作导致完成了授粉才可能有瓜果结出来.
像火炉,做菜方法这些东西虽然没有保密什么,但想十来年间就从长安传到洛阳也是没那么容易的,除非有人特意到洛阳这边提起,或者长安人到洛阳生活,但那也只是会影响到周边人,满满传播开.
就像后世,明朝土豆,玉米就传到中国,但直到清朝才开始有大规模的种植.
如果没有官方的大力推广,说实在的,靠古代这样的通信,一两百年都不一定能把一种东西完全推广开.
显仁宫宫监就吃了通信滞后的亏了,根本不知道皇帝,公主们妃嫔们在长安吃的什么,用的什么,人家都升级了他还照着以前的来弄,自然就被斥骂了.
皇帝因为吃喝不好,责骂了宫监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大臣们的耳朵里.
千古明镜老魏同志第一个不干了,直接就找到了皇帝,进言.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皇帝啊,我们也不要求你忆苦思甜什么的,也不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之类的话,咱就说说你这样的行为和你的前辈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老魏原话是这样说的:““陛下以储偫谴官吏,臣恐承风相扇,异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此陛下所亲见,奈何欲效之乎!”
白话说就是:陛下认为供应不好而发脾气责骂官吏,臣害怕将来上行下效,开了这个风气,就会弄得民不聊生,如果是这样,那绝非陛下此次巡幸洛阳的本意。再一个当年隋炀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下面不献食物,或供奉不精而责罚,无限制地追求享受,百姓负担过重,结果叛乱四起导致灭国。这些都是陛下你亲眼看到过的,怎么现在陛下也想要效法隋炀帝了呢?
李世民被老魏同志怼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想臭骂老魏一顿来着,可想到老魏的脾气,现在自己要执迷不悟,这家伙绝逼能就这件事絮絮叨叨个没完.
为了以后能清净,李世民心中狂骂,嘴上却不得不承认是自己不对,还小夸魏征一句,说老魏啊,要不是你,而是换了其他人,我是绝对听不到这样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话的.
于是,一个直言一个纳谏,君臣相宜,传诸后世又是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