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廉舆、狐婴赴楚之前,番吾战败的消息已传至太行山以西的晋阳。晋阳是赵国起家之地,是赵国的根基,然而这座城市虽几经反叛,依旧被秦人征服。晋阳正寝燕朝,得闻前线战败,脸上本有些许笑意的赵政瞬间化成寒冰,他咬着牙沉默了许久,才挥袖出声:“下去。”
“卫缭拜见大王。”紧跟着战败的讯报,同赴晋阳的卫缭入燕朝前来拜见。
赵政冷冷的扫了他一眼,不悦道:“国尉有何事?”
伐赵三年,两次大败,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伐赵是否正确。赵国还在抵抗,楚齐魏三国却已合盟,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开始出现。朝中、宫中对伐赵都有怨言。卫缭听出赵政的不悦,却笑道:“臣闻有为山九刃,功亏一篑。不信,今日方知先人果不欺我,大王欲伐荆否?”
卫缭相问,不待赵政回答他又道:“伐赵、伐荆,何异?荆国海舟通中洲之西,得西洲之龙马,获南洲之金石。我军伐荆,能灭荆否?若不能灭荆,四国之盟犹在,不过是赵国主盟而已。大秦之敌手,唯荆赵两国,齐魏之师已不堪一战,仅徒增声势耳。且大王只见赵军之胜,却不见赵军之败……”
卫缭之言虽有强辩的味道,但大秦所处的局势确是如此。只不过此前两位荆王会对秦国俯首,现在这位荆王完全是个二愣子,他对秦国不屑一顾。几乎是处处与秦国作对。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秦国南北难以兼顾,这才是今日跋胡疐尾、骑虎难下的原因。
“先生昔日为何劝寡人伐荆,后又为何劝寡人伐赵?”赵政苦恼道。“今日明明是赵军大胜,为何又言赵军之败?”
“昔日臣劝大王伐荆,乃因荆国是我大秦之劲敌,若不伐荆,他日必成秦祸。”卫缭解释道。“三年伐荆,皆不胜。大王真欲将大秦国运置于伐荆之上?若胜,灭六国而一天下;若败,国灭而社稷无存否?
既然荆国其势已成,便不当寄其功于一役,而应徐图之。伐荆为难,伐赵为易,先易而后难也。若灭赵,天下大秦已据其三。齐魏可柔而降之,荆国何以复起?便如两军阵战,可中击而破敌阵者,可左右绕击而破敌阵者,大秦乃行绕击之策也。
赵军虽一胜再胜,然赵国可战之卒几欲殆尽,可战之卒不过三十万。可战之卒如此,粮秣粟米亦是如此。荆齐两国虽输粟与赵,然一年仅输几百万石,此杯水车薪耳。此时之赵国,无卒、无粟,空有大胜。若有一败,其国必亡也。”
卫缭的战略思路完全正确,灭楚是不可能的。即便秦军大胜楚军,楚国也可退守大江以东,甚至退守南岭以南。国尉府的判断是:在没有造出可匹敌楚国大翼战舟的舟楫之前,退守江东的楚国无法灭亡。无法灭亡的楚国将把大秦拖入旷日持久的战事中,等赵国消化完燕地,休养生息十年,灭楚战争中已经疲惫的大秦再想灭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李牧乃赵之长城,如何能败?”赵政思索之后对卫缭的责怪降到了最低,如此他才会直抒胸臆,感叹李牧这道赵国长城。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卫缭道。“悼襄王死,赵人素念废太子嘉,李牧尤甚。赵太后与相邦春平君苟且赵迁方得即位,当可使人传谣于邯郸以间之,言李牧欲立废太子赵嘉为赵王,抑或……”
卫缭欲言又止,其实他有一个更好的计策,只是碍于赵政他不敢说出来。
“燕丹如何?”卫缭对邯郸的形势了如指掌,可赵政却想早日灭赵。
“荆轲已赴赵营,我军大败,其当获李牧之亲信,然则……”燕丹与荆轲叙话完毕,当日就启程返回晋阳,他与秦军战败的消息同时抵达。
“然则如何?”刺杀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君王不当参与其中,赵政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
“荆轲言,李牧身侧多胡人亲卫,刺杀要在期年之后。”卫缭转告燕丹之言。
“期年之后?”赵政吃了一惊,他与燕丹一样,以为荆轲几个月就能建功。
“荆轲乃卫人而非赵人,燕丹数次刺杀,李牧设备甚严,必要期年之后。”卫缭对燕丹所言的期年之后并不怀疑。战国不像春秋,信任一个人就彻底的信任,李牧当然也不是庆忌,多次刺杀已让他高度警惕,荆轲虽入李牧幕府,没有一年的努力根本不可能。
“若是期年之后,秦军需再败否?”赵政恼怒的反问。“李牧不信,大可诛荆轲全族使其信。”
“大王不可。”卫缭急道。“若真诛荆轲全族,荆轲必叛,此甚不可!”
“有何不可?不如此李牧如何亲信?”赵政话虽如此,可还是退了一步,他唤来赵高:“以叛秦之名诛荆轲全族,其父、其子以他人代之。此事必要大肆宣扬,以使天下人知。”
赵政王命一下,赵高受命后便出了正寝,卫缭还是不放心的道:“若荆轲叛我……”
“荆轲若叛,寡人诛其七族。他若不叛而杀李牧,寡人不但尽复卫国,还以上卿之位待其父。”赵政牙咬的咯咯响,说完之后却忽然一笑,道:“卫卿谒见之前,寡人正读穆天子传,以卫卿所知,昆仑之西还有何国?”
此前天下人皆以为穆天子传乃无稽之事,可随着楚国海舟通中洲以西,胡商贩千里马与楚国,这种说法不见踪影。赵政也将目光越来越多投到秦国的西面。只是,秦国并不在昆仑连接天下的这条商道上,胡商此前的道路是从阴山以北的横过秦国,然后从云中入晋阳,从晋阳至洛阳。秦军占据晋阳、洛阳后,商道横过云中从雁门郡入赵,再经邯郸至大梁和临淄。
商道是绕着秦国走的,为何如此赵政当然心知肚明,商鞅之法重其租,令十倍其朴,没有哪国商贾愿来秦国经商,秦国国内的商业则全部被国家机构取代。在秦国只有官府商业机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人。
如果一国商贾众多,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致使百姓不务根本,对国力当然有害。秦国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禁私人商贾。然而商贾也不是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商贾给楚国贩来龙马就是大利。
这段时间赵政没事就想着昆仑以西,想着八尺龙马。奈何他对昆仑以西实在是所知甚少,只能求问卫缭。鬼谷先生乃殷纣王大臣之后,天下事如果鬼谷不知道,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昆仑以西有何国臣不知,臣窃闻昆仑以西有塞人。”卫缭回忆着鬼谷的甲片典籍如此说道。
“塞人?”赵政不解。“何谓塞人?”
“塞人者,游牧之民也。与羌人类,然非羌人。其目深眼碧,皮冠尖细,似陆浑之戎。其国有女王而无国君,穆天子所会王母是也。有好马,善骑射,族中男女皆征战。以其俗,女子不杀一人不可生子。杀一人以其头骨为酒爵,有客至而献饮焉。客不赞其勇武,必不悦。”
“胡商之千里马出自塞人?”赵政想象不出一个女子也要征战的部族,他关心的只是千里马。
“然也。”卫缭答道。“塞人重骑射,固有好马。穆天子之八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皆求自塞人女王。只是大王使人西去求马,亦要阻荆人得马。”
求马的使者去年就出发了,不过使者走的不是阴山以北的草原大道,走的是狄道(即河西走廊)小道,占据狄道是月氏禺支。与天下势力拉帮结派一样,草原上的势力也拉帮结派。
行于阴山以北的胡商以及后来匈奴治下游牧部落,虽与赵国有过征战,但彼此的关系自西周、春秋起就藕断丝连,联姻不断,后来阴山以北的胡人窃据天下立国曰后赵,并非没有缘由;秦国与月氏素来交好,以至汉朝遣使西去,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联络昔日的盟友月氏,从侧面战略包围匈奴。后来河西走廊的羌人(已非先秦时羌人)立国,国号则曰后秦。
卫缭建议阻荆人得马,意思就是派出大军出阴山以阻截胡商马队。赵政闻言半响不言。卫缭再道:“不阻荆人得马,使者求马返秦又如何?秦军不必亲往,大王使人厚币甘言,请禺支出兵阻之即可。臣闻胡商多购荆人兵刃钜甲,禺支可得兵甲也。”
“善。”让禺支人出面阻截胡人商队最好,赵政先是答应,很快他又想道了一个问题:“若塞人得知是我大秦油水月氏禺支出兵,必怨我大秦也。”
“如此请大王派武骑亲出云中相阻。”禺支人如果不能严守机密确实是个隐患,要想行事严密,只能排除秦军骑兵。“使其假赵人胡人而为之,当万不失一。”
“卫缭拜见大王。”紧跟着战败的讯报,同赴晋阳的卫缭入燕朝前来拜见。
赵政冷冷的扫了他一眼,不悦道:“国尉有何事?”
伐赵三年,两次大败,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伐赵是否正确。赵国还在抵抗,楚齐魏三国却已合盟,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开始出现。朝中、宫中对伐赵都有怨言。卫缭听出赵政的不悦,却笑道:“臣闻有为山九刃,功亏一篑。不信,今日方知先人果不欺我,大王欲伐荆否?”
卫缭相问,不待赵政回答他又道:“伐赵、伐荆,何异?荆国海舟通中洲之西,得西洲之龙马,获南洲之金石。我军伐荆,能灭荆否?若不能灭荆,四国之盟犹在,不过是赵国主盟而已。大秦之敌手,唯荆赵两国,齐魏之师已不堪一战,仅徒增声势耳。且大王只见赵军之胜,却不见赵军之败……”
卫缭之言虽有强辩的味道,但大秦所处的局势确是如此。只不过此前两位荆王会对秦国俯首,现在这位荆王完全是个二愣子,他对秦国不屑一顾。几乎是处处与秦国作对。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秦国南北难以兼顾,这才是今日跋胡疐尾、骑虎难下的原因。
“先生昔日为何劝寡人伐荆,后又为何劝寡人伐赵?”赵政苦恼道。“今日明明是赵军大胜,为何又言赵军之败?”
“昔日臣劝大王伐荆,乃因荆国是我大秦之劲敌,若不伐荆,他日必成秦祸。”卫缭解释道。“三年伐荆,皆不胜。大王真欲将大秦国运置于伐荆之上?若胜,灭六国而一天下;若败,国灭而社稷无存否?
既然荆国其势已成,便不当寄其功于一役,而应徐图之。伐荆为难,伐赵为易,先易而后难也。若灭赵,天下大秦已据其三。齐魏可柔而降之,荆国何以复起?便如两军阵战,可中击而破敌阵者,可左右绕击而破敌阵者,大秦乃行绕击之策也。
赵军虽一胜再胜,然赵国可战之卒几欲殆尽,可战之卒不过三十万。可战之卒如此,粮秣粟米亦是如此。荆齐两国虽输粟与赵,然一年仅输几百万石,此杯水车薪耳。此时之赵国,无卒、无粟,空有大胜。若有一败,其国必亡也。”
卫缭的战略思路完全正确,灭楚是不可能的。即便秦军大胜楚军,楚国也可退守大江以东,甚至退守南岭以南。国尉府的判断是:在没有造出可匹敌楚国大翼战舟的舟楫之前,退守江东的楚国无法灭亡。无法灭亡的楚国将把大秦拖入旷日持久的战事中,等赵国消化完燕地,休养生息十年,灭楚战争中已经疲惫的大秦再想灭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李牧乃赵之长城,如何能败?”赵政思索之后对卫缭的责怪降到了最低,如此他才会直抒胸臆,感叹李牧这道赵国长城。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卫缭道。“悼襄王死,赵人素念废太子嘉,李牧尤甚。赵太后与相邦春平君苟且赵迁方得即位,当可使人传谣于邯郸以间之,言李牧欲立废太子赵嘉为赵王,抑或……”
卫缭欲言又止,其实他有一个更好的计策,只是碍于赵政他不敢说出来。
“燕丹如何?”卫缭对邯郸的形势了如指掌,可赵政却想早日灭赵。
“荆轲已赴赵营,我军大败,其当获李牧之亲信,然则……”燕丹与荆轲叙话完毕,当日就启程返回晋阳,他与秦军战败的消息同时抵达。
“然则如何?”刺杀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君王不当参与其中,赵政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
“荆轲言,李牧身侧多胡人亲卫,刺杀要在期年之后。”卫缭转告燕丹之言。
“期年之后?”赵政吃了一惊,他与燕丹一样,以为荆轲几个月就能建功。
“荆轲乃卫人而非赵人,燕丹数次刺杀,李牧设备甚严,必要期年之后。”卫缭对燕丹所言的期年之后并不怀疑。战国不像春秋,信任一个人就彻底的信任,李牧当然也不是庆忌,多次刺杀已让他高度警惕,荆轲虽入李牧幕府,没有一年的努力根本不可能。
“若是期年之后,秦军需再败否?”赵政恼怒的反问。“李牧不信,大可诛荆轲全族使其信。”
“大王不可。”卫缭急道。“若真诛荆轲全族,荆轲必叛,此甚不可!”
“有何不可?不如此李牧如何亲信?”赵政话虽如此,可还是退了一步,他唤来赵高:“以叛秦之名诛荆轲全族,其父、其子以他人代之。此事必要大肆宣扬,以使天下人知。”
赵政王命一下,赵高受命后便出了正寝,卫缭还是不放心的道:“若荆轲叛我……”
“荆轲若叛,寡人诛其七族。他若不叛而杀李牧,寡人不但尽复卫国,还以上卿之位待其父。”赵政牙咬的咯咯响,说完之后却忽然一笑,道:“卫卿谒见之前,寡人正读穆天子传,以卫卿所知,昆仑之西还有何国?”
此前天下人皆以为穆天子传乃无稽之事,可随着楚国海舟通中洲以西,胡商贩千里马与楚国,这种说法不见踪影。赵政也将目光越来越多投到秦国的西面。只是,秦国并不在昆仑连接天下的这条商道上,胡商此前的道路是从阴山以北的横过秦国,然后从云中入晋阳,从晋阳至洛阳。秦军占据晋阳、洛阳后,商道横过云中从雁门郡入赵,再经邯郸至大梁和临淄。
商道是绕着秦国走的,为何如此赵政当然心知肚明,商鞅之法重其租,令十倍其朴,没有哪国商贾愿来秦国经商,秦国国内的商业则全部被国家机构取代。在秦国只有官府商业机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人。
如果一国商贾众多,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致使百姓不务根本,对国力当然有害。秦国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禁私人商贾。然而商贾也不是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商贾给楚国贩来龙马就是大利。
这段时间赵政没事就想着昆仑以西,想着八尺龙马。奈何他对昆仑以西实在是所知甚少,只能求问卫缭。鬼谷先生乃殷纣王大臣之后,天下事如果鬼谷不知道,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昆仑以西有何国臣不知,臣窃闻昆仑以西有塞人。”卫缭回忆着鬼谷的甲片典籍如此说道。
“塞人?”赵政不解。“何谓塞人?”
“塞人者,游牧之民也。与羌人类,然非羌人。其目深眼碧,皮冠尖细,似陆浑之戎。其国有女王而无国君,穆天子所会王母是也。有好马,善骑射,族中男女皆征战。以其俗,女子不杀一人不可生子。杀一人以其头骨为酒爵,有客至而献饮焉。客不赞其勇武,必不悦。”
“胡商之千里马出自塞人?”赵政想象不出一个女子也要征战的部族,他关心的只是千里马。
“然也。”卫缭答道。“塞人重骑射,固有好马。穆天子之八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皆求自塞人女王。只是大王使人西去求马,亦要阻荆人得马。”
求马的使者去年就出发了,不过使者走的不是阴山以北的草原大道,走的是狄道(即河西走廊)小道,占据狄道是月氏禺支。与天下势力拉帮结派一样,草原上的势力也拉帮结派。
行于阴山以北的胡商以及后来匈奴治下游牧部落,虽与赵国有过征战,但彼此的关系自西周、春秋起就藕断丝连,联姻不断,后来阴山以北的胡人窃据天下立国曰后赵,并非没有缘由;秦国与月氏素来交好,以至汉朝遣使西去,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联络昔日的盟友月氏,从侧面战略包围匈奴。后来河西走廊的羌人(已非先秦时羌人)立国,国号则曰后秦。
卫缭建议阻荆人得马,意思就是派出大军出阴山以阻截胡商马队。赵政闻言半响不言。卫缭再道:“不阻荆人得马,使者求马返秦又如何?秦军不必亲往,大王使人厚币甘言,请禺支出兵阻之即可。臣闻胡商多购荆人兵刃钜甲,禺支可得兵甲也。”
“善。”让禺支人出面阻截胡人商队最好,赵政先是答应,很快他又想道了一个问题:“若塞人得知是我大秦油水月氏禺支出兵,必怨我大秦也。”
“如此请大王派武骑亲出云中相阻。”禺支人如果不能严守机密确实是个隐患,要想行事严密,只能排除秦军骑兵。“使其假赵人胡人而为之,当万不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