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坤宁宫。
    朱英正在看着安南送回来的情报。
    “好,果然是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废除喃字之后,往后安南这边算是逐渐的回到正轨之上了。”
    在那一次辩驳之中,最后刘胜以国家利益的层面,成功的让胡季牦做出了让步,诏书顺利下达,安南举国废除喃字。
    现在的效果肯定不会是很好,但随着时间的累积,自然会更加多的人来学习汉字。
    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在于安南的科举。
    当科举实行汉字的时候,安南全国上下的读书人,都必须是学习汉字才能参加。
    犹如大明一般,每一个读书人的心思,九成九几乎都是在于仕途之上,即便是真正的文学渊博者,最初的抱负也必然是学有所成,以入仕途做官。
    别看安南那边说的夸张,其实对于整个安南来说,九成九的百姓也是文盲,在当今的时代,几乎所有地方都差不多,废除喃字这样的事情,除了对读书人有影响外,百姓这边自当是很无所谓的。
    反正不管你喃字也好,汉字也罢,也没人认识几个。
    大致看上去,对于不认识字的来说,汉字和喃字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终归都是笔画结构。
    “不过是撮尔小国罢了,其所行文字汉字喃字,于我大明又有何等意义。”
    朱元章抱着小曾孙在怀里,顺口对大孙问道。
    最近的朱元章除了上朝之后,很多时间都会来坤宁宫里带孙子玩。
    如今已经是一个多月过去,搞了个热闹的满月酒后,小曾孙朱玉婷已经是可以自己爬行了。
    伊伊呀呀,奶声奶气的叫声,加上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着实是让朱元章感觉自己的心都化了。
    有道是老小老小,便是一连带上一两个时辰,朱元章都感觉不到累。
    且朱玉婷特别黏朱元章,每回朱元章抱着的时候,总是笑嘻嘻的,这也让朱元章带曾孙的时候极为开心。
    虽然是个女娃,但这可是朱元章的第一个曾孙,还是长孙所生,其中意义自然是不同。
    听着老爷子的话,朱英心中很清楚,老爷子和其他朝代的皇帝般,对于这些小国心里头没什么概念。
    传统的思想就是在于武力的控制。
    主要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随便派个二三十万大军过去,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将其征服。
    只是在财政方面,无法给予大明什么实在的好处,所以才会懒得说去征服。
    当真要是有富得流油之地,早就已经归属到中原的统治之中。
    “爷爷,咱们如若是动用武力去统治那安南之地,就是一个亏本钱的买卖,但是让安南逐渐繁荣起来,再行暗中控住,日后有机会收归大明,那就赚钱的买卖。”
    “想来爷爷肯定没有关注到关于安南五万将士屯田的情报吧,按照最新安南的情报,目前我大明于安南屯田所产生的粮食,不仅是可以完全负担在安南的所有军饷。”
    “甚至还有结余,按照统算,即便是再过去五万将士,也依然可以负担得起。”
    “自去年夏粮之后,孙儿这边已经无须再去运送军饷承担了,反倒是和安南王室合作所开之钱庄,吸纳了安南大量的白银,如今当已有七百多万两白银入库。”
    朱英笑着解释着说道。
    安南的情报即便上是每月都有固定送达,朱元章对于这等小国不怎么上心,朝中政务繁忙,自然不可能说经常去看。
    且安南这边的事情,基本上朱元章也是全权交由大孙负责,包括驻守在安南的将士所需要的军饷,在当初朱英的承若中,也不走国库支出,而是由朱英这边的群英商会进行承担。
    当然,这粮食的产出,不仅是在大米之上,包括番薯等一些高产作物,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没有水稻那般要求的精耕细作,种植起来比较容易。
    而目前大明在安南所拿到的土地,都是属于安南王都附近的肥沃之地,有现在这般的情况,自然也是正常。
    只是初次听到这些的朱元章,不由得有些惊讶了。
    他是真没想到,五万将士驻扎安南不仅没有让大孙多出负担,反而还赚钱了?
    当下问道:“那安南当真是有如此的富庶?这怎么跟咱听使臣说的完全不同。”
    安南朱元章是派遣过使臣去查探的,对于整体安南的情况,不说是十分了解,六分七分还是有的。
    整体而言,安南也是个穷地方,大量的百姓吃不饱饭,也没什么衣服穿,怎的到了大孙这里,就好像变得富裕了起来。
    还在钱庄里弄了七百多万两白银。
    朱元章自然知晓那就是大明宝钞兑换来的,关于发行去安南的大明宝钞他自然知晓,那都是做了特殊的印记,和大明这边的宝钞有所区别,目前可不准许在大明流通,只能是在安南流通。
    以巾帛制作的宝钞换取真金白银,这还只是与安南王室合作。
    仅一年,且只相当于大明不过是郡县之地,就吸了七百多万两白银,这真是让朱元章难以想象。
    这跟他心中的贫瘠小国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朱英便解释道:“倒也不能只看一面,安南整体穷困,但那些贵族的手中钱财也是不少的,而我大明将士可不需要去负责安南的百姓衣食住行,是单独开辟一地方。”
    “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且占据肥沃土地,是以情况自当有所不同。”
    两句解释,朱元章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就好比大明的江南一般,承担了大明几乎是一半的赋税。
    安南的穷苦百姓,是安南王室需要负责的,大明的将士只管自己,自然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番话,顿时就让朱元章的眼界打开了。
    按照这样的情况,其他的小国自当也是差不多的,终归有些富庶之地。
    那么是否也可以按照现在安南模式搬照,同样派遣一些大明将士过去驻扎,不仅能够扩大大明的影响力,还能够有力的消除边疆隐患。
    比如是现在的安南,有五万大明将士坐镇,自然不可能说还能发生出什么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如若有什么变化,首先就是这五万将士受到影响,即便是有所动乱,其发生所在地也是在安南境内,很难说影响到大明国内。
    把战争控制在大明疆域以外,这对于大明国内的发展还有百姓的安危,都是一个极大的好事。
    朱元章目光炯炯的看向大孙,朱英当然是心领神会。
    当下说道:“这是孙儿未来所谋求的一个方向,不仅是大明的将士,包括我大明海贸的商人,实际上也可以同样达到这样的程度。”
    “江南造船厂那边,我已经让张伯去传告了所有想干海上贸易的家族,所有干海贸的家族,于两年之后,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格标准,收购外边的粮食回国,且需按照我大明的市场价格进行一个回购。”
    “并且孙儿将一些火药司淘汰的老版火器,租赁给这些海商,让他们带着足够的人手和钱财,到海外别国去购置土地奴隶,种植粮食,开设工厂,而后回馈我大明。”
    听到这里,朱元章便道:“咱听着江南那边的奏章,说是最近有许多武馆开设盛行,想来便是大孙暗中安排的吧。”
    就此事上,朱元章很快就联想到前段时间看到奏章里的一些事情。
    不仅是江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也是多处开设武馆。
    这武馆所教,差不多就是一些操练士兵的手段。
    专门是给人在短期内进行一个人员操练。
    其中更是包括火器的一些基础运用。
    还有数人的合击手段。
    朱英没有否认,回道:“是孙儿所安排的,一些从军队里退伍的老兵,没有什么安身之地,尤其是伤残老兵,连种田都不能,仅靠一些退伍补贴,生活上比较困难。”
    “现在海商们出行各国,难免会遇到许多的意外,是以孙儿就想着开设武馆,让这些退伍老兵也有一个安身之所。”
    “海商这边的随从护卫,也能够得到一个基础的培训,在外遇到危险也能有足够的武力保全自身,当算是一举两得。”
    这番话说的是冠冕堂皇,可朱元章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哪里还不明白其中的隐喻。
    安排退伍老兵是真,但实际上从目的上来说,大孙更是想让这些海商们的护卫,操练如同士兵一般,代替大明于海外进行一个开扩。
    从某种程度上来,其实朱英的这个手段,跟曾经历史上的海外殖民,算是异曲同工。
    不过作为大明人士,朱英这边还算是比较温和,没有那般野蛮。
    至少于买卖上,是公平的,不是随便搞个借口就来个大屠杀,霸占别人土地什么的。
    这也是因为大明现在于货物上,有着很强的贸易顺差,可以轻松的赚取足够多的钱财,没必要干那种留下恶名的方式。
    而就现在而言,对于大多数的地方来说,人力是最为廉价的。
    一条丝绸出手,多的不说,换他百八十个奴隶是自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而商人购置土地这样的要求,对于几乎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拒绝的可能。
    这又不是什么割让国土,而买了地的商人,还可以缴纳赋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当然,对于在大明海商们来说,这赋税里的猫腻,那都是轻车熟路得很,在如今大明搞贿赂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可在海外嘛,那当然就是家常便饭了。
    虽说这样的情况,会很容易滋生出一些大家族来,可对于这些朱英心中并未太大的担忧。
    只要大明能够保持强盛,再大的家族也要依附在大明这颗树上,如若后世的大明真的要灭亡,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只要神州足够强盛,那么终归是汉人的国度。
    也就是换个当家做主的人罢了。
    什么老朱家千秋万代,那都是扯澹。
    能够多传承,便也就多传承吧。
    真要消亡了,也没有太大的干系,也不是朱英能够顾得上的。
    后世近现代,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那也没个几百年,照样该日落就日落了。
    在这一点上,朱英还是想得很开。
    朱元章略微沉思后,说道;“在海商这条路上,大孙比咱的思路要更加的清晰,但咱还是要嘱咐几句,要控住在该控制的范围内。”
    “商人逐利而行,心中没有什么忠诚可言,咱们大明强盛的根本,终究是要回归到农业本身之上。”
    “这些海商,便就是像一把双利刃,如果能够好的把控,那么自然可以为咱们大明添砖加瓦,若是一旦控制不好,他们就是祸乱之源。”
    “商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心也是黑的,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出卖大明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会有丝毫的心里包袱。”
    “倘若哪天咱们大明与他国开战,指不定这些一些依附我大明的家族,到时候反咬一口。”
    “在这些事情上,大孙一定要牢记。”
    “可以给他们吃肉,但链子不能松开,要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于政治之道上,朱元章可以说轻松的甩开朱英八条街。
    尤其是对于权力的把控。
    朱英擅长商道,这并非是他天生就会,而是经历了后世的洗练,可以提前的预测到世界的变化,在每一步上都提前掌控先机。
    但是在政治上,白手起家建立大明,现已年近古稀的朱元章,自然会更加的通透。
    这也是朱英就想着当太孙的缘故。
    朱元章的话给了朱英一个警醒。
    治国不仅仅是钱财,还有更多社会上,政治上的意义。
    单纯的经济繁荣,并不能让一个大国长生久治,而对于海贸来说,也不能一味的放任。
    便是如同满清十大皇商一般。
    其实他们最初去支持满清,并非是为了推翻大明,仅仅只是因为在这里头有着足够的财富可以赚取罢了。
    只是这样的行为,导致加速了大明的消亡。
    在听到老爷子的话后,朱英心中顿时警觉,自己过于沉溺于赚取钱财了,应该多把心思放到发展国内工业基础上来。
    当下认真道:“谢爷爷教诲,孙儿险些沉迷其中。”
    朱元章满意的说道:“能够想清楚就好,不过就现在来说,大孙的安排还是非常不错的。”
    “哪怕是各地有所灾荒,都能够迅速的进行解决,虽然暂且还没有进行一个人数上的统计,但咱能看到咱们大明于人数上,必然是进行了一个大的进步。”
    “人才是根本,只要有了足够的人,咱们大明就能越发的强大起来,甚至是超越历朝历代。”

章节目录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执笔见春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执笔见春秋并收藏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