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立民和王绍全走了,只剩下顾登峰。
“大人,我觉得庄掌柜和王掌柜已经算是比较尽心了,从选址到前期准备,他们都花了不少心思,投入也很大,王掌柜带着一帮人近期主要是在勘察榆关港,他的想法就是要把南方——榆关——辽东、朝鲜这条商路彻底打通,估计还是对永平未来的铁料产量有些担心,……”
顾登峰的解释也在意料之中。
王绍全这帮晋商至今还是将信将疑,虽然在钱银投入上不小,但是更多的还是看在庄记入股带来的技术和冯紫英未来的仕途前景上才肯加入,但如果只是要想在永平府复制一个佛山庄记那样的冶铁工坊,这帮晋商认为在盈利上是很长时间内都是无法赶上佛山的。
很简单,单单是一个市场和运输问题,就会让成本大增,石炭炼焦,焦炭炼铁,这个流程练出来的铁产量和质量能不能达到冯紫英所描绘的那样美好,甚至连庄立民都一样心里没底。
若是炼铁成本和质量产量只是比佛山那边略好,那么一个运输和市场渠道问题,就会迅速把这样冯紫英心目中一个伟大的煤铁制造复合体的成本迅速拉到和佛山等地一样,甚至更高。
所以王绍全他们还是很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
既然加入了进来,而且投入那么大,鸡蛋就不能单单只放在一个篮子里,好歹榆关这里是北地陆路进入辽东的咽喉枢纽,距离京师城不过几百里地,也是北地开海的一个机会,那么将其作为一个连通辽西走廊和京师与南方的物资集散地,还是大有可为的。
尤其是永平府的铁料产量如果能达到一定级数上,这个棋子就能盘活了。
“登峰,你说的我都清楚,王绍全他们这是想要规避风险,说来说去还是信心不足,加入进来只怕更多的是看好我这个人日后在仕途上的前途吧。”冯紫英笑了笑,“庄立民是觉得有我父亲蓟辽未来几年的订货作为保底,所以也算是押注我的这一场冒险吧,都盘算精着呢,但是我们不能抱着这种想法,永平的这个冶铁工坊,必须要建起来,而且会比他们想象的要好,而且好十倍!……”
“……,我知道你心里没底,但是你觉得我有这样的大好前程,却如此煞费苦心的搞这样一个劳民伤财且未必能有多少收益的事儿,值得么,划算么?我要告诉你,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比任何事情都值得!这也是我为什么单独把你抽出来,让你负责这个事儿,而且要一直负责到底,因为别人我不放心,……”
“我有这个信心,登峰,你有么?”冯紫英注视着顾登峰。
顾登峰面色潮红,冯紫英如此推心置腹,士为知己者死,他还能说什么?起身抱拳,“大人放心,登峰定当不负重托,将此事办好!”
“好,还是那句话,集思广益,勇于尝试,不要怕失败花银子,庄记有银子,晋商有银子,海通银庄有银子,这一切付出终归都会有回报的,这一点我确信无疑,因为西夷人那边的范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总算是把这帮人打发走了。
口声声说是来自西夷人的技术秘密,但是在没见到第一炉铁水出来之前,没有人敢相信,而这种担心和焦虑会一直持续到铁水出炉那一刻。
在此之前这些晋商们宁肯多花些精力先把榆关港这边的码头建设先搞起来。
当然,对冯紫英来说,他乐见其成,但却不能影响到炼焦和冶铁的进度。
连续不断的奔波和谈事儿,让冯紫英也有些疲惫。
到现在他才算是明白在通讯和交通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要想做好事情,那就只能是辛苦自己。
只是时间太紧,自己心思太急,总想要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好做成,但明知道这不现实,但是总想更快一些,这种心态下,所以更容易让人产生疲惫倦怠和急躁的情绪。
端起茶,抿了一口,让自己心境平复一些。
冯紫英并不知道自己这半个月来的种种落在整个永平府衙里的同僚和下属们眼中,已经有了两种反应,一种是认为他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一种则是认为他哗众取宠急于事功。
但不管是那种,大家都还是有些佩服冯紫英旺盛的精力,这才去了三屯营和蓟镇方面协调,又马不停蹄去了抚宁,然后还去了榆关,这都是几百里地一趟,来回奔波,身体差一点儿都得要把骨架子给颠簸散了。
按照计划,冯紫英还打算跑一趟昌黎和乐亭,看看蒲泊附近的惠民盐场现状,不过这一趟他还是打算微服私行。
大周的规制,非亲民官并不需要这种亲临各州县去抚民,他这个同知其实用不着东奔西跑,只需要等待各州县主官和同知、县丞来见自己,汇报情况就行了。
他的工作范围已经基本划定下来,协助朱志仁处置府中各项事务,但是重点是清军、海防、治安以及田赋之外的赋税劳役。
清军不必说了,海防和治安是一大难题,蓟镇那边虽然答应配合支持,但是这还需要一个契机,而天赋之外的赋税劳役,直接关系到整个永平府的留存收入,也是未来一年永平府用度开支所在,往年都是拮据不堪,也是朱志仁最受攻讦和诟病的,现在朱志仁听了冯紫英的“宏愿”,也难免生出了一些希望。
任重而道远,要一蹴而就,本来就不可能,冯紫英知道自己应该沉下心来,慢慢适应这大周朝的办事节奏。
*******
东书房。
永隆帝白皙的面颊瘦削了不少,不过目光依然沉静,案桌上的奏折一份一份细细看过,比起往日,却少了几分签批的精神。
看着堆砌如山的奏折,永隆帝也有些头疼。
一场病下来,精力似乎一下子就有些不济了,原来还不觉得,这个时候永隆帝才意识到自己年龄不轻了,光是这审阅奏折就让他每日都倍感疲倦。
比起身体依然如故的父皇,据说还是体健神足的老大,永隆帝心中没来由的涌起一层阴霾。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免费领!
还好,各地的情况都还不错,没太多让人扰心的事儿,辽东那边也安宁了下来,东虏没能一举拿下乌拉部,只能偃旗息鼓,暂时隐忍,但是冯唐来的信中依然表示情势不容乐观。
东虏依然在厉兵秣马,而且因为乌拉部虽然未被彻底歼灭,但是实力大减,已经无力制约建州女真向北面和东面的东海女真的渗透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忍不住站起身来把舆图掀开,永隆帝戴起了从西夷进贡来的老花镜,仔细地在舆图上查寻着最新的舆图。
据说这是结合了辽东方面最新对东北之地的探寻描绘出来的舆图,最北面和东面临近的鲸海已经被标注出来了,但是兵部职方司也说,这些只能是一些概略图,具体情形现在还无从得知。
看着舆图上北面散乱的部落名称,永隆帝也知道那就是散居的东海女真,分布区域很宽泛,人口数量却不散多,但这些被南面女真诸部都称之为野人的东海女真民风彪悍,乃是最好的猎手战士,一旦被建州女真所吞并,其实力又要更长一截。
难怪冯唐始终念念不忘,要求登莱方面尽快启动绕过朝鲜经虾夷地前往东海女真临海地区的航线探索,以求能通过海上航线与东海女真联络上,抢先把东海女真诸部抓在大周手中,这样就能对建州女真形成夹击之势。
哪怕东海女真不能为大周所用,但只要能让他们不倒向东虏,那也算是釜底抽薪,助己方一臂之力了。
登莱这边让永隆帝很不满意,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王子腾一直全力以赴打造登莱军,一直到开年才开始分润给了水师舰队一些,导致水师舰队的建设进展缓慢,而码头、船厂的进度更慢,张弛和都察院去了一趟情况略有好转,但还需要时间。
放下舆图,又随手拿起一份奏折。
户部并长芦都转运盐使司的,永隆帝皱起眉头。
两淮盐课父皇至今没有态度,他也不好去多问,但其他几地盐课却是户部重头,虽然海税开征,市舶司建了起来,但是最稳当的仍然是盐课银子,比起田赋来,盐课的稳定性更让人心安。
郑继芝的奏折中称长芦盐课持续下降,一是盐场产量不足,二是私盐泛滥,要求地方上要加强对私盐的管控,尤其是北直诸府和辽东,并攻讦都察院在盐课监督上不力。
微微皱眉,永隆帝提笔欲写,但是最终还是放下笔,内阁意见很严厉,要求各地要严厉查处,但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这里边肯定有什么隐情,还得问一问。
叹了一口气,正待拿起另一份奏折,却听得书房外有脚步声,“陛下,蓟镇急报。”
“大人,我觉得庄掌柜和王掌柜已经算是比较尽心了,从选址到前期准备,他们都花了不少心思,投入也很大,王掌柜带着一帮人近期主要是在勘察榆关港,他的想法就是要把南方——榆关——辽东、朝鲜这条商路彻底打通,估计还是对永平未来的铁料产量有些担心,……”
顾登峰的解释也在意料之中。
王绍全这帮晋商至今还是将信将疑,虽然在钱银投入上不小,但是更多的还是看在庄记入股带来的技术和冯紫英未来的仕途前景上才肯加入,但如果只是要想在永平府复制一个佛山庄记那样的冶铁工坊,这帮晋商认为在盈利上是很长时间内都是无法赶上佛山的。
很简单,单单是一个市场和运输问题,就会让成本大增,石炭炼焦,焦炭炼铁,这个流程练出来的铁产量和质量能不能达到冯紫英所描绘的那样美好,甚至连庄立民都一样心里没底。
若是炼铁成本和质量产量只是比佛山那边略好,那么一个运输和市场渠道问题,就会迅速把这样冯紫英心目中一个伟大的煤铁制造复合体的成本迅速拉到和佛山等地一样,甚至更高。
所以王绍全他们还是很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
既然加入了进来,而且投入那么大,鸡蛋就不能单单只放在一个篮子里,好歹榆关这里是北地陆路进入辽东的咽喉枢纽,距离京师城不过几百里地,也是北地开海的一个机会,那么将其作为一个连通辽西走廊和京师与南方的物资集散地,还是大有可为的。
尤其是永平府的铁料产量如果能达到一定级数上,这个棋子就能盘活了。
“登峰,你说的我都清楚,王绍全他们这是想要规避风险,说来说去还是信心不足,加入进来只怕更多的是看好我这个人日后在仕途上的前途吧。”冯紫英笑了笑,“庄立民是觉得有我父亲蓟辽未来几年的订货作为保底,所以也算是押注我的这一场冒险吧,都盘算精着呢,但是我们不能抱着这种想法,永平的这个冶铁工坊,必须要建起来,而且会比他们想象的要好,而且好十倍!……”
“……,我知道你心里没底,但是你觉得我有这样的大好前程,却如此煞费苦心的搞这样一个劳民伤财且未必能有多少收益的事儿,值得么,划算么?我要告诉你,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比任何事情都值得!这也是我为什么单独把你抽出来,让你负责这个事儿,而且要一直负责到底,因为别人我不放心,……”
“我有这个信心,登峰,你有么?”冯紫英注视着顾登峰。
顾登峰面色潮红,冯紫英如此推心置腹,士为知己者死,他还能说什么?起身抱拳,“大人放心,登峰定当不负重托,将此事办好!”
“好,还是那句话,集思广益,勇于尝试,不要怕失败花银子,庄记有银子,晋商有银子,海通银庄有银子,这一切付出终归都会有回报的,这一点我确信无疑,因为西夷人那边的范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总算是把这帮人打发走了。
口声声说是来自西夷人的技术秘密,但是在没见到第一炉铁水出来之前,没有人敢相信,而这种担心和焦虑会一直持续到铁水出炉那一刻。
在此之前这些晋商们宁肯多花些精力先把榆关港这边的码头建设先搞起来。
当然,对冯紫英来说,他乐见其成,但却不能影响到炼焦和冶铁的进度。
连续不断的奔波和谈事儿,让冯紫英也有些疲惫。
到现在他才算是明白在通讯和交通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要想做好事情,那就只能是辛苦自己。
只是时间太紧,自己心思太急,总想要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好做成,但明知道这不现实,但是总想更快一些,这种心态下,所以更容易让人产生疲惫倦怠和急躁的情绪。
端起茶,抿了一口,让自己心境平复一些。
冯紫英并不知道自己这半个月来的种种落在整个永平府衙里的同僚和下属们眼中,已经有了两种反应,一种是认为他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一种则是认为他哗众取宠急于事功。
但不管是那种,大家都还是有些佩服冯紫英旺盛的精力,这才去了三屯营和蓟镇方面协调,又马不停蹄去了抚宁,然后还去了榆关,这都是几百里地一趟,来回奔波,身体差一点儿都得要把骨架子给颠簸散了。
按照计划,冯紫英还打算跑一趟昌黎和乐亭,看看蒲泊附近的惠民盐场现状,不过这一趟他还是打算微服私行。
大周的规制,非亲民官并不需要这种亲临各州县去抚民,他这个同知其实用不着东奔西跑,只需要等待各州县主官和同知、县丞来见自己,汇报情况就行了。
他的工作范围已经基本划定下来,协助朱志仁处置府中各项事务,但是重点是清军、海防、治安以及田赋之外的赋税劳役。
清军不必说了,海防和治安是一大难题,蓟镇那边虽然答应配合支持,但是这还需要一个契机,而天赋之外的赋税劳役,直接关系到整个永平府的留存收入,也是未来一年永平府用度开支所在,往年都是拮据不堪,也是朱志仁最受攻讦和诟病的,现在朱志仁听了冯紫英的“宏愿”,也难免生出了一些希望。
任重而道远,要一蹴而就,本来就不可能,冯紫英知道自己应该沉下心来,慢慢适应这大周朝的办事节奏。
*******
东书房。
永隆帝白皙的面颊瘦削了不少,不过目光依然沉静,案桌上的奏折一份一份细细看过,比起往日,却少了几分签批的精神。
看着堆砌如山的奏折,永隆帝也有些头疼。
一场病下来,精力似乎一下子就有些不济了,原来还不觉得,这个时候永隆帝才意识到自己年龄不轻了,光是这审阅奏折就让他每日都倍感疲倦。
比起身体依然如故的父皇,据说还是体健神足的老大,永隆帝心中没来由的涌起一层阴霾。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免费领!
还好,各地的情况都还不错,没太多让人扰心的事儿,辽东那边也安宁了下来,东虏没能一举拿下乌拉部,只能偃旗息鼓,暂时隐忍,但是冯唐来的信中依然表示情势不容乐观。
东虏依然在厉兵秣马,而且因为乌拉部虽然未被彻底歼灭,但是实力大减,已经无力制约建州女真向北面和东面的东海女真的渗透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忍不住站起身来把舆图掀开,永隆帝戴起了从西夷进贡来的老花镜,仔细地在舆图上查寻着最新的舆图。
据说这是结合了辽东方面最新对东北之地的探寻描绘出来的舆图,最北面和东面临近的鲸海已经被标注出来了,但是兵部职方司也说,这些只能是一些概略图,具体情形现在还无从得知。
看着舆图上北面散乱的部落名称,永隆帝也知道那就是散居的东海女真,分布区域很宽泛,人口数量却不散多,但这些被南面女真诸部都称之为野人的东海女真民风彪悍,乃是最好的猎手战士,一旦被建州女真所吞并,其实力又要更长一截。
难怪冯唐始终念念不忘,要求登莱方面尽快启动绕过朝鲜经虾夷地前往东海女真临海地区的航线探索,以求能通过海上航线与东海女真联络上,抢先把东海女真诸部抓在大周手中,这样就能对建州女真形成夹击之势。
哪怕东海女真不能为大周所用,但只要能让他们不倒向东虏,那也算是釜底抽薪,助己方一臂之力了。
登莱这边让永隆帝很不满意,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王子腾一直全力以赴打造登莱军,一直到开年才开始分润给了水师舰队一些,导致水师舰队的建设进展缓慢,而码头、船厂的进度更慢,张弛和都察院去了一趟情况略有好转,但还需要时间。
放下舆图,又随手拿起一份奏折。
户部并长芦都转运盐使司的,永隆帝皱起眉头。
两淮盐课父皇至今没有态度,他也不好去多问,但其他几地盐课却是户部重头,虽然海税开征,市舶司建了起来,但是最稳当的仍然是盐课银子,比起田赋来,盐课的稳定性更让人心安。
郑继芝的奏折中称长芦盐课持续下降,一是盐场产量不足,二是私盐泛滥,要求地方上要加强对私盐的管控,尤其是北直诸府和辽东,并攻讦都察院在盐课监督上不力。
微微皱眉,永隆帝提笔欲写,但是最终还是放下笔,内阁意见很严厉,要求各地要严厉查处,但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这里边肯定有什么隐情,还得问一问。
叹了一口气,正待拿起另一份奏折,却听得书房外有脚步声,“陛下,蓟镇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