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行船本来就比较慢,再加上不了解河水深浅,担心触底搁浅甚至翻船,所以只得慢慢跟在导航船后面前进。
行船慢了一点,却也可以更详细欣赏印度河两岸的风景。
后世的印度河流域,密密麻麻全是村庄农田,基本上没有什么森林了。
但这个时代的印度河流域,虽然跟恒河流域一样都是印度次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是密度跟后世相比依然相差很大,所以除了村庄农田,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有森林就能保持水土,因此跟后世的干旱相比,此时印度河流域的水量要充沛得多。
从这里前往富楼沙,需要走近一千五百公里水路,沿途有几个中心城市,每到一处,袁耀等人都停船数日开展贸易。
沿途这些地处内地的贵族富商,因为极少见过大汉商品,因此更加舍得花掉黄金白银。如果不是袁耀必须要留下一定的商品拿到富楼沙销售,只怕路上都被抢购一光。
六十多岁的竺佛朔当年是被选派去西域传教的,因此他需要去向贵霜朝廷复命,然后再返回故乡桃迪拉。他不想跟袁耀等人走走停停,所以袁耀派了一艘船先把他和支亮送到富楼沙,并且派了郭嘉跟他们去打前站。
虽然当年的国王大臣多已不在,好在王室有文献记录,加上王室寺庙有些当年年少的僧人如今还认得竺佛朔,因此,他被当做到大汉传教的功臣,一连数日在王室寺庙内弘法和宣讲自己的传教经历,吸引了大批僧众和浮屠前来学习,一时之间成为富楼沙佛教界的大明星。
六十岁的支亮,四十年前年仅二十岁便跟随僧人支谶前往大汉。支亮全名支娄迦亮,实际上姓娄迦,名亮。因为汉人把大月氏国简称“支”,在他们名字面前加“支”字以别国籍。
由于汉人名字多为两字,因此,又对大月氏人简称“支某”,如支娄迦亮简称支亮,久而久之,大月氏人在中国便以国名为姓。
实际上支谶和支亮都出身大月氏贵族娄迦家族,娄迦谶前往大汉传教,带走数十名族人和奴仆,他们很多人在大汉娶妻生子,因此魏晋南北朝之后姓支中国人中,很多是他们以及其他来到中国生活的大月氏人的后代。
听说高僧圆悟大师支谶仍然活着,并且成为大汉佛教领袖,娄迦家族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也一连多日大搞法事,欢迎支亮回家。
原本对袁耀出使天竺多少有些担心的贵霜朝廷,听了支亮和竺佛朔的解释,也便相信袁耀这次出使西方各国,真的只是为了交好各国,开辟商道,而不是计划与天竺共伐贵霜,原本紧张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
但是听了郭嘉说明袁耀访问的目的,是想跟贵霜签订永久和平协议,承诺除了遭受攻击可以自卫外永不主动用兵,他们又觉得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袁耀船队走走停停,走了将近一个月,最后穿过博德瓦尔高原和苏莱曼山脉之间的大峡谷,左传喀布尔河,便来到富楼沙(白沙瓦)。
现任贵霜国王波调刚于三四年前的199年继位,他与袁耀年纪相差不大。波调是中国人对他的称呼,他的大月氏名字叫韦苏提婆(vasudeva,也译作瓦苏德瓦)。
有人叫他韦苏提婆一世,因为他是贵霜历代国王中第一个叫韦苏提婆的人;也有人叫他韦苏提婆二世,因为在贵霜帝国建立之前,大月氏部族时代已经有个首领名叫韦苏提婆。
在波调之前的两位君主,对贵霜北部控制不力,康居、大宛两个附属国已经摆脱羁縻,呼罗珊、花剌子模原本在贵霜直接统治之下,如今也已脱离贵霜的统治,转而投靠新兴的萨珊王国。
历史上,此时正是波调厉兵秣马,准备重新征服北方的时候,并且数年后波调确实重新恢复了对北方的统治,然后一直静观大汉诸侯争霸。直到曹魏统一北方,曹丕代汉称帝,波调才派人朝贡。229年,魏明帝曹叡封他“亲魏大月氏王”的称号,但他刚获此封号不久便死。
波调死后,萨珊王朝大举进攻,贵霜帝国分崩离析,仅保留有印度河以东一小块地区,数代之后印度笈多王朝兴起,贵霜帝国残余势力彻底消失。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波调是贵霜帝国的最后一个国王。
但在这个时空里,由于大汉突然统一了西域,使得贵霜帝国对出征北方心存疑虑,担心被大汉误判为要与大汉争夺西域,毕竟,西域是大月氏的祖籍所在。
此时贵霜帝国国力已大不如前,不想跟如日冲天的大汉正面交锋,因此,波调把北伐的计划暂时搁置。如今袁耀又亲临贵霜,他更加不敢在这个时候妄动兵马。
若是大汉向历史上一样仍然处在诸侯纷争之中,此时波调恐怕早已在北伐之中了。
波调年轻时雄才大略,成为一代中兴之主,后期残忍暴戾,导致统治根基腐化,终致灭国。
他又是一个铸币狂人,任内几乎年年铸新币,如今还能看到他任期内发行的三十多种不同金币和铜币。
此时年轻有为,雄心勃勃的波调,见到同样年轻有为,却奉行和平主义的袁耀,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可想而知。尽管两人表面言笑晏晏,其实背后话不投机。
二人不但话不投机,而且对比鲜明。
一个雄心勃勃的尚武帝王,他的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却远不如一个和平主义者。
而一个拥有最先进的科技,最强大的经济,最精锐的军队的人,却奉行和平主义。
在一次宴会中,波调与群臣观摩了袁耀卫士的操演之后,波调心想:只要给他五千名这样的士兵和装备,十艘和平号铁船,他可以数年之内征服天下万国。
波调不知道,其实袁耀与他一样,也有称霸天下的理想,只不过波调想用战争方式征服天下,而袁耀想用和平的方式去征服。
虽然这两种征服方式都有一个相同的条件,就是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但是征服的效果完全不同:武力征服得来的霸权,根基始终不稳;而在法律、条约约束下的和平扩张,由于它不但惠及统治者,更普惠广大民众,因此它的根基更加稳固。
两人会谈数日,始终没能达成和平协议。
波调担心签下协议,不但他将永久失去北方的土地,而且治下各国恐怕也会纷纷宣布独立,所以他不但不愿意签订和平协议,还一再暗示要收回花剌子模以告慰祖先。
而袁耀也不能向他保证各国不脱离贵霜,更不能去游说花剌子模归顺贵霜,因为袁耀奉行自治原则,除了不允许战争,各国对自身归属拥有自决权。
“看来,波调打算与我们虚与委蛇,敷衍了事,等我们感到无趣后自行离开。”一次会谈结束后袁耀有些愤愤不平道。
“没错,如果我们不能与他达成协议,恐怕很快他便出兵花剌子模和康居、大宛诸国了。”荀彧道。
听了众人议论,曹操道:“我看,不如让他出兵,我们再派马超协助花剌子模击败他,到时候他自然无话可说了。”
郭嘉道:“这当然可行,只是公子不希望这样,一旦打起仗来,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人丧命。”
曹操一听,摇摇头不再说话。当年他征徐州,要不是袁耀作梗,他都想屠净徐州人,哪像袁耀这样,打个仗死几百几千都受不了。
鲁肃道:“我看,也不必谈了,直接警告他,如果他对各国用兵,大汉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荀彧道:“这当然是最后一招,不过只有不得已情况下才用,如今还不必撕破脸皮,毕竟我们还在人家地盘上。”
张飞嚷道:“还谈他个鸟,我跟恶来杀进宫去,逼那小子签字完事。”
刘备骂道:“你再乱说话,还想不想让袁公爵放心给你推荐事做?”
张飞笑道:“我也就说说罢了,如今我老张做事可小心了,处处合法合规,不信问问大家。”
袁耀等人呆在富楼沙半个多月,该卖的东西卖完了,该玩的地方玩到了,也乘热气球观看了著名的开伯尔山口。眼看波调没有签订和平协议的意思,袁耀也越来越觉得留下来没有多大意义。
也许,真如曹操所说,让他出兵,再将他打败,如此一来才能让他心服口服。毕竟,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是需要牺牲生命换来的。
就在众人商议着准备离开富楼沙,继续前往安息帝国访问的时候,大事发生了:贵霜南部诸国宣布响应袁耀的和平主张和自治原则,决定脱离贵霜帝国自治!
袁耀等人得到这个消息顿时愕然。
这个时候想离开也不是,不想离开也不是。
想离开,只怕波调未必放行,因为南部诸国用的是响应袁耀主张为借口,他一定怀疑是袁耀挑起的南部诸国叛乱,岂肯放走袁耀。
但如果不尽快离开的话,袁耀等人可能有生命危险。
行船慢了一点,却也可以更详细欣赏印度河两岸的风景。
后世的印度河流域,密密麻麻全是村庄农田,基本上没有什么森林了。
但这个时代的印度河流域,虽然跟恒河流域一样都是印度次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是密度跟后世相比依然相差很大,所以除了村庄农田,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有森林就能保持水土,因此跟后世的干旱相比,此时印度河流域的水量要充沛得多。
从这里前往富楼沙,需要走近一千五百公里水路,沿途有几个中心城市,每到一处,袁耀等人都停船数日开展贸易。
沿途这些地处内地的贵族富商,因为极少见过大汉商品,因此更加舍得花掉黄金白银。如果不是袁耀必须要留下一定的商品拿到富楼沙销售,只怕路上都被抢购一光。
六十多岁的竺佛朔当年是被选派去西域传教的,因此他需要去向贵霜朝廷复命,然后再返回故乡桃迪拉。他不想跟袁耀等人走走停停,所以袁耀派了一艘船先把他和支亮送到富楼沙,并且派了郭嘉跟他们去打前站。
虽然当年的国王大臣多已不在,好在王室有文献记录,加上王室寺庙有些当年年少的僧人如今还认得竺佛朔,因此,他被当做到大汉传教的功臣,一连数日在王室寺庙内弘法和宣讲自己的传教经历,吸引了大批僧众和浮屠前来学习,一时之间成为富楼沙佛教界的大明星。
六十岁的支亮,四十年前年仅二十岁便跟随僧人支谶前往大汉。支亮全名支娄迦亮,实际上姓娄迦,名亮。因为汉人把大月氏国简称“支”,在他们名字面前加“支”字以别国籍。
由于汉人名字多为两字,因此,又对大月氏人简称“支某”,如支娄迦亮简称支亮,久而久之,大月氏人在中国便以国名为姓。
实际上支谶和支亮都出身大月氏贵族娄迦家族,娄迦谶前往大汉传教,带走数十名族人和奴仆,他们很多人在大汉娶妻生子,因此魏晋南北朝之后姓支中国人中,很多是他们以及其他来到中国生活的大月氏人的后代。
听说高僧圆悟大师支谶仍然活着,并且成为大汉佛教领袖,娄迦家族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也一连多日大搞法事,欢迎支亮回家。
原本对袁耀出使天竺多少有些担心的贵霜朝廷,听了支亮和竺佛朔的解释,也便相信袁耀这次出使西方各国,真的只是为了交好各国,开辟商道,而不是计划与天竺共伐贵霜,原本紧张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
但是听了郭嘉说明袁耀访问的目的,是想跟贵霜签订永久和平协议,承诺除了遭受攻击可以自卫外永不主动用兵,他们又觉得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袁耀船队走走停停,走了将近一个月,最后穿过博德瓦尔高原和苏莱曼山脉之间的大峡谷,左传喀布尔河,便来到富楼沙(白沙瓦)。
现任贵霜国王波调刚于三四年前的199年继位,他与袁耀年纪相差不大。波调是中国人对他的称呼,他的大月氏名字叫韦苏提婆(vasudeva,也译作瓦苏德瓦)。
有人叫他韦苏提婆一世,因为他是贵霜历代国王中第一个叫韦苏提婆的人;也有人叫他韦苏提婆二世,因为在贵霜帝国建立之前,大月氏部族时代已经有个首领名叫韦苏提婆。
在波调之前的两位君主,对贵霜北部控制不力,康居、大宛两个附属国已经摆脱羁縻,呼罗珊、花剌子模原本在贵霜直接统治之下,如今也已脱离贵霜的统治,转而投靠新兴的萨珊王国。
历史上,此时正是波调厉兵秣马,准备重新征服北方的时候,并且数年后波调确实重新恢复了对北方的统治,然后一直静观大汉诸侯争霸。直到曹魏统一北方,曹丕代汉称帝,波调才派人朝贡。229年,魏明帝曹叡封他“亲魏大月氏王”的称号,但他刚获此封号不久便死。
波调死后,萨珊王朝大举进攻,贵霜帝国分崩离析,仅保留有印度河以东一小块地区,数代之后印度笈多王朝兴起,贵霜帝国残余势力彻底消失。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波调是贵霜帝国的最后一个国王。
但在这个时空里,由于大汉突然统一了西域,使得贵霜帝国对出征北方心存疑虑,担心被大汉误判为要与大汉争夺西域,毕竟,西域是大月氏的祖籍所在。
此时贵霜帝国国力已大不如前,不想跟如日冲天的大汉正面交锋,因此,波调把北伐的计划暂时搁置。如今袁耀又亲临贵霜,他更加不敢在这个时候妄动兵马。
若是大汉向历史上一样仍然处在诸侯纷争之中,此时波调恐怕早已在北伐之中了。
波调年轻时雄才大略,成为一代中兴之主,后期残忍暴戾,导致统治根基腐化,终致灭国。
他又是一个铸币狂人,任内几乎年年铸新币,如今还能看到他任期内发行的三十多种不同金币和铜币。
此时年轻有为,雄心勃勃的波调,见到同样年轻有为,却奉行和平主义的袁耀,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可想而知。尽管两人表面言笑晏晏,其实背后话不投机。
二人不但话不投机,而且对比鲜明。
一个雄心勃勃的尚武帝王,他的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却远不如一个和平主义者。
而一个拥有最先进的科技,最强大的经济,最精锐的军队的人,却奉行和平主义。
在一次宴会中,波调与群臣观摩了袁耀卫士的操演之后,波调心想:只要给他五千名这样的士兵和装备,十艘和平号铁船,他可以数年之内征服天下万国。
波调不知道,其实袁耀与他一样,也有称霸天下的理想,只不过波调想用战争方式征服天下,而袁耀想用和平的方式去征服。
虽然这两种征服方式都有一个相同的条件,就是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但是征服的效果完全不同:武力征服得来的霸权,根基始终不稳;而在法律、条约约束下的和平扩张,由于它不但惠及统治者,更普惠广大民众,因此它的根基更加稳固。
两人会谈数日,始终没能达成和平协议。
波调担心签下协议,不但他将永久失去北方的土地,而且治下各国恐怕也会纷纷宣布独立,所以他不但不愿意签订和平协议,还一再暗示要收回花剌子模以告慰祖先。
而袁耀也不能向他保证各国不脱离贵霜,更不能去游说花剌子模归顺贵霜,因为袁耀奉行自治原则,除了不允许战争,各国对自身归属拥有自决权。
“看来,波调打算与我们虚与委蛇,敷衍了事,等我们感到无趣后自行离开。”一次会谈结束后袁耀有些愤愤不平道。
“没错,如果我们不能与他达成协议,恐怕很快他便出兵花剌子模和康居、大宛诸国了。”荀彧道。
听了众人议论,曹操道:“我看,不如让他出兵,我们再派马超协助花剌子模击败他,到时候他自然无话可说了。”
郭嘉道:“这当然可行,只是公子不希望这样,一旦打起仗来,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人丧命。”
曹操一听,摇摇头不再说话。当年他征徐州,要不是袁耀作梗,他都想屠净徐州人,哪像袁耀这样,打个仗死几百几千都受不了。
鲁肃道:“我看,也不必谈了,直接警告他,如果他对各国用兵,大汉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荀彧道:“这当然是最后一招,不过只有不得已情况下才用,如今还不必撕破脸皮,毕竟我们还在人家地盘上。”
张飞嚷道:“还谈他个鸟,我跟恶来杀进宫去,逼那小子签字完事。”
刘备骂道:“你再乱说话,还想不想让袁公爵放心给你推荐事做?”
张飞笑道:“我也就说说罢了,如今我老张做事可小心了,处处合法合规,不信问问大家。”
袁耀等人呆在富楼沙半个多月,该卖的东西卖完了,该玩的地方玩到了,也乘热气球观看了著名的开伯尔山口。眼看波调没有签订和平协议的意思,袁耀也越来越觉得留下来没有多大意义。
也许,真如曹操所说,让他出兵,再将他打败,如此一来才能让他心服口服。毕竟,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是需要牺牲生命换来的。
就在众人商议着准备离开富楼沙,继续前往安息帝国访问的时候,大事发生了:贵霜南部诸国宣布响应袁耀的和平主张和自治原则,决定脱离贵霜帝国自治!
袁耀等人得到这个消息顿时愕然。
这个时候想离开也不是,不想离开也不是。
想离开,只怕波调未必放行,因为南部诸国用的是响应袁耀主张为借口,他一定怀疑是袁耀挑起的南部诸国叛乱,岂肯放走袁耀。
但如果不尽快离开的话,袁耀等人可能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