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结婚之后晚上看书的时间少了很多,因为他要陪阿史那云。
只是,晚上再怎么折腾,李恪第二天早上依然会早起,这是他的习惯,已经持续了四年的时间。
早晨,用完早膳,李恪就带着阿史那云来到了杨妃的千秋殿,跟杨妃辞行。
杨妃虽然不舍李恪离开,但她也知道李恪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做,就只能忍住不说,李恪自然清楚杨妃心中是怎么想的,这才让阿史那云陪杨妃,而他则是给高阳公主和清河公主讲一些故事,逗的两个小丫头娇笑不已,只是在说道要离开长安时,两个小丫头也是不舍。
李恪出了杨妃的千秋殿就来来到了李世民的甘泉宫的御书房。
李世民刚跟中枢大臣们商议完今年耕种的问题,这才准备休息一下,就听王德说北王和王妃觐见。
李世民一想到李恪连阿史那云都带来了,肯定是要准备离开长安了!所以,他让王德将李恪夫妻宣进了御书房。
李恪和阿史那云跟李世民行礼完毕,李恪这才说道,“儿臣北府事务繁忙,明天就要离开长安,前来跟父皇辞行!”
“恩,你以国事为重,这点父皇很欣赏!”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多谢父皇夸奖,儿臣不敢当!”
李恪道。
“北府新立,掌管四道三十六州军务,统帅唐、突厥等四十万大军,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父皇放心,儿臣绝对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李恪向李世民保证道。
其实,他也猜测李世民很不放心自己,这不是在忠诚上的不放心,还是在管理上的不放心。
毕竟,李恪还是很年轻,即便有战功,但对付一些老将,他在资历方面还是很吃亏,他生怕李恪跟这些老将会起冲突,才会时刻提醒李恪。
“你这次进宫不止是跟朕辞行这么简单吧?”
李世民对李恪继续说道。
他很清楚李恪的性格,他不会轻易进宫,只要进宫来自己的御书房,他就肯定有事情。
“父皇,儿媳先行告退!”
阿史那云很懂事的说道,女人不干政,女人自然就不能听政,现在李恪和李世民要谈论政事,阿史那云自然要回避。
“恩,那你就下去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看到阿史那云离开御书房,李世民对李恪道,“说吧,你有什么事啊!”
李世民也知道李恪这么急回并州,肯定是为了去施行他前几天给上的奏章上的计划。
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辛苦,李世民心里很安慰,这才这么向李恪问道。
“父皇,儿臣只想跟你索要几幅字!”
李恪说完,将一张锦帕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拿起锦帕,就见上面写着:皇家陆军学院,皇家中医学院和皇家汉学院。
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想到了李恪的意图,李恪不是在想他索要几幅字,而是在要“皇家”这两个字啊!李世民也知道“皇家”两个字代表着什么,那是代表着这三所学院是皇室开办。
李世民很仔细的看了锦帕上面的这三个名字,他开始思量,觉得是否能用“皇家”两个字。
经过再三的思量,他觉得这三所学院只要开办成功,对今后大唐是百利而无一害,都也还配得到“皇家”两个字。
所以,他微微笑道,“朕就知道你小子啊,每次离开长安就会跟朕索要东西!”
听李世民调侃自己,李恪也乐了,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知道李世民这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见李世民将锦帕放在玉案上,李恪疾步上前给他铺开宣纸,李世民大笔一挥,没用片刻,三幅字写完。
李世民常年研习王羲之的书法,他的书法中也有王氏字体的“飘若浮云骄若惊龙”的痕迹,苍劲有力,大气辉煌,自成一家。
李恪看着李世民的字,赞叹不已。
李世民也是很受用,只是颔首微笑不语,颇有点悠然自得之意。
李恪将三幅字收好,又跟李世民聊了一些关于自己对皇家陆军学院的设想,将自己的设定的科目给李世民看,李世民看完之后又不懂处向李恪请教,李恪都一一给李世民做了解释,两人这么一问一答,大半天的时间又没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德小声的对李世民说道,“皇上,房相和杜相在书房外求见!”
李世民听王德这一汇报,他才知道自己还跟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事要商议,李恪也知趣的跟李世民告辞离开。
李恪拿着李世民的字出了御书房,就在门口见到了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玄龄的身体很硬朗,他现在大唐的尚书左仆射,名副其实的宰相,可以大展胸中才华,这使得脸色不错,见了李恪便上前问候,李恪也报以回礼。
至于,杜如晦,李恪明显的感觉到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只是李世民已经任命他做了尚书左仆射,副宰相,他也只能抱病参与政事。
跟两人见礼完毕,李恪这才离开御书房。
回到王府,李恪让杨恩谨慎的收好李世民写给他的三幅字,再将他交给王中长保管。
他则是休息了片刻,就跟阿史那云去了北平郡王府,跟突利去辞行。
突利听闻李恪到来,他急忙出府迎接,李恪连说不敢,向突利请罪,突利不受。
这一幕看的阿史那云身上起鸡皮疙瘩。
突利跟李恪还有阿史那云进了郡王府,阿史那云就去自己的闺房,李恪则是跟突利谈论了一些关于消减突厥骑兵的问题。
突利本身就有八万大军,再加上收服了颉利的降兵,他的兵力达到了十六万之多,而且,他在接管了颉利六州之后,收服了不少颉利的旧部和突厥各部,兵力更是膨胀到了二十多万,这还只是突厥的常备军,要加上突厥这种全民皆兵的话,突厥能够拉出的大军恐怕要达到三四十万之众。
所以,李恪才会跟突利商议消减突厥骑兵的问题。
对于李恪的提议,突厥很赞同,他觉得突厥常年征战,损耗了突厥自己的人力和无礼,特别是对突厥男丁的消耗不计其数,他认为突厥要想发展,首要的目的就是消减骑兵,将主要目标放在发展人口和提高突厥生活方面。
李恪对突厥的远见还是很佩服。
他告诉突利,突利可以保留十二万突厥精骑,便于他管理突厥各部,而剩下的四万常备军,李恪的意思是自己给他自己。
突利会意,就答应了李恪的要求。
而且,李恪现在是突利的女婿,就是李恪要他十万突厥骑兵,突利都不会拒绝。
而李恪要这四万突厥骑兵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给李宗的匪军,任虎的鬼面骑充实兵源,以突厥骑兵的战斗力和野蛮程度,李恪觉得他们很符合这两支骑兵的特点。
李恪跟突利就突厥骑兵问题聊到晚饭时间,这才在阿史那云的催促下用完晚饭。
用饭的时候,突利看到自己的女儿一脸幸福的样子,心里高兴的同时安慰了不少。
看到李恪对自己的女儿很好,看到两个很恩爱的样子,突利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认为李恪即便是不能成就帝位,就凭他现在对自己女儿的这份爱,突利就觉得值得他为李恪做一切他要求的事。
吃饭的时候,李恪和突利不在谈论政事,而是将话题引向了突厥的生活问题。
突利很关心突厥人的生活,游牧民族依赖草原吃饭,而漠北时常有大雪封山,草地覆盖的时期,这种情况下突厥就会陷入疾饿的边缘,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死很多的人。
所以,突利一直都在忧心这个问题。
李恪则是有自己的想法,突厥放牧,牛羊无数,而牛毛和羊毛能够做精美的地毯,这可是一大财源。
所以,他对突利提议道,“岳父,本王认为你们突厥可以在夏天的时候将放牧的牛羊身上的毛尖下来做好储存,我会命人去用粮食收购这些东西,等到冬天的时候,你们就可以用这些粮食过冬了!”
见李恪这么说,突利也不问李恪用羊毛和牛毛做什么,痛快的答应了李恪的这个提议。
但是,李恪又继续说道,“即便这样,还是不能解决你们突厥冬天粮食紧缺的问题,你们中一部分人还是要向定襄一代迁移,要跟大唐子民学习耕种,还有营州一代土地肥沃,人口也比较少,很适合你们突厥群居。”
李恪的建议就是突厥跟唐军杂居,将他们同化,这是唯一能突厥这个包袱的办法。
突利没有立即答复李恪,还是考虑了很久。
李恪也没有打扰突利,跟阿史那云悄悄的吃饭,等到突利的答复。
半响,突利想清楚李恪的提议是唯一能解决突厥温饱问题的方法,就答应了李恪,说他回同州之后再做决定。
李恪见突利答应,也就不在意他什么时候执行!突利不急着会同州,李恪也猜到了他的意图。
那就是,同州的颉利的故地,突利要是急着回同州,就是使得李世民猜忌他的目的,而突利长时间的待在长安,不急于回同州,将同州交给杜君绰和阿姆还有扎德勒,这会消除李世民和大唐朝廷的不少戒心。
李恪清楚突利的想法,才会没有逼迫他什么时候施行移民政策。
所以,三人的一顿晚饭吃的很是愉快。
最后,在突利的不舍中,李恪和阿史那云离开了北平郡王府。
只是,晚上再怎么折腾,李恪第二天早上依然会早起,这是他的习惯,已经持续了四年的时间。
早晨,用完早膳,李恪就带着阿史那云来到了杨妃的千秋殿,跟杨妃辞行。
杨妃虽然不舍李恪离开,但她也知道李恪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做,就只能忍住不说,李恪自然清楚杨妃心中是怎么想的,这才让阿史那云陪杨妃,而他则是给高阳公主和清河公主讲一些故事,逗的两个小丫头娇笑不已,只是在说道要离开长安时,两个小丫头也是不舍。
李恪出了杨妃的千秋殿就来来到了李世民的甘泉宫的御书房。
李世民刚跟中枢大臣们商议完今年耕种的问题,这才准备休息一下,就听王德说北王和王妃觐见。
李世民一想到李恪连阿史那云都带来了,肯定是要准备离开长安了!所以,他让王德将李恪夫妻宣进了御书房。
李恪和阿史那云跟李世民行礼完毕,李恪这才说道,“儿臣北府事务繁忙,明天就要离开长安,前来跟父皇辞行!”
“恩,你以国事为重,这点父皇很欣赏!”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多谢父皇夸奖,儿臣不敢当!”
李恪道。
“北府新立,掌管四道三十六州军务,统帅唐、突厥等四十万大军,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父皇放心,儿臣绝对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李恪向李世民保证道。
其实,他也猜测李世民很不放心自己,这不是在忠诚上的不放心,还是在管理上的不放心。
毕竟,李恪还是很年轻,即便有战功,但对付一些老将,他在资历方面还是很吃亏,他生怕李恪跟这些老将会起冲突,才会时刻提醒李恪。
“你这次进宫不止是跟朕辞行这么简单吧?”
李世民对李恪继续说道。
他很清楚李恪的性格,他不会轻易进宫,只要进宫来自己的御书房,他就肯定有事情。
“父皇,儿媳先行告退!”
阿史那云很懂事的说道,女人不干政,女人自然就不能听政,现在李恪和李世民要谈论政事,阿史那云自然要回避。
“恩,那你就下去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看到阿史那云离开御书房,李世民对李恪道,“说吧,你有什么事啊!”
李世民也知道李恪这么急回并州,肯定是为了去施行他前几天给上的奏章上的计划。
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辛苦,李世民心里很安慰,这才这么向李恪问道。
“父皇,儿臣只想跟你索要几幅字!”
李恪说完,将一张锦帕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拿起锦帕,就见上面写着:皇家陆军学院,皇家中医学院和皇家汉学院。
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想到了李恪的意图,李恪不是在想他索要几幅字,而是在要“皇家”这两个字啊!李世民也知道“皇家”两个字代表着什么,那是代表着这三所学院是皇室开办。
李世民很仔细的看了锦帕上面的这三个名字,他开始思量,觉得是否能用“皇家”两个字。
经过再三的思量,他觉得这三所学院只要开办成功,对今后大唐是百利而无一害,都也还配得到“皇家”两个字。
所以,他微微笑道,“朕就知道你小子啊,每次离开长安就会跟朕索要东西!”
听李世民调侃自己,李恪也乐了,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知道李世民这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见李世民将锦帕放在玉案上,李恪疾步上前给他铺开宣纸,李世民大笔一挥,没用片刻,三幅字写完。
李世民常年研习王羲之的书法,他的书法中也有王氏字体的“飘若浮云骄若惊龙”的痕迹,苍劲有力,大气辉煌,自成一家。
李恪看着李世民的字,赞叹不已。
李世民也是很受用,只是颔首微笑不语,颇有点悠然自得之意。
李恪将三幅字收好,又跟李世民聊了一些关于自己对皇家陆军学院的设想,将自己的设定的科目给李世民看,李世民看完之后又不懂处向李恪请教,李恪都一一给李世民做了解释,两人这么一问一答,大半天的时间又没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德小声的对李世民说道,“皇上,房相和杜相在书房外求见!”
李世民听王德这一汇报,他才知道自己还跟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事要商议,李恪也知趣的跟李世民告辞离开。
李恪拿着李世民的字出了御书房,就在门口见到了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玄龄的身体很硬朗,他现在大唐的尚书左仆射,名副其实的宰相,可以大展胸中才华,这使得脸色不错,见了李恪便上前问候,李恪也报以回礼。
至于,杜如晦,李恪明显的感觉到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只是李世民已经任命他做了尚书左仆射,副宰相,他也只能抱病参与政事。
跟两人见礼完毕,李恪这才离开御书房。
回到王府,李恪让杨恩谨慎的收好李世民写给他的三幅字,再将他交给王中长保管。
他则是休息了片刻,就跟阿史那云去了北平郡王府,跟突利去辞行。
突利听闻李恪到来,他急忙出府迎接,李恪连说不敢,向突利请罪,突利不受。
这一幕看的阿史那云身上起鸡皮疙瘩。
突利跟李恪还有阿史那云进了郡王府,阿史那云就去自己的闺房,李恪则是跟突利谈论了一些关于消减突厥骑兵的问题。
突利本身就有八万大军,再加上收服了颉利的降兵,他的兵力达到了十六万之多,而且,他在接管了颉利六州之后,收服了不少颉利的旧部和突厥各部,兵力更是膨胀到了二十多万,这还只是突厥的常备军,要加上突厥这种全民皆兵的话,突厥能够拉出的大军恐怕要达到三四十万之众。
所以,李恪才会跟突利商议消减突厥骑兵的问题。
对于李恪的提议,突厥很赞同,他觉得突厥常年征战,损耗了突厥自己的人力和无礼,特别是对突厥男丁的消耗不计其数,他认为突厥要想发展,首要的目的就是消减骑兵,将主要目标放在发展人口和提高突厥生活方面。
李恪对突厥的远见还是很佩服。
他告诉突利,突利可以保留十二万突厥精骑,便于他管理突厥各部,而剩下的四万常备军,李恪的意思是自己给他自己。
突利会意,就答应了李恪的要求。
而且,李恪现在是突利的女婿,就是李恪要他十万突厥骑兵,突利都不会拒绝。
而李恪要这四万突厥骑兵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给李宗的匪军,任虎的鬼面骑充实兵源,以突厥骑兵的战斗力和野蛮程度,李恪觉得他们很符合这两支骑兵的特点。
李恪跟突利就突厥骑兵问题聊到晚饭时间,这才在阿史那云的催促下用完晚饭。
用饭的时候,突利看到自己的女儿一脸幸福的样子,心里高兴的同时安慰了不少。
看到李恪对自己的女儿很好,看到两个很恩爱的样子,突利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认为李恪即便是不能成就帝位,就凭他现在对自己女儿的这份爱,突利就觉得值得他为李恪做一切他要求的事。
吃饭的时候,李恪和突利不在谈论政事,而是将话题引向了突厥的生活问题。
突利很关心突厥人的生活,游牧民族依赖草原吃饭,而漠北时常有大雪封山,草地覆盖的时期,这种情况下突厥就会陷入疾饿的边缘,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死很多的人。
所以,突利一直都在忧心这个问题。
李恪则是有自己的想法,突厥放牧,牛羊无数,而牛毛和羊毛能够做精美的地毯,这可是一大财源。
所以,他对突利提议道,“岳父,本王认为你们突厥可以在夏天的时候将放牧的牛羊身上的毛尖下来做好储存,我会命人去用粮食收购这些东西,等到冬天的时候,你们就可以用这些粮食过冬了!”
见李恪这么说,突利也不问李恪用羊毛和牛毛做什么,痛快的答应了李恪的这个提议。
但是,李恪又继续说道,“即便这样,还是不能解决你们突厥冬天粮食紧缺的问题,你们中一部分人还是要向定襄一代迁移,要跟大唐子民学习耕种,还有营州一代土地肥沃,人口也比较少,很适合你们突厥群居。”
李恪的建议就是突厥跟唐军杂居,将他们同化,这是唯一能突厥这个包袱的办法。
突利没有立即答复李恪,还是考虑了很久。
李恪也没有打扰突利,跟阿史那云悄悄的吃饭,等到突利的答复。
半响,突利想清楚李恪的提议是唯一能解决突厥温饱问题的方法,就答应了李恪,说他回同州之后再做决定。
李恪见突利答应,也就不在意他什么时候执行!突利不急着会同州,李恪也猜到了他的意图。
那就是,同州的颉利的故地,突利要是急着回同州,就是使得李世民猜忌他的目的,而突利长时间的待在长安,不急于回同州,将同州交给杜君绰和阿姆还有扎德勒,这会消除李世民和大唐朝廷的不少戒心。
李恪清楚突利的想法,才会没有逼迫他什么时候施行移民政策。
所以,三人的一顿晚饭吃的很是愉快。
最后,在突利的不舍中,李恪和阿史那云离开了北平郡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