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也没有想到,在崇祯四年正月,北京城竟然会为了一块香皂而疯狂。
    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
    古人洗澡用的皂角,虽然并不好用,但也都习惯了。
    不过,现在突然来了一个更好的,更香的,洗得更方便的,肯定就更加受欢迎了。
    人嘛,一旦享受了更好的东西,就回不去了。
    这不,连京师里好几家澡堂子的人都跑来直接一箱一箱的买。
    因为其中一个澡堂对外宣传澡堂安排了香皂,现在去洗的人也是排队。
    不仅如此,洗发水也在排队抢。
    现场像极了21世纪苹果新款出来的时候的样子。
    以前洗头发也是个大问题,一般古人洗头发用这样几类:皂荚、草木灰、土碱类、木槿叶、淘米水类、茶籽类、芝麻叶、桑白皮、柏叶等等。
    但这些都有几个共同问题。
    一是不方便,洗头之前还要到处找,要提前准备。
    二是不能去油,头发几天不洗就容易出油。
    你想想,古人头发本身就长,一旦出油,清洗的频率又少,就会有异味。
    而且看起来头发油光水滑的,万一从你旁边走过,那味道不要太腥了。
    所以,洗发水一问世,现在大家简直像是瞬间高潮了一样。
    尤其是待字闺中的妹子们,听闻有一种神奇的药水抹在头发上然后用水一冲,瞬间头发丝滑,这种感觉,简直就无法形容了。
    还有卫生纸和牙刷,现在也是乾元堂的爆品。
    本来呢,崇祯从去年就开始做这些,只是小规模而已,这便在民间启发了一些民间商人。
    所以现在其实北京城有不少商人也在做香皂、洗发水这类日用品。
    可是,这一次降价,直接把所有竞品打懵逼了。
    3两银子就是3000文,直接降到500文。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降价的,这特么是跳楼,不是降价!
    所以,这几天,所有做相关生意的商人听到乾元堂的价格后,都在默默流泪。
    崇祯却是喜滋滋,看来今年比预期的还要好,完全可以扩大产量。
    正月初十,武英殿。
    徐光启和汤若望都在,方正化也在? 还有毕自严和孙承宗。
    徐光启手中拿着几张纸。
    严格的来说? 那不是纸,而是一张大明朝最新的“银票”。
    “陛下? 已经做好了? 您过目。”
    徐光启将银票呈递上来,崇祯仔仔细细摸了几下? 又看了看上面的图纹。
    有一文钱的,上面的图纹是一个农民在耕种。
    有10文钱的? 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母亲。
    还有50文钱的? 上面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门。
    还有100文钱的,上面是皇帝本人像。
    张晨摸了摸银票,手感非常细腻,而且纹路清晰。
    古人的工艺品做的果然不差。
    不过这东西如果要印刷? 质感可能会下降一些。
    毕竟这一版是纯手工制作的。
    “陛下? 这些是刚刚印刷的银票,请陛下过目。”
    崇祯又拿起了刚印刷出来的,果然是差了一点点,不过要是使用,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刚开始就要印四版出来?
    一是满足购物找零钱的需求。
    二是提高造假币的成本。
    而且这款银票的工艺已经非常高了? 这些印刷的模板制作也非常精良,是按照皇家标准来制作的。
    如果民间也有人想要造一台出来? 绝不是容易的事。
    这不是砸钱就能解决的了。
    崇祯收起这些银票,让王承恩给每一个人瞧一瞧? 摸一摸,看一看。
    经过了整整一年的研制? 总算造出崇祯满意的银票了。
    “诸位都看完了? 有什么要说的?”
    毕自严这个财务大臣当然第一个有话要说。
    “陛下? 本朝开国之初,太祖便印制发行过银钞,只是民间并不愿意使用银钞。”
    崇祯当然知道朱元璋玩过银钞,而且开局就把银钞玩废了。
    朱元璋这个人打仗,搞政治,都是一套一套的,唯独搞金融是个外行。
    或者说,朱家的皇帝,就没有一个会做生意会玩钱的。
    这一点,赵宋皇室确实是强项。
    朱元璋当年是怎么玩的呢?
    当然是疯狂的印钱,印完之后,还不让人用银钞交税。
    也就是说,朝廷只管印钱,但印出去钱后,收回来是不许用银钞的,得给真金白银。
    这样搞得市场上银钞越来越多。
    到了嘉靖年代,1000两银钞,相当于朱元璋时代的1两银钞。
    官员也叫苦连连,朝廷拿银钞给官员发俸禄,一到手就先贬值一半,这谁受得了。
    所以,大明朝中期的时候,银钞已经名存实亡了。
    那为什么现在穿越者崇祯还要搞银票?
    这不废话么?
    这东西要是搞成功了,以后自己手里就有个中央银行了。
    银行这东西玩起来了,简直就是全世界的催化剂,这是顶层游戏规则啊!
    金融霸权分分钟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过金融霸权是需要依靠强大的武力做支撑的。
    所以现在是武力和金融双向并行。
    崇祯道:“其他人呢?有什么异议,今天都可以提出来,咱们今天就在这里,把这件事给定下来,是做,还是不做,今天有个回声。”
    孙承宗道:“陛下,现在民间对银钞信心不足,百姓不愿意用银钞,臣以为,如果要做,难度会非常大,得不偿失。”
    “汤爱卿呢?”
    “陛下,俺也一样。”
    卧槽!
    这老外还挺机灵的哈!
    “徐大人呢?”
    徐光启道:“陛下,造假的难度确实提起来了,不过要推行出去,非常难。”
    崇祯笑道:“如果朝廷愿意用银票抵税呢?”
    他此言一出,众人皆是震惊。
    “陛下,这恐怕……”
    崇祯道:“过去的银钞贬值,民间不愿意用,是因为贬值的风险全部在民间,朝廷置身事外。”
    “如今,凡是普及银票的地方,老百姓可以用银票来抵税,风险共担如何?”
    “陛下,这恐怕……”毕自严苦笑道,“若是失控了……”
    “不必担心,大胆尝试。”
    “臣担心,即便朝廷愿意接受银票抵税,百姓依然不愿意用。”
    “曹化淳,乾元堂要配合,以后凡是在乾元堂购物的,必须使用银票。”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