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他们三个之所以在阮仁烈要调莫远、莫隧所部前往海边后一起来到莫远所部的营地,就是因为他们要叛变安南、投靠大明,或者,按照后来允熥的话说,是“幡然醒悟,从残忍暴虐的安南胡朝反正。”
他们三个叛变胡氏父子、投靠大明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三人为同族兄弟,所在的莫家是嘉平首屈一指的豪家大族。过去的陈朝虽然也仿效中原设立了科举考试,但实质上类似于从曹魏时期开始实行到宋代终结的九品中正制,普通百姓家里想要考中科举千难万难,而豪家大族子弟要容易得多,他们莫家之前每届科举都能有人上榜入太学,分配官位。
可自从胡季犛主政已来,科举考试越来越像中原的科举一般,纯以文笔评定,他们莫家已经连续三届没有人中榜了,虽然依仗旧日的势力仍旧有人在军中为官,但随着胡季犛的亲信日益在朝中占据显赫位置,军中的官位也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大明以胡季犛、胡汉苍父子谋朝篡位、欺君罔上为由出兵安南。胡季犛在迫在眉睫的威胁下,不得不停止大多数改革,对豪门大族由以前的压制为主变为安抚为主。
但他们都看得明白。若是任由胡季犛打败大明,巩固了王位,改革必定重新开始。他们为了保住自己家的权势,决定投靠大明,推翻胡朝。
但他们虽然有了这样的心思,平日里,表面上却丝毫不露。胡季犛在艺宗时期就受到重用,二十多年的积累党羽遍布全国,他们若是显露了自己的心思,恐怕小命不保。
所以,此时莫远听了莫迪的话,也看了看四周后才小声说道:“三哥,我怎么没看出来这是投靠大明的好机会?虽说将由三万大军调离多邦城,城内守备略显空虚,但阮仁烈也说等在两京正在训练的新兵有些模样后马上派来多邦城填补空缺,就算咱们将此事告诉大明,可三哥、七哥你们二人所部都会被调走,城内只有弟弟一支兵,难以接应大明天兵。若是此事被胡季犛的人侦知,咱们三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莫非,”莫远刚刚将话说完,莫迪刚要说话,他自己想到了什么,又道:“莫非三哥你是想在海边接应明军?此事大妙!”
“除非是驻扎在西都、海防、乂安三城,数千人马已经很多了,足以在明军登陆之时反正,消灭胡季犛的嫡系军队,为大明立下功劳。”
“咳,咳。”听了莫远的话,莫迪咳嗽两声,说道:“十二弟,你说的倒也不错,在海边接应明军确实比较容易。本来海边的军队已经被明军所败,损兵不少,想要反正容易得多。”
“可那样的话,咱们三人的功劳也要少得多。明军在海边尚未受到挫折,多半不会在乎我等。可若是帮助大明夺取多邦城,明军一定会对于咱们极为感激,咱们几个的功劳也要大得多。”
“七弟,十二弟,咱们莫家虽然在嘉平算是豪族,但在整个安南也不过勉强算是上等人家,这次咱们家能独领三军还是家族砸锅卖铁捐了钱得到的,若是四平八稳的投靠安南,以后也仍旧会如此。”
“可若是能够为大明立下大功,咱们家就有可能平步青云,成为安南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为了家族,也要搏一搏。”
“邸报上不是写了,陛下亲自指挥乂安守兵大败明军,消灭明军四万,斩杀明军指挥使一人,自家损兵不足七千么?”莫远此时插话道。
“呸!”莫迪说道:“你还信胡家人的邸报?出兵三万迎战明军五万,损兵不足七千消灭明军四万,我呸!”
“就凭我安南军队,能在士兵差不多的时候与明军打个平手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还是因为明军中有许多蛮夷之兵、不熟悉战阵的缘故;三万对五万能不败已经很不错了,还消灭明军四万,就算有大炮相助也不可能。扯谎也不会编一个像样一点儿的。”
“再者说了,若是打败了明军,怎么还会调兵前往海边?”
莫迪完全不信平章—兴贤之战安南取得了胜利。不仅是他,安南大多数官员,即使是支持胡朝的官员,也不信这一战的战果是真的。
这一点是胡季犛、胡汉苍父子始料未及的。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官员竟然对这次真真切切的胜仗不相信。安南毕竟是小国,上上下下对中原王朝的害怕是在骨子里的。平时中原王朝没把他们当回事取得些胜利也就罢了,现在中原的大明动了真怒,他们怎么可能打出如此的胜仗?
所以莫远听了莫迪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不过他又想了想,说道:“可依照情形看来,也应该是没有打什么败仗。”
“大概是成功阻止了何将军率领的军队登陆,消灭了一小股登陆之兵。”莫迪不在意的说道:“咱们现在说的,是在多邦城接应明军,让他们夺下多邦城。”
“明日一早我与七弟所部就要出发前往西都,所以若是要让大明夺下多邦城,只有今晚一晚的时间。”
“可到底要如何让大明天兵夺下多邦城?”莫隧此时问道。
莫迪笑着说道:“附耳上来。”随即在他们耳边轻声说了自己的谋划。
之后,莫迪说道:“现在,必须马上派人去告诉明军此事。莫隧,你的人可还与阮勋有联络?”
“这些日子查得太严了,所有的船只不得允许一律不能离开港口,已经断了联络。不过之前已经与阮勋定下了联络暗号。”莫隧道。
“这就好。马上派人去告知明军,让他们今晚渡河攻打多邦城。你们都去准备吧。”莫迪说道。
他们二人答应着,整了整衣服,要离开屋子返回自己所部的营地。
临走前,莫迪最后说道:“咱们莫家能不能就此翻身,在此一举了!”
他们三个叛变胡氏父子、投靠大明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三人为同族兄弟,所在的莫家是嘉平首屈一指的豪家大族。过去的陈朝虽然也仿效中原设立了科举考试,但实质上类似于从曹魏时期开始实行到宋代终结的九品中正制,普通百姓家里想要考中科举千难万难,而豪家大族子弟要容易得多,他们莫家之前每届科举都能有人上榜入太学,分配官位。
可自从胡季犛主政已来,科举考试越来越像中原的科举一般,纯以文笔评定,他们莫家已经连续三届没有人中榜了,虽然依仗旧日的势力仍旧有人在军中为官,但随着胡季犛的亲信日益在朝中占据显赫位置,军中的官位也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大明以胡季犛、胡汉苍父子谋朝篡位、欺君罔上为由出兵安南。胡季犛在迫在眉睫的威胁下,不得不停止大多数改革,对豪门大族由以前的压制为主变为安抚为主。
但他们都看得明白。若是任由胡季犛打败大明,巩固了王位,改革必定重新开始。他们为了保住自己家的权势,决定投靠大明,推翻胡朝。
但他们虽然有了这样的心思,平日里,表面上却丝毫不露。胡季犛在艺宗时期就受到重用,二十多年的积累党羽遍布全国,他们若是显露了自己的心思,恐怕小命不保。
所以,此时莫远听了莫迪的话,也看了看四周后才小声说道:“三哥,我怎么没看出来这是投靠大明的好机会?虽说将由三万大军调离多邦城,城内守备略显空虚,但阮仁烈也说等在两京正在训练的新兵有些模样后马上派来多邦城填补空缺,就算咱们将此事告诉大明,可三哥、七哥你们二人所部都会被调走,城内只有弟弟一支兵,难以接应大明天兵。若是此事被胡季犛的人侦知,咱们三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莫非,”莫远刚刚将话说完,莫迪刚要说话,他自己想到了什么,又道:“莫非三哥你是想在海边接应明军?此事大妙!”
“除非是驻扎在西都、海防、乂安三城,数千人马已经很多了,足以在明军登陆之时反正,消灭胡季犛的嫡系军队,为大明立下功劳。”
“咳,咳。”听了莫远的话,莫迪咳嗽两声,说道:“十二弟,你说的倒也不错,在海边接应明军确实比较容易。本来海边的军队已经被明军所败,损兵不少,想要反正容易得多。”
“可那样的话,咱们三人的功劳也要少得多。明军在海边尚未受到挫折,多半不会在乎我等。可若是帮助大明夺取多邦城,明军一定会对于咱们极为感激,咱们几个的功劳也要大得多。”
“七弟,十二弟,咱们莫家虽然在嘉平算是豪族,但在整个安南也不过勉强算是上等人家,这次咱们家能独领三军还是家族砸锅卖铁捐了钱得到的,若是四平八稳的投靠安南,以后也仍旧会如此。”
“可若是能够为大明立下大功,咱们家就有可能平步青云,成为安南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为了家族,也要搏一搏。”
“邸报上不是写了,陛下亲自指挥乂安守兵大败明军,消灭明军四万,斩杀明军指挥使一人,自家损兵不足七千么?”莫远此时插话道。
“呸!”莫迪说道:“你还信胡家人的邸报?出兵三万迎战明军五万,损兵不足七千消灭明军四万,我呸!”
“就凭我安南军队,能在士兵差不多的时候与明军打个平手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还是因为明军中有许多蛮夷之兵、不熟悉战阵的缘故;三万对五万能不败已经很不错了,还消灭明军四万,就算有大炮相助也不可能。扯谎也不会编一个像样一点儿的。”
“再者说了,若是打败了明军,怎么还会调兵前往海边?”
莫迪完全不信平章—兴贤之战安南取得了胜利。不仅是他,安南大多数官员,即使是支持胡朝的官员,也不信这一战的战果是真的。
这一点是胡季犛、胡汉苍父子始料未及的。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官员竟然对这次真真切切的胜仗不相信。安南毕竟是小国,上上下下对中原王朝的害怕是在骨子里的。平时中原王朝没把他们当回事取得些胜利也就罢了,现在中原的大明动了真怒,他们怎么可能打出如此的胜仗?
所以莫远听了莫迪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不过他又想了想,说道:“可依照情形看来,也应该是没有打什么败仗。”
“大概是成功阻止了何将军率领的军队登陆,消灭了一小股登陆之兵。”莫迪不在意的说道:“咱们现在说的,是在多邦城接应明军,让他们夺下多邦城。”
“明日一早我与七弟所部就要出发前往西都,所以若是要让大明夺下多邦城,只有今晚一晚的时间。”
“可到底要如何让大明天兵夺下多邦城?”莫隧此时问道。
莫迪笑着说道:“附耳上来。”随即在他们耳边轻声说了自己的谋划。
之后,莫迪说道:“现在,必须马上派人去告诉明军此事。莫隧,你的人可还与阮勋有联络?”
“这些日子查得太严了,所有的船只不得允许一律不能离开港口,已经断了联络。不过之前已经与阮勋定下了联络暗号。”莫隧道。
“这就好。马上派人去告知明军,让他们今晚渡河攻打多邦城。你们都去准备吧。”莫迪说道。
他们二人答应着,整了整衣服,要离开屋子返回自己所部的营地。
临走前,莫迪最后说道:“咱们莫家能不能就此翻身,在此一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