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又有传令兵回来了。
    “报!”
    “启禀贝勒爷,左路大军已经绕到敌军后方!”
    “好!好!好!”德格类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大笑道,“我未曾败给过明狗,今日之战亦然!”
    他这话刚出口,又有传令兵慌忙飞奔而回。
    “报!”
    “贝勒爷!贝勒爷!大事不妙,左路大军溃散!”
    德格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住,一口气差点没有接上来。
    他瞪大眼睛,眼中全身血丝:“你再说一遍!”
    “左路大军溃散!”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贝勒爷,千真万确,奴才亲眼看见左路军溃散!”
    这时,前方的中路大军的溃败如同潮水一样,到处都在喊逃命。
    “贝勒爷,咱们也快撤吧。”
    德格类呆呆地看着前面,直到身边的人提醒,这才回过神来,不甘心道:“撤!”
    此时,明军的右路骑兵出击,往建奴溃败的中路军开始追击。
    眼下,建奴可以说兵败如山倒。
    接下来完全就是明军在收割生命了。
    在四快一慢的战术里,就包含了追击崩溃的敌人要快。
    要快速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此时,明军所有的骑兵,都在狂奔,见到建奴就杀,不管对方是否有求饶。
    所有人都杀红了眼。
    有的连刀子都砍出无数缺口。
    有的甚至把刀子砍断了。
    一个时辰过去后,建奴伤亡惨重,真正逃出去的只有少部分。
    像代善、阿敏这种是有自己的亲卫军,作战的时候又在后方,在亲卫军的簇拥下,两人才有时间安全离开战争。
    德格类也十分狼狈。
    这一战,德格类统帅的两万八旗,死了一万五!
    这对建奴来说,绝对是损失惨重的。
    明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主帅卢象升的铁甲上有无数刀痕。
    追击直到傍晚才结束。
    此时的平原上,铺满了尸体。
    从高空俯瞰下去,就像一张巨大的红色地毯。
    风一吹,就吹起一震血雾,吹在人脸上,黏糊糊的。
    可能是已经麻木了,血腥味并没有那么刺鼻。
    明军开始打扫战场。
    那些重装骑兵也回来了,大半天的战斗,已经完全榨干了他们身体里最后一丝力气。
    许多人艰难地翻身下马,一下马之后,就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后勤的医疗人员连忙过去,还以为那些重骑兵晕过去了,原来是太累而睡着了。
    总不能穿着重甲在这里睡吧?
    众人开始一个个帮那些睡着的重骑兵脱铠甲,然后将他们抬起来。
    而当脱掉他们铠甲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透了。
    有的人劫后余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有的人则大口大口喝水。
    卢象升带着人走过来,他并没有休息,而是在检阅现场。
    “速速将捷报传到山海关。”
    “是!”
    当天半夜,皇太极刚刚入睡,德格类兵败的消息就传来了。
    “报!前方紧急军报!”
    皇太极连忙翻身起来,军报被送了进来,皇太极一看,顿时整张脸都黑下来了。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再看了几眼,双手已经开始在发抖了。
    大事不妙!大事不妙!
    皇太极起来后,来回走动,脑子飞快运转。
    这一夜,他肯定是睡不着觉了。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捷报已经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山海关。
    崇祯看完卢象升的捷报,激动得久久不语!
    一颗悬着的心,也慢慢落下来。
    没错,这场战争已经胜利了一大半了。
    接下来,崇祯都能推算出结果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
    皇太极的三万大军此时不是还在大凌河城外吗?
    要知道,皇太极的大军可是丝毫未损。
    建奴骁勇善战,又有皇太极亲自指挥,三万大军力量不容小觑。
    没错,的确不容小觑。
    但是。
    一、皇太极没有粮食了!
    义州城破,再加上德格类兵败,皇太极想要让德格类调粮食的想法落空了,义州一时半会肯定取不回去了。
    二、一旦三万大军知晓德格类兵败,军心必然受损。
    三、一旦德格类兵败的消息让袁崇焕知道了,袁崇焕必然不会再采取防守策略。
    所以,皇太极现在面临的局面极度危险。
    任何时候的战争,粮食永远是最重要的。
    人是铁饭是钢,一个正常人,一顿不吃,别说让他上阵杀敌了,让他跑一会儿都没有力气。
    捷报的消息传到山海关了不假。
    但是锦州兵败的消息,此时此刻却也传到了北京。
    锦州兵败,震惊朝堂。
    也让一大部分人高兴得差点没有直奔锦州给吴襄颁发以免锦旗。
    真特么是太感谢你吴襄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政治斗争。
    政治与军事永远都是密不可分的。
    这一次的大凌河之战,主战派在朝堂上主要是孙承宗,在地方上主要是袁崇焕。
    关宁锦防线就是这俩提出来的,铸造大凌河城也是这俩提出来的。
    朝堂上有一大堆的人想彻底扔掉辽东,还有一大堆的人,想将袁崇焕从辽东督师的位置上撤换下去。
    现在,首战出师不利,反对派立刻抬头。
    就在今晚,一帮人相互窜起门来了。
    大家一致认为,这仗不能打下去了。
    以兵部尚书王洽为首的反对派,表示,再打下去,输得更惨,败得更多,必然造成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官员的支持。
    于是,当天晚上,就有许多人开始奋笔疾书。
    做什么?
    当然是弹劾孙承宗和袁崇焕!
    主要是弹劾孙承宗。
    这一仗有大量的新军参加,新军就在锦州,锦州现在败了,得有人复杂啊!
    我大明朝的官员,别的不会,找背锅侠,那绝对是一流的。
    当夜,大家就开始纷纷奏疏,弹劾孙承宗。
    皇帝不在?
    皇帝不在没关系,写给内阁,让内阁来主持。
    总之,现在就是搞事情的最佳时期,先把枢密院给撤了!
    一个枢密院,一个袁崇焕,断了大家多少财路,心里没点逼数吗!
    于是,奏疏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就由通政司使送到了内阁。
    周延儒什么态度?
    这么说吧,皇帝什么态度,周阁老就什么态度。
    周延儒就是个看皇帝脸色办事的首辅大臣,他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上意。
    现在皇帝不在,咱们的周阁老那肯定就开始和稀泥了。
    周延儒和稀泥,内阁大臣韩爌、钱龙锡都不答应啊!
    于是,一大堆人,都摆出一副为了天下苍生豁出去的表情,去围堵枢密院。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