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于你的上疏,皇上又是个什么意思?”岑国璋忍不住又问道。
王云脸色有些黯淡,过了许久才答道:“覃开阳前几日六百里加急送来一封书信。言语之间,说体会我对积弊丛生、国事艰难的忧患,劝我要稳扎稳打,事缓则圆,万不可莽撞冒进。又转达了皇上的意思,要我专心处理思播之事。”
“唉,开阳是我朝一等一的能臣循吏,连他都对这天下大变局都茫然无知,其余人更不用说了。而皇上也嫌我多事不务正业,暗示不要再多管闲事。”王云忍不出一声长叹,“这大顺朝,该怎么办啊!”
他瘦削的脸上满是无尽的悲凉,目光哀恨痛惜,看着虚空之处,仿佛看到了百年之后,华夏海域江河,无处不是西夷战舰;大顺官民文武,在夷人面前卑躬屈膝。
神州大地,满目苍夷,华夏百姓,备受欺压。看到国破山河碎的惨状,那时的年轻人无不泣血悲痛,或自卑羞恼。于是愤然唾弃祖先之道,崇拜西夷之学,有些人恨不得改种换肤...
王云摇摇头,黯然道:“益之啊,上次我听你一言,还能慨然长啸。而今我连叫都叫不出声了。”
岑国璋能理解王云这通心透骨的悲痛。
自己是因为见到过历史的正常历程,才无比的积愤哀痛。老师却是通过自己的才识看到了未来的历史。
他是天才,可天才为什么常常痛苦不堪?因为他们的目光能够穿越时空,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未来。
他们的焦虑和痛苦无法得到旁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被讥讽是杞人忧天,自不量力。
“老师,‘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岑国璋刚念了一句,王云昂然一同念道,“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看到老师眼里的黯淡减少了许多,眉间虽然还有看得见的忧郁,但比刚来时强多了。
“老师,我们不能对同伴们要求过高。以前,我朝再务实的能臣循吏,也只是觉得改革弊政、肃整纲纪、兴修水利、鼓励耕织,便可国富民强。为什么?”
“因为三千年来,我们虽然历经不少动荡不安,外族入侵,甚至改朝换代。但我们的主流文化,从前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一直没有变过。所以他们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而泰西诸国,分为数十上百个国家,虽然都是所谓基督世界,但还是有各种差异的文化思想和治政方法。”
“有的信这个文化,有的信那个文化,在互相争斗之间,哪个文化思想、治政方法能让某国获胜,大家都开始学它。有的更是东学一点,西学一点,什么有用就学什么。到后来,胜者都是集诸国实用经济之学于一身,再融会贯通,最后变成了自己的文明。”
听到这里,王云眉头一皱,“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是的,百家争鸣,以实践为准绳,力行时进。前秦以韩申法家得天下,再因其失天下;前汉以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终延数百年之基业。老师,如果前秦以韩申之学得天下后,再改行他学,或黄老,或儒家,或半法半儒,你说他的国祚会不会也能延续数百年?”
王云听到这里,忍不住捋起胡须,陷入沉思之中。
“老师,当年孔圣人是拜遍天下才识之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终立儒家之言。而今他门下弟子,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以前孔圣人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呢,那些人封闭自满,盲目排异。何等讽刺!何其悲哀!”
“以前做学问只要博古通今,而今时代变了,我们还要学贯华夷。什么有用,我们就学,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海纳百川。”
“这世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找别人的错,走别人走过的路。庸人总是喜欢做容易的事。勇士才会去做困难的事,去改正错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老师,此前我向你建议,要立德立功立言。”
听到这里,王云凝重地点点头,他还记得那夜岑国璋跟他说的那些话。
“老师,现在看来,我们先要立开天辟地的言,再立惊天动地的功,才能立流芳万世的德!”
“先开天辟地言,再惊天动地的功,最后流芳万世的德!”王云眼睛里的光,越来越亮了。
“益之,你对义利之分有什么看法?”王云默然了一会,突然问道。
“前陈朝叶百川先生有云,‘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我觉得说得很对。如果让我来说,在你吃饱别人没有吃饱的情况下,要别人讲道义,都是放屁。”
“那些口口声声喊着道义高于功利的人,哪一位饿过肚子?就算他真得喝过粥,那也是大鱼大肉吃腻了,想换换口味!”
王云忍不住昂首哈哈大笑起来,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
岑国璋趁热打铁地说道:“老师,我们确实不用那么着急。朝中目前大致分务实派和清谈派。务实派多半是地方藩台府县或者户部、工部等衙门官员,他们承担着实实在在的民生民计的压力。”
“则清谈派多出自翰林院、礼部、都察院等衙门,他们肩上没有担子,手中却有支不甘心闲着的笔啊。”
“嗯,一针见血!”王云赞许道。
“我们现在要拉拢的是务实派。他们现在看不到夷人科技的威力,我们就做出来,让他们亲眼看到。等天下实务的官员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自然会跟着学的。老师,你听我说过西夷科技的力量,这玩意最厉害的后果之一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老师,如果天下财富十之八九出自务实派之手,清谈派发现调门喊得再高,也换不到一碗稀粥时,会如何?”
“益之,你说会怎么样?”
“要不饿死!要不改换门庭,讨口吃的!”岑国璋斩钉截铁地说道。
“要是他们既不肯改换门庭,又不甘心饿死呢?”
“那他们去死好了,绝不拦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老师,正如我此前跟你说的,宁可一人哭,不愿一县哭。同理,宁可十万百万人哭,不愿一国亿兆人哭。”
王云听了后,默然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王云脸色有些黯淡,过了许久才答道:“覃开阳前几日六百里加急送来一封书信。言语之间,说体会我对积弊丛生、国事艰难的忧患,劝我要稳扎稳打,事缓则圆,万不可莽撞冒进。又转达了皇上的意思,要我专心处理思播之事。”
“唉,开阳是我朝一等一的能臣循吏,连他都对这天下大变局都茫然无知,其余人更不用说了。而皇上也嫌我多事不务正业,暗示不要再多管闲事。”王云忍不出一声长叹,“这大顺朝,该怎么办啊!”
他瘦削的脸上满是无尽的悲凉,目光哀恨痛惜,看着虚空之处,仿佛看到了百年之后,华夏海域江河,无处不是西夷战舰;大顺官民文武,在夷人面前卑躬屈膝。
神州大地,满目苍夷,华夏百姓,备受欺压。看到国破山河碎的惨状,那时的年轻人无不泣血悲痛,或自卑羞恼。于是愤然唾弃祖先之道,崇拜西夷之学,有些人恨不得改种换肤...
王云摇摇头,黯然道:“益之啊,上次我听你一言,还能慨然长啸。而今我连叫都叫不出声了。”
岑国璋能理解王云这通心透骨的悲痛。
自己是因为见到过历史的正常历程,才无比的积愤哀痛。老师却是通过自己的才识看到了未来的历史。
他是天才,可天才为什么常常痛苦不堪?因为他们的目光能够穿越时空,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未来。
他们的焦虑和痛苦无法得到旁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被讥讽是杞人忧天,自不量力。
“老师,‘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岑国璋刚念了一句,王云昂然一同念道,“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看到老师眼里的黯淡减少了许多,眉间虽然还有看得见的忧郁,但比刚来时强多了。
“老师,我们不能对同伴们要求过高。以前,我朝再务实的能臣循吏,也只是觉得改革弊政、肃整纲纪、兴修水利、鼓励耕织,便可国富民强。为什么?”
“因为三千年来,我们虽然历经不少动荡不安,外族入侵,甚至改朝换代。但我们的主流文化,从前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一直没有变过。所以他们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而泰西诸国,分为数十上百个国家,虽然都是所谓基督世界,但还是有各种差异的文化思想和治政方法。”
“有的信这个文化,有的信那个文化,在互相争斗之间,哪个文化思想、治政方法能让某国获胜,大家都开始学它。有的更是东学一点,西学一点,什么有用就学什么。到后来,胜者都是集诸国实用经济之学于一身,再融会贯通,最后变成了自己的文明。”
听到这里,王云眉头一皱,“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是的,百家争鸣,以实践为准绳,力行时进。前秦以韩申法家得天下,再因其失天下;前汉以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终延数百年之基业。老师,如果前秦以韩申之学得天下后,再改行他学,或黄老,或儒家,或半法半儒,你说他的国祚会不会也能延续数百年?”
王云听到这里,忍不住捋起胡须,陷入沉思之中。
“老师,当年孔圣人是拜遍天下才识之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终立儒家之言。而今他门下弟子,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以前孔圣人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呢,那些人封闭自满,盲目排异。何等讽刺!何其悲哀!”
“以前做学问只要博古通今,而今时代变了,我们还要学贯华夷。什么有用,我们就学,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海纳百川。”
“这世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找别人的错,走别人走过的路。庸人总是喜欢做容易的事。勇士才会去做困难的事,去改正错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老师,此前我向你建议,要立德立功立言。”
听到这里,王云凝重地点点头,他还记得那夜岑国璋跟他说的那些话。
“老师,现在看来,我们先要立开天辟地的言,再立惊天动地的功,才能立流芳万世的德!”
“先开天辟地言,再惊天动地的功,最后流芳万世的德!”王云眼睛里的光,越来越亮了。
“益之,你对义利之分有什么看法?”王云默然了一会,突然问道。
“前陈朝叶百川先生有云,‘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我觉得说得很对。如果让我来说,在你吃饱别人没有吃饱的情况下,要别人讲道义,都是放屁。”
“那些口口声声喊着道义高于功利的人,哪一位饿过肚子?就算他真得喝过粥,那也是大鱼大肉吃腻了,想换换口味!”
王云忍不住昂首哈哈大笑起来,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
岑国璋趁热打铁地说道:“老师,我们确实不用那么着急。朝中目前大致分务实派和清谈派。务实派多半是地方藩台府县或者户部、工部等衙门官员,他们承担着实实在在的民生民计的压力。”
“则清谈派多出自翰林院、礼部、都察院等衙门,他们肩上没有担子,手中却有支不甘心闲着的笔啊。”
“嗯,一针见血!”王云赞许道。
“我们现在要拉拢的是务实派。他们现在看不到夷人科技的威力,我们就做出来,让他们亲眼看到。等天下实务的官员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自然会跟着学的。老师,你听我说过西夷科技的力量,这玩意最厉害的后果之一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老师,如果天下财富十之八九出自务实派之手,清谈派发现调门喊得再高,也换不到一碗稀粥时,会如何?”
“益之,你说会怎么样?”
“要不饿死!要不改换门庭,讨口吃的!”岑国璋斩钉截铁地说道。
“要是他们既不肯改换门庭,又不甘心饿死呢?”
“那他们去死好了,绝不拦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老师,正如我此前跟你说的,宁可一人哭,不愿一县哭。同理,宁可十万百万人哭,不愿一国亿兆人哭。”
王云听了后,默然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道:“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