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处了?”
    “两路!”皇太极顿时一惊,没有时间犹豫了,皇太极立刻开始整顿兵马。
    现在怎么办?
    当然是增加快速增加一道防线,然后让大部队撤。
    要知道,皇太极有三万人。
    三万人!
    皇太极不会意念控制,不可能他意念一动,三万人立刻转退为守。
    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起战鼓,然后几路传令兵快速传令各路首领摆好阵型迎战。
    但皇太极不打算这么做了。
    因为现在局势对他来说,极其不利。
    首先是德格类战败,导致一路大军溃败,消息已经在军中开始流传,军心有动摇。
    其次是一旦大战起来,他可能面临两支精锐明军,一支是袁崇焕的,另一支是击败德格类的那一支。
    在军心动摇的基础上,又缺粮食,面临两支明军,不是明智之举。
    皇太极脑子飞快转动。
    即便击退了这支明军,现在也无法拿下大凌河城,还消耗了自己。
    粮道被切断,德格类战败,已经注定战略上的失败了。
    即便有一两次战术上的胜利,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巨大缺口。
    建奴本来人口就稀少,皇太极可消耗不起啊!
    所以,皇太极并没有下达全军迎战的军令,而是设置第二道防线。
    而且用一部分人做防守,动员更快,这也符合此时明军突袭而来的应对策略。
    第二道防线是让科尔沁的奥巴台吉领3000蒙古精锐做好防守准备。
    剩余的24000人,正在按照原计划撤退。
    而明军这边呢?
    一路是由王承胤率领的3000步兵,从正面去对付舒穆禄·扬古利,也就是建奴正面的防线。
    一路是祖大寿亲自率领的3000铁骑,目标是侧面攻击建奴的大营。
    只见关宁军的步兵列阵朝前面建奴的正面快速挺进。
    他们虽然是步兵,但速度非常快。
    探子快速回报舒穆禄·扬古利:“报!约三千明军正在快速朝我军挺进!”
    舒穆禄·扬古利骑在战马上,大声道:“都准备好,随我一起将明狗杀个片甲不留!”
    这是一支建奴骑兵和步兵的混合。
    约有2000步兵,1000骑兵。
    这支建奴军队立刻被调动了起来,步兵从正面开始朝明军挺进,而骑兵则分出两支,分别攻击明军的左右翼。
    双方快速靠近,待百米的时候,建奴开始用弓箭手放箭。
    明军则以车营和盾牌抵挡。
    双方的步兵打得几乎是老套路。
    不过明军也配置了一些火枪手,数量不多,都还是火绳枪,威力一般般。
    明军在死了一部分人后,迅速拉近距离,厮杀在一起。
    而左右两翼的明军也准备迎接建奴骑兵冲锋的准备了,长枪全部摆了出来。
    显然关宁军已经很熟悉建奴的套路。
    双方现在打的并不是什么战术制胜,而是勇气。
    两军正面交锋了,就是看谁敢死磕!
    “杀!”
    喊杀声立刻铺天盖地,一瞬间就有十几个人死在双方的刀枪之下。
    而另一边,祖大寿领着骑兵,风驰电掣一般朝大营冲去。
    “启禀台吉,明军从东南方向冲来了,距离此地只有两里了!”
    奥巴台吉已经看到祖大寿的骑兵了,他拔出刀,说道:“儿郎们,让明军见识见识我们蒙古人的厉害!”
    科尔沁部的战鼓立刻就响起来了。
    3000骑兵举起弓箭,大声喊道:“杀!杀!杀!”
    蒙古骑兵如同洪水一般,朝明军冲去,铁骑踏得地面振聋发聩。
    双方如同两柄锋利的剑芒扫过大地,正在快速靠近。
    待拉进到30米的距离,蒙古人突然开始放箭。
    这是蒙古人的战术之一:骑射!
    不过骑射的有效射程只有不到30米。
    一瞬间,密密麻麻的箭落下来。
    有的射在明军的头盔上发出叮铃的声音。
    有的射在胸口的棉布上,明军立刻坠马,巨大的冲击力将内骨摔断。
    有的则刚好射在护甲上。
    就是在这一瞬间,明军就有二十几个坠马的。
    30米的距离,对于都在往前冲锋的双方,其实只是一两秒的事。
    射完一箭,蒙古人立刻收起弓箭,亮出刀子。
    双方正面冲杀在了一起。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蒙古士兵,被一个关宁军一刀戳穿了喉咙。
    由于冲势飞快,那个明军没有做拔刀的姿势,而是用力一拉。
    刀直接撕开了半步脖子,鲜血顿时爆出来,洒了那个明军一脸。
    而那个蒙古骑兵的脖颈被切了一半,连后面的脊骨都被砍开了一半,整个脑袋失去了支柱,往旁边一歪,撕开了伤口。
    他连叫出声来都来不及,身体一个不稳,坠落下去,已经偏位的脑袋先着地,随后由于惯性,整个人在地上滚了几转,脑袋被甩得到一边,只剩下皮肉连在一起的。
    这只是发生在一瞬间,接下来就是在铁蹄中被踩踏成肉泥。
    没错,双方立刻就展现出了正面的残酷厮杀。
    真正的战场并不是《三国演义》里武将先出来干一仗。
    也不是外行们理解的用计谋屈人之兵。
    真正的正面战场,就是比拼谁的士兵训练有素,军备精良,作战勇敢。
    因为冷兵器的战争,就是一刀刀砍出来的!
    要达到训练有素,就必须严格执行军法。
    要士兵军备精良,作战勇敢,就必须最大程度遏制****,并且保证士兵军粮和军饷。
    袁崇焕做事有些急躁,但在这些方面,大明朝的边军总督里,却没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即便袁崇焕强力整顿边军,依然还有吴襄那种养私兵的。
    这说明,明末的军政的确是烂得没有眼睛看了。
    即便如此,关宁军的军纪,以及战斗经验,在明末大明朝边军里,已经算是最好的了。
    那个明军一刀撕拉出来后,空中还在飞着血浪,而迎面横扫而来的一把刀,刹那间就削掉了他的脑袋。
    他还没有来得及喜悦,人头就在空中飞起来,无头尸体坠马。
    一个孩子就这样失去了他的父亲。
    后面的明军立刻补上来,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长刀劈砍过来。
    劈在蒙古人的脑袋上,砍开头盖骨,发出来的声音,就像是劈在木头上一样。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