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居然还有这么一段往事秘辛,确实挺有意思的……两位请继续继续说吧。”凌皓一边派人记述下来,一面继续催促徐珖程峡两人继续往下说。
赵国国君虽是嬴姓赵氏,却因血脉不纯而无法更进一步,至今为止也只有赵立这一位大宗师继续坐镇。
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
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
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
疆土囊括了后世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
赵国国君为黄帝五世孙伯益(大费)之后,与秦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赐为嬴姓,其部族为嬴姓部族。
夏朝末年,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孙费昌弃夏投商,为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商朝的功臣。嬴姓部族成为商朝贵族,世代辅佐商朝。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嬴姓部族的恶来与父亲蜚廉一起为纣王效力,恶来后被周武王所杀。
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挑唆发动三监之乱,嬴姓部族卷入。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有宠于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
后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赵城(今山西洪洞)。
自此以后,造父族就自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
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
另外赵国附近还有一个类似“国中之国”的小国,中山国。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章,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汉书地理志注》和《说文解字》记少昊氏为嬴姓。嬴即燕的异字,且又同音,故嬴即燕。少昊氏初以燕(玄鸟)为图腾,故成为嬴姓的始祖。赵人的先祖即嬴姓(少昊氏之后),赵氏(赵城叔带之后),世代辅佐殷商。
武王伐纣,诸姬并起。与殷商属于近枝的嬴姓就走向了衰落,尤其是蜚廉这一支嬴姓部落因愚忠于纣王而被周王室所厌弃。恶来战死,失去了宗主之位,在周王室的安排下,恶来之弟季胜担任蜚廉族的宗主。季胜曾孙造父善御戎,相传造父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乱,封于赵城,其后以赵为氏。造父善于御戎,侄子大骆(恶来之后)善于繁衍马匹。受造父之荐,周王室不计前嫌,启用罪臣恶来之后大骆,封于汧(qian,千)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大骆孙秦仲封大夫,秦仲之子赵其是为秦庄公,故秦赵同宗。后造父六世孙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其子叔带为周朝卿士,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离开周王,侍奉晋文侯。从此赵氏便在晋国落脚,渐成望族。
在前403年,叔带之后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赵国于公元前403年建立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大致领土大致为后世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
中间有个很有意思的桥段,就是赵武灵王时期由于受到与中山之战失败的耻辱,信宫(今邢台)大朝五日,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在全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全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
所谓“胡服骑射”政策,指的就是放弃中原原本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由此,赵国国力大强。
赵最终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
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忻州市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
并从后世的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五原县到修筑了“赵长城”的雏形。
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遭到列国一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
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同时,赵武灵王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使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
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
沙丘宫变之后,赵武灵王薨,赵惠文王继位。期间赵国名将名相辈出,数败秦军。于渑池与秦盟会后,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
一时之间,赵国在关东声威无两,直至因上党郡归属问题而导致的长平之战……
而问题的分界线,也同样来源于这场战争。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兵败城毁使赵国蒙羞,赵王便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
此战算是神州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莫非其中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接下来,徐珖程峡两人的一番话,真的让凌皓震惊了。
原来,世人只知赵国虽然战败,白起遵循昭襄王旨意坑杀了四十万赵兵,但是不为人知的是,这四十万人几乎全都是因血脉不纯而被赵国所淘汰下来的兵卒。
也就是说,秦国花了大力气,打了一场毫无悬念的仗,据说白起事后曾经向昭襄王秘密汇报此事,昭襄王大怒,随即派兵再次进犯赵国境内,结果这次大败而回,只因对方已经淘汰了国内全部的“劣质产品”,留下来的全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和资质上佳之人,而秦国军力虽强,却也经不起赵国精锐“白狼骑”足足八万人不断冲击秦军军阵的消耗,最终只得无奈退兵。
据说,这件事在秦国的文献上是没有记录在册的,估计是觉得太丢人了。
昭襄王更因此事而迁怒于白起,认为是白起办事不力,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导致秦国无法获知第一阶段的信息,最终削其军爵,将其赐死……
凌皓听完徐珖程峡两人的讲述不禁有些唏嘘,一代名将,震动天下的武学大家竟然死在这样的算计之下。
“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公子且听我们继续说来。”徐珖程峡两人这时候居然卖起了关子。
“快讲快讲!”凌皓催促道。
赵国国君虽是嬴姓赵氏,却因血脉不纯而无法更进一步,至今为止也只有赵立这一位大宗师继续坐镇。
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
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
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
疆土囊括了后世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
赵国国君为黄帝五世孙伯益(大费)之后,与秦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赐为嬴姓,其部族为嬴姓部族。
夏朝末年,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孙费昌弃夏投商,为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商朝的功臣。嬴姓部族成为商朝贵族,世代辅佐商朝。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嬴姓部族的恶来与父亲蜚廉一起为纣王效力,恶来后被周武王所杀。
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挑唆发动三监之乱,嬴姓部族卷入。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有宠于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
后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赵城(今山西洪洞)。
自此以后,造父族就自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
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
另外赵国附近还有一个类似“国中之国”的小国,中山国。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章,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汉书地理志注》和《说文解字》记少昊氏为嬴姓。嬴即燕的异字,且又同音,故嬴即燕。少昊氏初以燕(玄鸟)为图腾,故成为嬴姓的始祖。赵人的先祖即嬴姓(少昊氏之后),赵氏(赵城叔带之后),世代辅佐殷商。
武王伐纣,诸姬并起。与殷商属于近枝的嬴姓就走向了衰落,尤其是蜚廉这一支嬴姓部落因愚忠于纣王而被周王室所厌弃。恶来战死,失去了宗主之位,在周王室的安排下,恶来之弟季胜担任蜚廉族的宗主。季胜曾孙造父善御戎,相传造父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乱,封于赵城,其后以赵为氏。造父善于御戎,侄子大骆(恶来之后)善于繁衍马匹。受造父之荐,周王室不计前嫌,启用罪臣恶来之后大骆,封于汧(qian,千)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大骆孙秦仲封大夫,秦仲之子赵其是为秦庄公,故秦赵同宗。后造父六世孙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其子叔带为周朝卿士,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离开周王,侍奉晋文侯。从此赵氏便在晋国落脚,渐成望族。
在前403年,叔带之后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赵国于公元前403年建立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大致领土大致为后世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
中间有个很有意思的桥段,就是赵武灵王时期由于受到与中山之战失败的耻辱,信宫(今邢台)大朝五日,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在全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全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
所谓“胡服骑射”政策,指的就是放弃中原原本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由此,赵国国力大强。
赵最终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
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忻州市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
并从后世的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五原县到修筑了“赵长城”的雏形。
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遭到列国一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
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同时,赵武灵王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使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
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
沙丘宫变之后,赵武灵王薨,赵惠文王继位。期间赵国名将名相辈出,数败秦军。于渑池与秦盟会后,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
一时之间,赵国在关东声威无两,直至因上党郡归属问题而导致的长平之战……
而问题的分界线,也同样来源于这场战争。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兵败城毁使赵国蒙羞,赵王便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
此战算是神州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莫非其中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接下来,徐珖程峡两人的一番话,真的让凌皓震惊了。
原来,世人只知赵国虽然战败,白起遵循昭襄王旨意坑杀了四十万赵兵,但是不为人知的是,这四十万人几乎全都是因血脉不纯而被赵国所淘汰下来的兵卒。
也就是说,秦国花了大力气,打了一场毫无悬念的仗,据说白起事后曾经向昭襄王秘密汇报此事,昭襄王大怒,随即派兵再次进犯赵国境内,结果这次大败而回,只因对方已经淘汰了国内全部的“劣质产品”,留下来的全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和资质上佳之人,而秦国军力虽强,却也经不起赵国精锐“白狼骑”足足八万人不断冲击秦军军阵的消耗,最终只得无奈退兵。
据说,这件事在秦国的文献上是没有记录在册的,估计是觉得太丢人了。
昭襄王更因此事而迁怒于白起,认为是白起办事不力,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导致秦国无法获知第一阶段的信息,最终削其军爵,将其赐死……
凌皓听完徐珖程峡两人的讲述不禁有些唏嘘,一代名将,震动天下的武学大家竟然死在这样的算计之下。
“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公子且听我们继续说来。”徐珖程峡两人这时候居然卖起了关子。
“快讲快讲!”凌皓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