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数十具云梯中的一具,正好搭在城头垛墙被摧毁的位置。云梯上攀登在最前的梁军兵士,头顶大盾,口叼缳首刀,背上还负着一支矛枪,冒着如同冰雹骤雨般落下的滚木擂石攀梯而上。
就在他距离垛口仅有几尺远距离时,一颗硕大的落石砸了下来,正正砸在他的盾牌上,弧状的盾面顿时塌陷下去,巨大冲力之下他连人带盾牌都落下了云梯。那名抛投大石砸他的百济兵士却死在了他前面。
当这百济兵士刚刚将手中大石脱手时,一支重箭瞬间没入了他那无遮无挡的身体。云梯上的第二名梁军兵士乘机却连蹬几步跳上了城头。立刻,左右都有百济兵士向他杀来。不过这段城墙的垛墙被弩炮石弹削去了,奔跑过来的百济兵士大多命丧城外长弓手的远程狙射之下,剩余一两个人也不是这梁军队率的对手,刚一交锋便被对方斩杀。
这名登上城头的梁军队率将缳首刀从百济兵尸体的肚子里抽出来后,正要挺盾护住自己,守卫这个城头空地时,却见到一名身披重甲,威风凛凛的梁军将领杀将过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仇首王亲自持刃上阵杀敌人,他手中用的是一柄战场罕见的长戈。长戈舞起一团青光,便将刚刚在城头站稳脚跟的这名梁军队率扫下城去。
咻的一声,又是两三支重箭射来,却被仇首王轻舞长戈,就拨落了两支,最后一支射中了仇首王那个雕饰有青铜虎头的,整块青铜铸造出来的肩甲。只听铛的一声响,仇首王感觉被什么人重重的一推,差点摔倒在地。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青铜肩甲上竟然镶嵌着一支三尺长的大箭,箭簇已深深的嵌入到青铜虎头之中。
此时早有仇首王的亲兵上前用大盾将他护住,其余百济兵士也士气大振,有七八人已奔到此处,互相用盾牌隐蔽着,向城下云梯投去滚木擂石,城外相继有惨叫哀嚎之声传了上来。仇首王这才算是松了口气,又转身和几个担鲁城主暂时回到城下。
就在此时,一名百济令兵从后面的梯道上冒了出来,气喘吁吁的对仇首王说道:“大王,不好了,又有一支梁军在城南出现,当下正向慰礼城逼近…”
他话还未说完,就被仇首王喝止道:“胡说八道,梁军怎么可能从南边过来?南边是带水,带水之南的土地上分布的都是我们百济国的担鲁。”
“大王,他们是乘船走水路来的!现在正水路并进杀向慰礼城!”
仇首王听到这顿时呆住了,而后狠狠一跺脚,捶了自己脑袋暗道:“我怎么这么糊涂,应该想到梁军有可能从水路而来的。如此一来,慰礼城的后路算是被截断了,无论战局如何,只能遇梁军死拼到底了。”
但是他立刻恢复了常态,强作镇定的对几名担鲁城主说道:“即使梁军两路来袭,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们担鲁的援军一到,我们一样能够击退梁军。”
众担鲁城主却是默然不语,表情复杂,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大多担鲁是在带水以南,即使他们的援兵及时赶来,也过不了有如此强大敌军舰队巡弋的带水。那又如何能击退梁军。
仇首王连忙带着一众将官和担鲁城主来到南城墙登高望远。这慰礼城位于带水北岸百余仗处,紧临带水的支流津水。
站在南城城门楼上的仇首王可以清晰的看见,远处宽达近两百仗的带水之中,舟楫满江,桅帆林立,大批兵将正源源不断的从船中登陆上岸。部分船只还开进了带水的支流津水,直驶向慰礼城的水门—东门。看这兵力,显然要比北门的梁军多出很多。
仇首王咬着牙道“传某军令,抽调北门的守卒前往东门和南门增援,我们务必要坚守到援军到达的那一刻!”
一名百济将官却忧心的提醒道:“可是大王,现在北城梁军攻势正猛,我们再分散兵力,只怕…”
仇首王皱眉打断他的话道:“如今没有办法,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否则北门即使不被攻破,南门,东门怕也是不保。”
此时,南城下已传来梁军的号角之声,大批梁军兵马开始排兵布阵。过了片刻梁军的弩炮石弹,火爆弹开始陆陆续续向慰礼城的南城投掷而来。迫使城头不多的百济兵士们蹲伏于垛墙后隐蔽。此时,一队千余人的百济兵接到军令,顺着城墙甬道奔到了南门处增援。
百济军中,包括仇首王在内的人谁都没想到梁军真正的主攻方向却是在东门这座水门。当初修建慰礼城时,百济的先王专门设计了这个水门,以此来保证慰礼城不会被陆上的来犯之敌轻易围困,却没想到今日成为能被梁军轻易破城的短板。
津水之中,四条看上去不高的梁军船只先后靠上慰礼城的东门。城头上的箭矢,滚木擂石已如同雨点般落下,还夹带着塞满引火之物的火球。不过这些都对梁军的这四条装有全封闭护甲的专用攻城船造成任何影响。等四条大船完全靠上城门,方随着许多赤膊壮汉用力转动绞盘,几个楼台从船腹中国年缓缓升起。
原来这些专用攻城船只的登城飞梯还是可以活动的。平日是藏在船腹之中,如此即便于航行,也便于船体护甲的保护。当这些楼台升到比城墙还高出一头时,几个飞梯齐齐从楼台上落下,早已等候登陆的梁军兵士们齐声呐喊,挺盾持枪,向慰礼城的东门城头蜂涌而去。
此时,刚好那批从北门前来增援的百济兵也赶了过来。带领他们的将官坚持情景,大惊失色,连连高声呼喝着号令,让兵士们迎上前去堵截。
城头的百济兵迅速的分为四股,奔向楼船的飞梯出口处,试图将蜂涌到城墙上的梁军堵截住。但首先迎面向他们而来的不是梁军兵士,而是漫天飞舞的矛枪…
就在他距离垛口仅有几尺远距离时,一颗硕大的落石砸了下来,正正砸在他的盾牌上,弧状的盾面顿时塌陷下去,巨大冲力之下他连人带盾牌都落下了云梯。那名抛投大石砸他的百济兵士却死在了他前面。
当这百济兵士刚刚将手中大石脱手时,一支重箭瞬间没入了他那无遮无挡的身体。云梯上的第二名梁军兵士乘机却连蹬几步跳上了城头。立刻,左右都有百济兵士向他杀来。不过这段城墙的垛墙被弩炮石弹削去了,奔跑过来的百济兵士大多命丧城外长弓手的远程狙射之下,剩余一两个人也不是这梁军队率的对手,刚一交锋便被对方斩杀。
这名登上城头的梁军队率将缳首刀从百济兵尸体的肚子里抽出来后,正要挺盾护住自己,守卫这个城头空地时,却见到一名身披重甲,威风凛凛的梁军将领杀将过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仇首王亲自持刃上阵杀敌人,他手中用的是一柄战场罕见的长戈。长戈舞起一团青光,便将刚刚在城头站稳脚跟的这名梁军队率扫下城去。
咻的一声,又是两三支重箭射来,却被仇首王轻舞长戈,就拨落了两支,最后一支射中了仇首王那个雕饰有青铜虎头的,整块青铜铸造出来的肩甲。只听铛的一声响,仇首王感觉被什么人重重的一推,差点摔倒在地。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青铜肩甲上竟然镶嵌着一支三尺长的大箭,箭簇已深深的嵌入到青铜虎头之中。
此时早有仇首王的亲兵上前用大盾将他护住,其余百济兵士也士气大振,有七八人已奔到此处,互相用盾牌隐蔽着,向城下云梯投去滚木擂石,城外相继有惨叫哀嚎之声传了上来。仇首王这才算是松了口气,又转身和几个担鲁城主暂时回到城下。
就在此时,一名百济令兵从后面的梯道上冒了出来,气喘吁吁的对仇首王说道:“大王,不好了,又有一支梁军在城南出现,当下正向慰礼城逼近…”
他话还未说完,就被仇首王喝止道:“胡说八道,梁军怎么可能从南边过来?南边是带水,带水之南的土地上分布的都是我们百济国的担鲁。”
“大王,他们是乘船走水路来的!现在正水路并进杀向慰礼城!”
仇首王听到这顿时呆住了,而后狠狠一跺脚,捶了自己脑袋暗道:“我怎么这么糊涂,应该想到梁军有可能从水路而来的。如此一来,慰礼城的后路算是被截断了,无论战局如何,只能遇梁军死拼到底了。”
但是他立刻恢复了常态,强作镇定的对几名担鲁城主说道:“即使梁军两路来袭,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们担鲁的援军一到,我们一样能够击退梁军。”
众担鲁城主却是默然不语,表情复杂,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大多担鲁是在带水以南,即使他们的援兵及时赶来,也过不了有如此强大敌军舰队巡弋的带水。那又如何能击退梁军。
仇首王连忙带着一众将官和担鲁城主来到南城墙登高望远。这慰礼城位于带水北岸百余仗处,紧临带水的支流津水。
站在南城城门楼上的仇首王可以清晰的看见,远处宽达近两百仗的带水之中,舟楫满江,桅帆林立,大批兵将正源源不断的从船中登陆上岸。部分船只还开进了带水的支流津水,直驶向慰礼城的水门—东门。看这兵力,显然要比北门的梁军多出很多。
仇首王咬着牙道“传某军令,抽调北门的守卒前往东门和南门增援,我们务必要坚守到援军到达的那一刻!”
一名百济将官却忧心的提醒道:“可是大王,现在北城梁军攻势正猛,我们再分散兵力,只怕…”
仇首王皱眉打断他的话道:“如今没有办法,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否则北门即使不被攻破,南门,东门怕也是不保。”
此时,南城下已传来梁军的号角之声,大批梁军兵马开始排兵布阵。过了片刻梁军的弩炮石弹,火爆弹开始陆陆续续向慰礼城的南城投掷而来。迫使城头不多的百济兵士们蹲伏于垛墙后隐蔽。此时,一队千余人的百济兵接到军令,顺着城墙甬道奔到了南门处增援。
百济军中,包括仇首王在内的人谁都没想到梁军真正的主攻方向却是在东门这座水门。当初修建慰礼城时,百济的先王专门设计了这个水门,以此来保证慰礼城不会被陆上的来犯之敌轻易围困,却没想到今日成为能被梁军轻易破城的短板。
津水之中,四条看上去不高的梁军船只先后靠上慰礼城的东门。城头上的箭矢,滚木擂石已如同雨点般落下,还夹带着塞满引火之物的火球。不过这些都对梁军的这四条装有全封闭护甲的专用攻城船造成任何影响。等四条大船完全靠上城门,方随着许多赤膊壮汉用力转动绞盘,几个楼台从船腹中国年缓缓升起。
原来这些专用攻城船只的登城飞梯还是可以活动的。平日是藏在船腹之中,如此即便于航行,也便于船体护甲的保护。当这些楼台升到比城墙还高出一头时,几个飞梯齐齐从楼台上落下,早已等候登陆的梁军兵士们齐声呐喊,挺盾持枪,向慰礼城的东门城头蜂涌而去。
此时,刚好那批从北门前来增援的百济兵也赶了过来。带领他们的将官坚持情景,大惊失色,连连高声呼喝着号令,让兵士们迎上前去堵截。
城头的百济兵迅速的分为四股,奔向楼船的飞梯出口处,试图将蜂涌到城墙上的梁军堵截住。但首先迎面向他们而来的不是梁军兵士,而是漫天飞舞的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