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爱入肺腑的,只你一人 4千字
皇后娘娘来了,李玉如今就算是被踢也不怕了,狗腿的笑道“皇后娘娘体贴您,才没让奴才通报……”
“还敢拿皇后搪塞,跟朕顶嘴了!?”弘历圆目怒瞪,长腿又踢了过去。
却被李玉灵活闪过,嘿嘿的傻笑赔罪“奴才错了,奴才错了……”
弘历怒得正要治罪,被富察皇后温柔拦住,声音如水般甜软“皇上,气大伤身……”
又深知他的性子,紧接着软软的提起别的话题“皇上,臣妾听闻您又命人刻了许多新章,不如……臣妾再同您欣赏下赵孟頫的画?”
太监李玉听闻此言,倏然松了口气,默默为赵孟頫的哀悼了下的同时,当即笑得跟一朵花似的,积极道“皇上,奴才这就去取?”
弘历瞪了他一眼,又不好驳爱妻的面子,不耐烦的挥手“嗯,去吧。”
……
李玉拿了赵孟頫的《人骑图》卷过来,长轴画卷一打开,原本画中意境早已被无数个印章和读者所附诗词打破,满满的红色弹幕和彩虹屁映入眼帘。
弘历看了眼李玉。
心想这狗奴才虽圆滑了些,但到底甚得朕心。
他最爱的就是赵孟頫的画卷,而这幅《人骑图》是他近日心中之最。
一着唐装之文官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着意表现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稳的个性。
描法近铁线描,劲健细挺,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笔韵。
简直甚美!
弘历之前郁闷一扫而空,在富察皇后温柔研磨的配合下,大气的在卷中仅存的空白地上挥毫写下四个大字儿
深得稳意!
此等意境非常人所不能及。
光是自己欣赏是绝对不够的,还要同他人一起分享才行!
“皇后,这幅《人骑图》是赵孟頫四十三岁所作,属于他早期作品。当时他对于唐人画马的领悟是‘始得其意’,三年后,他再题时则说是‘得之于天’、‘不愧唐人’,可以看到,三年之间,赵孟頫对于人马画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和创造,这在他晚期的《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卷中展现得最为神采。”
激动的赞美着,弘历抬头,吩咐道“李玉,去把那幅《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给朕拿来!”
“对了,还有那幅《洛神赋》!”
李玉瞧着皇上这副来了精神的样子,笑眯眯道“嗻。”
皇上年少得志,自是有许多脾气的。
但只要皇后娘娘和赵孟頫的画在,保准能解救。
“皇后,朕甚是倾慕于赵孟頫。”新画上来之前,弘历拉着自己的发妻,如少年般侃侃而谈“他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且他的书法也登峰造极,篆、隶、真、行、草书,样样擅长,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令朕敬仰。”
富察皇后温柔的笑着,适时地夸赞道“皇上书法也是极好的,依臣妾看,倒是比赵孟頫的还要大气三分。”
弘历听得喜悦至极。
他这位妻子,在十岁是就被皇考夸过,实属才女,且人善心美,从来只说实话。
这番夸赞真诚纯挚,弘历心中仿佛有只小龙在舒畅肆意的遨游。
朗笑两声,谦虚道“皇后爱朕,故也护朕。哪里有三分,顶多一两分吧……哈哈……”
李玉抱着画回来,正听见自家主子自吹自擂,脚下差点儿一个踉跄。
可下句话,更是让他牙酸跌下巴。
只见他家主子微微低头,温润而充满磁性的声音低低沉沉道
“那洛神虽美极,却不及你万分之一。”
李玉“……”
早前雍正爷怕儿子太随他,还担心过日后的子嗣问题。
李玉扯唇。
皇上生了副貌比潘安的君子相儿,又极会哄姑娘开心,哪儿用得着担心。
……
可惜,能瞬间抚平皇上情绪的皇后娘娘,在伴随皇上东巡泰山后,在山东德州病逝了。
弘历伤心欲绝。
富察皇后乖顺温柔,不仅对他体贴,跟他的生母相处也极为融洽。
甚至在勾心斗角的皇宫中,她始终善良宽厚,让他无后顾之忧,他曾多次写诗赞美她的容貌和品德,认为她与历代的贤后相比也不落下风。
然而,他这般美好的妻子,上天却薄待她,生的两个皇子都接连不幸夭折,她悲痛异常,身心也受到严重的打击。
如今更是就这样离他而去,与他阴阳相隔了。
弘历不禁想起他们初识的时候……
这门婚事,还是皇考亲自给他操办的。
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姿容窈窕,端庄秀丽,他早已倾慕已久。
可皇室的婚姻向来由不得自己做主,只是没想到他竟这般幸运,皇阿玛恰好将她许配给了他。
得知自己的皇后是她时,他是那般庆幸、狂喜。
婚后,她节俭朴素,不爱穿金戴银,尤其是朝廷征战噶尔丹那几年,她更是从后宫中为他省下了不少开支,用于前线打仗。
这般贤惠,让他对她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没想到,她竟这样离他而去了……
后宫佳丽三千,让他爱入肺腑的,只有她一人。
他从没想过她会离开!
弘历觉得,他快要疯了。
……
皇后骤然离世,大臣们人人自危。
谁都能感受到皇上的疯狂和暴躁。
比雍正朝更要凶猛的血雨腥风,来了。
皇后最后所乘的大船叫做青雀舫,弘历为了保留对她的念想,下令将这艘船不许拆迁,直接送到京城。
这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这阵子,皇上因对皇后娘娘大不敬,砍杀了不少人了。
没人敢说不能完成。
朝廷只得征发了几千民夫,几乎拆了京城城门,生拉硬拽,总算才把大船给弄进来。
百姓们目瞪口呆,却没人敢议论。
十几年前登基的温润如风的白脸儿皇帝,终于要变红脸了。
……
皇后的丧礼,弘历极端重视。
下令所有的官员,摘下冠上的红缨,到公家规定的灵堂,哭祭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不准嫁娶,不准听饮酒作乐。
一般老百姓,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也不准不嫁娶,不作乐。
这是清朝有史以来,对皇后最为隆重的丧礼。
可这些,并不足以安慰弘历空荡荡的心。
他只能让自己更加忙起来,才能弥补失去爱妻的痛。
在治丧期间,他事必躬亲,可心情还是非常糟糕,导致朝廷的管理愈加从宽到严。
然而,他的性格开始变得暴躁易怒。
最先遭殃的便是大皇子和三皇子。
这两位皇子非皇后所生,却受到皇后多年照料。然而,这两个不孝子却在皇后丧事期间,没有流露出一丝悲哀的神情。
弘历勃然大怒。
雷厉下令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并将皇子的师傅们也做罚俸处理。
……
这还算是念及父子之情,皇上对于其他人就没那么仁慈了。
这些日子,乾清宫都是阴冷沉寂的。
小太监们具都胆战心惊,生怕做了什么错事,惹得皇上不快,没了脑袋。
自打皇上接连斩杀了十多个办事出错的小太监后,李玉都不敢再放其他太监进来伺候了,除非那些老练稳重的,尤其是近身伺候,除了他自己,再不假借人手。
“皇上,翰林院所制的皇后册文到了。”
弘历冷沉的接过,专注的一条条检查,结果却发现满文译文中,将“皇妣”一词写成了“先太后”。
这本来是无心之失,训斥一顿改过就好。
然,沉浸在痛失所爱的悲戚中的皇帝,雷霆大怒。
当即便摔了折子,李玉刚上来的茶直接被他砸在地上!
“这帮狗官!对皇后之事竟如此马虎,丝毫不放在心上!!”
暴怒的厉吼声响彻乾清宫的大殿。
李玉惊惶的跪下。
随后,满朝文武就见识到了天子之怒。
皇上够狠。
主管翰林院的是刑部尚书阿克敦,这事交给刑部处理,让下属审理自己长官。
刑部官员见到皇帝盛怒,已经加重处罚,判了个绞监侯。
可显然不够让皇上满意。
刑部官员全部问罪,将阿克敦照“大不敬”议罪,斩监侯,秋后处决,连全尸也不给留。
满尚书盛安、汉尚书汪由敦、侍郎勒尔森、钱阿群、兆惠、魏定国等等全部革职。
京城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然而,此事余波未平,由于政治空气紧张,在皇后的葬礼上,许多官员借故而没来,送葬人群稀稀拉拉的。
弘历更加愤怒,已经近乎失去理智。
他发现很多官员都剃了头,按照满族规矩,百日之内是不能剃的。
于是弘历瞅准机会,小官太多就流放,抓住最大的两个总督——湖广总督塞楞额、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严惩。
由于塞楞额明明是旗人,还不懂规矩,被皇上勒令自杀。
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三四个巡抚,几百名官员,造成的深远影响是,皇上再也回不到即为初年待臣下彬彬有礼时代了,连伪装都不愿意。
臣民们清楚的知道,皇上深爱皇后,皇后故去,皇上那仅存的一丝温柔,也随之灰飞烟灭了。
……
这事儿本也与九爷府的人没什么关系,可这盛安不是别人,正是弘晸的老岳丈。
此人与他贪恋红尘、行事诡异的阿玛敏亲王不同,是个老实勤恳甚至有些迂腐的好官。
他阿玛在新皇登基后,便辞去了一身官职,带着媳妇儿到处游山玩水,而他这位老岳丈,如今眉毛胡子都白了,六十多近七十的人了,依旧兢兢业业的为朝廷效力。
如今却因保人而触怒了皇上,好在只是被革职。
可这些关系,向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好在后又有许多官员办了错事儿,要处理的人太多,皇上还没想到连坐。
可犯案人的家里,具都是胆战心惊。
九爷因皇后丧事也回到京中,众人先前有事儿都求九爷,如今九爷自卸任后就再没过问过政事,更一直有个“不帮陌生人”的规矩在,故此,大家都去求了世子弘晸。
毕竟世子如今的老丈人也犯了法,总得一起想办法不是?
尤其如今世子政绩不凡,定更有门路。
被关押的大臣,满汉两位尚书的年龄最大,活动得也最多。
汉大臣汪由敦的家人见着了弘晸就是一通的哭,说自己去牢里见老父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吃得不好,睡得也不好,总在牢里关着可不是个事儿啊,要早些就出来才好。
弘晸的嫡妻纳喇氏,尚书盛安之女,在一旁听着,也跟着用帕子抹着眼泪,哭哭啼啼。
弘晸看妻子在旁边哭,心烦的很,剑眉紧皱,凌厉的斥责她“什么时候爷们儿们谈话,女人也能在场了?”
弘晸平常不这样,甚至是温柔会哄人开心的,纳喇氏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他,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
纳喇氏委屈至极,看着他,不肯离开。
那是她阿玛啊……
她阿玛年纪那么大了,万一要有个好歹……便是他们这些做儿女的不孝啊!
她哥哥已经几番拖到她这儿,求弘晸给想想办法了,可她每次提,都被弘晸给干脆的拒绝了。
弘晸见她不肯离开,作罢,索性也就直接跟汪由敦的家人表明态度。
“这时候,我是不会出手帮忙的,除非我嫌我的岳丈大人死得不够快。”
汪由敦一家具都不可思议的看着他,甚至还有些怒意。
为了不想帮他们,竟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是在咒他的岳父,还是在诅咒他们的父亲!?
弘晸遗传了母亲的理智和父亲的聪慧,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冷静睿智。
平静淡定道“以皇上的性子,如今能判一个革职收监,已是福气了。”
“还敢拿皇后搪塞,跟朕顶嘴了!?”弘历圆目怒瞪,长腿又踢了过去。
却被李玉灵活闪过,嘿嘿的傻笑赔罪“奴才错了,奴才错了……”
弘历怒得正要治罪,被富察皇后温柔拦住,声音如水般甜软“皇上,气大伤身……”
又深知他的性子,紧接着软软的提起别的话题“皇上,臣妾听闻您又命人刻了许多新章,不如……臣妾再同您欣赏下赵孟頫的画?”
太监李玉听闻此言,倏然松了口气,默默为赵孟頫的哀悼了下的同时,当即笑得跟一朵花似的,积极道“皇上,奴才这就去取?”
弘历瞪了他一眼,又不好驳爱妻的面子,不耐烦的挥手“嗯,去吧。”
……
李玉拿了赵孟頫的《人骑图》卷过来,长轴画卷一打开,原本画中意境早已被无数个印章和读者所附诗词打破,满满的红色弹幕和彩虹屁映入眼帘。
弘历看了眼李玉。
心想这狗奴才虽圆滑了些,但到底甚得朕心。
他最爱的就是赵孟頫的画卷,而这幅《人骑图》是他近日心中之最。
一着唐装之文官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着意表现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稳的个性。
描法近铁线描,劲健细挺,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笔韵。
简直甚美!
弘历之前郁闷一扫而空,在富察皇后温柔研磨的配合下,大气的在卷中仅存的空白地上挥毫写下四个大字儿
深得稳意!
此等意境非常人所不能及。
光是自己欣赏是绝对不够的,还要同他人一起分享才行!
“皇后,这幅《人骑图》是赵孟頫四十三岁所作,属于他早期作品。当时他对于唐人画马的领悟是‘始得其意’,三年后,他再题时则说是‘得之于天’、‘不愧唐人’,可以看到,三年之间,赵孟頫对于人马画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和创造,这在他晚期的《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卷中展现得最为神采。”
激动的赞美着,弘历抬头,吩咐道“李玉,去把那幅《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给朕拿来!”
“对了,还有那幅《洛神赋》!”
李玉瞧着皇上这副来了精神的样子,笑眯眯道“嗻。”
皇上年少得志,自是有许多脾气的。
但只要皇后娘娘和赵孟頫的画在,保准能解救。
“皇后,朕甚是倾慕于赵孟頫。”新画上来之前,弘历拉着自己的发妻,如少年般侃侃而谈“他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且他的书法也登峰造极,篆、隶、真、行、草书,样样擅长,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令朕敬仰。”
富察皇后温柔的笑着,适时地夸赞道“皇上书法也是极好的,依臣妾看,倒是比赵孟頫的还要大气三分。”
弘历听得喜悦至极。
他这位妻子,在十岁是就被皇考夸过,实属才女,且人善心美,从来只说实话。
这番夸赞真诚纯挚,弘历心中仿佛有只小龙在舒畅肆意的遨游。
朗笑两声,谦虚道“皇后爱朕,故也护朕。哪里有三分,顶多一两分吧……哈哈……”
李玉抱着画回来,正听见自家主子自吹自擂,脚下差点儿一个踉跄。
可下句话,更是让他牙酸跌下巴。
只见他家主子微微低头,温润而充满磁性的声音低低沉沉道
“那洛神虽美极,却不及你万分之一。”
李玉“……”
早前雍正爷怕儿子太随他,还担心过日后的子嗣问题。
李玉扯唇。
皇上生了副貌比潘安的君子相儿,又极会哄姑娘开心,哪儿用得着担心。
……
可惜,能瞬间抚平皇上情绪的皇后娘娘,在伴随皇上东巡泰山后,在山东德州病逝了。
弘历伤心欲绝。
富察皇后乖顺温柔,不仅对他体贴,跟他的生母相处也极为融洽。
甚至在勾心斗角的皇宫中,她始终善良宽厚,让他无后顾之忧,他曾多次写诗赞美她的容貌和品德,认为她与历代的贤后相比也不落下风。
然而,他这般美好的妻子,上天却薄待她,生的两个皇子都接连不幸夭折,她悲痛异常,身心也受到严重的打击。
如今更是就这样离他而去,与他阴阳相隔了。
弘历不禁想起他们初识的时候……
这门婚事,还是皇考亲自给他操办的。
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姿容窈窕,端庄秀丽,他早已倾慕已久。
可皇室的婚姻向来由不得自己做主,只是没想到他竟这般幸运,皇阿玛恰好将她许配给了他。
得知自己的皇后是她时,他是那般庆幸、狂喜。
婚后,她节俭朴素,不爱穿金戴银,尤其是朝廷征战噶尔丹那几年,她更是从后宫中为他省下了不少开支,用于前线打仗。
这般贤惠,让他对她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没想到,她竟这样离他而去了……
后宫佳丽三千,让他爱入肺腑的,只有她一人。
他从没想过她会离开!
弘历觉得,他快要疯了。
……
皇后骤然离世,大臣们人人自危。
谁都能感受到皇上的疯狂和暴躁。
比雍正朝更要凶猛的血雨腥风,来了。
皇后最后所乘的大船叫做青雀舫,弘历为了保留对她的念想,下令将这艘船不许拆迁,直接送到京城。
这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这阵子,皇上因对皇后娘娘大不敬,砍杀了不少人了。
没人敢说不能完成。
朝廷只得征发了几千民夫,几乎拆了京城城门,生拉硬拽,总算才把大船给弄进来。
百姓们目瞪口呆,却没人敢议论。
十几年前登基的温润如风的白脸儿皇帝,终于要变红脸了。
……
皇后的丧礼,弘历极端重视。
下令所有的官员,摘下冠上的红缨,到公家规定的灵堂,哭祭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不准嫁娶,不准听饮酒作乐。
一般老百姓,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也不准不嫁娶,不作乐。
这是清朝有史以来,对皇后最为隆重的丧礼。
可这些,并不足以安慰弘历空荡荡的心。
他只能让自己更加忙起来,才能弥补失去爱妻的痛。
在治丧期间,他事必躬亲,可心情还是非常糟糕,导致朝廷的管理愈加从宽到严。
然而,他的性格开始变得暴躁易怒。
最先遭殃的便是大皇子和三皇子。
这两位皇子非皇后所生,却受到皇后多年照料。然而,这两个不孝子却在皇后丧事期间,没有流露出一丝悲哀的神情。
弘历勃然大怒。
雷厉下令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并将皇子的师傅们也做罚俸处理。
……
这还算是念及父子之情,皇上对于其他人就没那么仁慈了。
这些日子,乾清宫都是阴冷沉寂的。
小太监们具都胆战心惊,生怕做了什么错事,惹得皇上不快,没了脑袋。
自打皇上接连斩杀了十多个办事出错的小太监后,李玉都不敢再放其他太监进来伺候了,除非那些老练稳重的,尤其是近身伺候,除了他自己,再不假借人手。
“皇上,翰林院所制的皇后册文到了。”
弘历冷沉的接过,专注的一条条检查,结果却发现满文译文中,将“皇妣”一词写成了“先太后”。
这本来是无心之失,训斥一顿改过就好。
然,沉浸在痛失所爱的悲戚中的皇帝,雷霆大怒。
当即便摔了折子,李玉刚上来的茶直接被他砸在地上!
“这帮狗官!对皇后之事竟如此马虎,丝毫不放在心上!!”
暴怒的厉吼声响彻乾清宫的大殿。
李玉惊惶的跪下。
随后,满朝文武就见识到了天子之怒。
皇上够狠。
主管翰林院的是刑部尚书阿克敦,这事交给刑部处理,让下属审理自己长官。
刑部官员见到皇帝盛怒,已经加重处罚,判了个绞监侯。
可显然不够让皇上满意。
刑部官员全部问罪,将阿克敦照“大不敬”议罪,斩监侯,秋后处决,连全尸也不给留。
满尚书盛安、汉尚书汪由敦、侍郎勒尔森、钱阿群、兆惠、魏定国等等全部革职。
京城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然而,此事余波未平,由于政治空气紧张,在皇后的葬礼上,许多官员借故而没来,送葬人群稀稀拉拉的。
弘历更加愤怒,已经近乎失去理智。
他发现很多官员都剃了头,按照满族规矩,百日之内是不能剃的。
于是弘历瞅准机会,小官太多就流放,抓住最大的两个总督——湖广总督塞楞额、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严惩。
由于塞楞额明明是旗人,还不懂规矩,被皇上勒令自杀。
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三四个巡抚,几百名官员,造成的深远影响是,皇上再也回不到即为初年待臣下彬彬有礼时代了,连伪装都不愿意。
臣民们清楚的知道,皇上深爱皇后,皇后故去,皇上那仅存的一丝温柔,也随之灰飞烟灭了。
……
这事儿本也与九爷府的人没什么关系,可这盛安不是别人,正是弘晸的老岳丈。
此人与他贪恋红尘、行事诡异的阿玛敏亲王不同,是个老实勤恳甚至有些迂腐的好官。
他阿玛在新皇登基后,便辞去了一身官职,带着媳妇儿到处游山玩水,而他这位老岳丈,如今眉毛胡子都白了,六十多近七十的人了,依旧兢兢业业的为朝廷效力。
如今却因保人而触怒了皇上,好在只是被革职。
可这些关系,向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好在后又有许多官员办了错事儿,要处理的人太多,皇上还没想到连坐。
可犯案人的家里,具都是胆战心惊。
九爷因皇后丧事也回到京中,众人先前有事儿都求九爷,如今九爷自卸任后就再没过问过政事,更一直有个“不帮陌生人”的规矩在,故此,大家都去求了世子弘晸。
毕竟世子如今的老丈人也犯了法,总得一起想办法不是?
尤其如今世子政绩不凡,定更有门路。
被关押的大臣,满汉两位尚书的年龄最大,活动得也最多。
汉大臣汪由敦的家人见着了弘晸就是一通的哭,说自己去牢里见老父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吃得不好,睡得也不好,总在牢里关着可不是个事儿啊,要早些就出来才好。
弘晸的嫡妻纳喇氏,尚书盛安之女,在一旁听着,也跟着用帕子抹着眼泪,哭哭啼啼。
弘晸看妻子在旁边哭,心烦的很,剑眉紧皱,凌厉的斥责她“什么时候爷们儿们谈话,女人也能在场了?”
弘晸平常不这样,甚至是温柔会哄人开心的,纳喇氏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他,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
纳喇氏委屈至极,看着他,不肯离开。
那是她阿玛啊……
她阿玛年纪那么大了,万一要有个好歹……便是他们这些做儿女的不孝啊!
她哥哥已经几番拖到她这儿,求弘晸给想想办法了,可她每次提,都被弘晸给干脆的拒绝了。
弘晸见她不肯离开,作罢,索性也就直接跟汪由敦的家人表明态度。
“这时候,我是不会出手帮忙的,除非我嫌我的岳丈大人死得不够快。”
汪由敦一家具都不可思议的看着他,甚至还有些怒意。
为了不想帮他们,竟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是在咒他的岳父,还是在诅咒他们的父亲!?
弘晸遗传了母亲的理智和父亲的聪慧,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冷静睿智。
平静淡定道“以皇上的性子,如今能判一个革职收监,已是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