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兰靠着苹果般的小脸和清脆的童音,迅速成为了大相国寺的开心果。一众高僧纷纷沦陷,胖成球的圆光方丈老是想抱一下小姜兰,可惜小姜兰嫌弃他身上的味道不好闻。

    经过汴京几个匠师和姜芝带回来的少年们的努力,普静庵已经成功挖掉了大相国寺东北的墙角,“普静庵”的大牌匾已经高高挂起,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姜芝并不在意,老和尚一路上给她挣的金子足够她们很长时间内吃喝不愁。

    普化寺和大相国寺的其它竞争对手传播谣言,说大相国寺把自家屋子让给小尼姑们是要不时“泻火”云云,于是圆智大师挨家打上门去“讨教佛法”,汴京的风议安静了。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圆智大师一路从辽国故地往南,真的救下不少孤儿孤女。

    圆光主持不愧是做生意的高手,继把慧明和尚培养成南薰门的猪肉大户之后,他又从姜芝带回来的百多名小和尚身上得到灵感,准备推出九九八十一个小沙弥组成的“念经天团”,专门给达官显贵和大户们诵经祈福。

    视地皮如命的大相国寺居然让出几间院子,给流民孤女做安身之地,这一消息居然震动了朝野。周钦宗颇觉有趣,专门召见了圆光圆智大师,了解细节之后对女真的凶残深感恐惧,于是不再关注。

    赵鼎、李纲和虞允文正忙着淮北救灾和征讨方腊的大事,对这种市井趣闻不感兴趣。汪伯彦、黄潜善和蔡京之子蔡全等人,也想着在征讨方腊的大事中获得更多话语权,也没在意。只有东京的贵妇圈子对这些小小尼姑很感兴趣,时不时过去吃斋,姜芝这个“假尼姑”也渐渐有了些名气。当然,那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

    李响也听说了这个普静庵,但他不是熊成文怀疑的生而知之,此时他根本没觉得那个普静庵会和自己发生交集,尽管大相国寺东北角和马家院子的后门在一条街上,离得还很近。此刻他正拿着便宜岳父刘成栋的密信,心里发愁。

    有了河东和关中、川蜀地区作为新的财源,明月庄的公中不会崩掉,但利润的增长速度是有限的。哥老营、蒙学和公中规模不断扩大,明月堡明年开春就要全面建设,北面过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明月集的工坊产量十倍以往但卖不出去……诸多烦恼一起袭来,核心问题在李响看来只有一个,扩大市场。

    保留着明月庄大统制职位的刘成栋发来密信,要求李响解决他麾下士兵家属的生计问题。李响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因为这关系到刘成栋那支部队的军心问题,而军心问题又关系到刘成栋是否能战胜方腊的问题,而刘成栋能否升官又直接关系到明月庄的生死存亡……

    真是烦躁啊,李响有些火大,然后下身就感到一股胀痛。咳咳,毕竟是二十的小伙子,有这反应在所难免,很正常。

    李响想到了刘素素,然后又摇头。不行,这个年代的女孩子接受不了婚前生活,那样会是对男方家庭的不尊重。想到杨营东和张清平对刘成栋刀法的形容,李响打了个冷战,火气消了不少。

    刘成栋麾下几千人,家属上万,想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少说也要几千个职位。可明月庄现在的情形就是人太多,东西卖不出去,于是问题又变成如何扩大市场。李响只能等成江海把汴京和京畿道的市井行情打听清楚,然后再考虑如何打开局面,在大周不是有好东西就可以开店做生意的。

    李响的眼光不错,成江海非常胜任情报头子和幕僚的角色,甘之如饴。成江海就住在李响隔壁,熊成武、秦钟和杨建川三人在底下挖出了密道和密室,只是三人一度腹诽,怀疑李响的取向和眼光。

    李响当然不会解释那么多,成江海的身份越少人知道越好。于是成江海白天里保持畏畏缩缩的模样,回到密室就开始如饥似渴地看各种文书,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敦,敦,敦敦……”卧房里传来商量好的敲击声,李响走进卧室,拉开书桌进到地道,全黑了……

    成江海全然没有白天里猥琐的样子,穿着干净的士子袍向李响行礼,然后主从二人坐到炕上。

    屁股有点凉,李响皱眉道:“天马上就冷了,老是待在这里不好,我知道一种地龙,到时能暖和些。”

    成江海谢过,然后拿出整理好的情报,“明月庄那里的,刘大统制得到的,派出的那些好手得到的,还有马大姐提供的,综合起来就是这个样子。”

    明月庄分批到达汴京的三十个好手中,李响让马如兰从中挑选了几个学武的好材料,剩下的全部打散到汴京各个角落,全部当成探子培养。这些人将是新建情报部门的骨干,他们的第一项挑战就是,在汴京城找到活计安顿下来,择机向成江海传递情报。

    李响从庄子选人时就照顾到了这种情况,三十人大都机灵,大部分都是流民出身,见惯了市井百态,手上也有一定实力。时间过了两周,被派出的二十多人已有十六个安顿下来,但此时提供的情报都很浅显。

    刘成栋当年在厢军中的熟人,有不少都到了汴京,也提供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消息。倒是明月庄里什么人都有,在悬赏下提供了一些干货,还有李响的结拜大姐马如兰,更是提供了很多关键信息,毕竟马家曾经也风光过。

    整体而言,汴京的繁华犹在李响预料之上。看完成江海整理的汴京基本情况之后,李响长呼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惊。

    前朝的中前期,大城都是实行里坊制,就是把城市分割成一个个方块儿,颇有原时空欧美国家的街区风格。但前朝的里坊都是有墙的,而且还有好几个大门!每晚有宵禁,钟响几十下后里坊的大门便会关闭,百姓稍有触犯便是一顿板子,严重的直接砍头。

    唐末乱世,商货流通却兴盛无比,里坊制对商货买卖限制太死,于是一些安稳的大城如扬州等陆续取消了里坊。

    大周立国,太祖皇帝大笔一挥,任民自便,凡事以利民为上!于是汴京经过进一步扩建,形成了外城、内城和皇城的格局。

    汴京外城才是小老百姓的居所,每日里百多万人需要的粮米油盐都在这里卸货;内城分成西城和东城,东边是民居、瓦舍和市井的集中地,西边主要是朝廷衙门和特殊部门;皇宫大内有些偏西北,南门外的御道宽两百米以上。

    汴京没有里坊,只有各种大街。集酒楼、青楼和瓦舍于一身的樊楼,以及相当于综合超级市场的潘楼当然是汴京最为繁华之所在。食肆酒家云集的甜水井街是汴京市民呼朋唤友最好的去处,以桑家瓦子为代表的勾栏瓦肆统治着汴京中下层的文化生活。

    李响最重视的是商货买卖,汴京在这方面对明月庄而言,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但汴京毫无疑问是整个大周的商货中心,六条运河连接荆湖又通往江南,陕西与河东也能通过黄河直达汴京,川蜀也可以顺流直下到荆州,然后通过水路到襄阳,再到汴京。

    总而言之,如果不考虑国防问题,此时的汴京是中原传统王朝最好的建都地点,没有之一。然而李响震惊于汴京的繁华之后,也为汴京的市场环境深深皱眉。

    李响靠上密室冰冷的墙壁,“也就是说,没有过硬的手段和靠山,想直接开店挣大钱,在汴京就是自寻死路?”

    成江海一摊双手,“以前属下也只是怀疑,但现在基本确定了。在汴京,勾栏瓦舍之类的销金窟,基本是将门、皇族的自留地,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大宗买卖早就分割完毕,丝绸茶叶瓷器等行业的水更深,涉及到各地大族。首饰珠宝,牛羊毛皮,柴炭香料,这些行当都和牙行、胥吏、官府有了默契,也不容外人插手。”

    “小门小户凭着手艺,卖点儿小玩意和点心,有专门的街市和夜市,使够钱倒也安稳。博戏这类只有夜市有,都是一群好勇斗狠的闲汉在维持,背后也有了不得的人。”

    “属下愚见,咱们明月庄现有的产业中,军械是肯定不能露面的。铁器也不好直接在汴京开卖,即使咱们物美价廉也不行,那样会得罪太多人。”

    “防寒服和羽绒服之类的,倒是没有竞争对手,但也要低调一点。属下见识有限,便是这点愚见了。”

    李响满意地点了点头,成江海已经很用心了,做事认真讲话有条理,是独当一面的料子。可明月庄即使加班加点,也产出不了多少服装,带来不少多少利润呐?防寒服和羽绒服的市场容量只能一步步开拓,不可能像铁器一样快速行销。

    明月庄最主要的财源还是铁制品,炼铁炉加上流水线,每天都要生产大量的剪子、菜刀、针和水壶、铁锅等玩意儿,农具更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其中的铁锅在大周刚开始流行,很受中小地主之家的欢迎。如果能顺利打开汴京市场,再通过发达的水运撬动整个大周南部,李响就再也不用担心兜里没钱了。

    所以李响明白,他现在需要一件商品来撬动汴京,既不能过分刺激既有利益者,又能够大量消耗明月庄的铁器等出产,最好还能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

    李响头疼了,开始开动脑筋,回想后世什么东西是每家都要用的,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这种神奇的商品还要满足一个前提,那就是简单到谁都可以参与。

    成江海看李响闭幕细思、一脸认真的样子,不敢打扰,拿着水壶上去添水。这种有握把和壶盖的水壶提起来很舒服,又省柴炭,成江海刚用上的时候啧啧称奇。李响没有察觉到成江海的离去,还在全力开动脑筋。

    最后李响放弃了,事实证明他尽管很聪明,但也不是每次都能灵光一闪的,他毕竟不是一休那个扶桑小和尚。见李响一脸沮丧,成江海小心翼翼地添茶,把两盘点心摆上来,然后想再次凭借自己的机智转移话题。

    成江海发现这天确实冷了,呵呵笑着道:“庄主,这天还真是冷,才出去一会儿这席子便又凉了。木炭太贵,要是有一种能把炭气吸走、还能直接烧木柴和石炭的炉子多好,上面再放上一壶水,想什么时候喝茶便什么时候喝茶。”

    “咣当!”李响的茶杯摔碎到地上,“你,你说的啥。你再……再说一遍……想,想要,什么炉子?”

章节目录

勋阳布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余生风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生风起并收藏勋阳布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