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往往不会觉得自己经历了什么了不起的瞬间。或许他们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在人类历史上究竟留下了多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际上,在向山眼中,自己也就是去一个巨大外星垃圾上面走了一圈,什么作用都没起到,纯粹就是累赘。他从防护服里出来的时候, 全身湿淋淋的,都是汗。当天向山洗了个澡睡了一觉。
可第二天,向山去研究所那边上工的时候,他发现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有点不大一样了。
“你现在回去自称接触外星人的国内第一人都可以了。”老刘是这么跟他说的。他拍了拍向山:“好好干吧,以后前途无量。”
暂且不论向山个人的命运,这次探索也确实改变了不少东西。
在确认整个“奧贡”内都没有任何的可交互物体——不管是机械还是外星人——之后, 罗摩项目也大胆了起来。大批的维和部队人员身穿防化服, 进入奧贡开始作业。他们一开始还仔仔细细的在地面上进行采样,试图寻找有可能存在的外星细胞。可是很快, 他们就发现奧贡内部同样干净得可怕,所有有机物全部都是来自地球本土的混入。
这下子连消毒都不用了。
于是,罗摩项目的高层们开始组织维和部队的士兵在奧贡内部作业,在内外架设加固结构,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奧贡”,同时在内部铺设轨道与脚手架,搭建电梯,铺设照明设备,来方便探索的进行。
而这一过程中整理好的情报,也源源不断的呈现到科学家们面前。
首先是向山那一天看到的钢梁。那果然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如同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复杂钢结构支撑着“奧贡”。这個结构已经严重变形,但是所有的变形都绕过了最中心的那个漆黑圆筒——那才是“奧贡”的建造者真正想要送达的东西。
这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根据复原计算。奧贡无论以何种姿态落地, 那些钢梁都能通过变形来吸收动能。而无论钢结构如何变形,那黑色圆筒很大概率都不会受到影响。
看起来那个nasa工程师说得一点没错, “奧贡”的建造者完全就没考虑过降落伞。
或许是得益于人类的降落伞,“奧贡”落地时的完整度比其建造者预期得要高得多。人类得以窥探这搭建积木的艺术。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那个黑色圆筒上没有任何通向外侧的线缆。这黑色圆筒一开始就不具备控制火箭发动机的机能。
好消息是,圆筒上存在舱门。
目前人类已经用包括敲击在内的多种传递信号方式,向圆筒“喊话”,但圆筒没有任何回应,始终是静默状态。看样子里面就算有机械也已经停摆,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索了。
坏消息是,具体要怎么开,谁来开,好像还有争议。
据说这里的每一点推进,都能在几个大国政坛上产生波澜来。具体的过程向山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付出劳动的是一线人员,后面那些官僚还可以如此反应强烈。
然后就是另一个消息。
或者说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奧贡”的火箭发动机损坏得很严重。
但好消息是,人类依旧可以从上面解析出有用的科技。
并且,正好是人类现在就需要的,“比当代人类先进一点点的技术。”
奧贡使用的是核火箭,用反应堆直接加热推进剂然后喷射出去获取速度。
其反应堆的结构似乎很有意思,是地球人没有使用过的。不同国家的核物理学家看了都大呼“原来如此”。
如果以人类整个科学史来看,这样一点儿提示, 充其量也就相当于“某位科学家的灵光一现”,即使没有“奧贡”, 人类也会在某一天发现这个结构。但“奧贡”的抵达, 意味着人类直接省去了“等待灵感”的这一步,还省去了研发与试错的成本。
当然,人类也在奧贡内部的钢梁上发现了符号,是直接刻在钢梁的某些位置的。
英格丽德在知晓这一消息的时候非常兴奋,但仅仅半天她就笑不出来了。
那些符号根本不是文字,而是一种类似于条形码的、方便计算机读取的符号,用来表示数字的。
“除了奧贡的建造者使用十二进制之外,我们依旧一无所知。”英格丽德说这话的时候,用叉子插进盘子,狠狠卷了一团意面。
而那些碎石也被清理了出来。
这些玩意里面含有纯度不低的铀-235,据说要由有处理经验的有核国家来进行妥善保存,必须尽快送理这个“动乱中的国家”。
“那还真是奇怪”向山看了发来的资料之后如此说道:“这铀的纯度也太高了,然后就我那天所见的辐射来看,那根本就不是乏燃料。这不是他们处理核废料的手段。”
高纯度的燃料棒元件,其实辐射并不强烈。人类就算没有任何防护,也可以短时间内直接接触。比起辐射,反而是身为重金属的铀被人吸收或中毒更加可怕。但乏燃料不这样。从反应堆里卸下来的乏燃料元件,是可以用来杀人的。
崭新的反应堆燃料棒里面,是纯度很高的铀。但是经过裂变反应之后,燃料棒就不那么纯了。里面会出现上百种同位素,半衰期各不相同,但辐射却更可怕。比起主要释放a射线的燃料棒,这里面还混杂了穿透性更强、危害更大的辐射。
就那个读数来看,那个巨大的石碓里面根本不含乏燃料。
“如果以‘奧贡建造者的技术水平与地球相差不大’这一点来考量,他们根本就不会把乏燃料堆在‘奧贡’里面吧。”大卫在向山身后,咬着可乐吸管,“别的不说,人类对于‘计算机不耐电磁辐射’的问题非常苦恼,外星人应该也是一样的。”
“那乏燃料应该怎么解决?”
“如果是我的话”大卫眼珠子望向上方,吸了一口可乐:“当做推进剂?”
实际上,在向山眼中,自己也就是去一个巨大外星垃圾上面走了一圈,什么作用都没起到,纯粹就是累赘。他从防护服里出来的时候, 全身湿淋淋的,都是汗。当天向山洗了个澡睡了一觉。
可第二天,向山去研究所那边上工的时候,他发现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有点不大一样了。
“你现在回去自称接触外星人的国内第一人都可以了。”老刘是这么跟他说的。他拍了拍向山:“好好干吧,以后前途无量。”
暂且不论向山个人的命运,这次探索也确实改变了不少东西。
在确认整个“奧贡”内都没有任何的可交互物体——不管是机械还是外星人——之后, 罗摩项目也大胆了起来。大批的维和部队人员身穿防化服, 进入奧贡开始作业。他们一开始还仔仔细细的在地面上进行采样,试图寻找有可能存在的外星细胞。可是很快, 他们就发现奧贡内部同样干净得可怕,所有有机物全部都是来自地球本土的混入。
这下子连消毒都不用了。
于是,罗摩项目的高层们开始组织维和部队的士兵在奧贡内部作业,在内外架设加固结构,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奧贡”,同时在内部铺设轨道与脚手架,搭建电梯,铺设照明设备,来方便探索的进行。
而这一过程中整理好的情报,也源源不断的呈现到科学家们面前。
首先是向山那一天看到的钢梁。那果然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如同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复杂钢结构支撑着“奧贡”。这個结构已经严重变形,但是所有的变形都绕过了最中心的那个漆黑圆筒——那才是“奧贡”的建造者真正想要送达的东西。
这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根据复原计算。奧贡无论以何种姿态落地, 那些钢梁都能通过变形来吸收动能。而无论钢结构如何变形,那黑色圆筒很大概率都不会受到影响。
看起来那个nasa工程师说得一点没错, “奧贡”的建造者完全就没考虑过降落伞。
或许是得益于人类的降落伞,“奧贡”落地时的完整度比其建造者预期得要高得多。人类得以窥探这搭建积木的艺术。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那个黑色圆筒上没有任何通向外侧的线缆。这黑色圆筒一开始就不具备控制火箭发动机的机能。
好消息是,圆筒上存在舱门。
目前人类已经用包括敲击在内的多种传递信号方式,向圆筒“喊话”,但圆筒没有任何回应,始终是静默状态。看样子里面就算有机械也已经停摆,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索了。
坏消息是,具体要怎么开,谁来开,好像还有争议。
据说这里的每一点推进,都能在几个大国政坛上产生波澜来。具体的过程向山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付出劳动的是一线人员,后面那些官僚还可以如此反应强烈。
然后就是另一个消息。
或者说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奧贡”的火箭发动机损坏得很严重。
但好消息是,人类依旧可以从上面解析出有用的科技。
并且,正好是人类现在就需要的,“比当代人类先进一点点的技术。”
奧贡使用的是核火箭,用反应堆直接加热推进剂然后喷射出去获取速度。
其反应堆的结构似乎很有意思,是地球人没有使用过的。不同国家的核物理学家看了都大呼“原来如此”。
如果以人类整个科学史来看,这样一点儿提示, 充其量也就相当于“某位科学家的灵光一现”,即使没有“奧贡”, 人类也会在某一天发现这个结构。但“奧贡”的抵达, 意味着人类直接省去了“等待灵感”的这一步,还省去了研发与试错的成本。
当然,人类也在奧贡内部的钢梁上发现了符号,是直接刻在钢梁的某些位置的。
英格丽德在知晓这一消息的时候非常兴奋,但仅仅半天她就笑不出来了。
那些符号根本不是文字,而是一种类似于条形码的、方便计算机读取的符号,用来表示数字的。
“除了奧贡的建造者使用十二进制之外,我们依旧一无所知。”英格丽德说这话的时候,用叉子插进盘子,狠狠卷了一团意面。
而那些碎石也被清理了出来。
这些玩意里面含有纯度不低的铀-235,据说要由有处理经验的有核国家来进行妥善保存,必须尽快送理这个“动乱中的国家”。
“那还真是奇怪”向山看了发来的资料之后如此说道:“这铀的纯度也太高了,然后就我那天所见的辐射来看,那根本就不是乏燃料。这不是他们处理核废料的手段。”
高纯度的燃料棒元件,其实辐射并不强烈。人类就算没有任何防护,也可以短时间内直接接触。比起辐射,反而是身为重金属的铀被人吸收或中毒更加可怕。但乏燃料不这样。从反应堆里卸下来的乏燃料元件,是可以用来杀人的。
崭新的反应堆燃料棒里面,是纯度很高的铀。但是经过裂变反应之后,燃料棒就不那么纯了。里面会出现上百种同位素,半衰期各不相同,但辐射却更可怕。比起主要释放a射线的燃料棒,这里面还混杂了穿透性更强、危害更大的辐射。
就那个读数来看,那个巨大的石碓里面根本不含乏燃料。
“如果以‘奧贡建造者的技术水平与地球相差不大’这一点来考量,他们根本就不会把乏燃料堆在‘奧贡’里面吧。”大卫在向山身后,咬着可乐吸管,“别的不说,人类对于‘计算机不耐电磁辐射’的问题非常苦恼,外星人应该也是一样的。”
“那乏燃料应该怎么解决?”
“如果是我的话”大卫眼珠子望向上方,吸了一口可乐:“当做推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