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让大琻极为崩溃的是,一直都是大琻死敌的蒙古,拒绝了出兵。
对于蒙古来说,这一点也非常好理解。在蒙古看来,大琻和大辽国和西宁国死磕,不管谁最终胜利了,都必定是伤亡惨重。就算他们有最终胜利者,在伤了元气之后,必定也需要休养生息。
蒙古一点也不想参与进去。对于这场腥风血雨,他们只想做一个旁观者。
这对于大琻来说,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就在这时候,西宁军和大辽队,却停止了进攻。
原因很简单,如果继续进攻的话就到了北部游牧地区了。那里既没有城池,也鲜有人烟,一旦进入这些区域,补给是个巨大的问题。
大琻的东北部,距离西宁和大辽国占据的南部,只有狭长的一段地带,宽度不过两个县域。
一旦大辽国和西宁国的大军北上追击,被蒙古切断了返回的道路,那等待着军队的命运,就只有补给断掉,死路一条。
正是因为这一点,只要蒙古还占着北方中原大面积的领土,大琻就不会消亡。
如今把大琻赶出了中原,大辽国和西宁国就要开始收拾山河,瓜分利益了。
原本大辽国还以为要和西宁国好好谈判一番,做好的准备被西宁国大砍一刀。
可是没想到,西宁国过来主动谈判,给出了一个让大辽国震惊的要求。
西宁国要带走整个大琻国南部所有的汉族人口,一共大约是三千万左右。
至于占领的大琻国国土,西宁国却只要了靠近西宁国那边的五十个县域。
这一点让大辽国匪夷所思。要知道此时的西宁国,占领区可是六百多个县域。可是西宁国却主动放弃了领土选择要人口。
这太诡异了。这也正中了大辽国的下怀。要知道大辽国正愁这么多的人,没办法养活呢。
正好此时一股脑的部赶到西宁国那边去。大辽国白得一倍的领土,正坐着国力膨胀的春秋大梦。
这一点,也只有高瞻远瞩的西宁国事阁阁老们才能想的明白。
西宁国之所以有如今的经济规模,有如此强大的军队,主要就是因为有人。
人始终都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不是累赘。
想要增加三千万的人口,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这数十年时间,西宁国等不急了。
葛岩对于报仇的心思,已经显得有些着急。
他可不想等数十年之后,自己行将就木的时候,再看这仇人垮台。
人口蜂拥进入西宁国以后,葛岩将这些人口安排在了西戎州和原来的回鹘占领区。
这两个区域,本来就是人烟稀少,注入了人口以后,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整个西宁根本不缺粮食,养活这些人根本不成问题。国库里也不缺钱,给予足够的安置经费以后,这些人很快就在西宁国安居乐业起来。
吸收了这么多人以后,整个西宁国的国力再次膨胀。
至于西宁国吸收的五十个县域,西宁军将这里建设成了桥头堡,成了前线斗争的缓冲地带。
这样一来,别国想要进攻西宁国,就不光有黄河和长江天险,还需在这片缓冲地带,被缓冲。
这么一来,西宁国反而更为稳定了。
西宁国之所以放弃大量的大琻国领土,其实是有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就是让大辽国直接面对蒙古国和大琻国的冲击。
本来大辽国国力已经较为羸弱了。此时有了这么一大片的领土,既没有人也没有钱去发展,就会成为大辽国一个巨大的包裹和累赘。
大辽国的人显然没有这样的远见,他们还在为有了这片庞大的领土而沾沾自喜。
为了维系这片领土的稳固,大辽国在辽阔的北部边界上,长期驻扎三百万的大军。
除此之外,在南方的大魏国边境,大辽国一样要驻扎两百万大军。就连暂时是盟友的西宁国,大辽国也一样需要驻军一百万以防不测。
这样加在一起,就等于需要六百万的常驻大军。
要知道整个大魏国的总人口也不过六七千万人。
这还只是边境军队而已,还有大量的地方乡勇军,和捍卫京城的守军,加在一起,军队已经达到千万级别。
穷兵黩武到了这个程度,大辽国依然没有醒悟过来。
他们的税收,早已经入不敷出。尤其是辽阔的北部边境,因为西宁国要走了所有百姓,造成了庞大的无人区。
边境军队无法在附近获得补给,只能从南方远距离运送。
千里迢迢运送补给,这可是一场巨大的消耗。
果不其然,才经历一个月,大辽国内部就已经有些坚持不住了。
大量的大琻国士兵,此时在边境觊觎着。此时大琻和大辽国,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境地。
只要大辽国敢有一丝松懈,大琻的骑兵就会毫不犹豫的冲击过来,给予边境军致命一击。
大辽国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他们这时候,才明白过来,西宁国为什么只要人,而不要领土。
一片没有百姓人口的领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为了养活这支边境军队,大辽国皇帝不得不宣布这支庞大的边境军,在北部边境正式成为军户,有屯田屯兵垦殖的重任。
这些边境军垦殖,对于蒙古和大琻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好处了。原本这些游牧民族还没有劫掠的兴趣,毕竟没有事很么资源。现在有了垦殖,就有了劫掠的动力了,起码骑着马儿过来,没准就能抢到粮食,这可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这么一来边境军不堪其扰,每天都活在精神紧绷的状态下。
没过几个月,就有不少人精神上受不了,引发了大面积的哗变。
边境军的混乱,这是西宁国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大辽国边境军的混乱,还被蒙古和大琻看在眼里。
他们最擅长于抓住机会,立刻出兵,强行进攻边境军。
军心不稳的边境军,居然在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连连败退。
双方才开战六天,大辽国的援军还没到的情况下,就已经触发了线溃败。
线溃败之下,大辽国的边境军,犹如散沙一般疯狂的朝南逃命。那些曾经从西宁国花了重金买来的巨炮和军备,部弃之如敝履。
(本章完)
。
--
对于蒙古来说,这一点也非常好理解。在蒙古看来,大琻和大辽国和西宁国死磕,不管谁最终胜利了,都必定是伤亡惨重。就算他们有最终胜利者,在伤了元气之后,必定也需要休养生息。
蒙古一点也不想参与进去。对于这场腥风血雨,他们只想做一个旁观者。
这对于大琻来说,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就在这时候,西宁军和大辽队,却停止了进攻。
原因很简单,如果继续进攻的话就到了北部游牧地区了。那里既没有城池,也鲜有人烟,一旦进入这些区域,补给是个巨大的问题。
大琻的东北部,距离西宁和大辽国占据的南部,只有狭长的一段地带,宽度不过两个县域。
一旦大辽国和西宁国的大军北上追击,被蒙古切断了返回的道路,那等待着军队的命运,就只有补给断掉,死路一条。
正是因为这一点,只要蒙古还占着北方中原大面积的领土,大琻就不会消亡。
如今把大琻赶出了中原,大辽国和西宁国就要开始收拾山河,瓜分利益了。
原本大辽国还以为要和西宁国好好谈判一番,做好的准备被西宁国大砍一刀。
可是没想到,西宁国过来主动谈判,给出了一个让大辽国震惊的要求。
西宁国要带走整个大琻国南部所有的汉族人口,一共大约是三千万左右。
至于占领的大琻国国土,西宁国却只要了靠近西宁国那边的五十个县域。
这一点让大辽国匪夷所思。要知道此时的西宁国,占领区可是六百多个县域。可是西宁国却主动放弃了领土选择要人口。
这太诡异了。这也正中了大辽国的下怀。要知道大辽国正愁这么多的人,没办法养活呢。
正好此时一股脑的部赶到西宁国那边去。大辽国白得一倍的领土,正坐着国力膨胀的春秋大梦。
这一点,也只有高瞻远瞩的西宁国事阁阁老们才能想的明白。
西宁国之所以有如今的经济规模,有如此强大的军队,主要就是因为有人。
人始终都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不是累赘。
想要增加三千万的人口,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这数十年时间,西宁国等不急了。
葛岩对于报仇的心思,已经显得有些着急。
他可不想等数十年之后,自己行将就木的时候,再看这仇人垮台。
人口蜂拥进入西宁国以后,葛岩将这些人口安排在了西戎州和原来的回鹘占领区。
这两个区域,本来就是人烟稀少,注入了人口以后,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整个西宁根本不缺粮食,养活这些人根本不成问题。国库里也不缺钱,给予足够的安置经费以后,这些人很快就在西宁国安居乐业起来。
吸收了这么多人以后,整个西宁国的国力再次膨胀。
至于西宁国吸收的五十个县域,西宁军将这里建设成了桥头堡,成了前线斗争的缓冲地带。
这样一来,别国想要进攻西宁国,就不光有黄河和长江天险,还需在这片缓冲地带,被缓冲。
这么一来,西宁国反而更为稳定了。
西宁国之所以放弃大量的大琻国领土,其实是有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就是让大辽国直接面对蒙古国和大琻国的冲击。
本来大辽国国力已经较为羸弱了。此时有了这么一大片的领土,既没有人也没有钱去发展,就会成为大辽国一个巨大的包裹和累赘。
大辽国的人显然没有这样的远见,他们还在为有了这片庞大的领土而沾沾自喜。
为了维系这片领土的稳固,大辽国在辽阔的北部边界上,长期驻扎三百万的大军。
除此之外,在南方的大魏国边境,大辽国一样要驻扎两百万大军。就连暂时是盟友的西宁国,大辽国也一样需要驻军一百万以防不测。
这样加在一起,就等于需要六百万的常驻大军。
要知道整个大魏国的总人口也不过六七千万人。
这还只是边境军队而已,还有大量的地方乡勇军,和捍卫京城的守军,加在一起,军队已经达到千万级别。
穷兵黩武到了这个程度,大辽国依然没有醒悟过来。
他们的税收,早已经入不敷出。尤其是辽阔的北部边境,因为西宁国要走了所有百姓,造成了庞大的无人区。
边境军队无法在附近获得补给,只能从南方远距离运送。
千里迢迢运送补给,这可是一场巨大的消耗。
果不其然,才经历一个月,大辽国内部就已经有些坚持不住了。
大量的大琻国士兵,此时在边境觊觎着。此时大琻和大辽国,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境地。
只要大辽国敢有一丝松懈,大琻的骑兵就会毫不犹豫的冲击过来,给予边境军致命一击。
大辽国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他们这时候,才明白过来,西宁国为什么只要人,而不要领土。
一片没有百姓人口的领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为了养活这支边境军队,大辽国皇帝不得不宣布这支庞大的边境军,在北部边境正式成为军户,有屯田屯兵垦殖的重任。
这些边境军垦殖,对于蒙古和大琻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好处了。原本这些游牧民族还没有劫掠的兴趣,毕竟没有事很么资源。现在有了垦殖,就有了劫掠的动力了,起码骑着马儿过来,没准就能抢到粮食,这可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这么一来边境军不堪其扰,每天都活在精神紧绷的状态下。
没过几个月,就有不少人精神上受不了,引发了大面积的哗变。
边境军的混乱,这是西宁国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大辽国边境军的混乱,还被蒙古和大琻看在眼里。
他们最擅长于抓住机会,立刻出兵,强行进攻边境军。
军心不稳的边境军,居然在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连连败退。
双方才开战六天,大辽国的援军还没到的情况下,就已经触发了线溃败。
线溃败之下,大辽国的边境军,犹如散沙一般疯狂的朝南逃命。那些曾经从西宁国花了重金买来的巨炮和军备,部弃之如敝履。
(本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