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申生率人离开首止,前往商丘。
诸侯会盟这才刚刚开始,他就是出去浪一个月也不会错过诸侯歃血结盟。
当然了,他肯定不会浪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赶上诸侯盟会,这可是个拓展人脉,观察各诸侯间龃龉的好机会。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八国诸侯在一块待的时间越长,其中的矛盾和龃龉越是容易显露出来。
虽然有齐国这个老大哥在上面压着,大的乱子肯定不会有,不过小的矛盾和摩擦却不会断。
如果把齐国比做一根藤,那么其他七国诸侯就是一根藤上的七个瓜……
行不过两日,申生便率人赶至鹿鸣村附近。
申生端坐在车上,挑开布帘,只见数名农夫躬耕于田陇之间,相与而歌。
歌曰:
“山之高兮无撵,途之泞兮无烛。
相将陇上兮,泉甘而土沃。
勤吾四体兮,分吾五谷。
三时不害兮,饔飧足。
乐此天命兮无荣辱!”
梁余子养听此歌,叹道:“古人云:里有君子,而鄙俗化。今入蹇叔之乡,其耕者皆有高遁之风,信乎其贤也。”
而后,他又紧锁眉头道:“然听其音韵,似有绝尘之意,臣恐蹇叔实无出仕之心,太子此行或许不会太过顺遂。”
申生笑了笑,没有出仕之心?诸葛亮遇见刘备之前也表示自己没有出仕之心?
不过,到底是真没有还是假装没有,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所谓的名士啊,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申生可记得历史上公子絷去请蹇叔,蹇叔也是说不准备去,后来不也在秦国干的有声有色的么?
所以说,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名士的那张破嘴。
百里奚四处奔走求仕,蹇叔都以精辟的分析,劝百里奚审时度势,不要盲目妄动。
这足以说明蹇叔明面上是在隐居,暗地里则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明主。
这和诸葛亮隐居有什么区别?
大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诸葛亮懂的养望,有一帮高士好友充当水军帮他宣传,蹇叔也有啊,比如百里奚和宫之奇。
蹇叔的其他朋友,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从百里奚和宫之奇这二人就可以看出,蹇叔结交的朋友应该差不多也都是贤士。
从蹇叔劝百里奚不要侍奉公子无知可以看出,蹇叔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所结交的自然不可能是凡夫俗子,山野村夫。
更别提,蹇叔曾经可不是什么白身,他之前是作过官的。
《韩非子·难二》所谓,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后来太史公把这句话拿来拍拍上面的泥土,写了一句著名的话,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只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蹇叔之前出仕的干国,其实应该称为邗国,后来被吴国所灭。
蹇叔在邗国被灭前,因为没有受到重用就罢官隐居一直没有出仕。
隐居还不忘关心列国局势,甚至秦穆公向他询问图霸方略,他还能对答如流,蹇叔还真是个心怀天下的圣人啊……
没有出仕之心,申生信了他的邪!
“太公八十垂钓于渭滨,遇文王而佐周,遇文王之前,太公亦无出仕之心。”
“哦,太子以为这蹇叔乃是在等待明主?”梁余子养问道。
申生含笑点头。
梁余子养迟疑半晌,然后问道:“太子何以知之?”
申生道:“良贾有宝,惧人之不贾也,士大夫君子有才,惧人之不能用也!”
“君子隐于世,无外乎人主不知其才,或知其才而不用,或用而不能一展生平所学……”
总之一句话,就是心里面受委屈了。
此时稍微有点才学的士大夫君子,都傲娇的很,侍奉人主的时候,一旦觉得,玛德,那谁谁给我提鞋都不配,竟然窃居高位,老子腹有韬略,胸藏经纬,有王霸之术,还附赠砍人心得,竟然连最基本的尊重重视都得不到,主上昏聩不明,国家必亡,老子不伺候了,你个亡国亡家之君自己和泥巴玩去吧!
反之,如果确有才学的士大夫君子能得到人主的重用,那真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则以国士报之。那个呕心沥血的劲,堪比后世血汗工厂被榨尽最后一滴血汗的工人,关键人家是自虐,不是被压榨。
如果你让他休息休息,他还不乐意,就差没说,谁都别拦着我,我还要工作,工作使我快乐……
当然了,凡事不能一刀切,有奉行士人精神的君子,自然把士人精神踩在脚下的小人。
车又行半里,遇一竹林,风景甚是优雅,行至竹林身处,左泉右石,中间有一间茅庐。
申生和梁余子养下车,先友先行一步扣其柴扉。
不久,有一童子开门问道:“佳客何来?”
先友道:“吾主欲求见蹇先生(年长又有学问的人,先己而生,达者为先)!”
童子道:“吾主不在。”
先友接着问道:“先生何往?”
童子说:“与邻叟观泉于石梁,少顷便回。”
之后,童子朝申生等人施了一礼,说了句“客请自便”,便退回茅舍之中。
从始至终也未因为申生的豪车和扈从高看申生一眼,或给申生一些什么特殊待遇。
说起来也确实挺让人惊讶的,山野童子竟然能有如此气度?可见这个童子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这也侧面证实了蹇叔所结交的不是什么寻常人。
申生和梁余子养、先友三人见状,只好坐的石上等待着蹇叔的到来。
先友开玩笑道:“这蹇叔虽居山野,茅庐柴扉,门槛倒是极高,不过一童子,却把太子拒于门外,当真是稀罕事一件。”
申生笑道:“我等如入其家,蹇叔回家,岂非如《易》所云: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先友亦笑道:“太子之言甚是,不如我等也充当一回恶客,入其家,夺其财宝,抢其粮秣。”
申生笑骂道:“休要胡说八道,在人门前如此乱说,也不怕被人听了去!”
梁余子养笑着摇了摇头,对申生和先友两个不靠谱的人很是无语。
……
ps:准备整理个大纲出来,不然总卡文,各位有什么想让作者掺进去的私货,或者想要什么样的爽点,不妨说说看,作者可以酌情掺进去。
诸侯会盟这才刚刚开始,他就是出去浪一个月也不会错过诸侯歃血结盟。
当然了,他肯定不会浪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赶上诸侯盟会,这可是个拓展人脉,观察各诸侯间龃龉的好机会。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八国诸侯在一块待的时间越长,其中的矛盾和龃龉越是容易显露出来。
虽然有齐国这个老大哥在上面压着,大的乱子肯定不会有,不过小的矛盾和摩擦却不会断。
如果把齐国比做一根藤,那么其他七国诸侯就是一根藤上的七个瓜……
行不过两日,申生便率人赶至鹿鸣村附近。
申生端坐在车上,挑开布帘,只见数名农夫躬耕于田陇之间,相与而歌。
歌曰:
“山之高兮无撵,途之泞兮无烛。
相将陇上兮,泉甘而土沃。
勤吾四体兮,分吾五谷。
三时不害兮,饔飧足。
乐此天命兮无荣辱!”
梁余子养听此歌,叹道:“古人云:里有君子,而鄙俗化。今入蹇叔之乡,其耕者皆有高遁之风,信乎其贤也。”
而后,他又紧锁眉头道:“然听其音韵,似有绝尘之意,臣恐蹇叔实无出仕之心,太子此行或许不会太过顺遂。”
申生笑了笑,没有出仕之心?诸葛亮遇见刘备之前也表示自己没有出仕之心?
不过,到底是真没有还是假装没有,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所谓的名士啊,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申生可记得历史上公子絷去请蹇叔,蹇叔也是说不准备去,后来不也在秦国干的有声有色的么?
所以说,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名士的那张破嘴。
百里奚四处奔走求仕,蹇叔都以精辟的分析,劝百里奚审时度势,不要盲目妄动。
这足以说明蹇叔明面上是在隐居,暗地里则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明主。
这和诸葛亮隐居有什么区别?
大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诸葛亮懂的养望,有一帮高士好友充当水军帮他宣传,蹇叔也有啊,比如百里奚和宫之奇。
蹇叔的其他朋友,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从百里奚和宫之奇这二人就可以看出,蹇叔结交的朋友应该差不多也都是贤士。
从蹇叔劝百里奚不要侍奉公子无知可以看出,蹇叔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所结交的自然不可能是凡夫俗子,山野村夫。
更别提,蹇叔曾经可不是什么白身,他之前是作过官的。
《韩非子·难二》所谓,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后来太史公把这句话拿来拍拍上面的泥土,写了一句著名的话,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只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蹇叔之前出仕的干国,其实应该称为邗国,后来被吴国所灭。
蹇叔在邗国被灭前,因为没有受到重用就罢官隐居一直没有出仕。
隐居还不忘关心列国局势,甚至秦穆公向他询问图霸方略,他还能对答如流,蹇叔还真是个心怀天下的圣人啊……
没有出仕之心,申生信了他的邪!
“太公八十垂钓于渭滨,遇文王而佐周,遇文王之前,太公亦无出仕之心。”
“哦,太子以为这蹇叔乃是在等待明主?”梁余子养问道。
申生含笑点头。
梁余子养迟疑半晌,然后问道:“太子何以知之?”
申生道:“良贾有宝,惧人之不贾也,士大夫君子有才,惧人之不能用也!”
“君子隐于世,无外乎人主不知其才,或知其才而不用,或用而不能一展生平所学……”
总之一句话,就是心里面受委屈了。
此时稍微有点才学的士大夫君子,都傲娇的很,侍奉人主的时候,一旦觉得,玛德,那谁谁给我提鞋都不配,竟然窃居高位,老子腹有韬略,胸藏经纬,有王霸之术,还附赠砍人心得,竟然连最基本的尊重重视都得不到,主上昏聩不明,国家必亡,老子不伺候了,你个亡国亡家之君自己和泥巴玩去吧!
反之,如果确有才学的士大夫君子能得到人主的重用,那真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则以国士报之。那个呕心沥血的劲,堪比后世血汗工厂被榨尽最后一滴血汗的工人,关键人家是自虐,不是被压榨。
如果你让他休息休息,他还不乐意,就差没说,谁都别拦着我,我还要工作,工作使我快乐……
当然了,凡事不能一刀切,有奉行士人精神的君子,自然把士人精神踩在脚下的小人。
车又行半里,遇一竹林,风景甚是优雅,行至竹林身处,左泉右石,中间有一间茅庐。
申生和梁余子养下车,先友先行一步扣其柴扉。
不久,有一童子开门问道:“佳客何来?”
先友道:“吾主欲求见蹇先生(年长又有学问的人,先己而生,达者为先)!”
童子道:“吾主不在。”
先友接着问道:“先生何往?”
童子说:“与邻叟观泉于石梁,少顷便回。”
之后,童子朝申生等人施了一礼,说了句“客请自便”,便退回茅舍之中。
从始至终也未因为申生的豪车和扈从高看申生一眼,或给申生一些什么特殊待遇。
说起来也确实挺让人惊讶的,山野童子竟然能有如此气度?可见这个童子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这也侧面证实了蹇叔所结交的不是什么寻常人。
申生和梁余子养、先友三人见状,只好坐的石上等待着蹇叔的到来。
先友开玩笑道:“这蹇叔虽居山野,茅庐柴扉,门槛倒是极高,不过一童子,却把太子拒于门外,当真是稀罕事一件。”
申生笑道:“我等如入其家,蹇叔回家,岂非如《易》所云: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先友亦笑道:“太子之言甚是,不如我等也充当一回恶客,入其家,夺其财宝,抢其粮秣。”
申生笑骂道:“休要胡说八道,在人门前如此乱说,也不怕被人听了去!”
梁余子养笑着摇了摇头,对申生和先友两个不靠谱的人很是无语。
……
ps:准备整理个大纲出来,不然总卡文,各位有什么想让作者掺进去的私货,或者想要什么样的爽点,不妨说说看,作者可以酌情掺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