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升不知道,因为他的这次表现,让常远把他当成了可以重点培养的自己人。
所以,当呈报上来的录取名单,没有柳文升时,常远就坐不住了。
他不相信柳文升会落榜。
他查看了所有入选举子的名单,又去核查了柳文升的卷子。
等他看到柳文升的卷子之后,整个人都怒了。
他对着这次所有的阅卷官员,愤怒地把柳文升的卷子,往案桌上狠狠地一拍。
“若不是本官亲自查阅,还真不知道,在明珠与鱼目之间,众位大人,竟然舍弃了熠熠发光的珍珠,而选择了那个死鱼眼。请问这份卷子,是哪房的大人所判?”
礼部主持的会试,选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十八人。
同考官,也称房考官。负责协助主考官阅卷。
常远和另一位主考官,负责把同考官最后呈上来的合格的卷子,再做一个总的核对。
若是无误,便直接将名单呈到礼部,报给皇上。
因为试卷用了糊名法,所以他阅卷时,也看不到考生的名字。
他是在最后誊录的合格者的名单中,没有找到柳文升的名字,这才知道柳文升没有被录取。
他不甘心,或者因为有疑惑,所以才又过来核对了卷子。
当柳文升的卷子明明白白地摊在他的面前时,他终于勃然大怒。
若说没人动手脚,他根本不信。
这个卷子,可以说是他四十五年的人生中,看到的最优秀的卷子了。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规范,这是大面。柳文升能做到,是意料之中,常远也不会太意外。
但是看解答内容,无论是解的《四书》文或者《五经》文,还是论、策、表、诏等,无一不是破题巧妙,立意深远,且文中观点切合实际又直中要害,解决方法亦不是纸上谈兵,就算是直接拿来呈到御前,怕是都可以直接成为治国良策了。
就这样的卷子,竟然能被判不过。
常远都忍不住替那年轻人意难平。
他自己都是从乡下贫寒之家,一步步考上来改变命运的。
他也深知一个农家学子,能考到如今地步,有多么不容易。
可是这个难得的将相之才,竟然入不得在座的房考官和主考官的法眼,实在是让他忍不住地发火了。
常远一发火,下首的其他阅卷官员,便都开始战战兢兢起来。
他继续出口问道:“这个卷子,不是出自我那一房。那么必定就是刑部尚书吴必成吴大人一房。我亲自拿卷子,去问吴大人。”
此次,与常远一同被指定为主考官的另一位大员,便是刑部尚书吴必成了。
同朝为官,他自然知道吴必成是四皇子一派,当时圣上钦点他与吴必成,同为这次会试的主考官,估计就是要平衡朝堂势力的。
因为三皇子势大,皇上也是有意打压,所以才选了他这个中立派,和吴必成一道作为主考官。
他的正三品,是因为加封了内阁学士才到的品阶。
而刑部尚书吴必成,虽然不是内阁成员,但本身尚书就官大一级,也是正三品的官员。
两人如今,地位品级上,算是平起平坐的。
常远此时,竟也顾不得同朝为官和平共处的原则,反而是一脸怒容,就要去找吴必成评理。
吴必成却在此时,听到消息,主动走了过来。
他佯装问了问情况,然后才面不改色的,拿起手边的卷子看了看。
常远此时,已经冷静下来了,便对着吴必成问道:“吴大人,此卷不是我房所阅,那么必定是经过你手的。老夫实在不知,这卷子,怎么会落选?”
别说落选了,这卷子,只要不是眼瞎的人,都知道必定是魁首之作。
吴必成也做出惊讶之状,“老夫阅卷,几日未出房门,头昏脑涨之际,竟然错过此等大才之人。老夫在此,谢过常大人能找出这份沧海遗珠,才不至于让珍珠因为老夫糊涂而蒙尘。”
常远这才气消,不过他还是问了句:“不知道吴大人将此卷列为何名次?反正是我房所判之卷,未有优于此卷者。”
常远的意思,是说他手下过目的卷子,没有一个比得上这个学子的。
吴必成此时脸色有异,不过却没有做其他辩解,只说道:“常大人之才,圣上常常夸赞。既然常大人对此卷如此欣赏,那必定非魁首莫属。老夫将此卷,列为榜首,不知在座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柳文升的卷子,在房内二十个阅卷考官的手中,一一过目。
吴必成那房的考官自不必说,他们早就看过柳文升的卷子,当时判卷时,也都是秉着公正原则,均判为优的。
因为糊名之故,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此卷为哪个考生所做,只知道此人,以后前途必定不是他们这些人可比。
他们明明都已经判了优,只是不知道,为何到了吴必成手里,竟然落了榜。
还好,常远竟然想起来复核卷子,这才不至于错过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
常远这一房的主考官,却是第一次见到柳文升的卷子,每个人也都被这卷子所折服。
常远冷哼一声,“既然众位大人无异议,那么此份试卷,便列为榜首。老夫马上让人去填榜。”
常远走了之后,吴必成也随后走出了房外,他的脸色非常难看。
吴必成是四皇子一派,他们与三皇子一样,早就盯上了五皇子这边。
他们现在还没抓到柳文升与五皇子有瓜葛之事,但是却也知道,两人一同从安阳县来,而且之前就有往来,所以也一直忌惮着,唯恐给五皇子培养势力的机会。
虽然考卷用了糊名法,但是在侍卫收卷之时,在卷子上略动手脚做个标记,还是不难的。
吴必成就是因为看到了卷子上的特殊标记,才把这份卷子落选。
其实因此落选的有才能的学子,不止柳文升一人。
只是柳文升幸运,有了常远撑腰而已。
吴必成知道,两位主考官,若是对一份卷子争议很大,是需要呈到皇上面前做裁决的。
若皇上看中了柳文升的卷子,则是让柳文升落选的吴必成出了差错,他是要受罚的。
反之,若皇上看不中柳文升的卷子,那么就是常远失职,要受罚。
吴必成之所以迅速认了错,承认了柳文升的榜首之位,是因为他害怕常远把卷子呈到御前。
他眼不瞎,心也不瞎,什么后果,他一清二楚。
吴必成随后,便去了四皇子处,报告此事。
柳文升不知道自己的成绩,从会试三百六十名开外落榜,到一跃成为榜首,经历了多大的起伏。
他只知道,明天该带着王小芸去看榜了。
所以,当呈报上来的录取名单,没有柳文升时,常远就坐不住了。
他不相信柳文升会落榜。
他查看了所有入选举子的名单,又去核查了柳文升的卷子。
等他看到柳文升的卷子之后,整个人都怒了。
他对着这次所有的阅卷官员,愤怒地把柳文升的卷子,往案桌上狠狠地一拍。
“若不是本官亲自查阅,还真不知道,在明珠与鱼目之间,众位大人,竟然舍弃了熠熠发光的珍珠,而选择了那个死鱼眼。请问这份卷子,是哪房的大人所判?”
礼部主持的会试,选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十八人。
同考官,也称房考官。负责协助主考官阅卷。
常远和另一位主考官,负责把同考官最后呈上来的合格的卷子,再做一个总的核对。
若是无误,便直接将名单呈到礼部,报给皇上。
因为试卷用了糊名法,所以他阅卷时,也看不到考生的名字。
他是在最后誊录的合格者的名单中,没有找到柳文升的名字,这才知道柳文升没有被录取。
他不甘心,或者因为有疑惑,所以才又过来核对了卷子。
当柳文升的卷子明明白白地摊在他的面前时,他终于勃然大怒。
若说没人动手脚,他根本不信。
这个卷子,可以说是他四十五年的人生中,看到的最优秀的卷子了。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规范,这是大面。柳文升能做到,是意料之中,常远也不会太意外。
但是看解答内容,无论是解的《四书》文或者《五经》文,还是论、策、表、诏等,无一不是破题巧妙,立意深远,且文中观点切合实际又直中要害,解决方法亦不是纸上谈兵,就算是直接拿来呈到御前,怕是都可以直接成为治国良策了。
就这样的卷子,竟然能被判不过。
常远都忍不住替那年轻人意难平。
他自己都是从乡下贫寒之家,一步步考上来改变命运的。
他也深知一个农家学子,能考到如今地步,有多么不容易。
可是这个难得的将相之才,竟然入不得在座的房考官和主考官的法眼,实在是让他忍不住地发火了。
常远一发火,下首的其他阅卷官员,便都开始战战兢兢起来。
他继续出口问道:“这个卷子,不是出自我那一房。那么必定就是刑部尚书吴必成吴大人一房。我亲自拿卷子,去问吴大人。”
此次,与常远一同被指定为主考官的另一位大员,便是刑部尚书吴必成了。
同朝为官,他自然知道吴必成是四皇子一派,当时圣上钦点他与吴必成,同为这次会试的主考官,估计就是要平衡朝堂势力的。
因为三皇子势大,皇上也是有意打压,所以才选了他这个中立派,和吴必成一道作为主考官。
他的正三品,是因为加封了内阁学士才到的品阶。
而刑部尚书吴必成,虽然不是内阁成员,但本身尚书就官大一级,也是正三品的官员。
两人如今,地位品级上,算是平起平坐的。
常远此时,竟也顾不得同朝为官和平共处的原则,反而是一脸怒容,就要去找吴必成评理。
吴必成却在此时,听到消息,主动走了过来。
他佯装问了问情况,然后才面不改色的,拿起手边的卷子看了看。
常远此时,已经冷静下来了,便对着吴必成问道:“吴大人,此卷不是我房所阅,那么必定是经过你手的。老夫实在不知,这卷子,怎么会落选?”
别说落选了,这卷子,只要不是眼瞎的人,都知道必定是魁首之作。
吴必成也做出惊讶之状,“老夫阅卷,几日未出房门,头昏脑涨之际,竟然错过此等大才之人。老夫在此,谢过常大人能找出这份沧海遗珠,才不至于让珍珠因为老夫糊涂而蒙尘。”
常远这才气消,不过他还是问了句:“不知道吴大人将此卷列为何名次?反正是我房所判之卷,未有优于此卷者。”
常远的意思,是说他手下过目的卷子,没有一个比得上这个学子的。
吴必成此时脸色有异,不过却没有做其他辩解,只说道:“常大人之才,圣上常常夸赞。既然常大人对此卷如此欣赏,那必定非魁首莫属。老夫将此卷,列为榜首,不知在座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柳文升的卷子,在房内二十个阅卷考官的手中,一一过目。
吴必成那房的考官自不必说,他们早就看过柳文升的卷子,当时判卷时,也都是秉着公正原则,均判为优的。
因为糊名之故,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此卷为哪个考生所做,只知道此人,以后前途必定不是他们这些人可比。
他们明明都已经判了优,只是不知道,为何到了吴必成手里,竟然落了榜。
还好,常远竟然想起来复核卷子,这才不至于错过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
常远这一房的主考官,却是第一次见到柳文升的卷子,每个人也都被这卷子所折服。
常远冷哼一声,“既然众位大人无异议,那么此份试卷,便列为榜首。老夫马上让人去填榜。”
常远走了之后,吴必成也随后走出了房外,他的脸色非常难看。
吴必成是四皇子一派,他们与三皇子一样,早就盯上了五皇子这边。
他们现在还没抓到柳文升与五皇子有瓜葛之事,但是却也知道,两人一同从安阳县来,而且之前就有往来,所以也一直忌惮着,唯恐给五皇子培养势力的机会。
虽然考卷用了糊名法,但是在侍卫收卷之时,在卷子上略动手脚做个标记,还是不难的。
吴必成就是因为看到了卷子上的特殊标记,才把这份卷子落选。
其实因此落选的有才能的学子,不止柳文升一人。
只是柳文升幸运,有了常远撑腰而已。
吴必成知道,两位主考官,若是对一份卷子争议很大,是需要呈到皇上面前做裁决的。
若皇上看中了柳文升的卷子,则是让柳文升落选的吴必成出了差错,他是要受罚的。
反之,若皇上看不中柳文升的卷子,那么就是常远失职,要受罚。
吴必成之所以迅速认了错,承认了柳文升的榜首之位,是因为他害怕常远把卷子呈到御前。
他眼不瞎,心也不瞎,什么后果,他一清二楚。
吴必成随后,便去了四皇子处,报告此事。
柳文升不知道自己的成绩,从会试三百六十名开外落榜,到一跃成为榜首,经历了多大的起伏。
他只知道,明天该带着王小芸去看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