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楼是焦点,在酒楼仍然是焦点,主角光环,不服不行。
酒席开始之后,众人十分有默契,除了赞赏赵宸那三首精美绝伦的诗词,绝口不提其他。
难不成还想跟他探讨怎么写好诗词啊,人家跟你探讨的着吗!
在场的虽说都是心高气傲的读书人,可没有谁认为自己有资格跟赵宸谈论诗词方面的学问。
人家分分钟三首诗词,首首经典,尤其是最后那首《木兰花令》,实在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若是本朝苏大学士还在世的话,想必也一定会点头称赞。
不过也有几个没眼力见的,竟然想要和赵宸探讨一下文章。何亭没好气地瞪了他们一眼,将赵宸之前写的几篇八股文中精辟的词句扔出来,所有人又是一惊。
和赵大公子谈学问,你们也配!
这下,再也没有人班门弄斧,自讨没趣。接下来的宴会除了赞颂一下赵宸的文采,没有人再敢胡乱说话,专注于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一个个就跟三天三夜没吃过饭似的,狼吞虎咽,没有一点文人该有的形象。
大家吃着喝着,再来几个荤段子,宾主尽欢,等酒饱饭足的时候,已经是夜幕时分。
今日虽然是赵宸掏腰包,可作为组织者的何亭三人在席间可谓是意气风发。
活了大半辈子,今天才知道什么叫逍遥快活,倍有面儿,这才叫他妈的人生!之前都他娘的白活了!
这一切是谁给的,是赵大公子!做人不能忘本,有恩就要报,以后就跟着赵公子混了,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跟恶少爷在一块会坏了名声?我呸,谁是恶少爷,你才是恶少爷,你们全家都是恶少爷!
从今天开始,赵公子将不再是恶少爷,而是婺州第一才子!你们就等着瞧吧!
与众人推杯换盏一番之后,有些微醺的钟经纶再一次凑到赵宸跟前,双手端着酒杯,恭敬地说道:“赵公子,钟某再敬您一杯,今日实在是让您破费了,而且,钟某对您心服口服!”
他一开口,所有人都纷纷起身附和,皆是希望与赵宸共饮一杯,聊表感激之情。
感激之情,绝对发自肺腑,如果不是赵宸,他们今天还真被韩邵琦逼得下不了台。
赵宸似乎也喝多了,歪歪斜斜的站起身来,笑呵呵地举起酒杯说道:“不就是区区一席薄酒吗,本公子还请得起。今日与诸位畅饮,赵某也是非常开心。今日的确好生痛快,回头咱们再找日子好好聚聚,煮酒古今,畅论天下。”
“一定,一定!”何亭和孙有林也很是兴奋的说道,举起杯来豪气的一饮而尽。
原本一开始的时候,这三个发起人多少还有些不太好意思。毕竟,请过来的这些读书人多半都是与他们三人相熟的。
这次文会,他们多多少少存了一分私心,想要借赵宸的手,结他们自己的善缘。
不过,今天,赵宸着实狠狠的震惊了众人一把。
起初,赵宸那个议题的确有些霸道,妄议朝政国策,简直是作死。可是现在随着大家对赵宸学识的认同,又觉得发人深省。
自己是读书人,读的是孔孟之道,什么是孔孟之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书的本义不就是成仁取义,报国为民嘛!
可在那文会上,竟做了缩头乌龟,比起赵大公子,自愧不如去,枉为读书人哪!
真乃百无一用是书生。
虽然许多人都不愿意承认,可文会上那种情况,面对韩邵琦咄咄逼人,丝毫不留情面,他们却偏偏无可奈何,束手无策,俨然待宰羔羊。
反倒是一个青楼女子站出来吟了一首诗,算是反击。
现在想想,的确把读书人的脸面给丢尽了。
只是最后谁也没有想到,却是同为纨绔子弟的赵宸力挽狂澜,用两词一诗写尽了秋意,迫使趾高气扬的韩邵琦灰溜溜离开。
从此,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必将传遍天下。单凭这两句,赵宸足以青史留名。
大家这才意识到,人家赵大公子并非不学无术,实在是因为胸心怀天下,锦绣万千,不屑于那种诗词小道。今日也就是被那韩家老二逼的急了,才勉为其难一口气写出三首精彩绝伦的诗词。
以后要是听到谁在说赵公子是不学无术,不干人事的恶少爷,一定要上去喷他口唾沫。他这样的都是不学无术的话,我们岂不是猪狗不如了!
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却也没有赵宸这样张口便来,且首首皆是精品。
至于他自己说是花大价钱买来的,谁信哪,纯属为了奚落韩邵琦罢了。
今天能亲眼见证,这一趟真是值了。
而且,人家赵公子还管饭,大好人哪!
赵宸安排的这一顿酒宴,对这些人来说,简直是奢华。平时粗茶淡饭的他们看到一盘盘菜肴端上来,眼都直了,早把文人的风骨全都扔到了爪哇国,不顾形象的连吃带拿。
赵宸见了也没说什么,仓廪足而后知荣辱,连饭都吃不饱,谈狗屁的道德。
他反而很大度吩咐店家,给众人一人打包一份新鲜的饭食带回家里给家人分享。
酒足饭饱,走出酒肆门口的时候,有下人已将马车备好。
赵宸却摆了摆手,转过头来对何亭、赵全他们说道:“从今日开始,本公子要锻炼身体,报国为民,没有一副好身板可不行,你们也不要乘坐马车,跟本公子一起跑步回去!”
赵宸有吩咐,哪敢不从,就这样,一群人跑步前进,招摇过市,沿途的商贩和行人纷纷避开。
尤其在他们看到领头的正是声名狼藉的恶少赵宸的时候,一个个避之不及,唯恐一不小心冲撞到对方,或者被对方冲撞,惹祸上身。
酒楼门前喝得醉醺醺的书生们目送赵宸跑远,直到看不见他身影了,这才转身相继离去回家。
没等第二天,关于这场文会上边的事情便不胫而走,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州城。
连孩童都会吟唱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甚至有人断言,此词一出,恐怕以后再没人敢写《木兰花令》了。
酒席开始之后,众人十分有默契,除了赞赏赵宸那三首精美绝伦的诗词,绝口不提其他。
难不成还想跟他探讨怎么写好诗词啊,人家跟你探讨的着吗!
在场的虽说都是心高气傲的读书人,可没有谁认为自己有资格跟赵宸谈论诗词方面的学问。
人家分分钟三首诗词,首首经典,尤其是最后那首《木兰花令》,实在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若是本朝苏大学士还在世的话,想必也一定会点头称赞。
不过也有几个没眼力见的,竟然想要和赵宸探讨一下文章。何亭没好气地瞪了他们一眼,将赵宸之前写的几篇八股文中精辟的词句扔出来,所有人又是一惊。
和赵大公子谈学问,你们也配!
这下,再也没有人班门弄斧,自讨没趣。接下来的宴会除了赞颂一下赵宸的文采,没有人再敢胡乱说话,专注于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一个个就跟三天三夜没吃过饭似的,狼吞虎咽,没有一点文人该有的形象。
大家吃着喝着,再来几个荤段子,宾主尽欢,等酒饱饭足的时候,已经是夜幕时分。
今日虽然是赵宸掏腰包,可作为组织者的何亭三人在席间可谓是意气风发。
活了大半辈子,今天才知道什么叫逍遥快活,倍有面儿,这才叫他妈的人生!之前都他娘的白活了!
这一切是谁给的,是赵大公子!做人不能忘本,有恩就要报,以后就跟着赵公子混了,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跟恶少爷在一块会坏了名声?我呸,谁是恶少爷,你才是恶少爷,你们全家都是恶少爷!
从今天开始,赵公子将不再是恶少爷,而是婺州第一才子!你们就等着瞧吧!
与众人推杯换盏一番之后,有些微醺的钟经纶再一次凑到赵宸跟前,双手端着酒杯,恭敬地说道:“赵公子,钟某再敬您一杯,今日实在是让您破费了,而且,钟某对您心服口服!”
他一开口,所有人都纷纷起身附和,皆是希望与赵宸共饮一杯,聊表感激之情。
感激之情,绝对发自肺腑,如果不是赵宸,他们今天还真被韩邵琦逼得下不了台。
赵宸似乎也喝多了,歪歪斜斜的站起身来,笑呵呵地举起酒杯说道:“不就是区区一席薄酒吗,本公子还请得起。今日与诸位畅饮,赵某也是非常开心。今日的确好生痛快,回头咱们再找日子好好聚聚,煮酒古今,畅论天下。”
“一定,一定!”何亭和孙有林也很是兴奋的说道,举起杯来豪气的一饮而尽。
原本一开始的时候,这三个发起人多少还有些不太好意思。毕竟,请过来的这些读书人多半都是与他们三人相熟的。
这次文会,他们多多少少存了一分私心,想要借赵宸的手,结他们自己的善缘。
不过,今天,赵宸着实狠狠的震惊了众人一把。
起初,赵宸那个议题的确有些霸道,妄议朝政国策,简直是作死。可是现在随着大家对赵宸学识的认同,又觉得发人深省。
自己是读书人,读的是孔孟之道,什么是孔孟之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书的本义不就是成仁取义,报国为民嘛!
可在那文会上,竟做了缩头乌龟,比起赵大公子,自愧不如去,枉为读书人哪!
真乃百无一用是书生。
虽然许多人都不愿意承认,可文会上那种情况,面对韩邵琦咄咄逼人,丝毫不留情面,他们却偏偏无可奈何,束手无策,俨然待宰羔羊。
反倒是一个青楼女子站出来吟了一首诗,算是反击。
现在想想,的确把读书人的脸面给丢尽了。
只是最后谁也没有想到,却是同为纨绔子弟的赵宸力挽狂澜,用两词一诗写尽了秋意,迫使趾高气扬的韩邵琦灰溜溜离开。
从此,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必将传遍天下。单凭这两句,赵宸足以青史留名。
大家这才意识到,人家赵大公子并非不学无术,实在是因为胸心怀天下,锦绣万千,不屑于那种诗词小道。今日也就是被那韩家老二逼的急了,才勉为其难一口气写出三首精彩绝伦的诗词。
以后要是听到谁在说赵公子是不学无术,不干人事的恶少爷,一定要上去喷他口唾沫。他这样的都是不学无术的话,我们岂不是猪狗不如了!
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却也没有赵宸这样张口便来,且首首皆是精品。
至于他自己说是花大价钱买来的,谁信哪,纯属为了奚落韩邵琦罢了。
今天能亲眼见证,这一趟真是值了。
而且,人家赵公子还管饭,大好人哪!
赵宸安排的这一顿酒宴,对这些人来说,简直是奢华。平时粗茶淡饭的他们看到一盘盘菜肴端上来,眼都直了,早把文人的风骨全都扔到了爪哇国,不顾形象的连吃带拿。
赵宸见了也没说什么,仓廪足而后知荣辱,连饭都吃不饱,谈狗屁的道德。
他反而很大度吩咐店家,给众人一人打包一份新鲜的饭食带回家里给家人分享。
酒足饭饱,走出酒肆门口的时候,有下人已将马车备好。
赵宸却摆了摆手,转过头来对何亭、赵全他们说道:“从今日开始,本公子要锻炼身体,报国为民,没有一副好身板可不行,你们也不要乘坐马车,跟本公子一起跑步回去!”
赵宸有吩咐,哪敢不从,就这样,一群人跑步前进,招摇过市,沿途的商贩和行人纷纷避开。
尤其在他们看到领头的正是声名狼藉的恶少赵宸的时候,一个个避之不及,唯恐一不小心冲撞到对方,或者被对方冲撞,惹祸上身。
酒楼门前喝得醉醺醺的书生们目送赵宸跑远,直到看不见他身影了,这才转身相继离去回家。
没等第二天,关于这场文会上边的事情便不胫而走,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州城。
连孩童都会吟唱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甚至有人断言,此词一出,恐怕以后再没人敢写《木兰花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