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从朝鲜那边得到消息,倭寇有袭扰榆关到大沽一线的迹象,登来镇需要提早防范,所以走大沽登陆,防范于未然。”冯紫英编造理由信手拈来,“嗯,红毛番为倭寇提供了火器,所以倭寇威胁急剧增大。”
吴耀青和贾环都是惊讶无比。
发生了什么事情,要让总督大人居然不惜捏造一个理由也要让登来军立即进驻京畿?白莲叛乱,还是京中有变?
可是倭寇少有在初春时节就开始袭扰沿海的情形啊,且不说近十年来倭寇几乎绝迹与大周沿海,就算是十多年前有骚扰沿海的时候,也大多是五六月以后一直到十一月,而且也以东南沿海居多。
这个理由怎么都觉得有些牵强,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得出其中有猫腻。
见二人都是惊疑不定的模样,冯紫英也吁了一口气,稍加思索之后才道:“京中局面有些变化,涉及到多方面,我有些担心,可能我的这个做法会带来一些风险和麻烦,但我觉得有必要。”
吴耀青终于回过味来,瞥了一眼贾环,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冯紫英又道:“环哥儿这边也不必瞒着,他跟我这么久了不必遮瞒什么,不过大章和文弱那边暂时不说。”
贾环心中也是一阵激动,这意味着什么,在冯大哥心目中,自己的可靠超过了郑崇俭和杨嗣昌了,这让他倍加振奋和珍惜。
“那好,大人觉得京中可能有变?是哪方面?京营,还是龙禁尉?”
吴耀青的一句话就让贾环胆战心惊,京营和龙禁尉有变,他们要干什么,造反么?这怎么可能?
“不好说,龙禁尉现在情况不明,但是文言来信说,明显和内阁之间的关系有些疏远了,这很蹊跷。”冯紫英摩挲着下颌,“还有宣府的刘綎,动作连连,在延庆一线搞军事演习,可蒙古人这期间并没有多少异动,这是耀兵扬武么?做给谁看?”
吴耀青立即敏感意识到一些什么:“可是和皇上有关?”
贾环再度震惊,和皇上有关?皇上也要造反?或者说政变?
“若不是和皇上有关,刘綎和卢嵩之流借他们几个熊心豹胆也不可能做出这么无脑的举动来,当然也不排除他们只是皇上的一些施压手段,近期齐相的身体不太好,太子之位的争论肯定又会冒出来。”冯紫英抿着嘴深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皇上和内阁,就看他们如何来处理了。”
话虽如此说,但冯紫英却知道问题没这么假单。
随着内阁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冒头,齐师身体欠佳,把控力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李三才和汤宾尹之流肯定不会甘于出局,必定会殊死一搏,不管是制造舆论也好,还是勾连皇帝也好,亦或是在士人内部拉拢结盟也好,恐怕种种手段都会使将出来。
现在的朝廷已经进入短暂稳定期之后的一个渐变期了,种种原来压下去的矛盾端头都会冒出来,各人都会为了各自的命运前途和利益搏杀一番,尤其是万统帝恐怕也会利用朝廷内部的种种矛盾,开始兴风作浪了。
“那我们如何以备待变?”吴耀青最实在,既然要出事儿,那就须得要提早布局应对。
“让曹文诏他们去大沽算是一着应对之棋,但会有不少后遗症,因为我们现在不确定京中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儿,只是直觉告诉我肯定会出事,我有些担心齐相身体。”冯紫英想了想,“给土文秀以及贺虎臣、杨肇基去信,让他们提高警惕,还有马进宝,京营绝对是关键,一旦乱起来,萧如薰和麻承勋都不可靠,上三亲军那边虽然可信度更高,但兵马太少,难以支撑起大局,不过也要去信,张瑾是龙禁尉出身,提醒一下,他应该明白怎么做。”
只知道要出事儿,但风从哪里来,险从何处生,这却很难判断,哪里都像,但哪里都觉得可能性不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这是最难的。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前日防贼的?
而且这远在辽东,任何消息传递过来,时效性都大打折扣了,甚至水过三秋了,这就是鞭长莫及。
还得要在京中才能最直观最高效地掌握各种消息,及时做出应对,辽东还是太远了一些。
现在做的这一切还不够,可如果动作太大,难免就会引起京中的不安了,曹文诏这一部渡海去大沽也还需要十多二十日去了,也还有缓冲,再有其他动作,就不好交代了。
自己现在也不是兵部侍郎了,很多事情也得要避讳,曹文诏的登来军那也是因为还在辽东地盘上,自己调度一下,勉强说得过去。
换一个人,未必会接受这样的安排。
“大人,若真是京中有变,这般还不够。”吴耀青要想得多了一些,“我们得往最坏处考虑,京营现在虽然有部分西北军和贺杨二位控制着接近一半左右的兵力,但麻承勋这两年陆续从大同、宣府调入部分边军对京营进行轮换,和大人当初担任兵部侍郎时想法一样,得到了熊大人的支持,但熊大人恐怕很难像大人一样对这些新入京营的军队有多大影响力,几乎掌握在麻承勋手中,另外还有萧如薰要在抓紧原来老五军营的旧部,所以京营现在还真不太好说,另外刘綎的危险最大,宣府军作为边军第一号,底蕴很足,而且这两年刘綎在练兵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加上当初老宣府军也都纷纷回了宣府镇,这里边又没有什么蹊跷,……”
冯紫英悚然一惊,如果牛继宗乃至王子腾和麻承勋都有了某种默契,那宣府军就真的成为了一个最大的变数,而且这个变数的战斗力太强,京营加上三亲军也根本无法对抗。
曹文诏这一部登来军过去,只是加强了干预能力,但是抵达大沽就是最大的极限,再要往东面进入,就有些谋反的味道了。
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登来军是不能入京畿的,现在已经出格了,但还能找些理由解释,如果再深入,就很难说得通了。
而且登来军过去也只能过去一部,多了一样说不通,可要应对刘铤的宣府军,还力有未逮,好在还有蓟镇军。
“尤世禄他们是走陆路回去?”冯紫英勐然问道。
“嗯,估计这天气,得走一个月。”吴耀青点头。
“来不及了。”冯紫英越发觉得问题的紧迫性,那种直觉预感让他悚然而惊。
真要出事,往往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时候出事,现在这么多征兆都冒出来了,虽然每一个征兆好像都能用其他理由解释,或者说都觉得可能性不大,但一旦叠加,那就是灾难。
“冯大哥,其实您如果觉得京中局面不稳,就不妨先去蓟镇,您是蓟辽总督,现在辽东这边局面已经稳定下来,有刘大人坐镇,谁也翻不起风浪来,您去蓟镇巡视也是职责所在,完全说得过去,只要您别进京城,就在京城外的怀柔、顺义、三河这些地方检查防务,也一样没谁能说您什么。”
贾环插话道。
冯紫英和吴耀青眼睛同时一亮,怎么就陷入了这个误区没跳出来呢,还是贾环这个局外人一下子戳破了这层纸。
自己是蓟辽总督,不是辽东镇总兵,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担任蓟辽总督就是平定辽东,解决建州女真,和蓟镇没太大关系,但是职衔上自己却是蓟辽总督,蓟镇一样是自己职责范围,自己去蓟镇视察不是理所当然么?
至于什么时候去,具体到哪里,无需向任何人汇报。
勐然反应过来的冯紫英也是大喜过望,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就立即决定道:“我们稍作准备,后日就走,不过这边还要先给尤世功去信,让他们有所准备,黄得功和左良玉部都在京城附近,可以提前集结起来。”
这就是原来自己布局的好处了,尤世功固然算是自己老爹的亲信嫡系,但是老爹现在已经退隐致仕,打建州女真没问题,但是要牵扯到京中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中去,冯紫英对尤世功也没有太大把握,但黄得功和左良玉这两部精锐,自己却是能控制的。
天色一亮,整个总督府就忙碌起来,一连串的信使开始出发直奔蓟镇、京师和牛庄,不确定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冯紫英已经预感到这一场风波不会轻松。
他也要即刻赶往蓟镇,而且距离京师城越近越好,这边给汪文言和老爹以及忠顺王都要打招呼,自己就在京师城外,无须再往辽东去跑。
刘白川的江北镇现在是驻守徐州,有点儿鞭长莫及,但是作为预备队也要打招呼。
现在冯紫英最为担心的是某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只不过因为时空距离原因,自己还不知道,若是这个时候赶回去都已经晚了,那就是天要灭自己了。
吴耀青和贾环都是惊讶无比。
发生了什么事情,要让总督大人居然不惜捏造一个理由也要让登来军立即进驻京畿?白莲叛乱,还是京中有变?
可是倭寇少有在初春时节就开始袭扰沿海的情形啊,且不说近十年来倭寇几乎绝迹与大周沿海,就算是十多年前有骚扰沿海的时候,也大多是五六月以后一直到十一月,而且也以东南沿海居多。
这个理由怎么都觉得有些牵强,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得出其中有猫腻。
见二人都是惊疑不定的模样,冯紫英也吁了一口气,稍加思索之后才道:“京中局面有些变化,涉及到多方面,我有些担心,可能我的这个做法会带来一些风险和麻烦,但我觉得有必要。”
吴耀青终于回过味来,瞥了一眼贾环,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冯紫英又道:“环哥儿这边也不必瞒着,他跟我这么久了不必遮瞒什么,不过大章和文弱那边暂时不说。”
贾环心中也是一阵激动,这意味着什么,在冯大哥心目中,自己的可靠超过了郑崇俭和杨嗣昌了,这让他倍加振奋和珍惜。
“那好,大人觉得京中可能有变?是哪方面?京营,还是龙禁尉?”
吴耀青的一句话就让贾环胆战心惊,京营和龙禁尉有变,他们要干什么,造反么?这怎么可能?
“不好说,龙禁尉现在情况不明,但是文言来信说,明显和内阁之间的关系有些疏远了,这很蹊跷。”冯紫英摩挲着下颌,“还有宣府的刘綎,动作连连,在延庆一线搞军事演习,可蒙古人这期间并没有多少异动,这是耀兵扬武么?做给谁看?”
吴耀青立即敏感意识到一些什么:“可是和皇上有关?”
贾环再度震惊,和皇上有关?皇上也要造反?或者说政变?
“若不是和皇上有关,刘綎和卢嵩之流借他们几个熊心豹胆也不可能做出这么无脑的举动来,当然也不排除他们只是皇上的一些施压手段,近期齐相的身体不太好,太子之位的争论肯定又会冒出来。”冯紫英抿着嘴深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皇上和内阁,就看他们如何来处理了。”
话虽如此说,但冯紫英却知道问题没这么假单。
随着内阁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冒头,齐师身体欠佳,把控力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李三才和汤宾尹之流肯定不会甘于出局,必定会殊死一搏,不管是制造舆论也好,还是勾连皇帝也好,亦或是在士人内部拉拢结盟也好,恐怕种种手段都会使将出来。
现在的朝廷已经进入短暂稳定期之后的一个渐变期了,种种原来压下去的矛盾端头都会冒出来,各人都会为了各自的命运前途和利益搏杀一番,尤其是万统帝恐怕也会利用朝廷内部的种种矛盾,开始兴风作浪了。
“那我们如何以备待变?”吴耀青最实在,既然要出事儿,那就须得要提早布局应对。
“让曹文诏他们去大沽算是一着应对之棋,但会有不少后遗症,因为我们现在不确定京中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儿,只是直觉告诉我肯定会出事,我有些担心齐相身体。”冯紫英想了想,“给土文秀以及贺虎臣、杨肇基去信,让他们提高警惕,还有马进宝,京营绝对是关键,一旦乱起来,萧如薰和麻承勋都不可靠,上三亲军那边虽然可信度更高,但兵马太少,难以支撑起大局,不过也要去信,张瑾是龙禁尉出身,提醒一下,他应该明白怎么做。”
只知道要出事儿,但风从哪里来,险从何处生,这却很难判断,哪里都像,但哪里都觉得可能性不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这是最难的。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前日防贼的?
而且这远在辽东,任何消息传递过来,时效性都大打折扣了,甚至水过三秋了,这就是鞭长莫及。
还得要在京中才能最直观最高效地掌握各种消息,及时做出应对,辽东还是太远了一些。
现在做的这一切还不够,可如果动作太大,难免就会引起京中的不安了,曹文诏这一部渡海去大沽也还需要十多二十日去了,也还有缓冲,再有其他动作,就不好交代了。
自己现在也不是兵部侍郎了,很多事情也得要避讳,曹文诏的登来军那也是因为还在辽东地盘上,自己调度一下,勉强说得过去。
换一个人,未必会接受这样的安排。
“大人,若真是京中有变,这般还不够。”吴耀青要想得多了一些,“我们得往最坏处考虑,京营现在虽然有部分西北军和贺杨二位控制着接近一半左右的兵力,但麻承勋这两年陆续从大同、宣府调入部分边军对京营进行轮换,和大人当初担任兵部侍郎时想法一样,得到了熊大人的支持,但熊大人恐怕很难像大人一样对这些新入京营的军队有多大影响力,几乎掌握在麻承勋手中,另外还有萧如薰要在抓紧原来老五军营的旧部,所以京营现在还真不太好说,另外刘綎的危险最大,宣府军作为边军第一号,底蕴很足,而且这两年刘綎在练兵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加上当初老宣府军也都纷纷回了宣府镇,这里边又没有什么蹊跷,……”
冯紫英悚然一惊,如果牛继宗乃至王子腾和麻承勋都有了某种默契,那宣府军就真的成为了一个最大的变数,而且这个变数的战斗力太强,京营加上三亲军也根本无法对抗。
曹文诏这一部登来军过去,只是加强了干预能力,但是抵达大沽就是最大的极限,再要往东面进入,就有些谋反的味道了。
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登来军是不能入京畿的,现在已经出格了,但还能找些理由解释,如果再深入,就很难说得通了。
而且登来军过去也只能过去一部,多了一样说不通,可要应对刘铤的宣府军,还力有未逮,好在还有蓟镇军。
“尤世禄他们是走陆路回去?”冯紫英勐然问道。
“嗯,估计这天气,得走一个月。”吴耀青点头。
“来不及了。”冯紫英越发觉得问题的紧迫性,那种直觉预感让他悚然而惊。
真要出事,往往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时候出事,现在这么多征兆都冒出来了,虽然每一个征兆好像都能用其他理由解释,或者说都觉得可能性不大,但一旦叠加,那就是灾难。
“冯大哥,其实您如果觉得京中局面不稳,就不妨先去蓟镇,您是蓟辽总督,现在辽东这边局面已经稳定下来,有刘大人坐镇,谁也翻不起风浪来,您去蓟镇巡视也是职责所在,完全说得过去,只要您别进京城,就在京城外的怀柔、顺义、三河这些地方检查防务,也一样没谁能说您什么。”
贾环插话道。
冯紫英和吴耀青眼睛同时一亮,怎么就陷入了这个误区没跳出来呢,还是贾环这个局外人一下子戳破了这层纸。
自己是蓟辽总督,不是辽东镇总兵,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担任蓟辽总督就是平定辽东,解决建州女真,和蓟镇没太大关系,但是职衔上自己却是蓟辽总督,蓟镇一样是自己职责范围,自己去蓟镇视察不是理所当然么?
至于什么时候去,具体到哪里,无需向任何人汇报。
勐然反应过来的冯紫英也是大喜过望,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就立即决定道:“我们稍作准备,后日就走,不过这边还要先给尤世功去信,让他们有所准备,黄得功和左良玉部都在京城附近,可以提前集结起来。”
这就是原来自己布局的好处了,尤世功固然算是自己老爹的亲信嫡系,但是老爹现在已经退隐致仕,打建州女真没问题,但是要牵扯到京中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中去,冯紫英对尤世功也没有太大把握,但黄得功和左良玉这两部精锐,自己却是能控制的。
天色一亮,整个总督府就忙碌起来,一连串的信使开始出发直奔蓟镇、京师和牛庄,不确定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冯紫英已经预感到这一场风波不会轻松。
他也要即刻赶往蓟镇,而且距离京师城越近越好,这边给汪文言和老爹以及忠顺王都要打招呼,自己就在京师城外,无须再往辽东去跑。
刘白川的江北镇现在是驻守徐州,有点儿鞭长莫及,但是作为预备队也要打招呼。
现在冯紫英最为担心的是某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只不过因为时空距离原因,自己还不知道,若是这个时候赶回去都已经晚了,那就是天要灭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