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夏。说起立夏,这个农历的节气,如今在城市里已经很不时兴甚至被遗忘了,但在我家乡的农村,却依然还保留着其固有的习俗,好比端午吃粽子,立夏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吃鸡蛋迎夏天”的。而且,靠天吃饭的乡亲们,好像还能年复一年地吃出新的希望。母亲在世时对此也从不含糊,早在清明前后,她便开始张罗了。
平时,家中的稻谷是舍不得作饲料的,然而因为“立夏蛋”的特殊,这段时间那几只产蛋鸡却能大饱口福。有一幕清晰地印在记忆里。早晨,母亲开了粮储的柜门,将豁了的木碗盛满稻米,端至后院,母鸡们呢,也早已心有灵犀,只等开门便闻声而至,围住主人,母亲的手天女散花似的一扬,它们就只顾磕头啄食。而母亲趁此逐一逮了,以食指在它们的屁股上一一鼓捣,以此为母鸡当天是否怀蛋把过脉。
平时,家里的蛋大都零卖了换取油盐酱醋,而因为立夏,蛋筐例外地满着。那天时辰到了,母亲便找出闲置的铜质火炉,架一陶罐,生火煮蛋。炭火旺旺地烧着,待沸水在蛋隙间翻滚时,还需委以八角、芦蒿、生姜等调料。吃蛋了,一家人乐呵呵地,相互递了,那融融的氛围让人觉着,好像世界上只有我们四个,我们四个也拥有了整个世界。当然吃蛋也有一些固定的仪式,只是慢慢地,我们都不去在乎其原有的寓意,只有母亲还虔诚地依了规矩,她常常是边看我们吃着边说,就算祈愿一家人团圆也是好的。而于我们孩子,注重的是可以打打牙祭,所以“立夏蛋”便一直欢喜地吃着。
又一立夏。彼时为求学计,只好常年孤身在外,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唯有那年立夏我却记得格外清楚。初中时的立夏,学校正放农忙假,而我为了节省开支,只好百无聊赖地呆在学校。读书的地方谓之镇,其实不过一条千米左右的独街,依山傍水,倒也古朴清幽。初二立夏那天,恰逢集市,远远近近的农民早早地聚拢来,各取所需,其中不乏买卖“立夏蛋”的,那种诱人的吆喝声让我不知所以。集市不到晌午便散去了,街道变得空荡起来,我正悻悻地回宿舍,一位要好的同学却兴冲冲地找到我:“给,我妈妈给你做的‘立夏蛋’。”四枚蛋尚有余温,也规整地缠了丝线,味道呢,与母亲做的竟然并无二致。其中一枚还炸开了,蛋黄俏皮地外翻着,过去多少年了,我都记得那咧嘴笑着的金黄,因为那是友情的见证。
读大学时,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了,五一时我特续请了3天假,打算多陪陪她,但是对于我们的忧戚,她却总是说:“不碍事,能吃上‘立夏蛋’便是团圆的征兆。”立夏那天,我和弟弟赶到邻村为她抓药回来,看见西窗开着,她居然正伫立在那里等我们。午后的阳光很浓,明晃晃地彻照了半间屋子,窗口的母亲,版画般单薄瘦弱,好像风一吹就会倒会破似的,我不禁悲从中来。母亲却很高兴,她拖着病身,还是为我们备好了“立夏蛋”而这,是我们接受的母亲的最后的佑护。
很多年过去了,在外奔波,立夏吃蛋的习俗差不多被我淡忘了。但屡屡漂泊、风风雨雨的日子里,不经意忆及以上几幕,心中便难免怀想,久而久之,它们竟成了我行走中必不可少的情愫,却又叫不真准,只感到,那或是亲情失落的酸涩,大抵还有领受过的友情慰藉的温暖吧。
平时,家中的稻谷是舍不得作饲料的,然而因为“立夏蛋”的特殊,这段时间那几只产蛋鸡却能大饱口福。有一幕清晰地印在记忆里。早晨,母亲开了粮储的柜门,将豁了的木碗盛满稻米,端至后院,母鸡们呢,也早已心有灵犀,只等开门便闻声而至,围住主人,母亲的手天女散花似的一扬,它们就只顾磕头啄食。而母亲趁此逐一逮了,以食指在它们的屁股上一一鼓捣,以此为母鸡当天是否怀蛋把过脉。
平时,家里的蛋大都零卖了换取油盐酱醋,而因为立夏,蛋筐例外地满着。那天时辰到了,母亲便找出闲置的铜质火炉,架一陶罐,生火煮蛋。炭火旺旺地烧着,待沸水在蛋隙间翻滚时,还需委以八角、芦蒿、生姜等调料。吃蛋了,一家人乐呵呵地,相互递了,那融融的氛围让人觉着,好像世界上只有我们四个,我们四个也拥有了整个世界。当然吃蛋也有一些固定的仪式,只是慢慢地,我们都不去在乎其原有的寓意,只有母亲还虔诚地依了规矩,她常常是边看我们吃着边说,就算祈愿一家人团圆也是好的。而于我们孩子,注重的是可以打打牙祭,所以“立夏蛋”便一直欢喜地吃着。
又一立夏。彼时为求学计,只好常年孤身在外,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唯有那年立夏我却记得格外清楚。初中时的立夏,学校正放农忙假,而我为了节省开支,只好百无聊赖地呆在学校。读书的地方谓之镇,其实不过一条千米左右的独街,依山傍水,倒也古朴清幽。初二立夏那天,恰逢集市,远远近近的农民早早地聚拢来,各取所需,其中不乏买卖“立夏蛋”的,那种诱人的吆喝声让我不知所以。集市不到晌午便散去了,街道变得空荡起来,我正悻悻地回宿舍,一位要好的同学却兴冲冲地找到我:“给,我妈妈给你做的‘立夏蛋’。”四枚蛋尚有余温,也规整地缠了丝线,味道呢,与母亲做的竟然并无二致。其中一枚还炸开了,蛋黄俏皮地外翻着,过去多少年了,我都记得那咧嘴笑着的金黄,因为那是友情的见证。
读大学时,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了,五一时我特续请了3天假,打算多陪陪她,但是对于我们的忧戚,她却总是说:“不碍事,能吃上‘立夏蛋’便是团圆的征兆。”立夏那天,我和弟弟赶到邻村为她抓药回来,看见西窗开着,她居然正伫立在那里等我们。午后的阳光很浓,明晃晃地彻照了半间屋子,窗口的母亲,版画般单薄瘦弱,好像风一吹就会倒会破似的,我不禁悲从中来。母亲却很高兴,她拖着病身,还是为我们备好了“立夏蛋”而这,是我们接受的母亲的最后的佑护。
很多年过去了,在外奔波,立夏吃蛋的习俗差不多被我淡忘了。但屡屡漂泊、风风雨雨的日子里,不经意忆及以上几幕,心中便难免怀想,久而久之,它们竟成了我行走中必不可少的情愫,却又叫不真准,只感到,那或是亲情失落的酸涩,大抵还有领受过的友情慰藉的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