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向NBA学习
NBA成功的商业模式引起了企业高度关注,特别是最近出版的《向NBA学习》一书,书中系统的总结了NBA成功的商业模式,更是引来了企业界向NBA学习的高潮。
的确,NBA的商业模式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模式,为此,NBA这种商业模式使NBA拥有了许多绚丽的光环。从1946年至今,NBA已经走过了近50多个年头。在50多年历史中,NBA用前30年做联赛水平的培养和商业运作的内部基础;后20多年将其推向市场,推向世界,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富有、最知名、BA开始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业余联赛,没有观众,没有好球队,没有电视转播。直到1958-1954年赛季,一家电视台才第一次转播NBA的比赛,共13场比赛,付给NBA3万9千美元。但在这之后近20年里,虽然一直有NBC和ABC两家电视台转播NBA的比赛,但两家都没有付给过NBA一分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
从1973--1974赛季,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与NBA签定合同,并付给NBA三年2700万美元的转播费用。这之后,CBS共与NBA续约4次,到1986--1987赛季时,转播费用已经涨到4年1.74亿美元,几乎是13年前的5倍。
而斯特恩上任之后,NBA的全国电视转播从1984年的每年的近2300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4亿美元;有线电视转播从1984年的每年1000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亿6600万美元。除去电视转播这一最主要的收入,BA现在的服装有阿迪达斯,运动鞋有耐克和锐步,饮料有可口可乐,食品有麦当劳,网络有AOL,就连儿童玩具都有乐高公司赞助。
联赛从过去单一的NBA,到现在的NBA(女子NBA)和NBDL(全国篮球发展联赛);从过去的国内联赛发展到现在的用42种语言在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转播。
BA是民间组织不是政府组织。因此,NBA得不到政府的拨款和补贴。BA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赚钱。而NBA下属的各个俱乐部也是私人所有。
正因为如此,NBA的本质就和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甚至和麦当劳快餐公司没什么两样了。他与其说是一个体育联盟倒不如说是一个跨国的体育经营公司。
NBA总决赛既是体育文化的精华之一,又是成功商业模式的经典范例。2004年—2005年赛季在费城的三场总决赛中,门票售罄,每场观众都达到近2.1万人,其中有众多从外地赶来的球迷。
在2005年NBA总决赛期间,与湖人和76人有关的商品热销。据统计,从总决赛开始起到结束,76人队主力3号艾弗森的背心售出20多万件,而他的各种球衣售价在35至55美元。2004-2005年NBA专卖产品的销售额迄今已突破15亿美元,其中76人和湖人各占30.3%和23.8%的市场份额。
NBA的商业模式为它赢得了巨大的利润。在《向NBA学习》一书中,系统的揭示了NBA的商业运作模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斯特恩是在用各种制度和经济规律在博弈。
NBA就好像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行业整体,各个队伍仿佛是该行业里的不同生产企业,球员就是生产要素,如原材料等,这些球队的战绩就是他们生产出的产品,当然,肯定有高下之分。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产品越好,就越受喜欢,利润就越大,企业也就能容易发展壮大,球队也一样,成绩好,收入丰厚,就有更多的钱买到更好的球员,在日后的比赛中派遣精兵良将,进而良性循环。但是,NBA不是这样,也不可能这样。
比赛的魅力就是要充满竞争和不可预见性,套用国内足球界的一句名言“篮球也是圆的”,试想,如果把奥尼尔、加内特、诺维斯基、詹姆斯和纳什(当然,我只是从实力讨论,对具体的战术安排是否合适,暂不考虑)放在一支队伍里,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所向披靡,但这样一方气势如虹、一方落花流水的比赛看着还有什么劲呢?
其实,所谓“羚羊与狼群”、“鲢鱼效应”、“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榜样与先进”,说白了无非都是因为竞争的存在而激活,而活得更加欣欣向荣。所以说,只有竞争才能真正激活你的潜能,才能让你保持警惕,才能开启你的智力,才能迫使你超速前进!
《向NBA学习》一书通过NBA职业篮球“竞争”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竞争上的智慧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已研究得博大精深了。他们为了战胜对手,无论是在人才引进、人才开发,还是在能力提升、潜能引爆、团队激励、经营智慧、人员管理上,几乎都摸爬滚打出了一整套最富实战的卓越的“理论”来了。
我们活着的全部价值就在于超越。尤其是超越自己。那么,究竞怎么才能超越自己呢?就是你战胜了对手,你就超越了自己!
人类获取超越自己的智慧的手段有二:一种是通过千百次地流血流汗在实战中打拼而取得;一种是通过快速的复制来获得。
当然,NBA这样一个组织除了获取暴利之外,它还带给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珍贵礼品——娱乐精神。
您的企业能生产“快乐文化”吗?
企业文化如果完全去培养像狼群一样敢于拼搏的团队,那太残酷了,社会会因此而不安;企业文化如果完全去培养像狗一样忠诚的客户群,那太市侩了,社会会因此而倒退;企业文化如果完全去培养像铁板一样严密的组织机构,那太封闭,社会会因此而支离破碎。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天理的法庭上俯瞰人间,就不难发现企业文化中的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符合人性的。
现代人太痛苦太紧张,有太多压抑,这个世界有10亿人未能温饱,有数百万人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有4万人死于饥饿,有几百万人饱受压迫或各种疾病的煎熬。就大多数人而言,不如意的事常有。人们在竞争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结果发现自己得到的远不如失去的多而痛心疾首;不少人因为户口问题、就业问题、孩子读书问题而苦恼;不少人因为体重没有减下来而垂头丧气;不少人因为聪明得迟又老得太快而懊恼……这个世界多么需要快乐啊!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企事业单位都来创造和推动“快乐文化”,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哲人奥修说:“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东西。”你送给别人快乐,别人也回报你快乐,大家都生活在快乐之中。这种理想主义不仅仅是宗教的,而且是全人类的。美国之父林肯把追求快乐写入了《独立宣言》;马克思提出要解放全人类,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简直是一个极乐世界。我们做企业,不仅要生产令人快乐的产品,还生产令人快乐的精神文化,这才是企业的卓越所在。如果每个企业都朝着这一方向构筑自身文化,那么人们就不用为假、伪、劣产品或横蛮的服务痛心疾首,不用为一些矛盾纠纷而生气,不用为个人的生存危机而恐慌。创造快乐人生决不是虚幻的梦想,其实它是实实在在,是我们每一个都可以做得到的。
将团队文化全面导向“快乐文化”是十分宝贵的,也是十分令人鼓舞的。这个世界上许多团队都没有做到,而NBA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十分漂亮!是它驱散了地球上数亿人的寂寞,是它带给了人们无数的狂欢,是它带给了人们生活的激情,是它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更美好!
我们难道不应该向NBA学习吗?
的确,NBA的商业模式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模式,为此,NBA这种商业模式使NBA拥有了许多绚丽的光环。从1946年至今,NBA已经走过了近50多个年头。在50多年历史中,NBA用前30年做联赛水平的培养和商业运作的内部基础;后20多年将其推向市场,推向世界,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富有、最知名、BA开始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业余联赛,没有观众,没有好球队,没有电视转播。直到1958-1954年赛季,一家电视台才第一次转播NBA的比赛,共13场比赛,付给NBA3万9千美元。但在这之后近20年里,虽然一直有NBC和ABC两家电视台转播NBA的比赛,但两家都没有付给过NBA一分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
从1973--1974赛季,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与NBA签定合同,并付给NBA三年2700万美元的转播费用。这之后,CBS共与NBA续约4次,到1986--1987赛季时,转播费用已经涨到4年1.74亿美元,几乎是13年前的5倍。
而斯特恩上任之后,NBA的全国电视转播从1984年的每年的近2300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4亿美元;有线电视转播从1984年的每年1000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亿6600万美元。除去电视转播这一最主要的收入,BA现在的服装有阿迪达斯,运动鞋有耐克和锐步,饮料有可口可乐,食品有麦当劳,网络有AOL,就连儿童玩具都有乐高公司赞助。
联赛从过去单一的NBA,到现在的NBA(女子NBA)和NBDL(全国篮球发展联赛);从过去的国内联赛发展到现在的用42种语言在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转播。
BA是民间组织不是政府组织。因此,NBA得不到政府的拨款和补贴。BA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赚钱。而NBA下属的各个俱乐部也是私人所有。
正因为如此,NBA的本质就和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甚至和麦当劳快餐公司没什么两样了。他与其说是一个体育联盟倒不如说是一个跨国的体育经营公司。
NBA总决赛既是体育文化的精华之一,又是成功商业模式的经典范例。2004年—2005年赛季在费城的三场总决赛中,门票售罄,每场观众都达到近2.1万人,其中有众多从外地赶来的球迷。
在2005年NBA总决赛期间,与湖人和76人有关的商品热销。据统计,从总决赛开始起到结束,76人队主力3号艾弗森的背心售出20多万件,而他的各种球衣售价在35至55美元。2004-2005年NBA专卖产品的销售额迄今已突破15亿美元,其中76人和湖人各占30.3%和23.8%的市场份额。
NBA的商业模式为它赢得了巨大的利润。在《向NBA学习》一书中,系统的揭示了NBA的商业运作模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斯特恩是在用各种制度和经济规律在博弈。
NBA就好像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行业整体,各个队伍仿佛是该行业里的不同生产企业,球员就是生产要素,如原材料等,这些球队的战绩就是他们生产出的产品,当然,肯定有高下之分。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产品越好,就越受喜欢,利润就越大,企业也就能容易发展壮大,球队也一样,成绩好,收入丰厚,就有更多的钱买到更好的球员,在日后的比赛中派遣精兵良将,进而良性循环。但是,NBA不是这样,也不可能这样。
比赛的魅力就是要充满竞争和不可预见性,套用国内足球界的一句名言“篮球也是圆的”,试想,如果把奥尼尔、加内特、诺维斯基、詹姆斯和纳什(当然,我只是从实力讨论,对具体的战术安排是否合适,暂不考虑)放在一支队伍里,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所向披靡,但这样一方气势如虹、一方落花流水的比赛看着还有什么劲呢?
其实,所谓“羚羊与狼群”、“鲢鱼效应”、“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榜样与先进”,说白了无非都是因为竞争的存在而激活,而活得更加欣欣向荣。所以说,只有竞争才能真正激活你的潜能,才能让你保持警惕,才能开启你的智力,才能迫使你超速前进!
《向NBA学习》一书通过NBA职业篮球“竞争”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竞争上的智慧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已研究得博大精深了。他们为了战胜对手,无论是在人才引进、人才开发,还是在能力提升、潜能引爆、团队激励、经营智慧、人员管理上,几乎都摸爬滚打出了一整套最富实战的卓越的“理论”来了。
我们活着的全部价值就在于超越。尤其是超越自己。那么,究竞怎么才能超越自己呢?就是你战胜了对手,你就超越了自己!
人类获取超越自己的智慧的手段有二:一种是通过千百次地流血流汗在实战中打拼而取得;一种是通过快速的复制来获得。
当然,NBA这样一个组织除了获取暴利之外,它还带给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珍贵礼品——娱乐精神。
您的企业能生产“快乐文化”吗?
企业文化如果完全去培养像狼群一样敢于拼搏的团队,那太残酷了,社会会因此而不安;企业文化如果完全去培养像狗一样忠诚的客户群,那太市侩了,社会会因此而倒退;企业文化如果完全去培养像铁板一样严密的组织机构,那太封闭,社会会因此而支离破碎。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天理的法庭上俯瞰人间,就不难发现企业文化中的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符合人性的。
现代人太痛苦太紧张,有太多压抑,这个世界有10亿人未能温饱,有数百万人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有4万人死于饥饿,有几百万人饱受压迫或各种疾病的煎熬。就大多数人而言,不如意的事常有。人们在竞争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结果发现自己得到的远不如失去的多而痛心疾首;不少人因为户口问题、就业问题、孩子读书问题而苦恼;不少人因为体重没有减下来而垂头丧气;不少人因为聪明得迟又老得太快而懊恼……这个世界多么需要快乐啊!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企事业单位都来创造和推动“快乐文化”,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哲人奥修说:“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东西。”你送给别人快乐,别人也回报你快乐,大家都生活在快乐之中。这种理想主义不仅仅是宗教的,而且是全人类的。美国之父林肯把追求快乐写入了《独立宣言》;马克思提出要解放全人类,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简直是一个极乐世界。我们做企业,不仅要生产令人快乐的产品,还生产令人快乐的精神文化,这才是企业的卓越所在。如果每个企业都朝着这一方向构筑自身文化,那么人们就不用为假、伪、劣产品或横蛮的服务痛心疾首,不用为一些矛盾纠纷而生气,不用为个人的生存危机而恐慌。创造快乐人生决不是虚幻的梦想,其实它是实实在在,是我们每一个都可以做得到的。
将团队文化全面导向“快乐文化”是十分宝贵的,也是十分令人鼓舞的。这个世界上许多团队都没有做到,而NBA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十分漂亮!是它驱散了地球上数亿人的寂寞,是它带给了人们无数的狂欢,是它带给了人们生活的激情,是它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更美好!
我们难道不应该向NBA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