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口村和东桥村,相隔不过一公里,却一个在岷省,一个在江南省。
    这是两省东边沿海的交界处。
    两个村子鸡犬相闻,谈不上老死不相往来,但偶有摩擦,时有互助。
    这天,一支车队开进罗口村,吸引了村民们的目光。
    齐政下车,扭了扭腰。
    通往这边的道路简直只能用呵呵来形容,一路的颠簸,车是没散架,人就差点散架了。
    “老板,这边就是罗口村了,和那边的东桥村是方圆几十公里唯二的村子。”事先来过此地考察的谢开济向齐政介绍着。
    齐政抬头望去,顺着一条弯曲的乡村土路,村落缓缓出现在视线里。
    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落后乡村。
    真正走进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
    村中的土墙石砖,柴门木窗,路边多是半人高的荒草。破落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混合着猪牛粪便的特有气息,目之所及一片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场景。
    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村委会的门口,村长就站在门口,欢迎众人的到来。
    村长叫张连发,50多岁,花白的头发格外显眼。古铜色的皮肤,脸上黑白明显的皱纹,胳膊上突起的青筋,裤腿上甚至挂着还没干透的泥巴,一如这个村子大多数村民的真实写照。
    张连发有些木讷,谢开济互相介绍过双方后,他不甚熟练地招呼着齐政他们:“欢迎大家来我们这边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这边穷是穷,但是乡亲们都是厚道的人……”
    寒暄过后,齐政等人随着村长进入村委会。
    村委会也是一间只有六十平米的低矮土屋,门前的墙面不规则地掉落,铁门锈迹斑斑似乎承受不了用力的推搡,俨然一番颓废的光景,充分体现了罗口村的窘困。
    “张大爷,我们是过来考察一下这边的盐碱地状况的,您能跟我们说说吗?”坐在小板凳上,谢开济主动地挑起了话题。
    张连发闻言叹了一口气,娓娓道来。
    村里的盐碱地是他的伤心地,早在生产队的年代,他就常为土地的盐碱化愁得睡不着觉。
    当时地里还能种些水稻,虽然收成极差,但是这边地广人稀,靠着广种薄收,勉强能养活全村2000多口人。
    80年代后,生产队解体,而经过多年的大水漫灌,再加上农药化肥,盐随水来,土壤的盐碱化日趋严重。
    全村平均每人是能分到四五亩地,分到地后,因为盐碱水烧苗,村民们就在盐碱地上排水种起了玉米。
    “这边雨水不少,但雨下到盐碱地里渗不下去。由于盐分越来越高,一到冬天,土地就变成了硬邦邦的板结荒地,地里泛出一大片一大片白花花的盐碱粒。慢慢的庄稼也种不成了,种上庄稼就被‘烧死’了。以前种点玉米,但产量越来越低,最后就变成撂荒地了。”张连发一脸无奈地告诉齐政。
    分到地后,种了五六年,就连他都对这块盐碱地彻底失望了——他把地包出去,家里以养殖家禽为生。
    和张连发一样,村民们渐渐都对盐碱地失望透顶,陆续放弃种地,包给外地人。
    没想到,外地人很快也不愿意在盐碱地上白浪费工夫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部分田地就彻底荒废了。
    村民们大多出去谋生,但因为缺少知识技能,多是干一些粗重体力活,挺无奈的,很多人岁数都不小了,倒成了打杂的,可没办法,挣口饭钱吧。
    “有时候看着村里的地荒着,挺不好受的,太浪费了,可又没办法。”张连发不停叹气说道。
    “我看你们这边靠海吧,为什么不组织村民们打渔呢?”有人好奇地发问。
    张连发摇摇头,“我们这虽然离海不远,但是海岸线地形恶劣,不适合下海打渔,因此祖祖辈辈都是以耕地为生的……”
    “现在村里水井出的水大多是苦咸的,只有后来政府请专业的水文地质队伍为我们打的几口井,才喝上了‘甜水’……”
    “甜水”就是相对于苦咸水的口感正常的淡水。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想回村喽,等老一辈一去,村子估计就要彻底荒废了……”张连发话里是掩饰不住的低落。
    众人沉默无语。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一种意境,但那是忽略了田地的贫瘠。
    于罗口村而言,盐碱地真称得上是薄田瘠地。
    偏偏这样的条件,又是成千上万农民赖以养家糊口的维系,他们以种地为主,付出多,回报少,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只有微薄的经济收入。
    乃至于地质的进一步恶化,在艰难之处更增打击,使得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以血汗来度日。
    而在贫瘠的土地上,一代代平凡但又并不平淡的人就是这样挺直腰背,生生不息。
    ……
    从张连发口中得知,除了附近两个村子的田地外,大片大片的盐碱地一直延伸到海边,横跨两省,约有二十万亩,一直无人问津。
    在老村长的带领下,齐政等人也前往隔壁的东桥村考察。
    东桥村的村长范永恒闻讯赶来。
    一个三十多岁微胖的男子,看上去比张连发更为和善。
    听闻来意,他热情地给众人带路。
    都说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则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在众人看来,贫困的表现也大多相同。
    踏进东桥村,沿着蛇形斗折的小路,行走在房屋简陋交通不便的土地上,同样是低矮的房舍,残缺脱落的墙体,老旧破损的门窗,以及,饱经风霜却依然朴实的村民……
    东桥村与罗口村差不多,村里的人大多没什么产业,靠着种田为生,或者外出务工,孩子们要走很远的路或是寄读来完成学业。大多数的家庭,都极易被教育、医疗等基本的生活需求所压倒。最普遍的情况是入不敷出。
    众人很认真地听着范村长低沉的讲解。
    这种感觉并不陌生。
    嘉谷人踏遍的土地,孕育着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
    愈是靠近农民们的生活,愈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承载的聚散离合,世事变迁。
    这是一片贫穷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
    齐政希望嘉谷所做的,并不是伟大而被铭记的事,而是将希望的种子播散在贫瘠的田野间,发芽生长。
    ……
    趁着嘉谷众人在讨论的时机,范永恒将张连发拉到一边,放低声音问道:“这些人都是什么来头,他们想干什么?”
    两个村子争过水,骂过街,打过群架,两位村长最是熟悉对方不过了。范永恒这话一出,张连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
    张连发瞥了范永恒一眼,淡淡警告道:“你可别乱来。我虽然还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意图,但看他们对这边大片的盐碱地很感兴趣,说不定能带来惊喜呢?”
    范永恒不禁叫屈:“你想多了吧,以前那都是一些不怀好意的老板,我耍点手段让他们捐点钱怎么了,说不定还为他们积了善德。我又不傻,还能看不出谁是真心实意谁是故意捣乱的?”
    张连发“哼”了一声,“反正你不要动什么鬼心思,静观其变就好。”
    范永恒嘿嘿直笑,“那是那是,还是你老道。唉,我也是希望能为村子带来什么机会,我们穷了多少年了,就盼着个翻身的机会了……”
    张连发没有接腔,但看着齐政等人,眼里同样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

章节目录

超级农业强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凌烟阁阁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凌烟阁阁老并收藏超级农业强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