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月下旬开始,朱敬伦就开始在新安和鹤山等地来回赶路。
因为随着水口公约立定,鹤山客家人归还了广府人的土地,其他县也开始寻求和平。
守着安稳日子,其实没人想打来打去,客家人又不是野蛮人,他们后来移居海外,不也在各种屈辱下,忍辱负重,没有反抗。
首先是新宁客家团勇,在看到阳江局土勇攻下了寨门后,他们跟方山联系,希望能够和谈。
此时寨门是收回来了,客家人死伤上千人也没有守住,眼看打不过土勇,他们这才决定和谈。
他们此时还有和谈的资本,虽然寨门一带被土人占据了,但是客人在四九、五十、冲娄等地依然占据了不少土人的土地,他们愿意进行交换,用这一带的土地,换回寨门原本属于客家人的土地,然后大家相安无事。
此时客家人看到自己的劣势后,应该说释放出了十足的诚意,因为他们让出来的土地更多。
寨门的广府人虽然有些不同意,但是耐不住其他地方的广府人用大义压他们,招募雇佣团勇可是大家一起出钱的,而且他们也没打算遵守约定,告诉寨门人,等他们收回自家的土地之后,寨门人还可以继续打啊。
就这样在6月20日新宁土客两家互相谈好了条件,在冲娄立约,规定双方罢兵言和,重归于好。
土勇虽然还没有开始反攻开平,但是朱敬伦的手下已经横扫了开平一带的客家聚居区,尤其是仓城这个客家人中心被攻下,对客家人打击很大,所以开平客家人也选择了立约,就在仓城立约,时间是在7月10日。
至此还没有立约的,就剩下恩平、高要和高明三县,这三县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土客械斗中,恩平是遭遇最惨,被客家人平灭村子最多的,四百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房子被烧,土地被占,死伤上万,可谓仇深似海。而高明的客家人是最多的,他们占据的土地最多,目前占据这三分之二的土地,目前还没有遭遇到大规模进攻,想让他们平白交出土地,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高要则是因为许多客家人头目都是出自高要,这些人在械斗中得利最多,他们最不想放弃。
可是意外的是,这三县有一些地主乡绅势力,主动联系了方山,告诉方山,他们是愿意立约的,但是有一些人不同意。
其实双方的上层都不想打,真正想打的是那些本来就一无所有,又无牵无挂的浪荡子,这种人用伟光正的话来说,叫做革命性最强。
至于缙绅阶层,这些年虽然械斗惨烈,但是很多有识之士都知道,持续下去对谁都不好,因此互相之间和谈约定已经进行过好几次了。
比如械斗刚刚开始波及到开平、恩平、高明三县的时候。新宁县的土人和客家人,见到邻县械斗造成的惨剧,触目惊心,曾经协约和好。可是却制止不住赤水一带的械斗持续惨烈地进行。最后将所有地区卷了进去。
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官府管理的缺失,太平天国和鸦爿战争,让官府自顾不暇,根本就没有能力介入土客械斗,因此采取了不管不顾的态度。在没有强权保障的情况下,即便个别有识之士能够和谈成功,可他们的约定根本就没有约束力。
此时双方已经各自组织起来,双方都有伤害对方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陷入了一种类似囚徒困境的境遇之中,你不招供如果别人招供了呢,你就会加刑,你如果招供了,别人招不招你都能减刑,同样的道理,大家手里都有刀,却没有裁决者,你打不打?你不打别人别人来打你怎么办,所以往往一个风吹草动,就能引起一方先下手为强。
对于这些愿意和谈的,朱敬伦指示方山,让他派人跟这些人回去,在他们的地方上主持小范围的立约,不求一地一约,可以慢慢立,就是十个一百个约定也不怕,无非是多刻几块石碑罢了。
立约之后,就保护这些立约的地区,有人侵害他们,不管是土人还是客人,都毫不留情的镇压。
于是立约在小范围区域中慢慢渗透,一旦大家看到这种约定的好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终于在客家人势力强大的高明也有了突破,高明横岗地区的土客乡绅8月底立约,但是高明客家团练不服,大股客家团勇从高明县城明城出发,将横岗附近刚刚搬回来的几家土人杀害。
方山将消息汇报到新安,朱敬伦决定派大军,围剿明城客勇。
这座城池本是客家人从洪兵手里攻下来的,历史上,直至同治元年,高明土勇集结兵力攻打明城,围攻五月不克,用八千斤大炮轰城及用火药炸崩城基仍攻不进。最后城中客人“粮米俱绝,食及草根,木叶、牛皮俱尽”,才被攻破了。此役客人除逃脱数十出降数百外,被杀3000余人。
朱敬伦打算提前两年,攻下高明,他也不打算杀几千人,他也不会需要围城几个月,因为他手里的要塞炮轰破这个县城,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就算最后也杀个三五千人的,朱敬伦依然不会犹豫,因为历史上,高明最后的客家人几乎被赶尽杀绝,原本是客家人最多的一个县,到最后只能在西部山区一个角落还能看到客家人的存在,朱敬伦其实是在救他们。
可是要攻陷明城这样的县城,光靠黑狗手下两千人力有不逮,必须动用在新安一带分散训练的县勇了。
只是之前一直不敢动这些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第一是担心英国人图谋九龙,可是8月份,英法联军陆军主力北上了,应该是去打大沽口,第三次大沽口战役爆发,之后会一直持续到攻占北京城,英法联军都不会撤军,这给朱敬伦提供了小半年的缓冲期。
可是让新安县勇分散训练,则是有另外的顾虑,那就是这些人的武器太好了,一水的线膛步枪,一万多火枪兵,这样的兵力掌握在朱敬伦手里,清廷能放心吗?就是柏贵大概都不会放心,无论朱敬伦如何表示恭顺,恐怕柏贵都会担忧。
之前这些县勇全都分散在新安上百个墟市、集镇上,跟当地乡勇搅在一片,柏贵远在广州,也没有刻意安排眼线盯着朱敬伦,因此不可能知道这些县勇的虚实,可是现在一集结,那可就露馅了。
只是这是迟早的事情,朱敬伦的刀子不可能永远藏在刀鞘中,他迟早要向清廷,要向这个世界拔刀的,所以也没多少顾及,知道就知道了吧,反正朱敬伦也没瞒着柏贵,他早就告诉柏贵自己招募了一万县勇,名义是用来防备乡勇以及洋人的,当时反割地运动让各县乡勇汹汹,柏贵并没有觉得有不妥,只是柏贵并不知道朱敬伦组建的不是普通的乡勇,而是手持线膛枪的火枪兵,而且经过良好训练,有专业的欧洲军官团当顾问的一支军队。
可以说名为县勇,事实上比清军所有的军队装备都好,训练有素的多,这样的军队,谁能放心呢。
命令一下,各地的县勇,先后往县城集结,一百人一百人一队,来两百人坐一艘船,运往高明县,绝对不让军队大规模在新安集结,尽量降低这支军队造成的影响。
北方,7月,英军占领了大连湾,并给这里起名维多利亚湾,西方人的自我中心主义毛病又犯了,或者说一直都没改过,听到这个消息,朱敬伦暗暗下定主意,等自己第一次伦敦的时候,一定给伦敦起名咸丰村,好恶心一下英国人。
8月,在名为调停,实为间谍的俄国公使的引导下,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俄国人的消息很准确,僧格林沁在这里没有设防,一直要求洋人公使走北塘进京,竟然在这里不设防,僧格林沁倒是埋了一些地雷,结果也被当地百姓告密了,一颗都没有爆炸。
8月21日,英军2500名士兵,法军部属1000人和2连炮兵开始进攻大沽口,早上6点法军炮兵和英军炮兵开始攻击右岸第一座炮台开炮,联军战舰也发炮协助。
这时候僧格林沁从朱敬伦这里买的水雷起了作用,竟然炸沉了英军的一艘战列舰,死伤300多人,僧格林沁十万两银子也算没有白花。
在使用过之后,僧格林沁下令让广東采购一百颗地雷,朱敬伦出于照顾这第一笔生意,基本上给了一个成本价,每颗要价一百两,目的自然是希望战后清政府会看到水雷的好处,大笔订单源源不断了。当然都是以从洋人手中代买为由,可没敢说是自己制造的。
英法联军也是太大意,或者说太看不起清军,他们的战舰选择迫近轰击,根本就不知道清军还会布设水雷,也压根就没往这里想,结果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局部的小收获挡不住大势。英军新装备的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压制住了清军炮台,清军在炮火渐渐不敌,7点半时,英法联军发起冲锋,进行了白刃战,临近10点时攻下第一座炮台。
8月23日英国海军司令贺布北上直达天津,直隶总督恒福出外迎接,清朝再派桂良、恒祺与联军代表额尔金在天津议和。
9月10日,朱敬伦在横岗一带集结了五千兵力,开始进攻明城,另一场大战爆发了。
;
因为随着水口公约立定,鹤山客家人归还了广府人的土地,其他县也开始寻求和平。
守着安稳日子,其实没人想打来打去,客家人又不是野蛮人,他们后来移居海外,不也在各种屈辱下,忍辱负重,没有反抗。
首先是新宁客家团勇,在看到阳江局土勇攻下了寨门后,他们跟方山联系,希望能够和谈。
此时寨门是收回来了,客家人死伤上千人也没有守住,眼看打不过土勇,他们这才决定和谈。
他们此时还有和谈的资本,虽然寨门一带被土人占据了,但是客人在四九、五十、冲娄等地依然占据了不少土人的土地,他们愿意进行交换,用这一带的土地,换回寨门原本属于客家人的土地,然后大家相安无事。
此时客家人看到自己的劣势后,应该说释放出了十足的诚意,因为他们让出来的土地更多。
寨门的广府人虽然有些不同意,但是耐不住其他地方的广府人用大义压他们,招募雇佣团勇可是大家一起出钱的,而且他们也没打算遵守约定,告诉寨门人,等他们收回自家的土地之后,寨门人还可以继续打啊。
就这样在6月20日新宁土客两家互相谈好了条件,在冲娄立约,规定双方罢兵言和,重归于好。
土勇虽然还没有开始反攻开平,但是朱敬伦的手下已经横扫了开平一带的客家聚居区,尤其是仓城这个客家人中心被攻下,对客家人打击很大,所以开平客家人也选择了立约,就在仓城立约,时间是在7月10日。
至此还没有立约的,就剩下恩平、高要和高明三县,这三县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土客械斗中,恩平是遭遇最惨,被客家人平灭村子最多的,四百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房子被烧,土地被占,死伤上万,可谓仇深似海。而高明的客家人是最多的,他们占据的土地最多,目前占据这三分之二的土地,目前还没有遭遇到大规模进攻,想让他们平白交出土地,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高要则是因为许多客家人头目都是出自高要,这些人在械斗中得利最多,他们最不想放弃。
可是意外的是,这三县有一些地主乡绅势力,主动联系了方山,告诉方山,他们是愿意立约的,但是有一些人不同意。
其实双方的上层都不想打,真正想打的是那些本来就一无所有,又无牵无挂的浪荡子,这种人用伟光正的话来说,叫做革命性最强。
至于缙绅阶层,这些年虽然械斗惨烈,但是很多有识之士都知道,持续下去对谁都不好,因此互相之间和谈约定已经进行过好几次了。
比如械斗刚刚开始波及到开平、恩平、高明三县的时候。新宁县的土人和客家人,见到邻县械斗造成的惨剧,触目惊心,曾经协约和好。可是却制止不住赤水一带的械斗持续惨烈地进行。最后将所有地区卷了进去。
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官府管理的缺失,太平天国和鸦爿战争,让官府自顾不暇,根本就没有能力介入土客械斗,因此采取了不管不顾的态度。在没有强权保障的情况下,即便个别有识之士能够和谈成功,可他们的约定根本就没有约束力。
此时双方已经各自组织起来,双方都有伤害对方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陷入了一种类似囚徒困境的境遇之中,你不招供如果别人招供了呢,你就会加刑,你如果招供了,别人招不招你都能减刑,同样的道理,大家手里都有刀,却没有裁决者,你打不打?你不打别人别人来打你怎么办,所以往往一个风吹草动,就能引起一方先下手为强。
对于这些愿意和谈的,朱敬伦指示方山,让他派人跟这些人回去,在他们的地方上主持小范围的立约,不求一地一约,可以慢慢立,就是十个一百个约定也不怕,无非是多刻几块石碑罢了。
立约之后,就保护这些立约的地区,有人侵害他们,不管是土人还是客人,都毫不留情的镇压。
于是立约在小范围区域中慢慢渗透,一旦大家看到这种约定的好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终于在客家人势力强大的高明也有了突破,高明横岗地区的土客乡绅8月底立约,但是高明客家团练不服,大股客家团勇从高明县城明城出发,将横岗附近刚刚搬回来的几家土人杀害。
方山将消息汇报到新安,朱敬伦决定派大军,围剿明城客勇。
这座城池本是客家人从洪兵手里攻下来的,历史上,直至同治元年,高明土勇集结兵力攻打明城,围攻五月不克,用八千斤大炮轰城及用火药炸崩城基仍攻不进。最后城中客人“粮米俱绝,食及草根,木叶、牛皮俱尽”,才被攻破了。此役客人除逃脱数十出降数百外,被杀3000余人。
朱敬伦打算提前两年,攻下高明,他也不打算杀几千人,他也不会需要围城几个月,因为他手里的要塞炮轰破这个县城,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就算最后也杀个三五千人的,朱敬伦依然不会犹豫,因为历史上,高明最后的客家人几乎被赶尽杀绝,原本是客家人最多的一个县,到最后只能在西部山区一个角落还能看到客家人的存在,朱敬伦其实是在救他们。
可是要攻陷明城这样的县城,光靠黑狗手下两千人力有不逮,必须动用在新安一带分散训练的县勇了。
只是之前一直不敢动这些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第一是担心英国人图谋九龙,可是8月份,英法联军陆军主力北上了,应该是去打大沽口,第三次大沽口战役爆发,之后会一直持续到攻占北京城,英法联军都不会撤军,这给朱敬伦提供了小半年的缓冲期。
可是让新安县勇分散训练,则是有另外的顾虑,那就是这些人的武器太好了,一水的线膛步枪,一万多火枪兵,这样的兵力掌握在朱敬伦手里,清廷能放心吗?就是柏贵大概都不会放心,无论朱敬伦如何表示恭顺,恐怕柏贵都会担忧。
之前这些县勇全都分散在新安上百个墟市、集镇上,跟当地乡勇搅在一片,柏贵远在广州,也没有刻意安排眼线盯着朱敬伦,因此不可能知道这些县勇的虚实,可是现在一集结,那可就露馅了。
只是这是迟早的事情,朱敬伦的刀子不可能永远藏在刀鞘中,他迟早要向清廷,要向这个世界拔刀的,所以也没多少顾及,知道就知道了吧,反正朱敬伦也没瞒着柏贵,他早就告诉柏贵自己招募了一万县勇,名义是用来防备乡勇以及洋人的,当时反割地运动让各县乡勇汹汹,柏贵并没有觉得有不妥,只是柏贵并不知道朱敬伦组建的不是普通的乡勇,而是手持线膛枪的火枪兵,而且经过良好训练,有专业的欧洲军官团当顾问的一支军队。
可以说名为县勇,事实上比清军所有的军队装备都好,训练有素的多,这样的军队,谁能放心呢。
命令一下,各地的县勇,先后往县城集结,一百人一百人一队,来两百人坐一艘船,运往高明县,绝对不让军队大规模在新安集结,尽量降低这支军队造成的影响。
北方,7月,英军占领了大连湾,并给这里起名维多利亚湾,西方人的自我中心主义毛病又犯了,或者说一直都没改过,听到这个消息,朱敬伦暗暗下定主意,等自己第一次伦敦的时候,一定给伦敦起名咸丰村,好恶心一下英国人。
8月,在名为调停,实为间谍的俄国公使的引导下,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俄国人的消息很准确,僧格林沁在这里没有设防,一直要求洋人公使走北塘进京,竟然在这里不设防,僧格林沁倒是埋了一些地雷,结果也被当地百姓告密了,一颗都没有爆炸。
8月21日,英军2500名士兵,法军部属1000人和2连炮兵开始进攻大沽口,早上6点法军炮兵和英军炮兵开始攻击右岸第一座炮台开炮,联军战舰也发炮协助。
这时候僧格林沁从朱敬伦这里买的水雷起了作用,竟然炸沉了英军的一艘战列舰,死伤300多人,僧格林沁十万两银子也算没有白花。
在使用过之后,僧格林沁下令让广東采购一百颗地雷,朱敬伦出于照顾这第一笔生意,基本上给了一个成本价,每颗要价一百两,目的自然是希望战后清政府会看到水雷的好处,大笔订单源源不断了。当然都是以从洋人手中代买为由,可没敢说是自己制造的。
英法联军也是太大意,或者说太看不起清军,他们的战舰选择迫近轰击,根本就不知道清军还会布设水雷,也压根就没往这里想,结果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局部的小收获挡不住大势。英军新装备的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压制住了清军炮台,清军在炮火渐渐不敌,7点半时,英法联军发起冲锋,进行了白刃战,临近10点时攻下第一座炮台。
8月23日英国海军司令贺布北上直达天津,直隶总督恒福出外迎接,清朝再派桂良、恒祺与联军代表额尔金在天津议和。
9月10日,朱敬伦在横岗一带集结了五千兵力,开始进攻明城,另一场大战爆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