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制作于银票,他不敢问,也不多问,只是道:“遵命。”
    其他大臣心中也是七上八下,这玩意儿真的能行?
    推银票目的到底为何?
    现在不是玩银票的时候吧,现在应该是讨论打仗和整治贪官的时候吧?
    陛下,您这一处是闹哪样啊?
    其实大明朝也有赚钱铸钱的衙门,在大臣们看来,这的确是多余的。
    银票是很方便,但推行难度的确大。
    而崇祯的想法是,推行难度再大,也要先尝试。
    以后进入商业时代,用碎银子去买东西?
    怎么买?
    碎银子是多少钱?
    商业不仅仅需要技术,商业需要许多底层基础。
    而且银行票号推起来了,以后就可以定向扶持商人了,给民间放贷,调控经济。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崇祯道:“若是诸位没有异议,咱先就这么定了。”
    “皇家票号的事,就先交给毕爱卿来打理,方正化这边先准备5万两银票,根据到时候的实际情况来。”
    “是!”
    “另外,顺天府有一些农民买不起田,让他们来找银行借钱去买田。”
    毕自严道:“你下,农民现在是先种田,每年有余粮分期交给朝廷,没有农民需要买田。”
    “没有农民需要买田,不代表没有地主不需要卖田。”
    众人却是疑惑了起来。
    崇祯心下了然。
    去年下半年,张晨颁布了一项新税政,20亩以上者,每亩交税2石的税。
    这是什么概念?
    算一笔账就知道了。
    根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大明朝北方的一亩田产量可以达到3石。
    例如某地主赵老爷有1000亩田,以前他怎么操作呢?
    以前他可以回用钱买个功名,然后有了功名就可以少交一部分税。
    再然后就在衙门那里给点钱,让衙门少报他的田,交的税进一步减少。
    不过以前如果不这么玩,正常交税,应该交多少呢?
    每亩0.034石,1000亩也就交34石,4080斤。
    但现在在新政下面呢?
    排出中间的非法手段。
    按照政策来交,2000石? 24万斤。
    他一亩田一年产值才3石? 交税就要交2石,还不能给佃户涨租? 这田吞在手里不就是赔钱货么?
    所以? 接下来地主老爷们的行为将会往买田的方向走下去。
    不过前提是新政策能够执行下去。
    按照明末的剧本来看,肯定是执行不下去的。
    就说南方的秋税? 最后朝廷收了270万两上来,比以往更差。
    当然? 这不是政策的问题? 这是行政和司法的问题。
    崇祯又道:“地主会卖田的,一年每亩2石,谁愿意把田放在手里?”
    众人这才想起来。
    毕自严道:“陛下,臣……”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 你是想说? 朕的这个新政,到时候恐怕没人会遵守。”
    “臣不敢!”
    “你们不必拘谨,都是朕的股肱大臣,有什么话直接说便是,朕也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
    “这执行的事? 朕从来不担心。”
    皇帝的意思也很明显嘛。
    不就是堆人头的事吗!
    京卫军现在的军威也打了一场出来了,正是要多拿出来磨磨刀的时候。
    此事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崇祯让曹化淳在京师找个宅子,就作为皇家票号的总部。
    此事也不急着立刻就要完成? 先得印钱,5万两也不少了。
    还得分出一队人马专门来执勤。
    其实? 银票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 就是消灭农税中的耗羡。
    耗羡是官员压榨老百姓管用的手段? 耗羡缺乏标准。
    例如这一次运粮,路上到底需要消耗多少,这话语权是掌握在地方官手里的。
    也就是说,收多少耗羡,地方官可以裁夺。
    但是如果一旦未来全国都是银票交税,那不存在耗羡这一说了,一文钱的银票就是一文钱,它不会在运输中,因为磨了一点点毛边就贬值。
    不过银票这事一推出来,恐怕不仅仅民间的钱庄会炸毛,官员一个个也都会炸毛。
    耗羡啊!
    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张晨都做好了银票在风雨中颠簸前行的准备了。
    不,应该说做好了腥风血雨的准备了。
    正月十二日,一望无际的蓝天,北京城周围的县、甲里进城的人明显增加了许多。
    例如通州和丰台就有不少人跑到北京城来采购香皂、洗发水这些日用品。
    有人一大早就到了,在乾元堂门口排队。
    在进城的人群中,还有几个身穿军服的武将。
    另外,还有一男一女。
    男的约莫二十三四岁,一脸俊朗儒雅,却有英其非凡。
    女的十八岁,肤似白雪,眸如清泉,脑后束这马尾辫,着一身红装,面色略带着一丝决然,看起来英姿飒爽。
    洪承畴这一次算是立了大功了。
    在三人中,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高迎祥的人头就在匣子里,高迎祥部全部碾压了,能杀的全部杀完了。
    据说尸体砸穿了结冰的河,河水变成红色,冰面也成了红色,长长的一条。
    洪承畴现在要进宫面圣,接受皇帝的表彰。
    同时,他还在河南抓到了李岩和红娘子。
    一大早,崇祯用完早膳,便接见了孙元化,和他在讨论这红夷大炮改良的问题。
    崇祯很想做出散花弹来。
    目前的红夷大炮是实心弹。
    实心弹威力大,可是杀伤范围有限,攻城可以,真正对上骑兵,一颗砸过去,打击范围太小。
    如果能搞出散花弹,一炮出去,骑兵恐怕要倒一小排,那种震撼的效果,是红夷大炮无法达到的。
    红夷大炮适合攻城。
    等看完孙元化的图纸,崇祯道:“你先按照你的思路大胆地去做,需要多少钱,多少人,直接申报,你的一切费用,没有人会压,全部通过。”
    孙元化大喜道:“臣谢陛下。”
    “锦州的火炮运输过去多少了?”
    “回禀陛下,目前锦州有20台火炮。”
    “不够不够,袁崇焕在筑大凌河城,大凌河城至少要配置40门火炮,现在制造局有多少门?”
    “一共50门,魏大人昨日跟臣说,宣府和大同各自需要20门。”
    魏大人就是魏中云,他这个兵部左侍郎管宣府和大同两个军镇。
    “先来后到,按照规矩来,就说是朕说的。”
    “是!”
    不多时,王承恩便来了:“皇爷,洪大人在外面求见。”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