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一事,孔英与私交的十几个好友常常议论,谈起临朐废籍,分田,甚至抄没蒙色权富大户,诸友或悲或喜,或赞或贬,众说纷纭。这孟昌则拍手称快,连声放歌大笑:天理昭昭,天理昭昭!惹得几个忧心国事的旁人直翻白眼。
他们这些人正青春年少,书生意气,或因家贫、旁支,不得族中嫡系所重,或是外来人氏,长期客居于此,为地方大户做佃户。先读了些五经,后因个人喜好翻阅了不少杂说,虽然身在孔孟之乡畔,心中儒道正统之念并不强烈。
其中孔英虽是孔姓,但对于前祖孔洙附元一事不以为荣。
孔氏因孔丘而荣耀,自汉唐宋时就被朝廷累世赐爵位,爵号,历朝更替,爵号不一。
宋至和二年,宋仁宗从太常博士祖无择言:文宣公之称号以后专封孔子,而封其宗嗣为衍圣公,令世袭。
再后,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自封爵号,以笼络人心。故宋、金、元政权各拥“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始有南宗,北宗之分。南宗归宋,北宗从金。孔洙是南宋衢州孔氏家庙创始人。
自元一统,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二世孙孔洙归元。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其大加赏识,遂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
因为孔氏后人累世荣焉,故族中子弟往往对朝廷之心较寻常士子更为坚定。
孔英虽是旁系,但毕竟是圣贤之后,偏偏对顺天贼如此热心看重,着实令一些亲朋故友不解。唯孟昌等与其有心戚戚焉。
孟昌素不羁,虽亦是诗礼传家之后,然对时事独有己见,常有激愤之言而不容于士人,其特立独行,亦不愿参试,这一点与孔英相仿。
对朝政失望,又对元廷失了认同心,心中不免苦闷,孔英等闲暇时多坐而论道,指点江山,粪土万户侯。因性直,不羁,更不为正统文士所重。
“官军已败,田叔安危则解,得赶紧告知伯母和欣妹,免得她们挂怀!”孔英兴奋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复。”孟昌打趣道“汉生,你已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孔英脸色微红,随即轻叹,他对田欣之意早已被孟昌所知,本想趁着田家母女来此避兵祸的良机,加深彼此情谊,说不定就此得芳心暗许,甚至能海誓山盟最好。
可惜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田欣本来前两年还时常与己妹孔月书信频频,信中还能捎带问候自己,如今,佳人在侧,自己能朝夕相见,但孔英觉得似近实远,倒不如以前的切切情谊了。
见孔英有些神不守舍,孟昌拍席而击道:“情之一物,牵心挂肠,不自量,自难忘!汉升,你未免过于着相了!”
孔英自嘲一笑道:“吾不似某人老庄之道已得精髓,世间百态,人生百年,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立仁兄为何还不遵母命,趁早娶妻以安母心?”
“你又不是不知我,若能一展所学,青云直上,这娶妻纳妾自不需愁,若是今世就此隐于山林,一心问道,此事又何急哉?”孟昌双手后撑,伸直双腿,惬意的坐于席上。无形无状,混不似个严谨的读书子。
看着孔英一脸无奈,孟昌宽慰道:“田叔陷于城,生死难料,佳人忧心如焚,此时自不会有他念,汉升兄早传佳报,必得美人谢意!”
孔英心内感动,两腿曲跪,双手伏地,叩首道:“多谢立仁兄挂怀,得友如此,汉升夫复何求!”
孟昌虽然不羁,见孔英大礼拜谢,立时收了惫懒之态,跪拜回礼道:“些许小事,何劳汉升如此看重?你我情逾兄弟,意比金坚,此份内事耳!”
孟昌虽然肃然回礼,不过他适才嫌热,解了衣襟,敞怀而座,如今孟昌脸色虽庄重,亦是大礼回拜,不过这解衣敞怀实不搭调。
两人尚未礼毕,只听得院外又传来一阵脚步衣裙声,一个男声高叫:“今儿是什么日子,竟然见二位小夫妇空自对拜,莫非我等错过了佳期?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索性我等就来做个见证如何?”
随之又是一阵银铃般的女子娇笑又自后传来。
话声未落,一个青年男子昂然而入,头上束髻冠,一袭青色交领袍,脚上亦是一双木屐。
这男子浓眉凤眼,面容红润,样貌姣好,偏偏身高腿长,大步行来如脚下生风。
“金哥哥又在说笑了!莫不是上次输了论道,今日讨个说法?”听声音,孔英就知道是自己的妹妹孔月。孔月来了,田欣必然偕同而至。孔英赶紧起身,整衣衫,正面相迎,对于那男子的取笑浑似未觉。
孟昌则继续箕踞于席,一边慢饮新茶,一边反驳道:“立仁只知明心见性,率性而为,这汉生偏要执礼甚恭,惹人嘲笑,奈何奈何?”
“孔家哥哥知礼有何不可,总好过某人不拘小节,言行不羁!”这是田欣的声音。
那男子身后很快转出两个妙龄女子,正是田欣和孔月。
孔英一脸欢喜,冲着进来的男子拱手道:“见过锡山兄。”然后对田欣施礼道:“小娘子拜揖。”田欣则道:“先生万福。”
两人礼毕,孔英再对田欣点头笑道:“妹子,今日立仁兄特来传告一个好消息!”
田欣和孔月今日一早就结伴上山观景,回来的路上遇见了金锡山,三人刚进院门,就见孔英和孟昌互相对拜,金锡山素诙谐,见之打趣。
田欣和孔月一时未反应过来,那金锡山听了立时拍掌一笑:“若吾所料不差,必是临朐一战有佳音也!”
孔英和孟昌闻言颇惊异,不料这金锡山心智如此急算。田欣则大喜,美目涟涟的一眨不眨的紧盯着孔英。
孔英指着金锡山笑道:“锡山智急,心有九窍!可否解说一二?”这是承认临朐一战,元军输了。田欣心花怒放,这些日子母女二人极为担忧田烈,当初苦劝他一起离城避兵火,但田烈坚持留下,众人只得趁着道路尚通,尽快离了临朐奔泗水,在孔英家里暂居。
金锡山名炎,字锡山,他自幼入的学堂,与孔英等类似,孔英虽为旁支,做不了官,然做个刀笔吏还是可以由族中说的上话,而金炎却是地方小姓,族里力量单薄,完全无根底,金炎对元廷时政亦颇失望,故甘愿行走山林,不愿出仕。
“这有何难?汉升兄对临朐一事早晚问询,若不是兵凶战危,家有高堂,恐恨不能亲去一探。”金炎撇了一眼田欣,“田家妹子心系亲人,汉升感同身受,若有平安之讯必定首告田家妹子!”
金炎说的隐晦,不过大家都是机灵人,皆知孔英心系田欣,伊之喜忧皆为孔英之喜忧,金炎揣摩孔英心思,料知其必忍不住首先将此事告知田欣。
田欣喜道:“可有家父消息?”
“立仁兄自今晨得知塘报,立时徒步返回,可惜塘报语焉不详,不过可知元军攻城不得,无奈北返,想必世叔应安然无恙。”孔英对田欣微笑道。
“姐姐,这可是好消息,咱们赶紧告知伯母吧。”孔月拉着田欣的手高兴道。
田欣对孔英和孟昌屈膝福了福:“多谢两位哥哥挂怀,辛苦孟家哥哥了!小妹先进去将这消息禀告母亲,免得家母继续担忧。”
“理当如此,妹子自便。”孔英回礼道。孟昌虽然不羁,见田欣喜乐,笑颜如花,已是一呆,赶紧整身正座,拢起衣衫,扎紧衣带,俯身回礼。
孔月对着孟昌抿嘴一笑,屈膝施了个礼,与田欣手牵手往后宅去了。田欣之母就宿在后宅,与孔英之母比邻而居。
三个男子目送二美袅袅婷婷隐入后堂,这才收回目光,只有孔英尚恋恋不舍,待他目光回转,只见孟昌和金炎对他面露轻笑,金炎微微摇头,随手一挥,扯出腰间斜插的一把折扇,唰的一声打开,然后找了个坐席,轻摇折扇,安坐于上,意甚悠闲。金炎家贫,用不了玉佩的饰物,索性在扇下坠一小指长短的金刚木雕,金刚怒目,手持金刚杵。
孟昌则又恢复成了箕踞的样子,懒洋洋的拿起一碗茶,揭开盖,眯起眼,深吸一口气,将沁人心脾的茶香深深地吸入体内。“好茶!每日得饮汉升茶,不辞长做泗水人!”
金炎面对孟昌的坐姿大摇其头:“斯文扫地,古风不再矣!”他性严谨,平素最讲风范。说完亦是取一碗细品。
“亚圣之母都不计较,偏你多事!”孟昌放下茶碗,“世礼皆外形,其神在心间。拘足前礼,徒令吾心不畅,不若气静神虚,体亮心达,情不系于欲,矜尚不存心。吾心所向,大道之行也!”
听了孟昌的自辩,孔英不觉莞尔,依次给两人添上新茶后,正座与席,指着孟昌笑道:“不过嫌麻烦耳,偏忒多言语!”
三人哈哈一笑,对饮畅谈。
“汉升独重临朐,可是要弃家前投?”金炎探询道。
“可惜家有高母,赡养在堂,实不易轻动。”孔英一声喟叹,于志龙当初的一番话令他触动颇深,特别是对当今时事两人颇有相同之处,他不愿入元廷效力,但建一番功业的心思却是火热。
孔英身边的这两个好友,坐而论道着多,不似于志龙手握一方兵马,治军务农,条条措施逐一实施,身体力行,方显一方男儿本色。
孟昌收起嬉戏之色,端正身子道:“圣人云:听其言观其行,临朐究竟如何,尚待一观,前者闻其檄文和通告有振聋发聩之音,不过倘以此自持而抗衡于元廷,还远不足。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此时临朐一战刚刚结束不久,于志龙的一系列兴农之政还没有流传过来。
他们这些人正青春年少,书生意气,或因家贫、旁支,不得族中嫡系所重,或是外来人氏,长期客居于此,为地方大户做佃户。先读了些五经,后因个人喜好翻阅了不少杂说,虽然身在孔孟之乡畔,心中儒道正统之念并不强烈。
其中孔英虽是孔姓,但对于前祖孔洙附元一事不以为荣。
孔氏因孔丘而荣耀,自汉唐宋时就被朝廷累世赐爵位,爵号,历朝更替,爵号不一。
宋至和二年,宋仁宗从太常博士祖无择言:文宣公之称号以后专封孔子,而封其宗嗣为衍圣公,令世袭。
再后,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自封爵号,以笼络人心。故宋、金、元政权各拥“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始有南宗,北宗之分。南宗归宋,北宗从金。孔洙是南宋衢州孔氏家庙创始人。
自元一统,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二世孙孔洙归元。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其大加赏识,遂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
因为孔氏后人累世荣焉,故族中子弟往往对朝廷之心较寻常士子更为坚定。
孔英虽是旁系,但毕竟是圣贤之后,偏偏对顺天贼如此热心看重,着实令一些亲朋故友不解。唯孟昌等与其有心戚戚焉。
孟昌素不羁,虽亦是诗礼传家之后,然对时事独有己见,常有激愤之言而不容于士人,其特立独行,亦不愿参试,这一点与孔英相仿。
对朝政失望,又对元廷失了认同心,心中不免苦闷,孔英等闲暇时多坐而论道,指点江山,粪土万户侯。因性直,不羁,更不为正统文士所重。
“官军已败,田叔安危则解,得赶紧告知伯母和欣妹,免得她们挂怀!”孔英兴奋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复。”孟昌打趣道“汉生,你已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孔英脸色微红,随即轻叹,他对田欣之意早已被孟昌所知,本想趁着田家母女来此避兵祸的良机,加深彼此情谊,说不定就此得芳心暗许,甚至能海誓山盟最好。
可惜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田欣本来前两年还时常与己妹孔月书信频频,信中还能捎带问候自己,如今,佳人在侧,自己能朝夕相见,但孔英觉得似近实远,倒不如以前的切切情谊了。
见孔英有些神不守舍,孟昌拍席而击道:“情之一物,牵心挂肠,不自量,自难忘!汉升,你未免过于着相了!”
孔英自嘲一笑道:“吾不似某人老庄之道已得精髓,世间百态,人生百年,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立仁兄为何还不遵母命,趁早娶妻以安母心?”
“你又不是不知我,若能一展所学,青云直上,这娶妻纳妾自不需愁,若是今世就此隐于山林,一心问道,此事又何急哉?”孟昌双手后撑,伸直双腿,惬意的坐于席上。无形无状,混不似个严谨的读书子。
看着孔英一脸无奈,孟昌宽慰道:“田叔陷于城,生死难料,佳人忧心如焚,此时自不会有他念,汉升兄早传佳报,必得美人谢意!”
孔英心内感动,两腿曲跪,双手伏地,叩首道:“多谢立仁兄挂怀,得友如此,汉升夫复何求!”
孟昌虽然不羁,见孔英大礼拜谢,立时收了惫懒之态,跪拜回礼道:“些许小事,何劳汉升如此看重?你我情逾兄弟,意比金坚,此份内事耳!”
孟昌虽然肃然回礼,不过他适才嫌热,解了衣襟,敞怀而座,如今孟昌脸色虽庄重,亦是大礼回拜,不过这解衣敞怀实不搭调。
两人尚未礼毕,只听得院外又传来一阵脚步衣裙声,一个男声高叫:“今儿是什么日子,竟然见二位小夫妇空自对拜,莫非我等错过了佳期?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索性我等就来做个见证如何?”
随之又是一阵银铃般的女子娇笑又自后传来。
话声未落,一个青年男子昂然而入,头上束髻冠,一袭青色交领袍,脚上亦是一双木屐。
这男子浓眉凤眼,面容红润,样貌姣好,偏偏身高腿长,大步行来如脚下生风。
“金哥哥又在说笑了!莫不是上次输了论道,今日讨个说法?”听声音,孔英就知道是自己的妹妹孔月。孔月来了,田欣必然偕同而至。孔英赶紧起身,整衣衫,正面相迎,对于那男子的取笑浑似未觉。
孟昌则继续箕踞于席,一边慢饮新茶,一边反驳道:“立仁只知明心见性,率性而为,这汉生偏要执礼甚恭,惹人嘲笑,奈何奈何?”
“孔家哥哥知礼有何不可,总好过某人不拘小节,言行不羁!”这是田欣的声音。
那男子身后很快转出两个妙龄女子,正是田欣和孔月。
孔英一脸欢喜,冲着进来的男子拱手道:“见过锡山兄。”然后对田欣施礼道:“小娘子拜揖。”田欣则道:“先生万福。”
两人礼毕,孔英再对田欣点头笑道:“妹子,今日立仁兄特来传告一个好消息!”
田欣和孔月今日一早就结伴上山观景,回来的路上遇见了金锡山,三人刚进院门,就见孔英和孟昌互相对拜,金锡山素诙谐,见之打趣。
田欣和孔月一时未反应过来,那金锡山听了立时拍掌一笑:“若吾所料不差,必是临朐一战有佳音也!”
孔英和孟昌闻言颇惊异,不料这金锡山心智如此急算。田欣则大喜,美目涟涟的一眨不眨的紧盯着孔英。
孔英指着金锡山笑道:“锡山智急,心有九窍!可否解说一二?”这是承认临朐一战,元军输了。田欣心花怒放,这些日子母女二人极为担忧田烈,当初苦劝他一起离城避兵火,但田烈坚持留下,众人只得趁着道路尚通,尽快离了临朐奔泗水,在孔英家里暂居。
金锡山名炎,字锡山,他自幼入的学堂,与孔英等类似,孔英虽为旁支,做不了官,然做个刀笔吏还是可以由族中说的上话,而金炎却是地方小姓,族里力量单薄,完全无根底,金炎对元廷时政亦颇失望,故甘愿行走山林,不愿出仕。
“这有何难?汉升兄对临朐一事早晚问询,若不是兵凶战危,家有高堂,恐恨不能亲去一探。”金炎撇了一眼田欣,“田家妹子心系亲人,汉升感同身受,若有平安之讯必定首告田家妹子!”
金炎说的隐晦,不过大家都是机灵人,皆知孔英心系田欣,伊之喜忧皆为孔英之喜忧,金炎揣摩孔英心思,料知其必忍不住首先将此事告知田欣。
田欣喜道:“可有家父消息?”
“立仁兄自今晨得知塘报,立时徒步返回,可惜塘报语焉不详,不过可知元军攻城不得,无奈北返,想必世叔应安然无恙。”孔英对田欣微笑道。
“姐姐,这可是好消息,咱们赶紧告知伯母吧。”孔月拉着田欣的手高兴道。
田欣对孔英和孟昌屈膝福了福:“多谢两位哥哥挂怀,辛苦孟家哥哥了!小妹先进去将这消息禀告母亲,免得家母继续担忧。”
“理当如此,妹子自便。”孔英回礼道。孟昌虽然不羁,见田欣喜乐,笑颜如花,已是一呆,赶紧整身正座,拢起衣衫,扎紧衣带,俯身回礼。
孔月对着孟昌抿嘴一笑,屈膝施了个礼,与田欣手牵手往后宅去了。田欣之母就宿在后宅,与孔英之母比邻而居。
三个男子目送二美袅袅婷婷隐入后堂,这才收回目光,只有孔英尚恋恋不舍,待他目光回转,只见孟昌和金炎对他面露轻笑,金炎微微摇头,随手一挥,扯出腰间斜插的一把折扇,唰的一声打开,然后找了个坐席,轻摇折扇,安坐于上,意甚悠闲。金炎家贫,用不了玉佩的饰物,索性在扇下坠一小指长短的金刚木雕,金刚怒目,手持金刚杵。
孟昌则又恢复成了箕踞的样子,懒洋洋的拿起一碗茶,揭开盖,眯起眼,深吸一口气,将沁人心脾的茶香深深地吸入体内。“好茶!每日得饮汉升茶,不辞长做泗水人!”
金炎面对孟昌的坐姿大摇其头:“斯文扫地,古风不再矣!”他性严谨,平素最讲风范。说完亦是取一碗细品。
“亚圣之母都不计较,偏你多事!”孟昌放下茶碗,“世礼皆外形,其神在心间。拘足前礼,徒令吾心不畅,不若气静神虚,体亮心达,情不系于欲,矜尚不存心。吾心所向,大道之行也!”
听了孟昌的自辩,孔英不觉莞尔,依次给两人添上新茶后,正座与席,指着孟昌笑道:“不过嫌麻烦耳,偏忒多言语!”
三人哈哈一笑,对饮畅谈。
“汉升独重临朐,可是要弃家前投?”金炎探询道。
“可惜家有高母,赡养在堂,实不易轻动。”孔英一声喟叹,于志龙当初的一番话令他触动颇深,特别是对当今时事两人颇有相同之处,他不愿入元廷效力,但建一番功业的心思却是火热。
孔英身边的这两个好友,坐而论道着多,不似于志龙手握一方兵马,治军务农,条条措施逐一实施,身体力行,方显一方男儿本色。
孟昌收起嬉戏之色,端正身子道:“圣人云:听其言观其行,临朐究竟如何,尚待一观,前者闻其檄文和通告有振聋发聩之音,不过倘以此自持而抗衡于元廷,还远不足。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此时临朐一战刚刚结束不久,于志龙的一系列兴农之政还没有流传过来。