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日中午,白鹤。
此时驻扎着大明近四十万大军的营寨内,正飘着渺渺炊烟。无数火头军架起大锅,将费劲力气从国内转运过来的大米淘了三遍后放进锅里蒸;一缸又一缸的榨菜也被从车上拿了下来,撕开泥封每人分一点儿;还有无数穿着大明军服或有西南民族风情衣服的人手里拿着野菜或野物走进营寨,交给火头军做菜。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些头戴钢盔的士兵了。这些头戴钢盔的士兵都说着一口京城官话,身上穿着一件下摆到膝盖的红色上衣,腿上绑着绑腿,脚下穿着皮鞋,手里拿着一杆杆火枪,腰上挎着精良的朴刀,上衣的袖子卷起到手腕处露出里面的衬衣,右肩的肩膀上缝着肩章,三五成群从临时设置的校场走出来,用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手里的武器放回原地后来到露天厨房,等着开饭。路过的其它士兵,无不用即羡慕又嘲笑的眼神看着他们。
这些士兵都是京城上直卫的士兵。允熥去年开始对军队进行‘火器化’,同时发明钢盔,在上直卫开始装备。到现在为止由于时日尚短,所以只有这次派来安南征战的羽林左卫、金吾前卫、府军右卫和虎贲左卫四个卫所实现了全员装备火器和钢盔。
允熥对上直卫寄予了很大期望。允熥认为,在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大明全员装备火器了。火器不仅一次性投入很高,后续的维护也比较复杂,与刀剑相比很容易坏,即使以现在大明的财力,也不足以给所有的步兵换装火器。
所以允熥只能重点培养上直卫。他的目标是在将来让十一个上直卫十二万多士兵全部装备火器,打造全世界第一支纯火器部队。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扶菻诸国在实行义务兵役制之前任何一国常备军的人数。
允熥几乎完全依照他印象中排队枪毙时代的扶菻国家的火枪兵的样子来建设上直卫。依照阴阳五行,大明属火德,所以之前朱元璋选定的士兵军服为红色。允熥为了方便识别敌我也没有改变上直卫的军服颜色,但为了适应使用火枪,改为现在的样式。
随身携带的物品,除火枪外,还有一个背在后背的背带,背带上有无数小口袋,里面装着用油纸包着的内装精确量发射火药和一颗弹丸的预装火药卷。装弹时用来将弹丸与火药压实的通条也挂在上面。
虽然允熥不会让上直卫单独出战,觉得没有必要准备冷兵器,但士兵们手里没有能够肉搏的兵器感觉很不安心,最后不得不给他们装备朴刀。
另外随着各种用途的手雷的发明,允熥已经考虑在每个百户单独设立掷弹兵,以进一步增强作战能力。
这一切,都使得上直卫成为大明军队中极为特殊的存在。他们武器装备与一般军队不同,军服样式与一般军队不同,士兵待遇与一般军队不同,其它所有卫所的士兵对上直卫无不羡慕嫉妒恨。此时对安南之战开始已经一个多月了,就连多邦城附近的安南士兵都知道:对面的明军中有奢侈到全军着钢盔、军服衣料十分奢华的明国皇帝的禁卫军。
可同时,上直卫的训练也是诸军最繁杂的。允熥有超前的观念,不会让他们走扶菻国家走过的弯路,一开始就是最标准的排队枪毙,这对纪律性的要求比传统的军阵更高;火枪的维护也比刀枪剑戟要复杂,他们要做的事情比其它卫所也要多。同时因为成军不久,还需要多加训练,即使现在还在和安南人打仗,他们只要当日没有打仗的任务,也要分两波进行操练。这使得其它卫所的士兵又时常嘲笑他们:看,这些京城来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家伙现在每日还得操练。
当然上直卫的将士对其它卫所的人都是不屑一顾的。此时羽林左卫的士兵李三洲与刘得贵看着周围嘲讽他们的其它卫所士兵不屑的说道:“哼,一群乡下土包子!”
“瞧他们做什么?俩月的军饷还没有咱们一个月多,有什么好在意的?哎,看着前面,快到咱们打饭了。”刘得贵说道。
他们这话不巧被正在巡视的张辅听到了。张辅倒没有训斥他们两个,只是叹了口气,对身后和他一起巡视的桑敬说道:“桑指挥,上直卫如此瞧不上地方卫所可不是什么好事。”
桑敬不以为然。上直卫从来没有看得起地方卫所过。上直卫的将士自诩为陛下直辖,能算作禁军,从来都是把其它卫所的人当做乡巴佬,其它卫所对上直卫也一向说些酸话,可也没闹出过什么事情。
不过张辅是上官,桑敬也不会反驳他的话,对此随口说了几句,转移话题道:“张参将,大军已经被堵在江北二十天了,张侯爷他们可想出了攻破多邦城的法子?”
“哎,没有。”一听他提起这个,张辅也唉声叹气道:“自从张帅统兵来到白鹤后,张帅、靖江王殿下、李副帅、蓝将军、沐将军、孙将军、李将军他们也不止一次冒着危险到江上用千里眼看多邦城的防备了,也先后又试探过几次,但都不成。”
“上次议事的时候,蓝将军沮丧的说,现在要想攻破多邦城只能用人命来填,多邦城守兵七万左右,附近还驻扎有近三万士兵,若是这样打恐怕要损兵十万。”
“损兵十万?”饶是桑敬对于强攻多邦城必然会损兵无数有所预料,听到这个数字还是心里一颤。
“就是损兵十万。”张辅道:“现在不是十万火急之时,即使是张帅也难以下定决心强攻多邦城。”
桑敬将自己代入张温的位置,觉得也难以下定这样的决心。损兵十万,不仅是陛下可能对此诘责,关键是让那支部队去牺牲?总不能全用蛮夷之兵吧?蛮夷首领也不傻,这种完全就是送命的活计不会干的。
使用卫所兵的话,现在普通士兵都知道了多邦城不好打,选哪个卫所为先锋,哪个卫所的士兵就有可能哗变。强行驱使他们打下去,张温很可能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虽然日前已经传来消息,何荣所部在乂安城附近大败,损兵近四万,还折了一个指挥使;从占城等地传来的消息也不怎么好,其他地方取得大胜他们趁势攻陷多邦城的可能这段时日是不可能了,但决心也不是那么好下的。
想到这里,桑敬侧头看了一眼江南岸。他现在是看不到多邦城的,但他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座极其坚固的城池;多邦城的守城大将阮仁烈也好像站在城头,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看着江北。
“羽林左卫与府军右卫两个卫的士兵都已经吃上饭了,咱们也去吃饭吧。”张辅忽然说道。
桑敬收回思绪,跟着他一起去了一个火头军面前,领了与普通士兵一样的菜,又得了一勺米饭,就坐在一棵大树底下吃起饭来。桑敬本想再要一些,可看锅里,米饭已经见地了,只能罢了。现在因为粮食转运不易,虽然还足够,可张温也已经下令全军节约粮食,任何人不得浪费,违者重处。
桑敬刚刚将一块兔肉夹进嘴里,嚼了嚼要咽下,忽然听有人说道:“张参将,桑指挥。”
他匆忙将兔肉咽下,抬起头来,就看到魏国公徐晖祖的侄子徐景昌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筷子,站在他们两个面前。
徐景昌在几个月前允熥选定了出征安南的卫所后,因为所在卫所不在出征之列,徐膺绪将他调到羽林左卫为千户,随同大军出征。
此时他看着张辅二人,将筷子并起来拿着,说道:“张参将,桑指挥,今日我千户有三个士兵受伤不轻,之后几日只能在营帐休息不能操练;还有七个士兵受了轻伤,已经让随军医生看过,该包扎的包扎,该涂药膏的涂药膏,明日能参加操练。”
“知道了。不过徐千户,我是吩咐所有千户每日向我和桑指挥汇报此事,但也没说你们要在操练之后马上汇报。每日吃晚饭前汇报即可。”张辅笑道。
“每日这么多事情,哪里都能记住?我怕等到了晚上将此事忘了,所以现在就汇报给张参将与桑指挥。”徐景昌也笑着说道。
随即徐景昌就坐在了他们身旁,继续吃起饭来。他因为自己出身的缘故,对于上官并不害怕,大多数时候和他们很随便,也就是对辈分大的、和徐达等人一辈儿的尊敬些。
张辅和桑敬也不以为意。桑敬和徐家还勉强能算作世交,也是从小与徐景昌十分熟悉的,此时一边吃着饭,一边和他聊了起来。
他们正聊着,张辅已经将碗里的饭吃完了,将饭碗交给卫兵,忽然对徐景昌说道:“徐千户,过一会儿,你随我去江面上看看吧。”
此时驻扎着大明近四十万大军的营寨内,正飘着渺渺炊烟。无数火头军架起大锅,将费劲力气从国内转运过来的大米淘了三遍后放进锅里蒸;一缸又一缸的榨菜也被从车上拿了下来,撕开泥封每人分一点儿;还有无数穿着大明军服或有西南民族风情衣服的人手里拿着野菜或野物走进营寨,交给火头军做菜。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些头戴钢盔的士兵了。这些头戴钢盔的士兵都说着一口京城官话,身上穿着一件下摆到膝盖的红色上衣,腿上绑着绑腿,脚下穿着皮鞋,手里拿着一杆杆火枪,腰上挎着精良的朴刀,上衣的袖子卷起到手腕处露出里面的衬衣,右肩的肩膀上缝着肩章,三五成群从临时设置的校场走出来,用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手里的武器放回原地后来到露天厨房,等着开饭。路过的其它士兵,无不用即羡慕又嘲笑的眼神看着他们。
这些士兵都是京城上直卫的士兵。允熥去年开始对军队进行‘火器化’,同时发明钢盔,在上直卫开始装备。到现在为止由于时日尚短,所以只有这次派来安南征战的羽林左卫、金吾前卫、府军右卫和虎贲左卫四个卫所实现了全员装备火器和钢盔。
允熥对上直卫寄予了很大期望。允熥认为,在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大明全员装备火器了。火器不仅一次性投入很高,后续的维护也比较复杂,与刀剑相比很容易坏,即使以现在大明的财力,也不足以给所有的步兵换装火器。
所以允熥只能重点培养上直卫。他的目标是在将来让十一个上直卫十二万多士兵全部装备火器,打造全世界第一支纯火器部队。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扶菻诸国在实行义务兵役制之前任何一国常备军的人数。
允熥几乎完全依照他印象中排队枪毙时代的扶菻国家的火枪兵的样子来建设上直卫。依照阴阳五行,大明属火德,所以之前朱元璋选定的士兵军服为红色。允熥为了方便识别敌我也没有改变上直卫的军服颜色,但为了适应使用火枪,改为现在的样式。
随身携带的物品,除火枪外,还有一个背在后背的背带,背带上有无数小口袋,里面装着用油纸包着的内装精确量发射火药和一颗弹丸的预装火药卷。装弹时用来将弹丸与火药压实的通条也挂在上面。
虽然允熥不会让上直卫单独出战,觉得没有必要准备冷兵器,但士兵们手里没有能够肉搏的兵器感觉很不安心,最后不得不给他们装备朴刀。
另外随着各种用途的手雷的发明,允熥已经考虑在每个百户单独设立掷弹兵,以进一步增强作战能力。
这一切,都使得上直卫成为大明军队中极为特殊的存在。他们武器装备与一般军队不同,军服样式与一般军队不同,士兵待遇与一般军队不同,其它所有卫所的士兵对上直卫无不羡慕嫉妒恨。此时对安南之战开始已经一个多月了,就连多邦城附近的安南士兵都知道:对面的明军中有奢侈到全军着钢盔、军服衣料十分奢华的明国皇帝的禁卫军。
可同时,上直卫的训练也是诸军最繁杂的。允熥有超前的观念,不会让他们走扶菻国家走过的弯路,一开始就是最标准的排队枪毙,这对纪律性的要求比传统的军阵更高;火枪的维护也比刀枪剑戟要复杂,他们要做的事情比其它卫所也要多。同时因为成军不久,还需要多加训练,即使现在还在和安南人打仗,他们只要当日没有打仗的任务,也要分两波进行操练。这使得其它卫所的士兵又时常嘲笑他们:看,这些京城来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家伙现在每日还得操练。
当然上直卫的将士对其它卫所的人都是不屑一顾的。此时羽林左卫的士兵李三洲与刘得贵看着周围嘲讽他们的其它卫所士兵不屑的说道:“哼,一群乡下土包子!”
“瞧他们做什么?俩月的军饷还没有咱们一个月多,有什么好在意的?哎,看着前面,快到咱们打饭了。”刘得贵说道。
他们这话不巧被正在巡视的张辅听到了。张辅倒没有训斥他们两个,只是叹了口气,对身后和他一起巡视的桑敬说道:“桑指挥,上直卫如此瞧不上地方卫所可不是什么好事。”
桑敬不以为然。上直卫从来没有看得起地方卫所过。上直卫的将士自诩为陛下直辖,能算作禁军,从来都是把其它卫所的人当做乡巴佬,其它卫所对上直卫也一向说些酸话,可也没闹出过什么事情。
不过张辅是上官,桑敬也不会反驳他的话,对此随口说了几句,转移话题道:“张参将,大军已经被堵在江北二十天了,张侯爷他们可想出了攻破多邦城的法子?”
“哎,没有。”一听他提起这个,张辅也唉声叹气道:“自从张帅统兵来到白鹤后,张帅、靖江王殿下、李副帅、蓝将军、沐将军、孙将军、李将军他们也不止一次冒着危险到江上用千里眼看多邦城的防备了,也先后又试探过几次,但都不成。”
“上次议事的时候,蓝将军沮丧的说,现在要想攻破多邦城只能用人命来填,多邦城守兵七万左右,附近还驻扎有近三万士兵,若是这样打恐怕要损兵十万。”
“损兵十万?”饶是桑敬对于强攻多邦城必然会损兵无数有所预料,听到这个数字还是心里一颤。
“就是损兵十万。”张辅道:“现在不是十万火急之时,即使是张帅也难以下定决心强攻多邦城。”
桑敬将自己代入张温的位置,觉得也难以下定这样的决心。损兵十万,不仅是陛下可能对此诘责,关键是让那支部队去牺牲?总不能全用蛮夷之兵吧?蛮夷首领也不傻,这种完全就是送命的活计不会干的。
使用卫所兵的话,现在普通士兵都知道了多邦城不好打,选哪个卫所为先锋,哪个卫所的士兵就有可能哗变。强行驱使他们打下去,张温很可能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虽然日前已经传来消息,何荣所部在乂安城附近大败,损兵近四万,还折了一个指挥使;从占城等地传来的消息也不怎么好,其他地方取得大胜他们趁势攻陷多邦城的可能这段时日是不可能了,但决心也不是那么好下的。
想到这里,桑敬侧头看了一眼江南岸。他现在是看不到多邦城的,但他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座极其坚固的城池;多邦城的守城大将阮仁烈也好像站在城头,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看着江北。
“羽林左卫与府军右卫两个卫的士兵都已经吃上饭了,咱们也去吃饭吧。”张辅忽然说道。
桑敬收回思绪,跟着他一起去了一个火头军面前,领了与普通士兵一样的菜,又得了一勺米饭,就坐在一棵大树底下吃起饭来。桑敬本想再要一些,可看锅里,米饭已经见地了,只能罢了。现在因为粮食转运不易,虽然还足够,可张温也已经下令全军节约粮食,任何人不得浪费,违者重处。
桑敬刚刚将一块兔肉夹进嘴里,嚼了嚼要咽下,忽然听有人说道:“张参将,桑指挥。”
他匆忙将兔肉咽下,抬起头来,就看到魏国公徐晖祖的侄子徐景昌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筷子,站在他们两个面前。
徐景昌在几个月前允熥选定了出征安南的卫所后,因为所在卫所不在出征之列,徐膺绪将他调到羽林左卫为千户,随同大军出征。
此时他看着张辅二人,将筷子并起来拿着,说道:“张参将,桑指挥,今日我千户有三个士兵受伤不轻,之后几日只能在营帐休息不能操练;还有七个士兵受了轻伤,已经让随军医生看过,该包扎的包扎,该涂药膏的涂药膏,明日能参加操练。”
“知道了。不过徐千户,我是吩咐所有千户每日向我和桑指挥汇报此事,但也没说你们要在操练之后马上汇报。每日吃晚饭前汇报即可。”张辅笑道。
“每日这么多事情,哪里都能记住?我怕等到了晚上将此事忘了,所以现在就汇报给张参将与桑指挥。”徐景昌也笑着说道。
随即徐景昌就坐在了他们身旁,继续吃起饭来。他因为自己出身的缘故,对于上官并不害怕,大多数时候和他们很随便,也就是对辈分大的、和徐达等人一辈儿的尊敬些。
张辅和桑敬也不以为意。桑敬和徐家还勉强能算作世交,也是从小与徐景昌十分熟悉的,此时一边吃着饭,一边和他聊了起来。
他们正聊着,张辅已经将碗里的饭吃完了,将饭碗交给卫兵,忽然对徐景昌说道:“徐千户,过一会儿,你随我去江面上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