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王同志的怀疑是很有道理的。
那些起诉嘉谷的企业,单个是比较弱的,联合起来,向部委进言举报,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这还造成一个影响——吃瓜群众也会容易这样想:如果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上,这些小公司也不会有志一同地诉诸法律呀,弄不好真的是嘉谷“霸道”了。
普通人是不会想,恰恰是因为这种“联合”,太不正常了。
而且,不正常还有媒体舆论。
不用猜测媒体心理,数量首先就不正常。
在官方媒体都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只是两三天的功夫,起码有上百家“反对党”发表了相关文章,而且大部分的评论文章都在较为显眼的版面。
人称“嘉谷御用记者”的武镭找到嘉谷公关部,苦笑着对张泽宏说道:“张总,从舆论形势看,嘉谷得罪的人可是真不少。”
张泽宏撇撇嘴:“这其中有多少是凑热闹不嫌事大的,靠着自己的想象,就将我们骂得狗血淋头的,你心里还没数吗?”
嘉谷得罪的人是不少,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但要说抨击嘉谷的媒体都是因为嘉谷得罪人,那也太瞧得起嘉谷了。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赞美嘉谷的文章已经被写烂了,趁着这个机会反向吸引流量,同时也给公关部筛选真正的“反对党”增加了不少麻烦。
武镭哑然,半晌才道:“其实,媒体互相有个立场吵个架稀松平常,我们也不是吵不过,就是现在这种,太不正常了。”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确实。”
“您是找到始作俑者?”
“只能说,有线索了。”
张泽宏手边有两台平板,左边显示的是抨击嘉谷的媒体,右边则是关系友好的媒体。
武镭的目光随着张泽宏的视线,落在了左边最上面一篇标题很熟悉的文章上——《你们愿意接受一个垄断的嘉谷吗》,作者署名是杨博。
老熟人了。
杨博所在的媒体,与武镭所在的媒体,经常站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上。而两人之间的“恩怨”,那就更微妙了。据说杨博一直打算做一个关于嘉谷的系列报道,但运气不好,被武镭“抢先”搭上了嘉谷,自此以后他们就成了同行“冤家”。
这次杨博成了向嘉谷发难的急先锋,武镭本以为是正常的打擂台,现在看来,似乎没那么简单?
不用再细看,对方文章中的重点就浮现在脑海里:……很多人无视中小型经营者面临嘉谷的欺压,就在于嘉谷能提供更好的食物,同时带来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但是,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什么食品健康营养、环境保护、行业进步,到最后,都不会列在垄断者的优先事项中的。
四大国际粮商大家知道不?垄断了全球约80%的谷物贸易。巧的是,嘉谷的商业模式就是向其学习的——借助资本优势,搭建起了集种植、农资、(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订单农业、涉农金融以及销售为一体的巨大网络,并通过联盟建立起泛产业链优势,多点联动以掌控行业话语权及产品定价权……
想想你每天吃的食物,如果从种子到摆上货架,都被一家公司控制;而食物的安全,你的健康,都要寄托在资本的良心上,你们愿意接受吗?
……
自己的“嘉谷系列报道”正是着眼于嘉谷的全产业链优势,看到对头如此抨击,哪怕不是第一次看到,依然是气的不行。
武镭扫了一下右边的平板,上面正是自己针对其的批驳文章:“公司追求集约化生产有问题吗?完全没问题。真正需要把控的,是集约化生产的度。而多方证据证明,嘉谷尚不具备垄断货源、操纵市场的条件,威胁从何而来?
总有一小撮图谋不轨的人,天天抓住人家的一小点问题大肆宣传。
小企业才更加没保障,一些小食品企业的产品安全性更让人瞠目结舌。相比起来,大公司的可信度还是可以的。譬如乳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集中度很高了,国产乳制品的安全问题肉眼可见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规模化导致成本低廉,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嘉谷让你吃得起,吃得好,反而是嘉谷的错,你说这逻辑不是搞笑吗?
又想吃得便宜,又想吃得安全高级,人家整合产业链又嚷嚷着是搞垄断,对不起,这世界不会从天上自动掉食物下来。
至于拿四大粮商与嘉谷比较,那更是好笑。人家那是农业高度工业化后才考虑集约化的弊病,你这还在半工业化半自然经济的农业,能跟人家一样吗?
顺便说一句,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垄断的不是咱自家人。没有几个立得住的龙头企业,就等着高度集约化的外国农业将国内农业冲击得七零八落吧。”
张泽宏粗略地看了一遍抨击媒体与支持媒体的骂战,首先赞了武镭一句:“你这回击的很有力,得,你这‘御用记者’的名头怕是脱不掉了。”
“脱不掉就脱不掉呗,与嘉谷绑在一起,多少人求之不得。”武镭淡定如常。
张泽宏赞许地瞟了他一眼,心里已经暗想着,今年分配给这小子所在媒体的广告费,要不要提一下了。
虽然嘉谷不怕被媒体骂,但就怕被媒体一边倒的骂。
“反嘉谷党”掀起的波澜,其实超乎了他的预料。
但好在关系友好的媒体也不甘示弱,愣是将挨骂变成互斗,很是减轻了嘉谷的舆论压力。
就像武镭说的那样,媒体界吵个架什么的,实在是稀松平常。但如果是众口一词地唾骂,嘉谷的名声就没法挽回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嘉谷在摸寻“幕后黑手”,各大媒体在论战,民众在兴致勃勃的吃瓜。
媒体本身就具有导向的作用,更何况,此事原本就是挺有关注点的。
在这种压力下,工商总局也加快了评估调查,并正式答复提起诉讼的律所:“……经审查,嘉谷集团的所有经营活动,并未涉嫌垄断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农业部也针对这一热点专门做了答复:“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当然,这要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嘉谷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农业部会坚持对其的监督之责……”
这就完事了?
不少吃瓜群众和媒体都表示遗憾。
但是,不少感觉灵敏的人,只觉风雨欲来。
并未让他们等待太久。
嘉谷体系在上游生产环节最紧密的合作者,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多家同时站出来公开表示:嘉谷给的收购价,很多时候完全是企业一方的意愿,合作社并没有决定权,导致白白错过出价更高的购买者……基于此,合作社希望与嘉谷解除合作关系!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在看着嘉谷,这一次,嘉谷如何解释,又会如何选择?
……
那些起诉嘉谷的企业,单个是比较弱的,联合起来,向部委进言举报,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这还造成一个影响——吃瓜群众也会容易这样想:如果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上,这些小公司也不会有志一同地诉诸法律呀,弄不好真的是嘉谷“霸道”了。
普通人是不会想,恰恰是因为这种“联合”,太不正常了。
而且,不正常还有媒体舆论。
不用猜测媒体心理,数量首先就不正常。
在官方媒体都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只是两三天的功夫,起码有上百家“反对党”发表了相关文章,而且大部分的评论文章都在较为显眼的版面。
人称“嘉谷御用记者”的武镭找到嘉谷公关部,苦笑着对张泽宏说道:“张总,从舆论形势看,嘉谷得罪的人可是真不少。”
张泽宏撇撇嘴:“这其中有多少是凑热闹不嫌事大的,靠着自己的想象,就将我们骂得狗血淋头的,你心里还没数吗?”
嘉谷得罪的人是不少,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但要说抨击嘉谷的媒体都是因为嘉谷得罪人,那也太瞧得起嘉谷了。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赞美嘉谷的文章已经被写烂了,趁着这个机会反向吸引流量,同时也给公关部筛选真正的“反对党”增加了不少麻烦。
武镭哑然,半晌才道:“其实,媒体互相有个立场吵个架稀松平常,我们也不是吵不过,就是现在这种,太不正常了。”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确实。”
“您是找到始作俑者?”
“只能说,有线索了。”
张泽宏手边有两台平板,左边显示的是抨击嘉谷的媒体,右边则是关系友好的媒体。
武镭的目光随着张泽宏的视线,落在了左边最上面一篇标题很熟悉的文章上——《你们愿意接受一个垄断的嘉谷吗》,作者署名是杨博。
老熟人了。
杨博所在的媒体,与武镭所在的媒体,经常站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上。而两人之间的“恩怨”,那就更微妙了。据说杨博一直打算做一个关于嘉谷的系列报道,但运气不好,被武镭“抢先”搭上了嘉谷,自此以后他们就成了同行“冤家”。
这次杨博成了向嘉谷发难的急先锋,武镭本以为是正常的打擂台,现在看来,似乎没那么简单?
不用再细看,对方文章中的重点就浮现在脑海里:……很多人无视中小型经营者面临嘉谷的欺压,就在于嘉谷能提供更好的食物,同时带来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但是,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什么食品健康营养、环境保护、行业进步,到最后,都不会列在垄断者的优先事项中的。
四大国际粮商大家知道不?垄断了全球约80%的谷物贸易。巧的是,嘉谷的商业模式就是向其学习的——借助资本优势,搭建起了集种植、农资、(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订单农业、涉农金融以及销售为一体的巨大网络,并通过联盟建立起泛产业链优势,多点联动以掌控行业话语权及产品定价权……
想想你每天吃的食物,如果从种子到摆上货架,都被一家公司控制;而食物的安全,你的健康,都要寄托在资本的良心上,你们愿意接受吗?
……
自己的“嘉谷系列报道”正是着眼于嘉谷的全产业链优势,看到对头如此抨击,哪怕不是第一次看到,依然是气的不行。
武镭扫了一下右边的平板,上面正是自己针对其的批驳文章:“公司追求集约化生产有问题吗?完全没问题。真正需要把控的,是集约化生产的度。而多方证据证明,嘉谷尚不具备垄断货源、操纵市场的条件,威胁从何而来?
总有一小撮图谋不轨的人,天天抓住人家的一小点问题大肆宣传。
小企业才更加没保障,一些小食品企业的产品安全性更让人瞠目结舌。相比起来,大公司的可信度还是可以的。譬如乳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集中度很高了,国产乳制品的安全问题肉眼可见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规模化导致成本低廉,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嘉谷让你吃得起,吃得好,反而是嘉谷的错,你说这逻辑不是搞笑吗?
又想吃得便宜,又想吃得安全高级,人家整合产业链又嚷嚷着是搞垄断,对不起,这世界不会从天上自动掉食物下来。
至于拿四大粮商与嘉谷比较,那更是好笑。人家那是农业高度工业化后才考虑集约化的弊病,你这还在半工业化半自然经济的农业,能跟人家一样吗?
顺便说一句,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垄断的不是咱自家人。没有几个立得住的龙头企业,就等着高度集约化的外国农业将国内农业冲击得七零八落吧。”
张泽宏粗略地看了一遍抨击媒体与支持媒体的骂战,首先赞了武镭一句:“你这回击的很有力,得,你这‘御用记者’的名头怕是脱不掉了。”
“脱不掉就脱不掉呗,与嘉谷绑在一起,多少人求之不得。”武镭淡定如常。
张泽宏赞许地瞟了他一眼,心里已经暗想着,今年分配给这小子所在媒体的广告费,要不要提一下了。
虽然嘉谷不怕被媒体骂,但就怕被媒体一边倒的骂。
“反嘉谷党”掀起的波澜,其实超乎了他的预料。
但好在关系友好的媒体也不甘示弱,愣是将挨骂变成互斗,很是减轻了嘉谷的舆论压力。
就像武镭说的那样,媒体界吵个架什么的,实在是稀松平常。但如果是众口一词地唾骂,嘉谷的名声就没法挽回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嘉谷在摸寻“幕后黑手”,各大媒体在论战,民众在兴致勃勃的吃瓜。
媒体本身就具有导向的作用,更何况,此事原本就是挺有关注点的。
在这种压力下,工商总局也加快了评估调查,并正式答复提起诉讼的律所:“……经审查,嘉谷集团的所有经营活动,并未涉嫌垄断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农业部也针对这一热点专门做了答复:“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当然,这要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嘉谷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农业部会坚持对其的监督之责……”
这就完事了?
不少吃瓜群众和媒体都表示遗憾。
但是,不少感觉灵敏的人,只觉风雨欲来。
并未让他们等待太久。
嘉谷体系在上游生产环节最紧密的合作者,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多家同时站出来公开表示:嘉谷给的收购价,很多时候完全是企业一方的意愿,合作社并没有决定权,导致白白错过出价更高的购买者……基于此,合作社希望与嘉谷解除合作关系!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在看着嘉谷,这一次,嘉谷如何解释,又会如何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