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宜是主角眼中的女神,漂亮是肯定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漂亮都要这样的,脸型这么一调整人物感觉成什么了?特色全没了不说,整个一妖艳贱货好不好?”
“放屁,这脸型怎么了,稍微削瘦一点,人物一开始的高冷感觉不就出来了?”
“你看没看原著?那是主角眼中印象,假的,假的大哥,你这么一改,后面的心理活动转变怎么办,那么大的反差还怎么顺畅过渡?你以为是在做tv番剧切个内心os镜头就行的吗?”
办公室里的热闹程度,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也逐渐与日俱增。
哪怕李显已经给很多东西都定下了标准,但是一些细节上的争论远远没有平息的时候。
大家同时进的公司,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那么想将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制作中去,争论是必须的。
对工作的统一认知,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争论中确定下来的,没有人是傻子,谁的想法更合适,效果更出众,相互比较之下,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至于有个别特别喜欢嘴炮又没干什么实事的,仗着跟他是同学有点偷奸耍滑的,后面找到合适的机会在敲打敲打,现在的工作还不是非常具体,暂时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工作。
只要保证最后的结果不会偏离设想,中间的一些小插曲他完全不用在乎,一个团队十几号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
一边放任这些概念设计的在那里争执,另一边李显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制作环节的工作。
得益于分镜的准备相当完善,3d那边的建模的速度很快。
短短两个星期,在建模师的爆肝下,几个主要场景的模型已经全部做了出来,并开始了下一阶段的材质贴图。
而另一边的六人小组,进度比这边还要更快一步,他们此刻不仅完成了模型阶段的工作,而且已经开始了第一集的后期制作。
这几个人都在心里憋了一股劲,虽然项目是自己选的,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愿意被人看瘪了,李显虽然重心明显还是在《那些年》的项目上,但也会每天跟进他们这边的进度。
尤其是他们团队人又少,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远比《那些年》顺畅,李显不仅对他们每个人都很熟悉,时不时还会给点直接的意见和鼓励,还是很能给他们信心的。
像什么“他们是个商业团队,最终看的是项目收益”。
“动画tv制作难度没动画电影高,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只要能证明工作效率和能力上不比其他人差,那就是值得信任的团队”。
混久了的老油条可能不会在意这种事,但是对刚进公司还想好好表现一下的人来说,这种直接的重视和鼓励,还是很有点效果的。
所以在另一边还在为各种设定争论的时候,他们已经迅速统一了意见并开始进入爆肝状态。
不仅每天平均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周末还要来多加一天班。
相比较《那些年》的繁复,《红和黄》就简单太多了,前面三集的分镜详细到他们根本不用在镜头和节奏上面浪费时间。
形象和场景的设定只用了两个工作日加一个周末就确定下来,模型部分有些麻烦,但一共也只用了不到十天。
这还是在尽量丰富模型精度和肢体动作之后的结果。
角色和场景特效更是如此,动画师前期的角色动作调整已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特效师的处理就变的没那么复杂,对于他们来说都属于常规操作。
每天过来检查一下项目情况时,李显都能感觉到项目进度一路狂飙的在推进。
全程下来,他们只有在最后在音效选择上稍微出现了些问题,李显才直接介入了最后的音效呈现。
虽然这部动画短片没有对白,但这不意味着音效的后期工作就好做了。
完美契合着肢体动作的和节奏的音效,才是能让这部简单的剧集充满乐趣的关键。
有李显的开挂指导,这部分的工作也只是一个小坎坷。
最终赶在10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红与黄》的第一集就这么在其他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正式完成制作。
而此时,《那些年》项目那边,所有的前期设定问题也终于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有了结果。
不仅最终的人物设定图与配色参考有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版本,很多小物的设定也统统确定下来。
当然这也少不了李显的干预。
让这帮人放飞自我的程度还是有些大,一个个都有点飘了,李显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他们。
最终效果审核的时候,李显特意将《那些年》项目的人也喊到一起,看完了这个只有两分钟的小短片。
看完之后会议室里陷入诡异的安静之中。
进会议室的时候,李显平静的脸色就让人感觉有些压力。
现在看完另一个项目组的成果,他们感觉压力更大了。
哪怕之前都觉的这个项目虽然短期前景还可以,但是直到真正看见成品,他们才发现这个作品似乎比他们很多人预想中的还要更有前途。
坐在这里的都是专业人士,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节奏欢快,音效诙谐,动作有趣,搞笑之余还带了一点小小的讽刺,即使他们这种看过不知道多少作品的人,也有想继续看下去的感觉。
那这两只小虫子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毋庸置疑。
只是这几个家伙未免也太拼了吧,这才三个星期,一切从头开始的情况下,竟然连第一集的成品都做出来了。
对比他们刚刚全面转入正式制作不久的进度,这个差距有点大啊。
“a组天天吵的那么厉害,这会怎么都哑火了?都没什么看法吗?”李显等了一会,见一直没人说话,目光凌厉的在会议室内扫过,率先问了一句。
第一次见识到李显这一面的几个同学,相互之间看了一眼,同时低下脑袋。
会议室内的气压越发的有些低了。
“放屁,这脸型怎么了,稍微削瘦一点,人物一开始的高冷感觉不就出来了?”
“你看没看原著?那是主角眼中印象,假的,假的大哥,你这么一改,后面的心理活动转变怎么办,那么大的反差还怎么顺畅过渡?你以为是在做tv番剧切个内心os镜头就行的吗?”
办公室里的热闹程度,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也逐渐与日俱增。
哪怕李显已经给很多东西都定下了标准,但是一些细节上的争论远远没有平息的时候。
大家同时进的公司,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那么想将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制作中去,争论是必须的。
对工作的统一认知,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争论中确定下来的,没有人是傻子,谁的想法更合适,效果更出众,相互比较之下,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至于有个别特别喜欢嘴炮又没干什么实事的,仗着跟他是同学有点偷奸耍滑的,后面找到合适的机会在敲打敲打,现在的工作还不是非常具体,暂时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工作。
只要保证最后的结果不会偏离设想,中间的一些小插曲他完全不用在乎,一个团队十几号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
一边放任这些概念设计的在那里争执,另一边李显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制作环节的工作。
得益于分镜的准备相当完善,3d那边的建模的速度很快。
短短两个星期,在建模师的爆肝下,几个主要场景的模型已经全部做了出来,并开始了下一阶段的材质贴图。
而另一边的六人小组,进度比这边还要更快一步,他们此刻不仅完成了模型阶段的工作,而且已经开始了第一集的后期制作。
这几个人都在心里憋了一股劲,虽然项目是自己选的,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愿意被人看瘪了,李显虽然重心明显还是在《那些年》的项目上,但也会每天跟进他们这边的进度。
尤其是他们团队人又少,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远比《那些年》顺畅,李显不仅对他们每个人都很熟悉,时不时还会给点直接的意见和鼓励,还是很能给他们信心的。
像什么“他们是个商业团队,最终看的是项目收益”。
“动画tv制作难度没动画电影高,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只要能证明工作效率和能力上不比其他人差,那就是值得信任的团队”。
混久了的老油条可能不会在意这种事,但是对刚进公司还想好好表现一下的人来说,这种直接的重视和鼓励,还是很有点效果的。
所以在另一边还在为各种设定争论的时候,他们已经迅速统一了意见并开始进入爆肝状态。
不仅每天平均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周末还要来多加一天班。
相比较《那些年》的繁复,《红和黄》就简单太多了,前面三集的分镜详细到他们根本不用在镜头和节奏上面浪费时间。
形象和场景的设定只用了两个工作日加一个周末就确定下来,模型部分有些麻烦,但一共也只用了不到十天。
这还是在尽量丰富模型精度和肢体动作之后的结果。
角色和场景特效更是如此,动画师前期的角色动作调整已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特效师的处理就变的没那么复杂,对于他们来说都属于常规操作。
每天过来检查一下项目情况时,李显都能感觉到项目进度一路狂飙的在推进。
全程下来,他们只有在最后在音效选择上稍微出现了些问题,李显才直接介入了最后的音效呈现。
虽然这部动画短片没有对白,但这不意味着音效的后期工作就好做了。
完美契合着肢体动作的和节奏的音效,才是能让这部简单的剧集充满乐趣的关键。
有李显的开挂指导,这部分的工作也只是一个小坎坷。
最终赶在10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红与黄》的第一集就这么在其他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正式完成制作。
而此时,《那些年》项目那边,所有的前期设定问题也终于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有了结果。
不仅最终的人物设定图与配色参考有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版本,很多小物的设定也统统确定下来。
当然这也少不了李显的干预。
让这帮人放飞自我的程度还是有些大,一个个都有点飘了,李显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他们。
最终效果审核的时候,李显特意将《那些年》项目的人也喊到一起,看完了这个只有两分钟的小短片。
看完之后会议室里陷入诡异的安静之中。
进会议室的时候,李显平静的脸色就让人感觉有些压力。
现在看完另一个项目组的成果,他们感觉压力更大了。
哪怕之前都觉的这个项目虽然短期前景还可以,但是直到真正看见成品,他们才发现这个作品似乎比他们很多人预想中的还要更有前途。
坐在这里的都是专业人士,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节奏欢快,音效诙谐,动作有趣,搞笑之余还带了一点小小的讽刺,即使他们这种看过不知道多少作品的人,也有想继续看下去的感觉。
那这两只小虫子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毋庸置疑。
只是这几个家伙未免也太拼了吧,这才三个星期,一切从头开始的情况下,竟然连第一集的成品都做出来了。
对比他们刚刚全面转入正式制作不久的进度,这个差距有点大啊。
“a组天天吵的那么厉害,这会怎么都哑火了?都没什么看法吗?”李显等了一会,见一直没人说话,目光凌厉的在会议室内扫过,率先问了一句。
第一次见识到李显这一面的几个同学,相互之间看了一眼,同时低下脑袋。
会议室内的气压越发的有些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