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厮杀立刻就进入到一种近身鏖战的状态。
    明末的蒙古人战斗力虽说已经减弱了不少,没有建奴强悍,可也不差。
    崇祯元年,林丹汗就带着察哈尔部的蒙古兵攻击了大同镇,毁成十数座,而明边军毫无反抗之力。
    以至于蒙古人十分轻视明军。
    在皇太极安排任务的时候,奥巴台吉一听说是让他防御明军的突袭,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因为这种事是摆明了刷战功的,不答应是傻子。
    结果呢?
    结果就是刚打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蒙古人有些招架不住了。
    为什么?
    因为这支明军有点虎。
    为什么这支明军有点虎?
    因为他们的主帅祖大寿很虎!
    祖大寿提着刀子,在亲卫兵的簇拥下飞快往前冲。
    后面的人一见主帅不要命地冲,也跟着冲。
    就像丛林里的猛虎一样,威猛不可当,当者死。
    只听四处都是惨叫声。
    锋利的刀子割破脖子,热乎的鲜血哗哗流出来,不规则的人头到处飞。
    长刀刺进眼睛里,在脑骨上摩擦,溅起骨渣子。
    人命在这一刻,连草芥都不如。
    准确的来说,人的身体,就像西瓜一样被切开。
    几乎所有人的身上都被鲜血染红,连眼睫毛上都挂着鲜血。
    在后方观战的奥巴台吉越来越心惊。
    明军正在快速被杀,但是他的士兵也在快速战死。
    蒙古人本来就不多,这样死下去,让他心痛不已。
    这支明军居然战斗力如此强悍,能和自己的军队打成平手!
    奥巴台吉感觉自己有点判断失误。
    要不要退?
    肯定不能退!
    如果临战撤退,按照皇太极严格的军纪,他的威信必然会受到打击。
    便在此时,探子将前方的情况迅速禀报给袁崇焕。
    皇太极果然跑了?
    他大呼一声:“儿郎们,随本帅一起杀出城去!”
    众将士高呼道:“杀!杀!杀!”
    声音如同海浪一般。
    顿时明军士气暴涨。
    随后,袁崇焕亲自带5000精锐骑兵一路冲出城。
    如此难得的机会,他怎么会放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全部冲出去呢?
    当然不能乱来,因为他还无法确定皇太极的实际情况。
    所以派两路并打前锋。
    王承胤的正面进攻,祖大寿侧面袭敌。
    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敌人暴露出自己的防御。
    现在探子已经探明,皇太极就是跑了!
    铁蹄声震天动地,袁崇焕这一路快速朝科尔沁蒙古冲去,先用最短的时间打掉蒙古人。
    这是为了在蒙古各部立威,以免蒙古以后再首鼠两端。
    探子快速将明军援军到来的消息告知给了奥巴台吉,奥巴台吉骂道:“皇太极之前不是这么说的!”
    “台吉,咱们撤吧!”
    “撤!”奥巴台吉心中大怒,“皇太极不是说明军不敢出城的么!”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为了不全军覆没,奥巴台吉不得不立刻下令撤兵。
    蒙古人开始大规模撤!
    但撤退这件事,是一个技术难度非常高的活。
    蒙古人的撤兵令一下,还在厮杀的蒙古人就瞬间溃散,调头就跑,完全没有了队形。
    奥巴台吉也在亲卫兵的簇拥下飞快撤退,跑得比兔子都快。
    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3000人,根本没办法抵达明军的援军。
    即便是队形溃散,大家落荒而逃,也比全军葬送在这里要好。
    祖大寿一看蒙古人突然跑了,大声吼道:“他娘的!给老子追,屠干净这帮狗鞑子!”
    而袁崇焕一看蒙古人已经溃散了,连忙带着人开始往皇太极撤军的方向追去。
    现在是打击皇太极最好的时机,一定不能放过。
    半个时辰后,在五十里外的卢象升突然接到了大凌河城出动明军的消息。
    有人建议他立刻挥师东进,追杀皇太极,若是能在此战活捉皇太极,绝对是大功一件,而这个功劳,可一定不能让袁崇焕给独吞了啊!
    对于这个提议,卢象升是直接否定了。
    现在锦州城的吴襄蠢蠢欲动,若是自己一动,吴襄必然会在后面趁机杀来。
    所以,这一场追杀皇太极的好戏,他是无法参与了。
    不过卢象升也没有多想,他这个人心思本身就比较单纯。
    谁抓住皇太极都是一样,反正都是为皇帝陛下效命。
    大凌河开打了,吴襄知不知道?
    他肯定很快就知道了。
    他为什么很快就知道了?
    因为他已经派人去皇太极那里准备进一步探查情况了。
    之前吴三桂让人回来说他去了皇太极那里,可是好几天了,没动静。
    于是吴襄当然就着急了。
    这种事本身就不能拖着。
    可这探子一去,就看到……打起来了!
    他当然立刻就往回跑,去锦州报信。
    吴襄一听打起来了,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这岂不是立功的好机会?
    现在就出兵,绕开卢象升,直接扑到大凌河城,从后面夹击大凌河城的明军,为自己投降皇太极立个投名状?
    没错!就这么玩!
    于是吴襄立刻开始点兵。
    点了8000骑兵,就风风火火从了锦州,一路快速向大凌河城杀去。
    他也的确绕道了,绕开了卢象升。
    但8000大军想要真正的不被发现的绕过去,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方圆二十里,都有卢象升放的大量的探子。
    当卢象升一听说吴襄出城了,立刻也来神了。
    吴襄这个时候出城,是去打锦州,还是去抓吴襄?
    当然是去锦州。
    为什么不去抓吴襄?
    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吴襄已经造反了。
    唯一的证据就是吴三桂说的,那不能作为全部证据。
    如果吴襄没有造反呢?
    如果那时吴三桂给自己下的套呢?
    现在去打吴襄,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么?
    所以,卢象升立刻就整顿兵马,往锦州进发。
    吴襄呢?
    他已经风驰电掣般抵达了大凌河城附近。
    探子又来报:“吴帅,建奴败了。”
    “什么!”吴襄下巴差点没有惊掉下来,这怎么可能!
    “吴帅,千真万确,败了,现在建奴已经全线撤军!”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