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河兄可知,大王欲复宋国?”酒肆里不少士子席于大堂,雍齿说话的声音不得不放得很低,低到萧何几乎没有听见。这已是临考前一日,无计推脱的萧何只能受他之请。
“雍公子何言?”萧何心中剧震,他只能用假装没有听见来掩饰惊骇。
“我听闻,大王欲复宋国、也欲复鲁国、越国、吴国。”雍齿不得不提高一些声音。
“怎会如此?”雍齿再开口这几秒钟,萧何心里想的是雍齿请自己喝酒的意图。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大概是想要自己说动萧族族老。萧国变成萧族,族系未丧,祭祀未绝。雍齿在沛县是豪强,可沛县绝不止雍氏一家豪强,他大概是要自己说动族老支持雍氏。
“千真万确!”郢都多新词,雍齿至郢有十几日,学了不少新词。“大王朝国人之政,便是复国之先兆。对,各国史官已入郢编纂国史,本次考试也是各县为藩,不是一国者绝不混杂。”
“大王真要允宋国复国……”萧何之前是在算计,转入复国这个话题后顿时生出无数感慨。他读的简、写的字、习的礼、拜的神、说的话……,一切的一切全是宋制、处处带着殷人的烙印。而宋国灭国不到五十年,奈何宋地被魏楚瓜分,复国根本无望。
“各地有识之士皆拭目以待大王之新政,朝国人之政亦在施行。我雍氏无论如何当年宋国也受宋君之禄米,复国岂能居于人后?”雍齿依旧低声。“此请子河兄喝酒,只贺他日可同殿为臣。”
“萧何谢过雍公子。”雍齿不露半点心思,萧何目色连闪,对他又高看了几分。
“颁召了、颁召了,大王要送客!大王要送客!”一斗酒还没有喝完,外头就响起士子们的呼喊,两人听后当即一惊,雍齿反应最快,道:“速去看看。”
自从有了纸,郢都就常常公示王命。城内有专门粘贴王命、政令的地方,大市门口就有。两人赶到时,王命前黑压压一片,已有无数人围着。除了一些人在哀嚎,更有士子大声相念,只是两人隔的太远,根本就听不见前面再念什么。
“敢问公子,大王送客是何意?”雍齿自持身份,问向身旁的士子。
“我已不知大王送客是何意。”被问到士子也不知,可前面有人回头道:“送客便是将他国游士送走,好留出官位让于我等楚人。”
“真是如此?”一人说话十几个人答应。这些人心里欢喜,嘴上却说道:“此令万万不可,大王此举定失天下贤士之心。”
“何言天下贤士,大王不送客,楚国贤士何以为官?”回头相告的士子头上加冠,面容严整,不可轻辱。他说完见诸子还在摇头,当即拂袖:“口是心非之徒,本公子耻与你等为伍!”说罢便带着仆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他是唯一知道王命的人,经过之时雍齿赶紧行了一揖:“公子请留步。敝人沛县雍齿,以为公子之言大善,何不到酒肆一叙。”
前面堆着这么多人,只能迟一些再来看,眼前这位公子雍齿只觉得不凡,故而相邀。他揖礼,萧何也跟着揖礼,“敝人沛县萧何,公子之言甚是有理,他国游士不去,我等何以为官。”
“公子不敢当,敝人陈县士子郑荣,喝酒就不必了,你等可是有事问我?”郑荣是郑国国君郑幽公的后代,郑国亡国久矣,迁于陈县百余年,可谈吐举止仍有贵族之气。
萧何在雍齿面前很是拘谨,雍齿在郑荣面前则觉得窘迫,他陪笑道:“确是有事相问,然则更仰慕公子风采,沛县陋弊,雍齿从未见过公子这等人物。”
“即是如此,那我便请两位喝酒。”漂亮话谁都爱听,再说沛县确实陋弊。郑荣脸上一笑,便反客为主要请雍齿、萧何喝酒。他去的地方可不是雍齿请萧何的那种地方,而是直接去到最东面的酒肆,还要了一间独厢。
坐在红色的蒻席上,宛如楚宫的装饰、若有若无的丝乐、涂脂抹粉的伶人……,不说萧何,雍齿的眼睛也花了。郑荣并未注意到两人的惊讶,他盯着一名腰悬宝刀的誉士,说不出的羡慕。去年他也征召入军,可他只在军中为吏,没有在两军对决时站到军阵前排。
“两位可知大王为何大试?”郑荣转回目光问道。
以郑荣的气度,雍齿也不隐瞒,只道:“据闻大王将允各国复国。”
“正是。”陈县是除郢都之外消息最灵通的县邑。“然两位可知,大王为何允各国复国?”
雍齿与萧何对视一眼,同时摇头,揖道:“我等不知,请公子赐教。”
“你等可知去年清水之战,楚军何以为胜?”郑荣再问,他这也算是探探两人的斤两。
“据闻全靠大王英武。”雍齿去年也被征召,可他人在新蔡,没有参加清水之战。
“我闻之,其时胜负仅在毫厘之间,秦军已击破我军大营,夺了上将军旂旗。”萧何知道的和雍齿相差无几,可细致的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公子难道是说,大王因秦国而允各国复国?”
萧何的推断让郑荣多看了他两眼,他点头道:“正是。”
“可为何如此?”雍齿想不通,“大王难道不该举国变法,何以要分土弱国?”
“何言分土而弱国?”郑荣反驳道:“沛邑是宋地,为楚国战,你等愿否?为宋国战,你等愿否?”
为什么而战这个问题,雍齿和萧何从未想过。被郑荣一问,两人像浑身触火般的猛然一震,萧何讶然道:“原来是如此。”
“正是如此。”郑荣遗憾道:“可惜郑国不是被楚国所灭。”
郑荣最后一句被萧何无意忽略,他问道:“敢问公子,此次大试乃是为各国复国?”
“本次大试行动是重文教之政。文教之政与复国未必有干系。”没有见识过后世洗脑术的郑荣自然不知道楚王打得是什么牌,他叹服的是楚王的送客令。“大王乃有为之君,敢为常人之所不能,郑荣拜服之至。便不知朝堂之上,又是怎样一番争斗。”
楚国虽说是诸国当中,最任人唯亲的国家,可春申君照旧养了数千门客,还有屈氏、景氏、昭氏几家,以及各县各邑,也养了不少门客。现在楚王逐客,定会引起各大族的不满。
郑荣的想象如此,实际上那日燕朝熊荆出示一部分秦谍名单时,重臣们瞬间无话可说;至于正朝,正朝上公族极多,官吏大多数是楚人,也没有人出声反对。此令一出,他国游士又惊又怒,一些人跑到茅门外要上策、上书、请求楚王收回成命,他们自然见不到楚王,只能苦等音讯;更多的游士破口大骂后便收拾行李离开郢都。天下之大,何愁没有容身之处。
“大王如此逐客,天下士人必将寒心,大王也将有昏庸之名。”求情的不仅仅是游士,太傅鹖冠子也跑了过来。
“天下士人与我楚国何干?他们只会把楚人教坏。”熊荆不动声色。“昏庸不昏庸没有价值,名声是士人炒出来的,他们以为自己很重要,重要到可以影响天下大势、可以决定国家存亡。下个月,我就然他们看看什么是天下大势。”
鹖冠子显然未在意熊荆后面那句话,以纵横为志的他对熊荆之言并不认同,“那大王觉得张仪、苏秦等人如何?”
“各国争霸,自有纵横。尔虞我诈,必在其中。”熊荆懂他的意思,“老师以为,若百年前我楚国便有钜铁,天下当如何?”
“百年前若楚国有钜铁之术,天下自然是楚国的。”鹖冠子了解越多,就越明白钜铁的价值。
“有无张仪、苏秦,天下依然这样的天下,可有无钜铁之术,天下全然不同。铁与火绝对胜过纸与笔。”熊荆感叹道。“秦国商鞅之政,实际上是将一个国家全部力量投入战争之政略,我称其为总体战。别人觉得稀奇,我只觉得幼稚。
为何幼稚?因为商鞅之政只能以实利赏赐士卒,不能用精神激励将士。田宅之赐有限,精神之赐无限。且他们越是付出、越是死战,事后就越是自豪,越容不得别人说半点不好,毕竟他们一生皆为此而牺牲,否认就是否认自己。这样的总体战才是真正的总体战,而非功名利禄诱惑下的总体战。
老师赴赵,或可与赵王一谈,只是……”
现代的总体战,基础是楚国将要实行的朝国人制度,要让所有国人觉得自己是整个民族的一员,自己是真正的当家做主,如此才能激发他们的民族热情。这种热情是极其可怕的,甚至可以说是疯狂。
赵偃得位不正,赵国很难实行朝国人制度,而没有这样的基础,频繁战争中又不能全民教育,提高每个士兵的素质,效果是很有限的。
“子荆之意我懂。”鹖冠子叹息了一句,说罢他也如荀况那样摘下委貌,“子荆生而知之,老朽不敢再为子荆之傅矣。”
“老师!”鹖冠子之举让熊荆脸色大变,他当即拜倒,“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老师何言不敢二字。”
“雍公子何言?”萧何心中剧震,他只能用假装没有听见来掩饰惊骇。
“我听闻,大王欲复宋国、也欲复鲁国、越国、吴国。”雍齿不得不提高一些声音。
“怎会如此?”雍齿再开口这几秒钟,萧何心里想的是雍齿请自己喝酒的意图。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大概是想要自己说动萧族族老。萧国变成萧族,族系未丧,祭祀未绝。雍齿在沛县是豪强,可沛县绝不止雍氏一家豪强,他大概是要自己说动族老支持雍氏。
“千真万确!”郢都多新词,雍齿至郢有十几日,学了不少新词。“大王朝国人之政,便是复国之先兆。对,各国史官已入郢编纂国史,本次考试也是各县为藩,不是一国者绝不混杂。”
“大王真要允宋国复国……”萧何之前是在算计,转入复国这个话题后顿时生出无数感慨。他读的简、写的字、习的礼、拜的神、说的话……,一切的一切全是宋制、处处带着殷人的烙印。而宋国灭国不到五十年,奈何宋地被魏楚瓜分,复国根本无望。
“各地有识之士皆拭目以待大王之新政,朝国人之政亦在施行。我雍氏无论如何当年宋国也受宋君之禄米,复国岂能居于人后?”雍齿依旧低声。“此请子河兄喝酒,只贺他日可同殿为臣。”
“萧何谢过雍公子。”雍齿不露半点心思,萧何目色连闪,对他又高看了几分。
“颁召了、颁召了,大王要送客!大王要送客!”一斗酒还没有喝完,外头就响起士子们的呼喊,两人听后当即一惊,雍齿反应最快,道:“速去看看。”
自从有了纸,郢都就常常公示王命。城内有专门粘贴王命、政令的地方,大市门口就有。两人赶到时,王命前黑压压一片,已有无数人围着。除了一些人在哀嚎,更有士子大声相念,只是两人隔的太远,根本就听不见前面再念什么。
“敢问公子,大王送客是何意?”雍齿自持身份,问向身旁的士子。
“我已不知大王送客是何意。”被问到士子也不知,可前面有人回头道:“送客便是将他国游士送走,好留出官位让于我等楚人。”
“真是如此?”一人说话十几个人答应。这些人心里欢喜,嘴上却说道:“此令万万不可,大王此举定失天下贤士之心。”
“何言天下贤士,大王不送客,楚国贤士何以为官?”回头相告的士子头上加冠,面容严整,不可轻辱。他说完见诸子还在摇头,当即拂袖:“口是心非之徒,本公子耻与你等为伍!”说罢便带着仆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他是唯一知道王命的人,经过之时雍齿赶紧行了一揖:“公子请留步。敝人沛县雍齿,以为公子之言大善,何不到酒肆一叙。”
前面堆着这么多人,只能迟一些再来看,眼前这位公子雍齿只觉得不凡,故而相邀。他揖礼,萧何也跟着揖礼,“敝人沛县萧何,公子之言甚是有理,他国游士不去,我等何以为官。”
“公子不敢当,敝人陈县士子郑荣,喝酒就不必了,你等可是有事问我?”郑荣是郑国国君郑幽公的后代,郑国亡国久矣,迁于陈县百余年,可谈吐举止仍有贵族之气。
萧何在雍齿面前很是拘谨,雍齿在郑荣面前则觉得窘迫,他陪笑道:“确是有事相问,然则更仰慕公子风采,沛县陋弊,雍齿从未见过公子这等人物。”
“即是如此,那我便请两位喝酒。”漂亮话谁都爱听,再说沛县确实陋弊。郑荣脸上一笑,便反客为主要请雍齿、萧何喝酒。他去的地方可不是雍齿请萧何的那种地方,而是直接去到最东面的酒肆,还要了一间独厢。
坐在红色的蒻席上,宛如楚宫的装饰、若有若无的丝乐、涂脂抹粉的伶人……,不说萧何,雍齿的眼睛也花了。郑荣并未注意到两人的惊讶,他盯着一名腰悬宝刀的誉士,说不出的羡慕。去年他也征召入军,可他只在军中为吏,没有在两军对决时站到军阵前排。
“两位可知大王为何大试?”郑荣转回目光问道。
以郑荣的气度,雍齿也不隐瞒,只道:“据闻大王将允各国复国。”
“正是。”陈县是除郢都之外消息最灵通的县邑。“然两位可知,大王为何允各国复国?”
雍齿与萧何对视一眼,同时摇头,揖道:“我等不知,请公子赐教。”
“你等可知去年清水之战,楚军何以为胜?”郑荣再问,他这也算是探探两人的斤两。
“据闻全靠大王英武。”雍齿去年也被征召,可他人在新蔡,没有参加清水之战。
“我闻之,其时胜负仅在毫厘之间,秦军已击破我军大营,夺了上将军旂旗。”萧何知道的和雍齿相差无几,可细致的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公子难道是说,大王因秦国而允各国复国?”
萧何的推断让郑荣多看了他两眼,他点头道:“正是。”
“可为何如此?”雍齿想不通,“大王难道不该举国变法,何以要分土弱国?”
“何言分土而弱国?”郑荣反驳道:“沛邑是宋地,为楚国战,你等愿否?为宋国战,你等愿否?”
为什么而战这个问题,雍齿和萧何从未想过。被郑荣一问,两人像浑身触火般的猛然一震,萧何讶然道:“原来是如此。”
“正是如此。”郑荣遗憾道:“可惜郑国不是被楚国所灭。”
郑荣最后一句被萧何无意忽略,他问道:“敢问公子,此次大试乃是为各国复国?”
“本次大试行动是重文教之政。文教之政与复国未必有干系。”没有见识过后世洗脑术的郑荣自然不知道楚王打得是什么牌,他叹服的是楚王的送客令。“大王乃有为之君,敢为常人之所不能,郑荣拜服之至。便不知朝堂之上,又是怎样一番争斗。”
楚国虽说是诸国当中,最任人唯亲的国家,可春申君照旧养了数千门客,还有屈氏、景氏、昭氏几家,以及各县各邑,也养了不少门客。现在楚王逐客,定会引起各大族的不满。
郑荣的想象如此,实际上那日燕朝熊荆出示一部分秦谍名单时,重臣们瞬间无话可说;至于正朝,正朝上公族极多,官吏大多数是楚人,也没有人出声反对。此令一出,他国游士又惊又怒,一些人跑到茅门外要上策、上书、请求楚王收回成命,他们自然见不到楚王,只能苦等音讯;更多的游士破口大骂后便收拾行李离开郢都。天下之大,何愁没有容身之处。
“大王如此逐客,天下士人必将寒心,大王也将有昏庸之名。”求情的不仅仅是游士,太傅鹖冠子也跑了过来。
“天下士人与我楚国何干?他们只会把楚人教坏。”熊荆不动声色。“昏庸不昏庸没有价值,名声是士人炒出来的,他们以为自己很重要,重要到可以影响天下大势、可以决定国家存亡。下个月,我就然他们看看什么是天下大势。”
鹖冠子显然未在意熊荆后面那句话,以纵横为志的他对熊荆之言并不认同,“那大王觉得张仪、苏秦等人如何?”
“各国争霸,自有纵横。尔虞我诈,必在其中。”熊荆懂他的意思,“老师以为,若百年前我楚国便有钜铁,天下当如何?”
“百年前若楚国有钜铁之术,天下自然是楚国的。”鹖冠子了解越多,就越明白钜铁的价值。
“有无张仪、苏秦,天下依然这样的天下,可有无钜铁之术,天下全然不同。铁与火绝对胜过纸与笔。”熊荆感叹道。“秦国商鞅之政,实际上是将一个国家全部力量投入战争之政略,我称其为总体战。别人觉得稀奇,我只觉得幼稚。
为何幼稚?因为商鞅之政只能以实利赏赐士卒,不能用精神激励将士。田宅之赐有限,精神之赐无限。且他们越是付出、越是死战,事后就越是自豪,越容不得别人说半点不好,毕竟他们一生皆为此而牺牲,否认就是否认自己。这样的总体战才是真正的总体战,而非功名利禄诱惑下的总体战。
老师赴赵,或可与赵王一谈,只是……”
现代的总体战,基础是楚国将要实行的朝国人制度,要让所有国人觉得自己是整个民族的一员,自己是真正的当家做主,如此才能激发他们的民族热情。这种热情是极其可怕的,甚至可以说是疯狂。
赵偃得位不正,赵国很难实行朝国人制度,而没有这样的基础,频繁战争中又不能全民教育,提高每个士兵的素质,效果是很有限的。
“子荆之意我懂。”鹖冠子叹息了一句,说罢他也如荀况那样摘下委貌,“子荆生而知之,老朽不敢再为子荆之傅矣。”
“老师!”鹖冠子之举让熊荆脸色大变,他当即拜倒,“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老师何言不敢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